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2322 2018-09-09 21:28:30 更年期是每一位婦女必經之路,每位婦女之經驗卻不相同。社區之更年期婦女沒有這其更年期求診,然而這並不代表她沒有任何健康需求。本個案研究爲照顧一位44歲家庭主婦曆歷其更年期之護理經驗。採用更年期使健康評估-更年期症狀困擾評估及更年期健康行爲評估-分析個案有以理之健康問題:陰道癢、性交時疼痛,關節疼痛、未執行攝取健康飲食、運動量少於身體標准的需求量、心理壓力大等之更年期健康問題,給予個別之護理,所提供之護理措施有以下幾點:一、與其分擔擔憂之心情,二、衛教以水性潤滑劑減緩性行爲之不適,三、與個案討論選擇兼顧更年期營養及家人喜好之食物,四、鼓勵個案挪出時間運動-快走代替運動,五、協助個案走出家庭擷展生活。更年期之婦女處於健康多變化之人生時期,需要被了解及陪伴她走過,期望藉由此護理過程,可作爲往後護理更年期婦女之參考。
|
106-2 暑假作業 - 白色危機 14074 2018-09-09 21:24:43 這本書大概就在講現今社會濫用醫療的行為越來越嚴重,有些人都仗勢著自己因為有健保然後就說
要檢查這個檢查那個的,如果晚點檢查就在那邊罵醫護人員。現在有年輕一輩的年輕人不想做內、
外、婦、兒與急診這五大專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五大專科的醫生處理的病情大多都是很複雜
的,臨床的責任較為重,生活品質較差,但健保給付的卻相對少。此外,這五大科的醫生面臨越來
越頻繁的醫療糾紛風險,讓資生老一輩的醫生心中產生了要離開醫院的念頭,也讓一輩的醫生忘之
卻步的主要原因。這本書也有講到其實現代的社會都已經忘記了衰老、疾病和死亡都是自然的過程
如果我們自己努力延長生命的同時,只會是增加許多不必要、甚至是無法忍受的痛苦,或許我們都
應該提早思考「不施行心肺復甦」。從小到大自己的夢想雖然不是當一位醫生,但護士這個工作也
沒有比醫生輕鬆,因為醫生的責任大多都是救病人幫病人開刀什麼的,而護士們卻是那些醫生們救
完病人後或是醫生幫忙開刀後所要幫忙照顧病人最辛苦的人,也許有些人會因為壓力及心理上的不
舒服,所以對病人可能會有些口氣上的不好,但我相信那都不是他/她們願意的,誰都想好好對待
自己的病人,但有些壓力是我們外人無法體會到的。曾經有人問過我:「為什麼想當白衣天使?」
其實我也不太確定是什麼原因讓我可以堅持從小到大的夢想都是只想當護士而已,可能是為了不讓
自己的父母親為我擔心,也可能是我只想為那些為病痛而痛苦已久的人做點事而已,未來不求能救
多少人,但我希望能把我所有的力量都獻給那些病人,希望大家都能身體健康,別讓病痛纏身。
|
106暑假作業 14068 2018-09-09 20:11:17 『一年級』主題:「與醫療照護相關」議題
*書名:白色危機 作者:周恬弘
*書名:老人照護工作 作者:Mike Nolan,Sue Davies,Gordon Grant 編
*書名: 作者: 【讀後心得】(至少 500 字):
在這些書裡面有許多跟醫療照護相關的資訊,例如: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照顧等等的資訊,在「老人照護工作」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例如:老人家在不同的情況下所需的照顧方式不同等等,台灣目前也慢慢進入高齡化社會了,書本裡面有許多我們可以學的東西,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多少了解一點也是有幫助的,而且現在許多的老人家都是獨自一個人自己住發生了意外有時候都無法第一時間發現,雖然不樂意見到這些事但只少有一點觀念不至於什麼都不懂吧,在書的內容中也有提到安寧照護的相關資訊,許多重症的病患因為無法承受巨大的病痛轉進了安寧病房接受了ㄧ些藥物減輕病痛,讓他們能得到最好的照顧,在「白色危機」這本書中有提到一些高齡化社會和重症的思考,在這裡面也提到一點點跟安樂死.安寧照護與自然衰老,之前有一陣子有討論到安樂死這個議題,由於安樂死牽涉許多問題,台灣目前沒有將它合法,雖然有人認同也有人不認同,而我個人是認同的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樣很殘人,但我是覺得病人如果真的無法忍受病痛需要一直持續靠著藥物止痛時,如果病人願意還好但如過病人覺得這樣恨痛苦時是否要有同理心,畢竟這種痛我們一般的人是無法體會的,雖然安樂時可能會破壞一個完整的家庭但與其讓病人這麼痛苦(不願意)時,我們是否能順著他們所想的這樣做是否會比較好呢?,些書中學到了許多,也獲得很多的知識。
|
106 暑假作業 13443 2018-09-09 19:36:18 溝通是現代人們最欠缺的,科技的改變使人們不願花時間當面溝通。人們總是尋找自己輕易可以解決的問題下手,卻把難纏的問題置於身外,假裝地忘記它,但是那樣的拖延,只會讓自己學會逃避問題,困難卻仍舊存在,其實只要換個角度思考每一件事,所有的事情都會有好的出路,只是要多用點心,轉換一些思考的角度,凡事都往好的地方想,付諸行動時,事情的困難度也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解決起來也就輕鬆多了。成功者之所以為什麼成功,就是因為基本功夫足夠。我覺得與人溝通的技巧很多種,但有兩個重點: 一是怒罵責備通常是於事無補的,當你因別人的錯誤而動怒時,是不是很想怒罵、責備他呢?也許有些人能夠聽進去,當作忠言逆耳,但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喜歡聽到有損他自尊的言詞,甚至惱羞成怒,這樣的責備是不是沒有得到效果呢?如果換個方法,試著用沉默去代替責備,效果是值得一試的。二是你試圖想讓別人照你的話去做,壓迫、命令的口吻似乎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但也是最不得人心的非常手段。如果有一種方式能夠讓人打從心裡的自願跟從你的建議,這才是最好的方法。人們從出生到最後死掉都蓄要靠別人來幫忙的,所以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好好去學習,好好去了解,將來無論在任何一個場合,對自己都是有所幫助的。
|
乳癌 12405 2018-09-09 14:38:21 我選了三篇文章都是有關乳癌的個案報告,對於乳癌這個疾病我很有感觸,因為家中有乳癌的遺傳基因,6年前我的阿嬤因為乳癌而過世,那時發現乳癌時已經是末期,來回治療還不到兩年阿嬤就過世了,我記得阿嬤的胸部整個是黑色的而且腫很大塊,那時候才國小什麼都不懂我只看見阿嬤很虛弱我總是陪在阿嬤身旁陪他一起對抗病魔,那時阿嬤就上去台北動手術把胸部都摘除了,但摘除後身體一直沒有好轉,再去回醫院做檢查發現有轉移過沒多久阿嬤便過世了。
面對癌症人人都會畏懼,人人都會害怕生命終止、害怕分開。癌症末期病人在調應疾病過程中,較容易感到心灰意冷,在心理的重建常常需要一段時間,疾病的惡化,會讓個案難以建立信心,重覆經歷各種心理困擾歷程,讓這個過程更加延長調適時間,故心理諮商對創造病人新的理想自我,及經歷焦慮與哀傷過程是很重要的,護理人員在照護個案的同時,也應該要以朋友般互動態度去關心,建立良好護病關係,進而提供專業健康照護技巧及知識。自從讀了護理科之後,我也清楚了解當初阿嬤所經歷得一切,不僅了解了癌症的嚴重性,也知道要怎麼去關心病人陪伴病人渡過這個漫長的日子,除了給予陪伴給予支持最重要的是幫忙換著建立自信心,才能夠讓患者面對著這個疾病部要那麼負面,因為一定會有好轉的機會。
資料來源:
(1) 蕭琇文、張哲銘、王天佑、陳鈺蟬、黃昭明、莊和達、林錦雄、康淑娌、陳鳳鴒、吳立夫、蔡玉真 (2018) ˙ 早期左側乳癌放射治療自創右側躺姿勢之經驗分享˙放射治療與腫瘤學,25:2
(2) 賴淑華(2007)˙一位乳癌末期患者心路歷程改變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6-6
(3) 李菁娥、陳淑卿(2004)˙ 一位乳癌病人接受乳房重建手術後之身心照護˙長庚護理,15: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