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書名:「微表情」情緒心理學:學會解讀七種微表情,人際關係最強溝通術 13138 2018-09-09 02:56:29 暑假作業
班級:護三甲
姓名:胡瑀玟
書名:「微表情」情緒心理學:學會解讀七種微表情,人際關係最強溝通術
心得:
眉頭、嘴角,居然會洩漏情緒?
科學實證,人的臉部會「無意識」流露內心真正的心意!
抓出瞬間消失的0.2秒微表情,
判斷七種情緒所隱藏的訊息
-幸福、輕蔑、厭惡、憤怒、悲傷、害怕、驚訝
擁有解讀情緒的能力,人際關係無往不利
明明在生氣卻露出笑容?「應酬笑容」如何分辨?
讀出對方的真心,可以後天開發訓練。
日本將所謂的察言觀色,解釋成會不會讀空氣;會讀空氣的人,擁有擅長察覺的感知能力,對於許多在職場打滾的人來說,此為判斷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學習洞察更能讓人際關係無往不利。
實踐!從微表情看穿對方心理!
對方生氣時,臉上還隱約帶著笑意。
這個表情代表什麼呢?此時,若能讀取對方的微表情,就能了解對方真正的心理狀態。
即使嘴巴在笑,眉頭皺成八字狀,代表悲傷;逆八字狀的話代表生氣。此外,也可在笑容中看出端倪;鼻子周遭皺紋明顯的話代表厭惡的心情,嘴角一方抬高則帶有輕視的態度。
判斷!讀懂微表情,從容溝通,冷靜對應!
明明跟客戶相談甚歡,為什麼最後卻沒有成交?上司對我的簡報內容,面帶微笑地聽著,為什麼最後卻沒有採用?吵架後和好的情侶,為什麼突然就分手了?答案就在表情中,該如何「看出對方的本意」?應對時,千萬不可落入自我感覺良好或是自我陶醉的情境中,隨時觀察對方神情,適切地拋出問句或是謹慎確認方才所言,是不可或缺的溝通技巧!
「傳達」不只是單方面將訊息發送出去,而是要透過觀察對方反應來發送的雙向行為。學習訊息的傳達方式,不只要學說話的技巧,解讀對方的回應也是必要的。
|
暑假作業 12254 2018-09-09 02:42:51 老人問題1.老人健康休閒 2.慢性長照問題 3.老人需求教育與學習 4.老人支持滿足心理輔導需求 5.預防憂鬱,因應策略 6.防老抗衰,老者安養策略,無論老人老人的,
健康維護、經濟安全、教育與休閒、安定生活、心理及社會適應,都能獲得全人照顧,老人健康需要我們隨時的預防及照顧,家人的陪伴及社區的照護,皆能使老人的身
心靈更加完善,而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更需要增加老人長期照護的服務量,為了紓解老人憂鬱的狀況,家人的陪伴及照護更是相當重要!
獨居老人最需要面臨的挑戰是孤獨、無根、無意義、及對生命的空無,憂懼與絕望的經驗,稱之為「存在的孤獨」,而我們可以透過志工服務去幫助這些老人,將能增進
自我價值及人生意義,產生幸福,同時,增進老者對老化過程積極意義的體認和確保經濟生活的安全無慮,皆是社區獨居老人能夠活出幸福之關鍵,針對獨居老人社會照顧,
亦可以依據經濟狀況、有無子女、失能程度,加以分級,進而依據案主的需求,設計複合式套餐的社會照顧,此外,獨居老人的健康需求評估,包括憂鬱篩檢,更是照顧服務
提供前不可或缺的重要項目,這樣經過設計且精準化的獨居老人社會照顧模式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服務內容,更有助於服務提供執行的準確性及適宜性,減少資源無謂的浪費及
重複提供。
|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2 13356 2018-09-08 22:39:4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戊
學號 1055101217 姓名 莊子瑩
書名 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 作者 丹尼爾-高曼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年月 2016年1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對好思索者而言,生命是戲劇;對只憑感覺的人而言,生命是悲劇。
2唯有用心才能辨識事物的價值,光憑肉眼是看不到事物的精髓。
3國家的希望在年輕人的教育。
4停下來,平心靜氣思考後再行動。
5人格特質是道德行為的骨血。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作者在書中闡述如何更有系統培養自己的EQ,其中包括提高自覺、有效處理情緒低潮、在逆境中維持樂觀與毅力、培養同理心,以及彼此關懷合作與社交等重要能力。他將書本分成五個章節,其中的第二章節-EQ的含意,我覺得很值得我們去探討,EQ是一種能夠判別自我情緒控制能力的指數,它也影響遍及生活各個層面,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自己才能去提高自己的EQ,而高EQ的人通常都有以下這幾種特質,1.具有正確解讀他人情绪和意图的能力2.具有有效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3.具有對他人情绪產生積極影響的能力4.具有關注他人情绪的長期意願和稳定的習惯。最後,透過鍛鍊EQ,將情緒與智慧結合,讓自身成為控制情緒的主宰、而非情緒的奴隸,才能活出更有覺知的自己。
|
最溫柔的陪伴 13243 2018-09-08 18:21:54 書名:最溫柔的陪伴
作者:王正旭
心得:
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序幕、希望、照護及陪伴。癌症現在已經成為文明病了,依然令人感到恐懼,約有一半的罹癌者最終會走向癌症晚期,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得癌症後,如同天塌下來一樣,心情一定盪到谷底。
作者在自序的地方有提到:癌症晚期通常和大家想的不一樣,在這個階段,應認識癌症晚期的問題並且和醫療團隊討論治療計畫外,也要為自己作主,家人也必須學習,給予病患最大的幫助及支持。在癌症晚期這段可長可短時間裡,因為對生命意義的真正體現,反而常常是病人和家人生命中共同擁有的最好時光。
作者還是實習醫生時,幫病人植入中心靜脈導管,金屬針壁卻刮過柔軟的肺,造成生命的結束。當他成為正式醫師時,同樣的場景,他應護理師的請求又做了一次的CVP,這次完美,他戰勝了自己的心魔! 他照顧一位年紀不到30歲的胃癌復發病人,病人向他問還可以活多久? 他告知存活期後,病人當晚跳樓自殺。「他萬萬沒有想到,原來告知病情,就像他在埋CVP一樣,也存在著生死相關的風險。」(p.35)
五位病人的故事,結論都是要好好的活到最後。陳柏舟在採訪後記所寫的:「死亡是一個必須被理解以及被接受的東西。但其實很多人忌諱談論死亡,即使是在非談不可的時刻;如果人若無法從傷痛之中獲得智慧,那傷痛其實就不具意義。面對死亡,遺憾往往是必然的,與其將僅存的時光,留予鎮日的哀戚徒然消耗,不如善用,莫把時間留給恐懼與眼淚,把時間留給自己,留給未竟之事,留給所愛的人。這是一份給罹病者,也是給罹病者家屬親友的忠告,來自於五位勇敢的主角。」(p.214~215)
在台灣,生病的人通常都是最後一個知道自己生病了,我覺得這樣很不好,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為自己生命做主的權利。我告訴我的媽媽:如果哪天我生病了,一定要告訴我,不要隱瞞我,我想在結束生命前,把未完成的事做完,我不要浪費時間,不要活在痛苦之下。
四道人生分別是道謝、道歉、到愛、及道別。一句”謝謝”可以讓生命更美好,成為彼此的支持。人的一生當中,往往會覺得對誰不夠好,不符某人的期望,溝通上出現問題,造成誤解,一句”對不起”去撫平內心的傷痛。跟身邊重要的人說聲”我愛你”。我們無法決定何時離開這美麗的世界,互道再見,讓病人放心去吧!
每個人都要好好珍惜自己父母給予的生命,幸福快樂過每一天。
|
1062暑假作業讀書心得(我要安樂死) 14575 2018-09-08 17:11:42 人的一生,無時無刻都在做抉擇。當你飽受病痛折磨,而你也知道自己即將邁入人生的盡頭,那麼,是時候做出一個決定了─是該躺在病床上慢慢等待自己闔上雙眼的那一刻?抑或是使用「安樂死」,好讓自己結束這一場身心皆受創的戰爭?這些決定表面看似簡單,內部卻都存在著強烈的副作用。故事當中,貝爾南的父親選擇了後者,且從未改變心意。這個決定除了帶來爭吵、挫折及恐懼,也帶來快樂、和平,甚至是留下了許多刻骨銘心的回憶。
「安樂死」─「病人安靜而快樂的死亡」,然而現實生活中,真是如此嗎?我一直認為安樂死是對想結束痛苦生命的病人最好的辦法,但這似乎又忽視了家屬們的感受。然而最令我感到痛心的昰:明知道這是一件違法的事,面對執著於死亡的父親,最終貝爾南依然選擇替父親完成此生最後的願望。從一開始的百般不願意,到最後的讓步、妥協,甚至能夠笑著與父親談論死亡、陪著她一起尋求「安樂」的路,這種心境上的衝突與轉變是非常不容易的。
人們總是說要尊重生命、不該任意放棄生命,然而,若生命已經出現殘缺,不如從前那般美好,若一切的努力只是延續「痛苦的過程」,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抉擇?在這高齡化的社會,未來的日子一定會碰到更多類似的難題,到那時,我們該尊重生命還是尊重選擇?如何取得兩邊的平衡,是一個很值得大眾深思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