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臺灣痲瘋病救助之父戴仁壽小傳 14064 2018-08-31 15:56:48 痲瘋病雖然是一個傳染病,但是飛沫傳染,而當時很多醫生或者護理人員以為是嚴重的傳染所以不然從事照顧病人的工作。
但是戴仁壽先生不怕被傳染的危機的細心照顧患者。
況且先生為了專心的照顧病人,親自將夫人的子宮切除,雖然這樣很不好但是是為了患者夫人也就同意,甚至要病逝前還念念不忘自己的病患們。這樣的人真的很無私很大愛
|
106-2暑假作業 14059 2018-08-31 14:47:28 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發現醫療不像我們所看到的一樣能幫助人有愛心很好……等,它的背後其實有另一個我們所看不到的黑暗面。其中讓我映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在描述說假牙材料。第一顆假牙是在距今六千年的美洲被發現的,是利用動物的牙齒來做缺牙替代物,後來的人也開始使用動物的牙齒作為假牙,在歐洲文藝復興後對於人體的禁忌逐漸放寬後,人們也覺得動物的牙齒不夠好看,不自然,於是有不良得人開始拿死人的牙齒作為活人的假牙,而且延續好幾百年,後來假牙的需求量過於龐大於是換拿十九世紀滑鐵盧戰役中過世阿兵哥的牙齒轉賣出去,也因為這樣做假牙的人把牙齒賦予意義創造了「滑鐵盧牙齒」,讓佩戴者有種驕傲的感覺。之後的美國內戰期間有許多的陣亡士兵牙齒被拔光,批發送往歐洲供人使用。人們可以為了的需求而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然後又去誇大它的功能,其中有一部份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假牙來源是死人的牙。另一篇則是木乃伊入藥。中古世紀一直流行到十八世紀這段期間,阿拉伯世界的名醫阿維森納認為木乃伊是治療膿傷.骨折.癱瘓和心肺病,通常會將木乃伊磨粉混在藥酒里使用。十五世紀的時候納瓦拉王國的醫師蓋伊.德拉方丹造訪了埃及,企圖接洽供應木乃伊的商人。他發現,由於挖掘出來的木乃伊不敷歐洲醫療上的需求,所以業者便以某些這些無名屍或罪犯的屍體,仿造埃及製木乃伊。想不到的是,當時有很多名醫,發展了引誘病患掏錢出來買的神奇藥方,例如木乃伊香膏、木乃伊糖蜜等。不良的醫生竟然可以為了賺錢發明這些藥方,食用木乃伊這個方法真的讓人感覺很毛骨悚然,很難想像當時的人們會去吃它,而且還吃到入不敷出的情況。好險我是活在現代,不然我會無法想像我活在十幾世紀的模樣,感覺那時候的藥和治療方法都挺奇葩的,不過也因為過去世界,才有我們現在進步的醫療!
|
106-2暑假作業 白色危機:我們該如何面對高齡社會、醫病關係、醫療變遷的種種問題? 14048 2018-08-30 20:34:1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丙
學號
1065101096
姓名
劉宇恆
書名:
白色危機:我們該如何面對高齡社會、醫病關係、醫療變遷的種種問題?
作者:
周恬弘
出版社:
啟動文化
出版年月:
2018/05/03
ISBN:
9789864930845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台灣的醫療環境,已經危機重重:
* 如何解決內、外、婦、兒、急五大科缺醫生的問題?
* 長照保險,會產生世代不公平的現象!
* 加護病房為何成為人類版的「大象墳場」?
* 用醫療訴訟威脅醫生,只會造成更多醫療浪費!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裡說到很多疑療相關問題,包括現在全民健保的制度、社會高齡化、濫用醫療資源等。
全民健保的制度對所有人的幫助都非常大,可以讓我們以不高的費用,享受完整的醫療資源,但有人卻不好好珍惜,還濫用這份資源,例如:有一些年紀較大的長輩,把診所當聊天場所,三兩天就報到一次,甚至把急診室當一般門診在使用,導致許多真正需要這些資源的人,沒辦法在第一時間接受治療,導致有些病人延誤治療的時間。
裡面有說到有貴婦進到急診室說要做全身檢查,只因為他覺得急診便宜處理速度又比較快,只因為他覺得他有健保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
以前的醫生在得到家屬同意書簽名之前,會評估是否會超過黃金搶救時機,自己做決定,但現再如果醫生自己做決定,很可能會因此挨告,所以現在有些醫生會先想想自己是否要承擔後果,有些寧願錯過黃金搶救時機,也不願擅自做決定救人。
現在大多數的青壯年生孩子的意願降低,未來少子化的現象可能無法避免,人口年齡分布也高齡化。我覺得可以調查人口數,詢問當地人民的使用意願,配給適量的資源到各地,才不會有都市資源多到用不完,而鄉村沒有合適資源可以用得極端的現象發生。
這本書提出的一些問題我們應該好好思考,要如何去應對,從淺層的健保制度到深層的專科醫生資源減少,都應該找到解決的方式。
|
107-2 暑假作業 14058 2018-08-30 15:46:38 手術刀與護唇膏
心得:這是一本整形外科醫師在之前八仙塵爆事件納些年輕的生命,必須和死神拔河,以及現在年輕人長期「美容醫學」的錯誤期待與依賴,和一些醫院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工作實際情況。我覺得這本是一本還蠻有意思的一本書,在那八仙塵暴事件發生時,醫療嚴重的崩壞那些醫護人員仍然不離不棄的照顧那些季徬徨又無助的受難病患,而且更重要的是用同理心去看待,是一個當醫護人員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這本書也有提到這個整形外科醫生自己本身是一位三代一名韓國的華僑人,是因為在某個契機下遇到一位院長,也剛好在缺人的時候進去服務。我覺得很棒的是這個醫生以一本日記的方式記錄在那事件所遇的事情,清楚的讓人看得很明瞭,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在那些傷患所受的傷,除了外表還有心理上,就算外表的傷痊癒了,但在心理上卻需要很多的時間甚至更多。看完後,體悟到了這份職務的重要之處,能盡自己所能,學好這份專長,並且利用它去幫助更多的人。裡面我覺得最感動的一篇是,醫師因為自已太累了,連續一星期的時間的飲食不正常,不安穩的睡眠,倒致它自己體力負荷不了,忍不住在會客前十分鐘,小瞇一下,最後就發現自己全身無力肌肉痠痛咳嗽等症狀,被迫休息了一晚,一早馬上衝去醫院,卻看到因該躺著病人的床位,已經清空,病人早上就離開了,他非常自責,沒能再盡力些,這種精神值得學習!
|
失智症的94個重點:失智症照護全書 14067 2018-08-30 08:15:03 失智症,是因記憶和判斷力退化而引發各種症狀的腦部疾病總稱,根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者,平均每四位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或是輕度認知障礙。
早期發現、早期接受診療是失智症的準則。當親人發現健忘情形時,必須提高警覺,合併其他行為來判斷是否是健忘?還是失智症?
而這本書作者身為失智症患者家屬,歷經長年照護經驗並蒐集痕多方面的專業資訊,結合成一本長年照護的書。從如何判斷和了解失智症、如何對應失智症各階段病情變化等等,解說身為失智症家屬應該知道照護的各類小小大大的事外,也分享八個病患家屬案例,可以了解照護病患的實際情形及對應技巧,書中的解說也是淺顯易懂,看了之後也能用於生活當中。 更厲害的是,屋中還有圖畫讓讀者能,更理解那個狀況的應對方式更加容易看得懂,。
當我在閱讀後,我覺得對一般人看也很有幫助裡面的案例,也很真實、很活用。
內容中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他也訴說當你的家人,換得失智者是多麼痛苦的事,應該用甚麼態度面對它,也告訴我們再換上這種病是非常需要人的陪伴,只有家人細心的陪伴病人才能有更大的治癒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