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三年級寒假作業 15649 2023-02-18 00:04:36 我不喜歡打針 作者:黃建成
這篇文章是在說作者幾年前在台北當住院醫師時的經歷,凡事自費的患者都要打個兩針,當時看病打針已經成為國人的醫療習慣了,如果看病不打針的話,簡直可以說是沒有人會給你看,在醫院待半個月左右就待不下去了。初來大村衛生所時作者說要把教學醫院的門診醫療方式帶到大村來,也就是不隨便打針、打點滴,沒想到同事竟說在這裡沒有打針、打點滴沒人會來看病,但作者很有自信的要告訴民眾們不可以隨便打針、為什麼需要打針,經過作者每天費盡唇舌的解釋一段時間後,幾乎所有看病的人都知道大村衛生所不隨便打針。
看完後我學到了藥經口服才是正常的打針盡量避免,重病住院或特殊身體狀況打針是必要的,可是到診所甚至藥房不管小病或無病都打針就沒有必要了,我還知道了為什麼以前的醫生那麼喜歡打針了,因為以前疾病健保相當少,看完醫生後包個五、六包藥想多拿一點都不容易會被嫌貴,於是打個一、兩針病人就覺得值得了、還有打針的藥效比口服的早呈現,能馬上顯現醫生的能力、如果醫生不打針的話一般民眾就會覺得醫師跟藥劑師沒什麼不同,久而久之,民眾就習慣看病打針的醫療模式了,同時也誤以為打針比較快好。
|
寒假作業 16400 2023-02-17 22:38:42 1115101007 楊家艺 寨假作業 閣讚心得
睿名:放下就是快樂。
這本睿很有趣裡面有一篇一篇的小文章,教了我一些道理,讓我看完了
之後覺得原來不是什麼事都要看得很重,要懂得放下。
有一篇說的是原諒你的散人 裡面有一句話我覺得很好,「耶穌說:原諒你的散人,感謝所有份害過你的人,因為他們議你懂得什麼叫堅強。」
我很喜歡這包話,因為我是一個很會記别人對我怎樣的人,但我不是記仇,我只是没辦法放下别人封我做不友好的事,我會一直去想到,我會覺得是我自己的問題,看完這句話我好多了,我應該去原諒他們 威謝他們,因為是他們議我成長的,如果不是他們我不會成長那麼多。這本睿談我懂了很多道理,很多可以談我活得更自在的方法,例如把煩惱丟遠一點、享受獨處的快樂 、接受「失去」的快樂、試著單會放棄等等,真的議我樂會很多東西,我覺得好酷,看一本書就能議我樂會很多道理,我以後會多多看睿的。
書名:想太多是會燥炸的
因為我是一個容易想很多的人,所以我看到這本書我就直接拿走了,裡面有教我如何克服過度思考,還有通度思考的危害,我發現我好像是上面說的委繼行過度思孝,因為我常常把一件運没發生的事情想到很多個
精糕的結果,幸好我看了這本睿,教我如何克服通度思考,我之後遇到的話我要來試試看,希望對我來說有幫助,遮個作者一定經歷過很多事情才能寫得出那麼多東西,我想寫每一本書的作者一定都錏歷遇很多事情才能寫出這麼好的書吧?
|
寒假作業 16434 2023-02-17 21:19:18 看完這本書我想講的是別把年邁的父母當成我們的小孩來看,要讓爸爸媽媽決定他們想做的事情,若干涉太多,只會變成多管閒事。有時候父母唱反調,其實是為我們著想,她並不想給我們添加麻煩的體貼的心。或者是爸媽常常把沒錢掛在嘴上,那是他們對金錢感到不安。把我們能做的都做好,剩下的就順其自然,這樣或許能讓身心健康也比較好,樂觀是事先做好防範措施後面才不會手忙腳亂,樂天是什麼都不做,事情發生才慌了手腳。若要談論父母的財務是需要掌握時機點,最好在父母精神及身體狀況穩定的狀態下討論這類話題,金錢不是不潔之物,但確實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務必要謹慎行事。當我們照護嚴重影響到自己生活時,就是要詢問父母入住長照機構的最佳時機,不要勉強自己繼續照顧父母,這樣很可能會導致落得兩敗俱傷。這樣會讓父母更加的煩惱跟擔心。當父母身體不適時,我們要跟他說做那些事情只是小事而已,交給我們處理就好,這時的我們也要更要的去照顧他們,因為父母年紀大了,我們說話的方式也要隨著他們一起改變,要不然這樣會造成溝通不良,所以我們要放慢速度,然後講話要聲音要大一點,然後一個一個字慢慢講清楚給他們聽,這樣就可以降低有溝通不良問題了。就算無法理解,但我們也要儘量安撫他的心情,讓他能在心情好的狀態,這時我在書中學習到的,也是我看完這本書的知識,或許這是一種對年邁的父母的解決方式。
|
寒假作業 16703 2023-02-12 23:40:15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這本書,是我在寒假裡看到最印象深刻的一本。雖然它不像其他心理學的書那樣深奧,也沒有特別深入探討心理學知識,可它卻是以童話的方式敘述著心理諮詢的過程,並引導人們自我探索心理的世界。
故事內容的一開始,蛤蟆先生整天心情都蕩到谷底,對生活毫無動力,連他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只覺得自己每天鬱鬱寡歡的,於是再他的朋友不斷建議下去看了心理醫生 – 蒼鷺先生。
蒼鷺先生的診療共有十次,順著書本的章節,每一章都是蛤蟆先生的診療過程。
蒼鷺不斷地透過問題引導著蛤蟆先生一步一步的走出憂鬱,讓蛤蟆先生探索著自己內心深處。
診療過程包含有三個時期的[父母狀態]、[兒童狀態]、[成人狀態],以及四象線圖。
而蛤蟆先生的憂鬱恰似是因[父母狀態]而使自己陷入[兒童狀態],但令人開心的是自從蒼鷺提醒他後,他也漸漸的意識到自己困在了[兒童狀態],並努力讓自己轉變回[成人狀態],試著包容自己及他人,讓被困在過去的自己自由。
蒼鷺所畫的四象線圖分別有:{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也好}這四種狀態。
蒼鷺先生在訪談中特別說到[一旦在我們童年決定了什麼樣的態度,就會一輩子堅持自己的選擇,變成我們存在的根本基礎。] 但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這些情況是會轉變的,蛤蟆先生也在這十次的會談下,最終選擇了[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地位。
漸漸地,蛤蟆先生也找到屬於他自己的道路,恢復了過往有元氣的樣子,也對家族事業開始上心,並展開心房接納著以前自己所排斥的事物!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蛤蟆先生,在成長的過程裡迷失了自我,或對於權威而不敢做自己,漸漸的就會暗淡了下來。
面對錯折與失敗,我們可以難過 可以生氣 可以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但最重要的還是在發洩後,應試著換個角度及心態去思考這些事物,即使曾經跌倒了 但不代表不能再次出發!
|
寒假作業 16084 2023-02-12 23:06:54 寒假作業 護二乙 陳靜葇
心靈深呼吸-內心咆哮的怪獸
這本書有很多不同主題都是關於內心問題的。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內心咆哮的怪獸這篇。
描述的是一個內心過於敏感的人,雖然太敏感讓這個人的生活比普通人痛苦好幾倍。但作者認為如果能夠成功克服心裡的怪獸就會將痛苦變成智慧。「敏感,你的名字不叫弱者,駕馭得當,反能成智者。」
我當時覺得這個作者好像有魔法一樣怎麼可以寫的這麼真實,就像內心被看穿了。確實內心戲多或是負面想法太多都會影響到生活,那些反而變成智者的是不是有什麼改變才能變成成功的人?會不會是把負面的想法全部往正面的想法去呢?只要相信自己認可自己是不是生活就不會因為那隻咆哮的怪獸而感覺自己活在地獄?
這整本書滿滿的都是正向的,在努力的引導心裡太壓抑的人,別放棄自己的人生。看完就會感覺自己好像可以克服困難,只要付出努力做出改變並且堅持下去,就是打開通往成功的那扇門。把自以為絕對做不到、自己絕對不行的這種想法統統丟掉,相信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真的做不到再換一個嘗試,肯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千萬別敗給怪獸。多次的嘗試與失敗都在成長,都在默默的成長,直到找到那條適合自己的路,就算多花了很多時間也不會怎麼樣,只要結局是好的,慢慢的進步,慢慢的前進就像是作者說的只要能夠駕馭敏感,就會成為智者,心急是不行的,冷靜的一步一步來是最快的。只要比過去的自己更進步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