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我的教學歷程 16099 2023-02-02 10:31:18 五護二乙 1105101063 乞丐囝仔
作者賴東進曾是人人嘲笑的小乞丐,父親是瞎子,母親與大弟精神異常又患有重度智障,一家12口,全靠他討飯乞食。
阿進剛滿一歲學會走路時,就和爸爸到處去乞討,正常人這個年紀應該都被父母呵護著,而他卻得忍受各種譏諷、嘲笑,為了活下去他們不得不這樣,而即使在冰天雪地、陰雨綿綿的季節裡也是如此,因為他要養活家人,他是家裡的長子一定要負起責任。
十九歲時阿進父親的眼睛突然發病,沒錢醫治,到了二十二歲,雙眼全盲,開始流浪生涯,靠著替人算命、按摩、掙錢養活自己。由於生意不好,大多數的時候,他都在菜市場或夜市口,彈著月琴向人乞討。就這樣,父親一根拐杖、一個破碗、一把月琴,以天地為家。三十二歲有一天,他流浪到彰化二林鎮,在樹蔭下休息,聽到身旁有女人呻吟,聽來十分痛苦。他摸索上前,問她哪裡不舒服,女人並沒理會他,這時有村人走過,說這女孩家在員林,家境不好,一出生就送給了二林鎮原斗里的曾家當養女,長大後曾家發現她天生是個癡呆,又有羊癲風,就放任她四處流浪,自生自滅。父親心想同是天涯淪落人,便將她帶回烏日前竹村治病,成了夫妻。那年父親三十二歲,母親才十三歲。就這樣,組織了一個殘障家庭,生了十二個子女,個個都靠乞討生活。
有一次行乞,有人來教訓他們!
「你這小孩,長這麼大了,不好好去唸書,好手好腳的跑來行乞,你慚愧不慚愧?丟臉不丟臉?」
一位老伯看阿進長得跟爸爸一樣高,對爸爸說:
「哎呀!這位先生啊!我看你的兒子長這麼大了,應該要讓他們去學校讀書才好,不要出來當乞丐,做乞丐將來是沒有出息的!難道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像你一樣,永遠當乞丐嗎?」
阿進第一次聽到人家說「讀書才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這句話深深震撼了他。
十歲那年,阿進進入烏日國小讀書。一進校門,就有學生起鬨:「哇塞!乞丐子也來唸書耶!」聽著惡意的訕笑,阿進握緊了拳頭,咬緊了牙根。他告訴自己:要忍耐、要堅強,不准掉眼淚!不要和他們起衝突!他走到沒人的地方,用拳頭拚命打牆壁。他發誓一定要做給人家看,乞丐也能出頭天,一定要化悲憤為力量!
他一面行乞,一面讀書。第一次月考,每科都是滿分的成績,考了全班第一名。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畢業,他年年考第一名,一共獲得八十多張獎狀,也都是模範生。
乞丐囝仔是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在現今社會中,有誰曾在墳墓裡睡過十幾年?又有誰剛學會走路就跟著家人到處行乞?他忍受各種嘲笑,每天走四十多公里只為吃一頓飯,姊姊十三歲時為了讓他繼續讀書,被賣到私娼寮,阿進是家中的長子,必須扛起顧家的重責大任,他曾失去過好幾個弟弟妹妹,不是生病夭折,就是送給別人當小孩了,他有過自殺的念頭,但又覺得如果沒有了他,他們一家人怎麼過生活,如果說生活痛苦,讀過這本書後絕對會發現我們的痛苦和賴東進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我們的童年是在玩樂及父母愛護之下成長,而他卻是在行乞以及忍受各中譏諷與鄙視,還要養活一家人,只能說現在的我們也還未能養活全家,年幼的阿進做到了,他真是位令人既尊敬又佩服的人物,如果你曾覺得生活不如意,不彷來看看阿進的遭遇,會發現我們的生活是幸福且美好的。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資料出處:家中圖書
|
大體參訪訪 16422 2023-02-01 22:03:36 1115101029 護二甲29 謝硯鄰
第一次踏進台大大體實驗室時,我站立在「大體老師」旁邊,和大家一起鞠躬,心裡感到害怕又期待。看到助教將蓋布掀起時,顛覆了我對人類死亡的認知,打從我有記憶以來,親人的過世時我總是看到已經修復好的模樣,那時候的我就感到害怕了,如今看到的是可以看到所有器官的,讓我感到有點怵目驚心。
從來沒有想像過會接觸自己親人以外的遺體,抱著忐忑和害怕的心情去觸摸人體的所有器官,從骨骼、肌肉到神經、血管,說真的,大體老師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恐怖。這一次的參訪經驗中,身上揮之不去的刺鼻味,略為僵硬的皮膚觸感,和手套上黃黃澄澄的油漬,都讓我印象深刻,首先先看了全身的肌肉跟神經的部份然後開始看內臟,活生生的器官就在眼前,不過福馬林的味道還蠻刺鼻的,聞久了會覺得有點暈。看大體老師比我自己看書還要更好懂,因為實體就在我的眼前,能摸、體會一下觸感。
這一次的大體餐訪真的學習了很多,也更能體會人體實在很奧妙!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種生命的延續,每位大體老師及其家屬無私的愛與勇氣、死亡似乎不是想像中的恐怖、活著就該好好的珍惜生命、不該傷害他人生命、學習對生命的謙卑與尊重、反思自己生命與死亡的意義等。
TO:大體老師
要當大體老師算是非常大愛的,誰不想要自己身體是完好的離開世間,但也有大愛的人,選擇了器捐或大體捐贈,遺愛人間給未來的學生供以實驗參訪。因為任何的醫學學習都必須要有型態思考的依據,而許多構造概念是圖譜、骨架、模型所學不到的,或能學到卻不如您教我們地這麼整體。這種典範與貢獻,您真不愧為我們的無語良師。雖然學習過程中感到很多壓力,但是心中卻承載著滿滿的豐收果實,最後我還想向每位大體老師致上最誠摯的敬意:「感謝,再感謝,謝謝你捐出你的遺體,讓我們可以學習」
|
寒假作業 16431 2023-02-01 15:00:37 書名:你不能決定出身,但可以選擇人生
心得: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得是,每個人的出生,就像座上一台未知的飛機一樣,戴著我們往前飛到不同的地方,只是,這台飛機的目的地我們無法選擇,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大部分的人都想飛到一座繁華富裕的小城市,而不是到一座窮鄉偏僻的老地方,或許這是我們的第一站,雖然我們不能選擇要到哪裡,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靠著自己決定未來的旅程行程,而透過自己改變一步一腳印的前往繁華富裕的小城市,誰說一開始不好,就代表之後都不好嗎?若想要自己的生活能過的夠好一點,那就必須靠著自己的努力去拼命奮鬥到底。世界上很多人習慣被選擇,都忘記自己有選擇的權利,所以導致失去選擇的能力與意願,這要好像變成了飛機上一個個大小不同的零件一樣。除了出生我們無法選擇之外,但我們可以選擇人生的路程的每一個階段,這都是我們可以自己選擇的,例如:你想交什麼朋友,讀什麼科系,想去哪玩等等,你選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引響我們未來的生活。所以,不能忘記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別忽略掉自己的選擇權利。在愛情的方面裡都是互相扶持的,並不是扶窮。當新鮮感一過,才是生活實際開始的一面,最好讀愛情是兩個人一起成長,你好,他也好,這才是愛情的相依為命,在每一次的挫折中,一起成長,若只有一方努力,總有一天愛情很容易被實際的生活給壓垮了…。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的心得。
|
寒假作業 16472 2023-01-31 21:32:42 1115101080 護一 乙 陳燁鈴
書名:擁抱玫瑰少年
出版社: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作者群: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成員
「哪朵玫瑰沒有荊棘,最好的抱負是美麗,最美的盛開是反擊。別讓誰去改變了你,你是你或是你都行,會有人全心的愛你。」這是出自蔡依林的歌曲「玫瑰少年」裡的歌詞,歌曲名稱「玫瑰少年」指的是葉永鋕,因他特別的性別氣質而時常遭受同學的霸凌。2000年4月,葉永鋕被發現傷重倒臥在血泊之中,且送醫之後不治死亡,之後該事件引起臺灣社會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廣泛討論。我覺得為甚麼要以一個人的性格、氣質來評判善良且無辜的人,難道性別氣質較陰柔的人就要被嘲笑他就是個「娘娘腔」這個稱號嗎?甚至被捉弄、欺負,就連在正常不過的下課時間都會被同學強行脫下褲子「驗明正身」。導致他再也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只能趁著上課時間去。曾經葉永鋕也幾次跟媽媽反映:「媽媽,他們每天都抓我,要脫我褲子」、「媽媽,你要救我,有人要打我。」但無奈的是葉永鋕媽媽曾到學校反映兒子遭遇到霸凌的情況,卻未被受到理睬,直到悲劇發生。而在葉永鋕離世當年,教育部才將「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改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2004年,《兩性平等教育法》修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的議題逐步受到社會重視。「《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正式立法,為的是透過教育,讓孩子避免因為不了解,而產生歧視、偏見、霸凌與暴力;教孩子認識差異,讓尊重、同理、包容成為教室內的風景;並陪伴曾受過傷的孩子,走出傷痛、了解自己、重新喜歡自己。」
|
寒假作業 16402 2023-01-31 17:41:12 書名:慢慢來也沒關係
在這本書裡面教了很多的人在遇到困難時該如堅持及如何做自己,讀完了之後讓我自己也成長了不少,我個人是覺得想要做自己首先自己要有自信,並且要活出自我。
文章一開始在說的是 ‘’慢慢地在時間中呈現你自’’,大部分的人們多在與時間賽跑,害怕時間來不及無法在時間內做完某些事情,當然它是不會等人的,時間是向前流動的,時間是不可逆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僅有一生,因此我們要珍惜時間,但並不意味著在時間裡焦慮不安。我們要有忙碌的時候,也需要有休閒、有玩樂和有無所事事的時候,可以在休閒與玩樂中保持自己對學習的興趣,發展自己的創造力。
同時,我們也要信任時間,相信時間是公平的。時間從來不撒謊,我們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它就會回報給我們什麼。我很喜歡書中最後說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蓬勃發展的可能,只需要安心做好自己,然後在時間中呈現出你自己,活出你自己。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自己不敢觸碰的心魔,但如果堅持自己,忠於自己的選擇,那就要在過程中不順利時,有受挫的勇氣,和再奮發的行動力。
我自己也有夢想,但有些時候也會想放棄那個夢想,自己做得累了,對自己沒信心了,覺得自己做不到,此時就會想要放棄,但過了一段時間,對這個夢想的追求又會再次產生,就這樣一直循環著,我們應該要好好的規劃,慢慢的嘗試,不要操之過急對夢想的熱愛要一直持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