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235/4040頁 [首頁][上一頁][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臨床選習-基隆長庚V5D八大核心心得  4506  2016-06-09 18:19:23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在實習期間,我能夠正確的執行技術,包括給藥時三讀五對,還有鼻胃管護理、氣切造口護理等,消毒清潔應確實,該無菌時應該要確實做到無菌;且我能運用適當的溝通技巧和觀察會談,與個案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運用了護理評估,我了解到我的個案有疼痛、活動無耐力等護理問題。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因為我的個案診斷有大腸癌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而大腸癌的主要護理問題有疼痛、感染、營養不均衡等,我給予個案得護理措施有:教導放鬆技巧、依醫囑給予止痛藥,以及每日監測有無感染的情形,像是體溫突然上升、靜脈注射部位有無紅腫熱痛等情形。 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個案身上見到的護理問題有:活動時無耐力,我給予的護理措施有:衛教個案可採漸進式的運動,有出現臉色蒼白、盜汗、呼吸困難時,應立即休息,並隨時評估個案的呼吸型態。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因為我的個案有服用降血壓的藥物,所以每天早上測量生命徵象時,應該注意個案的血壓值,如果偏低應該先暫停給予此藥物,過一段時間再去重新測量一次。當個案開始喘時,要先測量病人的生命徵象以及血氧,評估是否用呼吸輔助肌等等。 (四)關懷: 我能主動關心個案的狀況,並保護個案的隱私以及安全,以及視情況盡力滿足個案的照護需求,展現同理心。 (五)倫理素養: 我不會隨便在社群網站上面公開有關個案的一切,寫著小抄的的筆記本會收好不會亂放,也不能在公共場所直接討論個案。在和個案會談前我都會先詢問個案是否有時間,以及尊重個案的每個決定,在做任何技術前也會跟個案解釋目的以及技術的過程。 (六)溝通與合作: 在實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會主動詢問學姐。在實習當中,也會和學姐討論個案目前的狀況,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且接納學姐的意見,如果犯錯會去修改並補足自己不足的地方。 (七)克盡職責性: 每天準時上下班,不輕易缺席以及擅自離開實習單位,並熟悉單位的環境以及常規,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我都能了解,且能有責任感的去完成任何事情。 (八)終身學習: 在接觸個案前,會主動去查詢個案的診斷以及相關的文獻。在實習過程中,有遇到不清楚的名詞或者是其他事情,我會利用晚上回家的時候,查詢相關的資料。 二、心得 這次的實習單位在血液腫瘤科,也是我第一次碰到幾乎都是癌症的病人,在實習的過程中,看到了很多生離死別,還有一些有關倫理的事情,印象很深刻得是我的個案本來已經簽署DNR以及安寧療護,但是因為後來開始會呼吸喘,而且是喘不過氣導致個案決定要插管,並且撤除DNR以及安寧療護,發生那事情的時候我並不在場,但是之後和學姐討論才知道,個案或許不是害怕死亡這件事,而是因為個案是意識清醒的在承受無法吸到空氣的痛苦,所以當下才覺得要撤銷DNR,或許是因為事情發生的太突然,所以有點錯愕,但是很謝謝他讓我上了很寶貴的一課,有關人生的無常,一夕之間病情惡化如此得快,讓我知道很多時後都要把握當下。也謝謝學姐在照護這個個案的過程中,適時的和我討論以及給我一些明確的指示,讓我學到在照護一位癌症末期的個案時,應該如果去探討她的身、心、靈,以及幫助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也很開心我能夠來到這裡實習,讓我學習到很多以前沒有學到的事情以及技術。
      
員榮精神科急性8病房八大核心心得  4506  2016-06-09 18:18:22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在實習期間,我能夠正確的執行技術,包括給藥時三讀五對,以及打肌肉注射的步驟及注意事項,例如:手要固定、下針後需反抽等;且我能運用適當的溝通技巧和觀察會談,與個案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運用了護理評估,我了解到我的個案有誇大妄想、幻聽與幻視,並確立個案的護理問題有:吞嚥障礙、思考過程紊亂、感覺知覺改變、社交功能障礙,並依個案的問題去訂定個別性護理,最後進行成效評值。下班前也能和學姐交班。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容易有幻聽、幻視等正性症狀,以及情感平淡等負性症狀,且通常在思考、情感、行為間出現無法統整的現象,會有:思考聯想障礙(association disturbance)、情感障礙(affective disturbance)、自閉(autistic)及矛盾情感(ambivalence),以上症狀簡稱4As。我能依照個案的症狀去擬定個別性指導,像是以不批判的態度傾聽個案的想法,並以真誠的態度去關心個案。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能依照個案不同的狀況去調整照護計畫,且執行個別性護理。病房內如有發生暴力事件,我能馬上幫忙將圍觀的病人帶離現場。 (四)關懷: 我能主動關懷組員。能運用同理心給予個案適當的回應,並會主動去關心個案,以及利用時間與個案會談,詢問個案現在的身心靈狀況。 (五)倫理素養: 我不會隨便在社群網站上面公開有關個案的一切,寫著小抄的的筆記本會收好不會亂放,護理紀錄寫完之後也不會直接攤在桌上,應該妥當的收在抽屜裡面,也不能在公共場所直接討論個案。在和個案會談前我都會先詢問個案是否有時間,以及尊重個案的每個決定。 (六)溝通與合作: 每天早上及下班或者要離開病房都會跟學長姐說一聲,也是一種建立人際關係的方法,如果組員之間有需要幫忙的,我會主動過去幫忙,這是實習時需要的團隊合作。當討論事情的時候,我會適當的提出自己的意見,並且接納別人的想法,再與大家一起做修正。我會利用治療性溝通技巧和個案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在團衛及娛樂治療後,我們和職能治療師有開會後會,聽職能治療師給我們的建議以及講評,這也是溝通的一個方法! (七)克盡職責性: 每天準時上下班,不輕易缺席,並熟悉單位的環境以及常規,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我都能了解,且能有責任感的去完成任何事情。 (八)終身學習: 在接觸個案前,會主動去查詢個案的診斷以及相關的文獻。在實習過程中,有遇到不清楚的名詞或者是其他事情,我會利用晚上回家的時候,查詢相關的資料,並於隔天與老師和組員們分享以及討論。還有參加醫院的課程,了解目前新的精神科用藥。 二、心得 這是五專生涯最後一次實習的第一站!也是我最擔心的精神科,還沒踏進病房前總覺得病房裡面很神祕,又或許充滿了危險。但進來實習之後,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雖是急性病房,但大部分的病人都已經在這裡許久,自然都知道這裡的規矩和常規。這裡和一般的病房不一樣,並不是分別到房裡去給藥,而是集中到大廳排隊服藥,給藥的同時也要確認病人有沒有將藥吃下去,以免病人藏藥影響了治療。這次實習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打肌肉注射,而那藥的藥名是Fluanxol,光打在病人身上就讓我覺得很吃力,因為是油劑所以很難推,一方面手要固定不能讓針頭全部入到病人體內,一方面還要注意病人的反應,而剛好那病人又有潛在性暴力,在打的時候很怕他突然情緒失控,幸好有學長在旁邊安撫他以及鼓勵我,讓我很順利的打完了,真的覺得很謝謝學長。我在這裡學到了如何和真正的病人溝通和會談,以前上課的時候都是老師舉例,沒有親自去體驗,會談方式、音調、語言和非語言,還有你給予病人的回應,都會影響到和病人的護病關係,但經過了三個禮拜,我發現和他們溝通並不困難,有時候也不用小心翼翼的怕得罪他們,或是他們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時,我們也不用因為他們是精神科病人就去遷就他或者是捨不得指正他,有時候適當的指正,才能讓病房的秩序更加良好。除了在病房內實習之外,我們也有到各個精神科相關的機構參觀,像是急診、門診,還有康復之家、社區復健中心,每個地方的功能都不一樣,像康復之家是提供24小時住宿的地方,早上學員們可以到外面去工作等自由活動,晚上也可以睡在那,讓那些沒有家沒回的人可以有個能安睡的地方;社區復健中心是只有提供日間照護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我們去的時候他們剛好在摺金元寶,看他們這樣分工合作,覺得蠻感動的。經由這次實習,讓我顛覆了對精神科的看法,以前總認為精神科病人就是大吵大鬧,或到處暴力,但是經由治療後,他們情緒也穩定了下來,雖然在急性病房還是會看到偶發的暴力事件,但是經由約束入保之後,他們還是能冷靜下來,希望他們在未來,能夠得到更好的照顧。最後也慶幸我讀了護理科,讓我更了解到,以前心裡想的精神科也有不同的一面,他們最後也能過得更正常人一樣,能夠到精神科實習,真的很開心!
      
高護實習-陽大5W產科八大核心  4506  2016-06-09 18:17:45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藉由在門診、產房、產後病房,讓我對於如何對一個產前、產中或是產後的產婦進行照護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門診,看到了醫生利用超音波跟各項檢查報告,了解寶寶現在的狀況,也說出來讓媽媽了解,如果有尿蛋白高,或者是體重增加太多,也會給媽媽一些飲食生活的相關叮嚀也看到了學姐如果利用看診前、跟看診後得一小段時間,跟媽媽衛教以及播放一些衛教的影片。在產房,藉由了裝在產婦身上的胎兒監視器,學會了如何看宮縮以及胎心音,也在生產的過程中,看到學姐們如何教導媽媽呼吸的技巧,並且安撫媽媽的情緒還有給予鼓勵,還有新生兒娩出後的新生兒即刻護理。在嬰兒室,我學到了如何檢測黃疸,也看到了學姊如何和媽媽做出院的衛教。在產後病房,學會了如何運用學理去評估媽媽的傷口恢復情形,以及評估有無脹奶及泌乳,也學會了如何去評估子宮底的高度以及惡露量的變化,另外還有做一些常規的給藥,以及交班。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將在學校所教過的任何技術與學理運用在臨床照護上,包含了兒科、產科。在看學姐操作任何技術的過程中,也會回想課本的內容有沒有跟臨床上實際操作的順序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或者是在去見習技術前、後翻課本。在產後病房,雖然每位產婦的藥物幾乎都一樣,但是我們在給藥前都要先查過藥的作用和副作用,並且在對藥的時候說出來。把藥拿到媽媽那的時候也會跟媽媽簡單的介紹藥的作用跟副作用,讓媽媽知道自己現在是吃什麼藥。學姐交班的時候都會說到媽媽的一些檢驗數值,像是白血球、血紅素等等,如果產前白血球太高可能就是因為雌性素造成的生理性白血球增多症,產後太高可能是因為有傷口所以要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因為是自己查到異常的原因,就會一直記得了。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生命徵象不僅僅是每天的常規,也是發藥前的需要評估的指標之一,像是Ergometrine的作用是可以刺激子宮平滑肌,幫助子宮收縮,但是它的副作用是高血壓,所以在發藥前要先確定媽媽的血壓,如果血壓大於140/90mmHg,就不能給予此藥。如果媽媽是在哺乳方面有問題的話,我們會先評估寶寶的姿勢是否正確,再來就看媽媽的姿勢有無正確或是媽媽的乳房太脹等等原因,再針對問題去處理。在產房,學姐會藉著螢幕上的宮縮情形來判定產婦需要做哪些醫療上的處置,或是需要調整藥物劑量等等,我們都要去思考為何要調整劑量或做任何處置,這樣才能了解產婦的需求。在嬰兒室,當寶寶哭鬧時,我們可以用一些寶寶想吃奶的徵兆去評估寶寶是否是想吃奶,還是只是尿布濕,在給予處理。 (四)關懷: 每天早上量生命徵象的同時我會詢問媽媽:「昨晚睡得好嗎?」「不舒服有沒有好一點?」「疼痛有比昨天好些了嗎?」,之後就採集中護理,因為產後的媽媽都很疲憊需要充分的休息。如果發現媽媽脹奶了,我們也會主動跟媽媽說要幫助媽媽將乳汁排出。在產房,媽媽因為待產的不舒服所以很焦慮,我們會適時的幫媽媽打氣,也會讓媽媽好好休息準備待產;生產過程中,會跟著學姐一起教導媽媽呼吸的技巧,也會在旁邊鼓勵媽媽,尤其是一些先生沒有陪產的媽媽,更需要鼓勵與支持。在嬰兒室,寶寶哭的時候要先看寶寶是不是尿布濕了,再觀察寶寶的尋乳的徵象,如果沒有,可能就只要把寶寶抱起來安撫一下就好。 (五)倫理素養: 不管在產房或者是產後病房,在幫媽媽做評估之前都要先將床簾還有窗簾拉上,在進到病人單位前都要在外面告知一下媽媽我們要進去了,以免媽媽可能正在擠奶之類的,造成隱私暴露,在產房因為會執行陰道內診,所以都會請家屬到外面稍等,並覆蓋棉被只露出需要評估的部位就好;在產後進行乳房評估時,不會一次露出兩邊的乳房,一定都是評估哪邊就露哪邊,評估子宮底高度時,只要露出肚子的部分,其他地方也要做適當的覆蓋,評估會陰傷口的時候,只要讓媽媽側臥並且只露出傷口的位置評估就好,避免過於暴露。在公共場合不能討論有關個案的事情,有個案資料的單張,包括藥單、藥袋或是有個案的貼紙,都要撕毀或是放到專門處理有個資紙張的箱子裡統一處理,以免個資外漏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六)溝通與合作: 實習與同學的溝通合作是很重要的,如果學姐在交班但是自己正在處理個案的事情時,就可以請同學幫忙聽一下。在每天的討論會時,產房、嬰兒室、門診以及產後病房的同學都會各自將自己今天在臨床上看到的疑問跟老師還有同學討論,如果有遇到比較特別的事情也會和大家分享,像是看到生產的過程,或者是一些比較特別的技術等等。和學姐相處要有禮貌,有疑問也要跟學姐討論和澄清,像是有一次我的個案是因為前胎剖腹產所以這胎才會也剖腹,但是學姐護記是打個案因為前置胎盤所以剖腹,這個時候就要馬上去和學姐反應以及確認結果,才不會造成錯誤。與個案也需要溝通,像是我們要去幫媽媽擠奶之前要先跟媽媽告知並且跟媽媽約個時間才不會讓媽媽覺得我們很臨時。 (七)克盡職責性: 每天都要準時到單位,不遲到不早退,在時間內做完自己該做的事情,是最基本的事情。因為我們還在實習,很多事情都沒有學姐做得快,所以我們要自己評估時間,像是提早對藥,時間到了就去發藥,才不會時間都到了還在對藥,延誤個案吃藥的時間。在實習前兩天就要熟悉單位放置物品的位子,才不會臨時要什麼卻找不到。熟悉病房的常規,還有醫生的習慣,因為每個醫生的習慣都不一樣,像是術後測量生命徵象得時間、藥物的給予方式也都不一樣,應該要熟記,也要確認自己的個案主治醫師是誰,才不會混淆了。學姐或老師問問題應該要馬上去查,如果在醫院查不到就要回家查,不管有沒有查到正確的答案,都應該要跟學姐或老師說,讓學姐跟老師知道其實你有查。 (八)終身學習: 每次遇到學姐或老師問問題,我們都會去找出答案,在從找出的答案和臨床做比對及應用,就能加深自己的印象,但在找的過程中,應該要學著自己再去延伸問題並找出答案,而不是老師學姐問一個我們才回答一個,這也表示自己的批判性思考也還不夠。我們也可以從一些臨床的事件來加深自己的印象,像是看胎兒監視器,利用真實的胎心率和宮縮,可以練習分辨早期減速、晚期減速,而不是只有看課本固定的幾張圖而已,因為每個產婦的狀況都不一樣,學到的就不一樣,久了我想看一眼就能分辨得出來了吧!在照護的過程中,也要運用學理所學到的來進行運用,而不是把學理還有臨床分成兩件不一樣的事情,這樣是錯誤的!珍惜每一次的學習經驗,才能夠真正達到所謂的終身學習。 二、心得 在產科實習其實是一件喜悅的事情,每天都能迎接新的生命真的覺得很開心,像有次看自然產,因為媽媽是初產婦,所以用力了很久才把寶寶生出來,但是當寶寶跟媽媽肌膚接觸的時候,有跟我們說謝謝我們在旁邊陪著她,媽媽感謝的時候讓我覺得很感動。之後又遇到一個媽媽因為寶寶染色體異常導致沒有了心跳,所以來到醫院引產,聽同學說媽媽在產檯上落淚,出了產房卻還強顏歡笑,讓我覺得很心酸,或許那個寶寶是爸爸和媽媽期待已久的寶寶,但卻還沒出生就要失去他。在產科實習也學到了很多衛教,也發現對於產科來說衛教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母乳的衛教或者是有關子宮收縮以及傷口的衛教。也不管對象是新手媽媽或者是經產婦都一定要再衛教。母乳衛教方面,如果媽媽理解錯誤或者是動作沒有做的確實,就有可能導致自己乳頭破損或者是寶寶吃不飽,會增加媽媽的壓力跟挫折感,讓媽媽畏懼哺餵母乳。雖然我的衛教講的還不是很流利,但至少臨時要講的時候我還是能夠想到內容,而不是只有呆站在那邊什麼都不會。單位學姐人都很好也很有教學精神,像和學姐交班的時候,學姊都會告訴我們該注意哪些,或者是她們習慣交班的方式,這些都讓我更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情,這也是第一次和學姐真正的交班,對我來說其實是一大挑戰,但是人生沒有磨練就不會有進步,希望自己能繼續加油!
      
高護實習-聖保祿3B兒科八大核心心得  4506  2016-06-09 18:17:02
(一)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肺炎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胸腔物理治療也很重要,拍痰利用了重力原理,使痰液鬆動藉著纖毛擺動排出體外,拍痰的時間須避開用餐前後一到兩小時,搭配蒸氣吸入的效果會更好。   扁桃腺炎應衛教家屬,平時應讓個案多休息、多喝水,吃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並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每天開會之前與學姐確實交班,把當班情形告訴學姐,讓學姐知道個案現在的狀況,也方便學姐跟小夜班學姐交班,例如:生命徵象、食慾、呼吸音、腹部評估、以及最後一次巡點滴的量。 (二)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肺炎,病原體入侵上呼吸道感染或抵抗力減弱病童的肺部,使肺部組織充滿滲出物之發炎反應。滲出物的產生有利於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因而發炎更厲害。台灣目前2~5歲兒童最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鏈球菌、肺炎黴漿菌。   急性扁桃腺炎,扁桃腺是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可製造抗體,保護呼吸道、消化道免於病菌的入侵。我的其中一個個案有做咽喉病毒培養(Virus culture),而Virus culture可培養出包括腸病毒(enterovirus)、A型及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luenza B virus)、副流行性感冒病毒1~3型(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1~3)、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腺病毒(adeno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單純皰疹病毒1、2型(HSV-1、HSV-2)等。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個案因肺炎住院,而拍痰的衛教十分重要,必須要教導家屬如何正確的拍痰,以及拍痰得一些注意事項,像是在幫個案拍痰時,一定要注意個案的唇色以及意識變化,避免發生發紺的情形。還有拍痰必須避開骨突處、脊椎、腎臟。   在發生一些狀況時也要保持不緊張,像是有次個案因為不小心扯掉Set導致回血,第一個反應就是要先把病人端關閉,接著關閉點滴管夾,接著去準備酒精棉枝將兩端消毒後重新接上,並確認管路是否順暢。這樣不慌不忙的去處理事情,一方面可以訓練自己的臨場反應,也不會讓家屬覺得我們什麼都不知道還比他們緊張。 (四) 關懷(caring):   每天早上晨間護理的時候,都會問一句:「昨晚睡得好嗎?」如果個案或者家屬代訴沒有睡好,我們就更應該集中護理,讓個案與家屬都有足夠的休息,但也不能因為怕吵到他們就省略一些評估或者是治療。在做治療時要詢問她的的感覺如何,包含拍痰時會不會太大力、會不會痛? 又或者是,用手拍痰跟使用拍痰器對個案來說哪個比較舒服。   因為我的第三週的個案,在對於住院壓力的呈現是非常明顯的,像是我只是Bag加藥他都會大喊著說不要並且崩潰大哭,也因為住院的關係食慾比以前還要差很多,讓家屬都很擔心。但我每天都會去陪他畫畫或者玩玩具,雖然他不曾在畫紙上呈現出他對於住院這件事情的想法,但是從他畫畫的力道和筆觸觀察到其實畫畫這件事情是他抒發情緒最好的方法,到了星期五,或許是因為他的病情有了好轉,很開心的跟我說他想畫畫還畫了一張恐龍的圖給我,其實小朋友只要耐心跟時常去關心他,他也是會敞開心胸跟我們互動的。 (五) 倫理素養(ethics): 在做任何治療,都要詢問個案或者家屬是否可以讓我們進去,做治療時也要拉起圍簾保護個案的隱私,如果要去執行技術,而其他人也想見習的時候,就要先問問家屬:「還有其他的實習生想要見習,是否能夠讓他們進來?」。平時也要懂得保護、重視個案的基本資料,不要輕易的讓個資外洩,就連訪客到護理站問個案住哪一床的時候,也要多問一句:「請問你是他的誰?」或許這樣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隔絕不相干的人,但至少我們有再次確認過那個人的身分。 尊重個案家庭的信仰也是倫理素養的其中一部分,我們應該要對待每個個案都是一樣的,千萬不能因為對方的宗教信仰而改變了我們對她們的心態。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在臨床上我們要溝通的其實不只是護理人員或者是同學之間,與家屬的溝通也是很重要的,像是要做治療前應該要先跟家屬約好時間並請家屬於約好的時間將小朋友帶到處置室,而不是突然去打擾讓家屬手忙腳亂。還有如果家屬要帶小朋友出去散步或者買東西的話,也要先問家屬大概會出去多久,並且告訴他大概幾點要回來,因為要給藥或者是測量生命徵象,這樣才不會耽誤到要做的治療。   當然跟同學的溝通也很重要,像是我們中午要去吃飯之前,如果自己的個案有特殊的狀況,例如發燒所以要追蹤體溫,就要請其他的同學幫忙量體溫,這樣才不會耽誤到正事。 (七)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什麼時間就該做什麼事情,像是該給藥的時間就不要拖拖拉拉,跟家屬或者個案約好的事情也不能忘記,避免他們對我們產生不信任感。 每天該做的評估都要做到,基本的生命徵象、呼吸音、腹部評估等,絕對不能說因為什麼原因才去做那項評估,像是因為個案好幾天沒有解便所以才去評估腹部,這樣子就不是克盡職責了。   每天回到宿舍就應該先想好隔天實習要準備些什麼,要先查好哪些資料,對於個案的疾病也應該要在照護前先充分了解,也不能不知道技術怎麼做就直接去做,應該要先搞懂自己不清楚的部分,再真正執行技術前充分的練習,不然家屬以及個案會拒絕讓你執行技術。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在臨床上遇到不知道的事情應該主動去查詢相關的知識,而護理的知識隨著時間不停的在更新,我們應該要主動去學習,而不是把自己的知識停留在教科書裡。經由照顧個案,我們也能漸漸熟悉每個疾病的表徵或者是診斷檢查,還有每個疾病應該做的護理等,並且將這些知識全部留在腦海裡。每天都在學著如何去照顧好個案,即使遇到了一些挫折也不要覺得沮喪,應該要努力改進後繼續前進,這樣才是真正的終身學習。 二、心得感想   經過了15天的實習,從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到第三週的熟練,或許有些事情還不做得不夠好,但是我相信一次又一次操作以及練習一定會進步,很慶幸的是自己的抗壓性還不錯,沒有因為壓力就被打倒。一開始因為要接受不同的常規作業、不同的組員兼室友以及不同的居住環境,讓我有點不知所措甚至想家,到現在已經過了三週,也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模式。學習過程中,面對自己的笨拙,面對小朋友的哭鬧或者不配合,面對家屬的質疑跟不耐煩,一開始覺得挫折想退縮,但告訴了自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並且開始想各種方法去親近小朋友,也開始學會與家屬聊天,到最後真的覺得小朋友真的很單純,而家屬人其實都很好。有時候看著小朋友在On IC或者是在執行其他治療反抗而哭鬧的時候,心裡也是很心疼的,但是為了他們能夠快點好起來,開開心心的出院回家,狠心是一定要的。也讓我知道兒科護理人員其實真的很不簡單,一方面要了解各年齡層兒童的發展還要安撫小朋友,還要接受有些家屬的質問或者責備,卻又不能因為這樣就不完成自己的本分。但當我看到小朋友知道因為病情好轉可以出院的時候,露出的笑容,其實心裡還是有成就感也很替他們覺得開心。
      
高護實習-聖保祿3C外科八大核心心得  4506  2016-06-09 18:16:18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我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安全的完成每個技術,例如:Bag加藥、抽藥、測血糖、拔除導尿管等…。在照護個案的時間也會常常與個案聊天,空閒的時候我會利用病歷、教班單先收集個案報告所需的部分資料,其餘的再到病房取得個案同意後開始詢問。也能確實的拿交班單和老師交班。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我會先確認個案的診斷,再看各個檢查結果和異常檢驗值,利用回家的時間翻閱臨判課本並找出檢驗值異常與此診斷之間的關係,以及應該術後衛教或者復健,並於隔天依照查詢的結果與老師討論並擬定個別性護理指導。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我能判別臨床事件的輕重緩急。於照護個案的過程中依評估結果擬定個別性護理計畫並正確的去執行,護理過程中依每個個案的狀況適時的調整措施。也能在事件臨時發生時,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例如:點滴沒了,要先看點滴卡上是寫For Anti,或者是要繼續RUN,如果For Anti就是要LOCK,繼續RUN的話要依照醫囑調滴數,並確實在自己班內把該滴的點滴滴完。 (四)關懷: 我會不時的走到病房內關心個案。如個案有不舒服,也會持續詢問現在的身體狀況是否有好轉,或者是更嚴重。如果更嚴重的話就會告知學姐。在和組員的相處上我覺得真的很和睦,只要有事情大家都會一起幫忙也會一起完成老師交代的事情。 (五)倫理素養: 在執行任何需要暴露身體的技術前,我都會圍上圍簾。執行技術前也會跟個案或者家屬解釋我接下來要執行的技術:例如:施打胰島素。 (六)溝通與合作: 在學姐需要幫忙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予最大的協助,這也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在與組員討論事情的時候,我也會把我的想法勇敢表達出來,再與其他人的意見綜合起來,並且在討論後達成共識。和組員之間相處也很融洽,很喜歡互相幫助的感覺! (七)克盡職責性: 我能每天準時出勤,雖然花了不少的時間熟悉實習單位的環境以及常規。一開始並沒辦法很俐落的完成每日常規工作,但是慢慢的還是有進步,不會再像一開始一樣緊張以及生疏了。 (八)終身學習: 在遇到不常見的診斷時,晚上回家會利用電腦查詢有關那個診斷的相關資料以及護理注意事項等等。也會在做錯事情之後回想自己是錯在哪裡,也會提醒自己下次最好別再放同樣的錯誤,不然就太說不過去了! 二、心得 很開心能來到聖保祿3C外科病房實習,由於是第一次來到外地實習,所以一開始真的很不適應,但是來到了3C病房,發現學姐跟醫生人都很好,不會嫌棄我們什麼都不會,反而會慢慢的教也會給我們機會去操作技術。 因為是第一次在外科實習,所以對外科的疾病都不是很了解,後來我發現,其實外科的藥物都很單純,但是光他們的診斷、衛教就可以把我搞得一頭霧水,每個疾病、每個科別,都有不同的衛教,或許有些衛教可以通用,但也不是上網找一找就全部複製貼上,像是我照顧過一個開TKR的個案,他的活動意願很強,所以並不會有不願意下床導致膝關節攣縮的問題,但反面想就是有潛在危險性跌倒的健康問題,那衛教除了教導術後復建之外,更要跟個案和家屬強調防止跌倒的方法,像是穿防滑的鞋子,行動時要使用助行器,另外也要教導如何正確的使用助行器等等,我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個別性指導吧! 最後,3C讓我學到了很多內科學不到的東西,也明白了或許在別人眼中外科的動作快,但是在我的眼裡,每個學姐都是很細心的,也不會因為趕時間就不遵守無菌技術之類的,在給藥或者是換藥的時候也會順道衛教個案一些事情,有時候也能跟個案有說有笑的,真希望以後我也能夠做到這樣!這次實習,或許有些挫折,但卻是能夠讓我進步的方法之一,也讓我決定要堅持走這條路。
目前第235/4040頁 [首頁][上一頁][233][234][235][236][237][238][239][240][241][24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