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266/4040頁 [首頁][上一頁][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4暑假作業  9739  2015-11-20 06:42:16
壹.心得: 會選這三篇個報原因是剛好在兒科實習期間在嬰兒病房大多都是新生兒黃疸而進來治療的,在嬰兒室的寶寶快出院時也常看見他皮膚黃黃的,在衛教方面也都有教導媽媽們怎麼觀察黃疸,衛教內容滿詳細跟個案報告裡的學理資訊都相同,所以就選擇有關黃疸的主題。會教導媽媽:寶寶生理性黃疸2-3天會出現,4-5天達高峰,7-14天會開始下降,膚色變化由臉胸腹直到四肢依序變化,需把寶寶抱到光線充足的地方,臉部部分輕壓寶寶鼻頭再放開,就可看到寶寶皮膚顏色的變化,腹部則以指腹輕輕撥開寶寶皮膚就可看到寶寶腹部皮膚顏色的變化,那發現寶寶皮膚越來越黃或活動力吸吮力下降及大小便顏色改變就要帶寶寶回來看醫生,並且提醒家屬一般太陽光及日光燈是沒辦法改善黃疸。這些的個案報告給了我很多參考資料,新生兒90﹪有生理性黃疸,膽紅素對身體所有的組織都具有毒性,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臨床上更顯重要。病理學家將發現的膽紅素神經毒性病將其命名為核黃疸,合併了組織學上神經的退化與壞死的現象。發病早期會出現嗜睡、吸吮力減弱,高音調的哭聲和肌肉張力過低下等現象。到了晚期,則出現燥動不安、肌肉張力過高、角弓反張、痙攣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死亡。在存活下來的病人當中,有些只有一些輕微的後遺症如輕度認知障礙,過動或學習障礙等,但嚴重的則可能會有腦性麻痺,聽力喪失及智障等後遺症。所以當新生兒黃疸出現時,常常需要做進一步的評估予治療。造成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原因:1.新生兒紅血球數目較多且壽命較成人短(新生兒紅血球壽命只 有90天)。2.白蛋白結合作用減少。3.肝臟中的尿苷酸轉化酶量不足或未活化。4.腸內細菌少。5.消化道的腸苷循環增加。6.門靜脈血液供應不良,降低肝臟的功能。還有照光治療的部分: 近年來照光治療被廣泛地應用於新生見未結合性血清膽紅素過高症的預防和治療,不論嬰兒的成熟程度、是否有溶血現象、或膚色的深淺,照光治療都能減少血清膽紅素的上升。照光治療是新生兒非結合性高膽紅素血症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使用螢光燈照射嬰兒暴露出的皮膚,利用光線同質異構化的方式改變膽紅素的結構,使它成為可溶的型態光膽素,使膽紅素更容易排泄。照光治療除了可降低TSB外,因為他將膽紅素轉化為水溶性,所以減低了膽紅素所引發的神經毒性。照光治療使用波長約430-490nm藍綠光,至少30uW/cm2 per nm,並盡可能的照射到新生兒的所有皮膚表面。新生兒黃疸在接受照光治療時,常規的護理方式需全身脫光,僅戴上避光眼罩及著尿布,不論新生兒是否清醒,每兩小時執行翻身護理一次;若眼罩脫落則立即為他戴上以保護眼睛。看完後,會更加了解這樣的症狀,還可以參考別人的個報來學習怎麼書寫,不太會寫APA6也可以參考。 貳.三篇個報(APA6格式) 陳勃仲、陳睿俊、柯朝元(2007)˙淺談新生兒黃疸˙基層醫學,22(6),198-204。 陳麗雪、李美玉、張德馨(2009)˙提昇產婦執行黃疸觀察正確率之改善方案˙馬 偕護理雜誌,3(2),15-25。 廖秀玲 (2009)˙新生兒黃疸治療經驗談˙中醫兒科醫學雜誌,11(1),31-35。
      
2015暑假作業-心得  9755  2015-11-19 23:48:46
我選的這篇叫做:協助一位剖腹產初產婦哺乳的護理經驗 心得:生產方式可分成自然產與剖腹產兩種。自然產是指產婦經由產道產下胎兒,產程中盡量避免使用藥物;而剖腹產則是在產婦腹部進行手術,不經過產道,直接將胎兒從子宮取出的生產方式。剖腹產的併發症比自然產多而且更嚴重,像是:子宮裂傷、膀胱、輸尿管傷害、腹腔內沾黏等,而新生兒也比較有機會併發新生兒呼吸窘迫症。透過WHO的研究發現,當一個國家的剖腹產率超過20%,嬰兒周產期罹病率和死亡率會上升,曾經剖腹產的產婦將來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及子宮切除的機率也越高。但在台灣,剖腹產卻以安全或產婦要求的理由大量實施,但孕產婦死亡率卻與十年前不相上下(約十萬分之七),新生兒死亡率從1990年的千分之5.3提高到2001年的千分之6。 讀完這篇加上在產科實習時有照顧過剖腹產初產婦,所以感觸滿多的,在還沒去產科實習前我一直以為剖腹產不管在各方面一定都比自然產輕鬆,但我最後我發現我錯了!兩個生產方式都有它的好處和壞處,剖腹產術後恢復期會比自然產更痛更長,而且在哺乳的時候會因為害怕壓迫傷口而退縮,我遇到好幾個剖腹產的個案都是因為傷口痛不親子同室,因為連下床上廁所都很痛了,會很害怕小孩碰到傷口會更痛,我覺得媽媽真的很辛苦,不管是自然產還剖腹產,哺乳都不是件簡單的事。自然產的產婦,產後恢復比較快,只要寶寶生命徵象穩定,媽媽狀況良好,通常產後就可以開始實施親子同室,媽媽也很快就能下床活動、進食,奶水也會來得比較順暢。反觀剖腹產媽媽,產後必須等待麻藥消退,下半身才能恢復知覺、之後還必須等到排氣了才能進食,產後第一天身上都還插著點滴和尿管,麻藥消退之後仍會感覺到傷口隱隱作痛……這些難以想像的產後狀況,都會增加剖腹產媽媽們哺乳的困難度。最後真的覺得所有媽媽都很偉大,要好好孝順他們。
      
日誌9  4690  2015-11-01 20:05:37
大家好~ 好久不見了> < 我一直在實習 現在已是最後一站了(在壽豐精神) 雖然在實習過程中有休假 但本人認為睡覺是很重要的 所以都沒更新狀態 在這邊說聲抱歉> 0 < 等實習結束後會慢慢地更新狀態 到時在請大家關心一下我吧!
      
2015暑假作業1000字心得  9753  2015-10-31 21:31:15
簡珮君(2010)運用生產支持照顧一位初產婦生產之護理經驗 心得: 現在台灣處於嚴重少子化的狀態,因為現在有許多人不願意去承擔通苦與壓力,所以我覺得產婦是非常的勇敢與偉大,他們身懷六甲挺個大肚子經歷九個多月的甜蜜負擔與壓力,並且在臨盆的那一刻,必須經歷人生中最痛苦的考驗與消耗大量的體力與養份,甚至有的還得與死神拔河,直到胎兒平安的順利產出。 一位產婦在生產的時候,是最偉大的時候,因為他們必須先經歷陰道的撕裂傷與子宮收縮的產痛和生產時失去控制感的焦慮與不安,這時候最重要的人不見得是醫療團隊,反而是家庭的支持,也許只是配偶或家人的語言支持,陪伴關心與陪產,這些時候對於一位產婦而言都是很重要的正向支持,當然我們身為一位護理人員也要給予支持與協助,我們支持協助的人不單單是產婦而已,其實我們也要支持關心準父親,在產前與產程中當配偶們看著自己的妻子正忍耐著劇痛與極大的不適,但配偶們卻無能為力,無法幫妻子分攤痛苦,也不知道現在的妻子最需要的是什麼,有些反而遭受到妻子的斥責,所以應該於產前產後給予配偶們生產的相關資訊,讓他們能夠提升一點自信及幫助自己的妻子能力,讓產婦及配偶對生產有一個正向的經歷。對於生產完的產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壓力,所以護理人員在產後時也要繼續關懷支持產婦,並鼓勵產婦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與壓力,然後和配偶一起給予適當的協助,多給予讚美與鼓勵。 照顧一位化學性灼傷病人復健過程之護理經驗 林淑玲、林素娥、林碧珠、高淑雰(2009) 心得: 現今社會混亂,許多家庭或是仇人都會使用化學藥物傷害他人,但因化學傷害所造成的皮膚侵蝕破損及內心的創傷相當難癒合,文章中筆者使用高登11項護理評估列出了幾項護理問題分別為(一)皮膚完整性受損/1.不穩定皮膚未癒合2.復健引發新生皮膚受損(二)身體活動功能障礙/關節攣縮變形限制活動範圍(三)身體心像紊亂/歷經重大創傷後身體外表改變,護理期間藉由評估發現個案有皮膚完整性受損、肢體活動障礙、身體心像紊亂、照顧者角 色緊張四項健康問題,藉由醫療團隊的照顧後個案的傷口漸漸遇合,因潑灑硫酸者為案妻,但又是唯一照護者,藉由護理獨特功能改善雙方緊張關係,加上社工介入協助使個案能正向面對自己健康問題,積極復健。 羅玉仙、吳鳳美(2010)照護一位接受長期血液透析合併失智症病人之護理經驗 心得: 失智症為現在常見的老年疾病,是一種嚴重喪失功能的慢性疾病,其精神行為症狀為照顧者主要壓力來源,由於是失智症患者而更加難照護,筆者經由觀察、會談、直接照顧及應用 Gordon 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發現個案有電解質不平衡、慢性混亂、主要照顧者無助感等護理問題給予其護理並向家屬提供失智症的相關知識以及幫助管道,進而緩解照顧者的壓力。文中提到與個案談話如果超過30分鐘,個案會漸漸忘記,且常搞不清楚人、事、時、地,不懂如何照顧血液透析的那隻手,但經過提醒過後都能正確回應。
      
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院 大體解剖參訪   9673  2015-10-20 22:50:37
日期:2015 年 5 月 1 日 時間 : 2:00 pm ~5:00 pm 地點: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院 事件:大體解剖參訪 連續一整週可以整死人的期中考終於結束了~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來到了 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院 來個大體解剖參訪半日遊,雖說是校外教學,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是去上課!目的是讓我們更了解人體各個部位的構造,以便我們未來的護理之路更加好走。   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我們終於到了台大醫學院;進去之後我只有一個感想:台大真的好大,就連醫學院都很大而且很漂亮~    它,讓我有種..........很安靜卻充滿了無盡的知識,很悠閒實際上卻是很忙碌;突然有一種:如果,我是台大的學生該有多好?在這裡,應該可以吸收到不少外面學不到的東西,好想進來當個大學生~~@@      進大體解剖室之前,我在外面的走廊看到了各個院所的信箱,突然發現,醫學院真的分了好多科系,共有27個科系吧?!裡面有.....麻醉科、家醫科、泌尿科、骨科、小兒科、法醫學科、急診醫學科、病理學科、生理科、內科、外科、藥理學科、婦產科......      進到解剖室之後,(我覺得其實聞不太到福馬林的味道)我發現,裡面的照明設備很充足,但是,看不到外面(解剖室的隱密性很重要)裏面大概有十幾位大體老師,坐定位之後台大的老師說,等一下可以摸大體各個器官,就是什麼都可以摸不要壞掉就好,但是要經過各組老師說名之後才可以摸,我聽到的時候一整個超期待的~~   分組後,我們站在大體老師旁邊之後,前面解說的老師教我們要先<默禱>1分鐘,不過,因為我們不是醫學院的學生,所以,只要頭低低的就好了;默禱完,便開始上課了~   我們先看肌肉組織系統再依序換組看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心臟血管系統、骨骼系統最後看到的是泌尿系統,每一個系統學到的東西都不一樣,不過,上完之後就覺得,這一堂課真的很充實!!或許是因為,醫學院所學的東西都是原文的,所以,老師們在跟我們講解時都很努力的將原文翻譯成中文給我們聽,真是辛苦了~   肌肉組織:男生練的六塊肌,練的實際上是腹部原本就有的六塊肌肉,而手臂的肌肉練的則是二頭肌(所謂二頭肌就是....有兩塊肌肉連在一起)......   消化系統:闌尾其實是有功能的,只是影響不大;胃壁內部充滿了皺摺,食道位於氣管的後方.....   呼吸系統:因為老師有拿課本來做教學,所以,我發現醫學院的書是完完全全的原文啊~很詳細的原文書!!說的內容大概跟我們的解剖學和生理學差不多~......   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最複雜了~我最不喜歡讀神經系統了!但是,上完課之後我覺得,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嘛~ 那顆腦袋拿起來頗有重量的,這是真的腦袋ㄟ~~而且分布的神經真廣泛~......   內分泌系統:還蠻簡單的!而且東西少,因為全身的內分泌就只靠一顆紅豆般大小的東西在控制而已,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心臟血管系統:氣管比較硬再來是血管最後才是食道,因為氣管隨時都有氣體進出,所以要最硬 而....食道,因為有吃東西才會擴張,所以食道最軟;心臟內的軟圓窩在嬰兒時期是軟圓孔,而心臟拿起來放在著燈光下看,可以看到一層可以透光的薄膜,那就是軟圓窩的位置.......   骨骼系統:處理過的骨頭看起來很不真實,很像仿做的,它不是白白的,而是咖啡色的....有點木頭的顏色(應該吧?!我也不會形容)拿起來很輕,沒有什麼重量,老師說,醫學院的學生在考這些骨骼的名稱時要在30秒以內寫出一堆骨骼的名稱;天啊~~30秒以內ㄟ?!這怎麼可能啊?一定要讀得很熟~~看完骨骼老師帶我們去看,從日治時期就用福馬林泡到現在的嬰兒,那真是壯觀~ 我還看到有雙胞胎(臍帶還連在胎盤的那一種),真不曉得這是怎麼做成的?!   泌尿系統:腎臟真的就是長得像豌豆的樣子,而,腎臟移植大部分都會選擇移植左腎,因為比較方便也較沒有危險......   大體老師要經過整整3年的處理才能給醫學院的學生拿來解剖上課用,而一具大體,醫學院的學生要使用一年,之後才能送去火化!!由此可見,大體老師真的很偉大~      這次的大體參訪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我期望若還有機會,我會想再去一次!!      出來之後,我便去坐捷運準備回家,不過。。。。。我真的無言了!!因為原本滿滿的捷運在我進去之後,瞬間變寬敞了,ㄜ~~  我身上的福馬林味道真的有這麼重嗎?((極度懷疑~~    
目前第266/4040頁 [首頁][上一頁][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