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三升四 9666 2015-09-13 04:07:36 個案報告文章心得(疾病護理)
看完三篇關於肺炎疾病護理的個案報告文章, 三篇都有運用到關懷以及醫療方法協助個案改善病情和痊癒,第一篇: 照護一位肺炎球菌感染接受人工流產婦女之經驗它運用的理論是Swanson關懷理論 裡面有提到面臨人工流產終止妊娠之婦女的護理過程, 以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歸納出低效性呼吸型態、預期性哀傷及角色扮演改變等健康問題。協助採舒適臥位,教導有效深呼吸及咳嗽,以改善呼吸不適症狀,這篇寫得還不錯但是有意點缺點是沒有描述到家庭樹得部分,以及家庭支持功能面臨終止妊娠的媽媽應多給予心理支持以及精神關懷和去了解家庭系統支持的部分,也應多傾聽個案的看法。
第二篇: 一位肺炎合併肺膿瘍接受手術之學齡前期兒童的照護經驗, 運用整體性護理評估發現個案有:恐懼、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體溫過高及疼痛和護理問題, 對學齡前期兒童而言,由於各方面發展尚未成熟及認知發展的限制,很難只透過語言溝通,了解疾病並正確執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再加上住院孩童會因為陌生的環境、害怕與家人分離及醫療處置所造成的不適等原因而心生懼,所以該用何種方式與病童及早建立良好護病關係與信任感,並使病童能利接受治療,在兒科護理領域中是一門重要的課題。因此,本文之目的,希望治療性遊戲與個案建立信任關係,減輕其住院之壓力並使之配合治療,以緩解其身、心之不適症狀,並使之早日康復出院。
第三篇: 老年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合併急性發作的個案報告 何明霖
缺少前言以及家庭樹和家庭支持系統或和個案本身服藥情形,以及當個案平常不舒服的處理方法和服藥遵從性,這是在書寫個案報告需要注意到的小細節。
文章出處: 運用Swanson關懷理論照護一位肺炎球菌感染接受人工流產婦女經驗。沈郁惠
一位肺炎合併肺膿瘍接受手術之學齡前期兒童的照護經驗。林嘉慧1蘇淑芳2蘇梅鳳3*游淑英
老年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合併急性發作的個案報告。何明霖
志工服務學習心得
今天跟班上同學以及老師到宜蘭的療養院參訪,跟裡面的奶奶和伯伯互動,聽他們唱歌,聊天,跳舞,在這麼溫馨的氛圍裡,我們可能會遺忘有些在房間裡面沒有出來互動的人,有些身上有些多維生器材以及管路,這些會讓他們的行動受限,他們會需要更多的關懷以及照護,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到要離別的時候他們出現不捨的眼光,那種感覺挺難過得讓我想到家裡的爺爺奶奶真想回家擁抱他們,友愛真好。
|
暑假作業讀後心得 9679 2015-09-13 01:02:55
*文章【一位腦中風病患之照護經驗】
劉芹芳 ; 江秀珠 ; 黃玉雰
高雄護理雜誌 ; 23 卷 1 期 (2006 / 05 / 01) , P54 – 66
*文章【阻塞性細支氣管炎合併器質化肺炎之照護經驗】
黃美秀; 黃紫青 ; 許夏珍 ; 俞明珠 ; 張靖翎 ; 鄭東鴻
呼吸治療; 11 卷 2 期 (2012 / 07 / 01) , P65 – 65
*文章【照顧一位肝癌末期患者安寧療護之照護經驗】
蘇芳誼
彰化護理; 16 卷 1 期 (2009 / 03 / 01) , P6 – 15
心得:第一篇是在敘述著照護一位71歲男性腦中風病患之護理經驗,讓我們知道由於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化,慢性病已是目前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腦血管意外自民國六十一年以來,一直高居國內十大死因的前三位。中風而導致半側肢體偏癱的患者而言,其要面對的不僅是身體功能的喪失,還包括心理層面的痛苦及創傷。中風後,除少數僥倖復原者與不幸死亡者之外,大多遺留不等程度的永久性失能,導致自我感受與自我概念的障礙,像是如果是我中風我肯定會想不開的。生理的問題常是造成腦中風患者心理問題之導因。例如這個個案常說: 「現在這樣無法賺錢,無法照顧家人,右側肢體無力,日常生活需要別人照顧,好丟臉、好難看!」,所以心理輔導也是很重要的。此次個案以患側關節沒有攣縮情形,肌肉沒有萎縮情形,及無其他合併症發生。常常做復健,復健的遵從性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中風真得很痛苦。
第二篇在敘述阻塞性細支氣管炎合併器質化肺炎是一種類似肺炎的疾病,病理上顯示小氣道的管腔被纖維化或肉芽組織填塞,而這些纖維化或肉芽組織會擴展至肺泡管及肺泡,病因大多不明,可能與接觸呼吸系統的物質及潛在條件有關。本個案在發病前曾暴露含有奈米氧化鈦等粉體漆環境工作,其肺組織檢體經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及 X 光能譜散佈分析儀等物理無機分析,發現有奈米氧化鈦的存在,此與粉體漆所含成分相同,因此奈米氧化鈦可能為引起阻塞性細支氣管炎合併器質化肺炎的原因。臨床上當病人出現乾咳、呼吸困難及胸部 X 光呈現間質性浸潤等非典型性肺炎特徵時,若細菌、病毒及黴菌培養及血清檢驗均成陰性時,必須小心詢問病人接觸史及職業,及考慮是否因職業上曝露特別化學物質而引起阻塞性細支氣管炎。一旦確診,需使用大劑量類固醇治療,如症狀惡化至呼吸衰竭,需考慮早期氣管內插管及機械通氣做輔助性治療。本個案的治療以氣管內插管及機械通氣治療及類固醇治療為主,我認為這種疾病皆要及早治療,早期治療很重要,不然延後治療通常容易轉變為呼吸衰竭。
第三篇本篇在敘述一個肝癌個案,我們知道發生肝癌的真正原因不明,而肝硬化、肝癌目前被認為與B型及C型肝炎病毒等慢性感染有關通常肝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其晚期症狀為上腹部或腹部右上象限部位鈍痛、黃疸、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軟弱無力、肝腫大等等,但是治療後復發機率也高,且復發後死亡率更高。此篇也講到了安寧照護,強調四全照顧-全人、全隊、全家和全程,除了病人的身體照顧之外,也包含病人甚至擴展到家屬的心理照顧,我覺得安寧照護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治療,如果我真的得了絕症,如果選擇安寧治療,至少還可以舒服的死去,也可以不用管藥物劑量,是否上隱等等,癌末之後的病患通常都疼痛都很高,無法完全止痛。
|
暑假作業 華藝線上圖書館 9931 2015-09-13 00:34:47 書名:書寫個案報告面面觀
書名:個案報告的撰寫方法
書名:書寫個案報告常見之疏失 作者: 王曼溪(M. H. Wang)
個案報告就是將個案研究中所收集到的資料,經由分析、理解、組織後撰寫成報告,
並與他人分享個案所期望的護理照顧,和自己的心得感想。
而此次我上華藝線上圖書館所選的文章幾乎都是有關於書寫個案報告常見的問題, 如何
撰寫各部分的內容.寫作時常見的問題與需注意事項我覺得對護理人員和護專的學生都
很重要,因為這是一篇對於升職的必要條件,而且加上三年級的時候,惠敏老師也有教我們
該如何寫出一篇好的個案報告,當時也有分成一組組的上台分享,當然我們做的都不是很理
想,因為真的好難啊,而我這次看到此篇文章,真的覺得他講得好詳細,把大家常錯的地方,該
如何改都寫得清清楚楚,常常很多文章都文不對體,要不然就是護理問題判斷不正確等…想
要寫出一份好的報告,真的要很細心且瞭解個案的狀況,也要對於學理瞭解得清清楚楚.
護理個案報告真的是一門很重要的一堂課,若不好好學,吃虧的是自己,希望未來我碰到要寫
護理報告時,能夠寫得很好,不會整個報告都亂七八糟,真的很推薦給大家來看看此篇文章,若
以後有碰到書寫個案報告的問題,可以長長上網看一些護理人員說寫的個案報告,多看看別
人如何寫,將來也能夠對於自己的個案報告也有好處,且對於護理人員也是必備的專業技巧!
參考內容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0047262x-199412-41-4-89-93-a
華藝線上圖書館
|
2015暑假志工心得 9931 2015-09-13 00:07:14 暑假志工心得 護四庚 47號 廖宥婷
今年暑假原本想去醫院做志工,但因時間上的問題沒辦法,所以我就去板橋衛生所當志工,剛去的時候那裡的阿姨就只是請我們幫忙他們做一些小事情,像是黏東西,印東西等…之後衛生所的一位學姊就請我們一起幫他打電話,主要目的就是詢問母乳哺育有關的問題,主要就是想告訴建議媽媽若是為純母乳的話,建議能餵到6個月,這樣能夠對寶寶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較好,要打電話之前我超緊張的,因為很怕那些媽媽會問我一堆問題,然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但還好打了幾通電話後,比較熟練了,也信好媽媽們都問一些基本的小問題,我都還能夠回答得出來,這次當的志工真的學到超多,能讓我練練膽量,以後好跟別人溝通及衛教,若以後平常有機會,會想再去當志工的.
|
暑假作業 9802 2015-09-13 00:05:36 文章: 新生兒安寧緩和療護之推展 作者: 鄭雅慧 方寶秋 沈青青
文章:高危險性新生兒之物理治療 作者: 陳佩珊 陳麗秋 賴忠駿 鄭素芳
文章:協助父母面臨新生兒死亡傷慟之護理經驗 作者: 陳誼珍 林育年 張馨文
【讀後心得】:新生兒是父母所期待的新生命,滿心的期待又怕受傷害,擔心小孩不健康,而且會害怕小孩子生病死亡,面對自己懷那麼久的小孩突然的死亡父母往往難以接受,他們會出現無助、哀傷及失落的反應而這些往往都是我們所容易忽略的。所以我們護理人員要與個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經由觀察、會談、傾聽及陪伴,並應用五大層面來評估個案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發展性及靈性層面,以了解父母在面對新生兒死亡時的感受及其所需,在評估後發現主要的護理問題有。讓父母能接受新生兒已經死亡的事實,並讓新生兒可以減少痛苦及有尊嚴離開人世。幫助及教導父母能幫自己的孩子作臨終護理多抱抱孩子陪孩子走完最後一程。看完了新生兒安寧緩和療護之推展,我覺得每個新生命都是父母親共同孕育的愛,孩子的出生帶給家庭希望、喜樂和感恩;但如果新生兒因故無法順利平安生存時,父母被迫面對新生兒的死亡,將是一大震撼、極大的失落與悲傷。新生兒安寧緩和療護是整體且全面性的,對象不只有新生兒,需同時涵蓋其家庭成員。我們護理人員可以藉由照護臨終的新生兒教導孩子的父母,盡量維持新生兒好看的樣貌。還可協助製作回憶盒,放置屬於新生兒曾經使用過的物品,作為以後父母想念小孩時可以回憶的一樣東西,讓這些物品可以是一種孩子的存在感,達成對於父母之身、心、靈的照顧。再來就是高危險性新生兒之物理治療,臺灣近年周產期與新生兒醫療的進步已大幅提昇早產兒的存活率,可是早產兒仍有高比例會罹患神經發展問題。目前也有多所醫學中心推動新生兒物理治療服務,以執行早期介入計畫,教導家長照護知識與技巧、提供心理支持、協助取得或轉介療育資源以幫助高危險性新生兒及其家庭。對於自己的寶貝小孩得到了這些重大的疾病要接受這些可怕的治療,往往家長的心理都會萬分的不捨以及害怕,害怕自己的孩子受苦,看到孩子與病魔對戰自己總是自責,有的時候還想要放棄,而我們醫護人員這時候就要能幫助他們,可以介紹一些社會團體,認識一些和自己孩子得到同樣疾病的朋友互相分享經驗,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多一點信心,也可以少一點害怕恐懼,和孩子一起勇敢地與病魔對抗。最後就是協助父母面臨新生兒死亡傷慟之護理經驗,這個個案報告是描述一位懷孕33週的婦女,因新生兒在出生後突然死亡,造成父母的壓力及衝擊,且受社會文化因素及對死亡新生兒處理之影響,造成父母在面臨新生兒突然死亡時出現無助、哀傷及失落的反應。現在有許多的婦女都會碰上跟這位個案一樣的狀況,好不容易有了小孩,但是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突然流產或是胎死腹中,這樣不但讓媽媽傷心自責甚至讓期待這孩子出生的人也都難過。面對這樣失去自己骨肉之痛沒有遇到過的人是無法知道的。雖然大家都會告訴媽媽們說沒關係啦在懷孕就有了,不過面對高齡產婦或是一些難懷孕的人來說根本難上加難,有些人甚至花上了所有的家產只為了做出一個孩子。護理人員也只能讓媽媽能說出心裡的感受在一旁安慰他們,或是介紹和她遇到相同遭遇的媽媽們,讓他們能互相分享經驗互相安慰對方,因為是遇到同樣的事情說不定還可以因此成為好姊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