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317/4040頁 [首頁][上一頁][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志工服務心得報告  11791  2015-09-12 11:46:15
服務地點:礁溪 杏和醫院 在杏和醫院服務的這十天,雖然是間小醫院,偶爾來個急診病人,幫忙送病歷,送藥之外,我覺得最讓我能一直銘記在心的是每天來醫院洗腎的病人,這些病人大部分都是年紀較大的老人家,每天她們都會搭著洗腎專車到醫院來洗腎,大部分照顧他們的都是外籍勞工,看他們推著洗腎的老人家們到樓上,先洗完的老人就會到一樓等還沒洗好的,他們在樓下開心的聊聊天,在我看來生病並沒有奪走他們的快樂,他們依然是開心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對老夫妻,他們個子小小的,老公推著坐著輪椅要洗腎的老婆,每天每天的往醫院跑,但我從不會看到老公因為每天這樣奔波嫌累,反而一直守在老婆身邊,問問她餓不餓阿 渴不渴阿,在我眼裡這是在醫院裡最感動的畫面,老公並沒有因為老婆生病而不愛她,這是至高無上的愛情。 在這服務的十天,我很感謝杏和醫院願意讓我在這服務,雖然工作簡單輕鬆,不像大醫院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但卻讓我看到最讓人感動的畫面,很開心能到杏和醫院服務。
      
護理典範心得報告2 -暑假作業  11791  2015-09-12 11:21:36
護理典範人物: 陳翠玉女士 陳翠玉出生於彰化市虔誠的基督教家庭,父親是廈門來台的第一代移民。她在彰化高女畢業後,出國留學於日本東京聖路加女子專科學校,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和助產士。之後更取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以及美國波士頓大學護理行政碩士。她是台灣第一位受大專教育的護士,也是第一位在北美洲獲得學位的台灣護士。 1946年,中國傳來霍亂,全台的疫情急速蔓延,衛生處長卻拒絕救疫,身為衛生處秘書長的陳翠玉勇敢違背上司,領導台灣公共衛生團隊和世界衛生組織醫療團隊南下,排除所有中國官僚的刁難,舍裡特別隔離病營加護治療,立刻把霍亂患者的死亡率從80%降到29%,並且控制了疫情的擴散,救回無數人民的生命。 就這樣的勇敢,拯救了這麼多寶貴的生命,我覺得陳翠玉女士真的是個英雄!!!!! 她堅守愛, 公義與和平,她是我的英雄!!!!
      
護理典範心得報告1 - 暑假作業  11791  2015-09-12 11:16:27
護理典範人物: 德樂詩教士 德樂詩教士看完她為台灣所奉獻一切的故事深受感動,終身未婚的她把所有這一輩子的愛給了台灣的病人,對她來說病人跟同事們就像她的親家人一樣,她都是用相同的愛去關愛他們。她在工作上對護士們非常嚴厲,要求很高,常常當著大家的面指責人,但她是位非常有責任的人,對病人非常親切,常常關心病人的病情,甚至為病人們禱告,這種愛心真的是很少人能做到的。 提起護理主任德樂詩,病人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她真是個負責人、有愛心的護理人員。人家說她是病床邊最久的守護者,她始終秉持一個信念:護士在病床邊照顧病人的時間越長,病人痊癒的速度就越快。 這種終身不變的信念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在德樂詩教士身上我看到我該學習的地方,她就是我們該效仿的護理人員,未來我們也將踏上護理之路,或許也能說我們已經踏上護理之路,只是這只是一開始,後面還有很多我們要去學習的護理學問,等未來踏上職場上要拿出的不只是只有專業而已,更要拿出像德樂詩教士視病猶親的態度。
      
志工服務心得  9664  2015-09-12 11:08:52

這次我到了老人照護中心,但是我一進去就看到阿公阿嬤熱情的跟我們打招呼,跟我印象中的老人照護中心不一樣,看起來大家都非常的開心,而老師也幫我們準備了布丁和養樂多給阿公阿嬤吃,大部分的阿公阿嬤都吃得很開心,也有些的阿公阿嬤喜歡跟我們聊天,而我自己也拿了布丁餵給阿嬤吃,阿嬤很開心的對我說『好好吃喔!』,我看到阿嬤那麼開心的吃著布丁,我心中也得到無限的幸福,這次的志工體驗,我覺得受益良多,也讓我了解住在老人照護中心的老人家也是很有活力的!

 

      
外傷護理問題  9784  2015-09-12 01:15:15
我的讀書報告中,個案都屬於外傷護理的問題,一般而言外傷傷口的分類包括撕裂傷、切割傷、磨擦傷、穿刺傷、燒燙傷,基本上,每一種外傷傷口的處理方式都不太一樣,而外傷傷口的症狀包括可能會有皮膚缺損、腫脹、發炎、發紅、發熱、及疼痛的現象,在某些傷口內可能會有異物,受傷處可能會導致功能喪失或減少,我們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來照護傷口,有的傷口輕的可自行痊癒,重的可能會感染敗血症死亡,想讓傷口癒合,換藥的方式要正確外,還要有充足的營養和睡眠,讓我意識到傷口換藥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才能讓傷口在完好且有利的環境下盡早癒合。 一般外傷處理:檢視傷口、止血、清潔傷口可用生理食鹽水或自來水,以傷口為中心,環型向四周沖洗,徹底洗淨傷口,消毒傷口可用優碘液以傷口為中心,環型向四周消毒,包紮可用消毒紗布塊敷蓋傷口,膠帶固定或繃帶包紮,必要時送醫處理。 燙傷處理要掌握沖、脫、泡、蓋、送五大原則處理。沖:流動的冷水沖洗傷口 15 至30 分鐘。脫:於水中小心除去衣服。 泡:在冷水中持續浸泡 15 至30 分鐘。蓋:覆蓋乾淨的布巾,不可塗抹任何東西。送:送醫治療。 簡易的外傷處理的步驟:檢查傷口、清洗傷口、消毒傷口、上殺菌藥膏、覆蓋傷口、傷口照護。換藥注意事項 :處理傷口前手應是乾淨狀態、鬆開膠布時,一手自邊緣朝向傷口撕起,另一手固定皮膚,並將之推離膠布、若敷料黏在傷口上,以生理食鹽水或冷開水沾濕敷料後再取下、處理傷口過程中手勿觸及傷口,且不可對著傷口說話、一次使用一支棉棒,勿來回塗擦、處理傷口後應洗手,保護自己。 一般人跌倒擦傷破皮或被割傷時,都先用消毒藥水消毒傷口,然後包上紗布,或貼個OK繃,包括醫護人員在內,都該改掉這個錯誤的護理方法,外傷學的研究發現,長久以來,一般人對傷口處置的觀念和方法,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護理人員站在照護病人的第一線,扮演傷口變化的評估者,對任何傷口都不能輕忽,需要時常補充新資訊,才有能力面對各項問題,然而合宜的傷口換藥對傷口癒合是件非常重要的措施,換藥過程開始到結束都需要嚴格的無菌,必要的清潔,評估傷口的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敷料,換藥時動作應輕柔,換藥時的疼痛,可能會讓病人產生很大的壓力、憤怒、疲勞、甚至影響睡眠,影響食慾,這些因素都有可能使傷口癒合變緩慢,定期為傷口做詳細的觀察、測量和紀錄,適時給予好的傷口換藥,選擇對的敷料,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或是服用成藥,才能避免傷口產生惡化,為了避免患肢造成萎縮,可以給予適當的活動,增加血液循環,除了要做好的護理措施,配合身體需要的睡眠和足夠的營養,也是非常重要,多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避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需要有良好的營養物質才能有助於傷口癒合。 資料來源:(1)鍾家媛(Jia-Yuan Jhong)與陳惠滿(Hui-Man Chen)(2008)‧一位左膝上截肢患者的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7(2), 111-119。 (2) 孫宗慧(Chung-Hui Sun)、邱金菊(Chin-Chu Chiu)、林碧莉(Pi-Li Lin)、曾瑞慧(Jui-Hui Tseng)(2007)‧協助一位困難傷口病患傷口癒合之護理經驗‧長期照護雜誌,11(3), 266-274。 (3) 汪怡慧(I-Hui Wang)(2013)‧照顧一位顏面燒傷婦女之護理經驗‧領導護理,14(2), 63-72。
目前第317/4040頁 [首頁][上一頁][315][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