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318/4040頁 [首頁][上一頁][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3學年讀書心得  10705  2015-09-11 17:34:37
103學年讀書心得 書名:是躁鬱,不是叛逆 作者:大衛·米克羅威茲,伊利莎白·喬治 一開始我是被書名所吸引的,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很特別,當我翻開來看得時候,我卻驚訝的發現到了一件事情,這本書裡面寫得都是青少年的一些例子,讓正處於青少年的我更加地有興趣了,感覺讀完這本書可以更加了解自己,書中有很多像是了解躁鬱、治療青少年躁鬱、協助保持健康等等的例子。什麼是「躁鬱」呢?一開始我認為的躁鬱只是是心情暴躁或是行為衝動、不然就是整天鬱鬱寡歡之類的情形,但是其實不僅僅是這麼簡單的,它會造成生理的型態改變以及精神成面的變化,在生理方面會造成的改變,例如:睡眠變少、活動力增加或是疲倦、胃口不好或是胃口特別好等等……在精神成面的變化,例如:思考判斷能力變差、容易生氣容易低落等等……這些情形如果出現在青少年的身上,這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了,像書裡面的幾個案例,他們都有上述的情況發生,但是他們的想法卻和大人的想法不一樣,在孩子的想法裡,可能有時候只是想自己一個人靜一靜,覺得周圍的事物很多很麻煩,所以不想理會,但是大人卻認為孩子我行我素、個性孤僻,又或者是孩子其實只是在思考一些問題而無法專心,影響到自己的表現,這時大人就會覺得說孩子是故意的、不然就會說孩子是叛逆期到了,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孩子或許只是需要適當的自我的小小空間來放鬆自己,也有可能是想要有人來陪伴自己、來引導自己,畢竟在青少年的階段總是會面臨各種的困境與挫折,處於這個時期的我們正在面臨人生的轉捩點,總會有不安惶恐、猶豫不決、心情焦慮的時候,這時是很需要有人來陪伴的,當我自己一個人面臨困難無法自行解決的時候,我也感到惶恐不安,但是我不會亂發脾氣、自怨自艾,因為我知道在家裡有家人可以聽我訴苦、幫我解決問題,在學校有朋友和老師可以談心,所以我在充滿陪伴的環境裡,我可以很開心的渡過我的青少年階段。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大人們可以換另一種的角度來看看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或許當你們發現的時候,會覺得其實孩子要的只是你們的陪伴、你們的關愛、你們的引導,不可以在既定的觀念裡來看待孩子,這樣做的話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孩子真正的想法;也覺得感觸挺深刻的,有些部分跟我其實很相像,讀的時候總覺得像是在講我的經歷,覺得很貼切也很真實,彷彿我又重新認識了一次自己,讓我更加了解了自己。
      
103學年度第2學期暑假作業  10750  2015-09-11 17:02:56
書名: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 (ONE IN THREE- A Son's Journey into the History and Science of Cancer) 作者:Adam Wishart (亞當‧威夏特) 譯者:賴盈滿 出版發行:遠流出版 版本:2009年12月1日初版一刷 心得: 在看完《陪父親走過一年》這本書之後,除了對於癌症的了解、醫學上面對於癌症的剖析之外,也讓我感觸良多,我的爺爺從10年前得了食道癌鼻咽癌後就慢慢封閉自己,不踏出家門出去看看世界,不踏出去自己心的那道牆,就覺得自己的人生沒希望,看著那些不因為疾病而封閉自己的病患們,多希望他們可以分一點樂觀給我的爺爺,作者透過這本書除了描述這一年陪伴父親走過癌症,並鼓勵所有不幸得到癌症的人要成為抗癌鬥士勇往向前,也要理智的釐清病情狀況,如何延緩不蔓延,並要活的精采和樂觀,讓人生別因為癌症留下遺憾 作者發現病人與家屬對於癌症有所了解,就有助於緩解不少憂懼,他決定把他與父親得到癌症的這一路走來所獲得的知識,以及作為病人與家屬抗癌過程的心路歷程寫成一本書,希望多少能幫助其他正在抗癌的癌症病人與家屬,解除一些疑惑 人,隨著成長本來就會逐漸的凋零、老化,這是我們都懂的一種定律,即使是這樣認知,當你真的看到曾經活蹦亂跳的生命變得脆弱、奄奄一息時,還是會讓人感到無力,除了蒼白空洞的寬慰,好像也沒辦法多做些什麼了,在實習的日子裡也看見了很多病人的堅強、樂觀,多麼想戰勝病魔的那種毅力和堅持,即使化療很不舒服,打針很痛,甚至有些身上有傷口需要換藥的,在他們的眼裡我看見想活下去堅持的精神 有些病人真的不可以只看外表就先入為主,有些雖然不怎麼笑,但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人,和個案聊天互動,可以學到的很多,觀察他們其實可以很明白的了解,他們很努力很樂觀很想過好每一天,每個人遭遇的不一樣,我們當醫護人員的可以多關心多了解,有些深深的感觸,在臨床看到有個案在裝鼻胃管,他們的表情告訴我們那個很痛苦,但為了後續的治療想要活下去卻又不得不去裝,看見的時候一陣鼻酸卻又不能在病人單位掉淚,生命很脆弱當醫護人員會看見很多的感觸,我喜歡護理,雖然累但我覺得這樣是值得的 照顧病人也許累,但是也有很多時候一位病人的依據謝謝你照顧我而感覺到滿足,我們護理不求任何回報,我們需要的是病人家屬給予我們尊重和我們是專業而不是服務業的認知,不要再覺得健保還是付了醫藥費就是老大,我們也是要照規定來的,因為出了事情沒人可以負全責;新聞很多打和罵護理人員的事件,覺得這個對我們護理人員真的很不尊重,難怪現在越來越沒有人想走在前線當護理師了,很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的人好好尊重護理
      
暑假作業  10621  2015-09-11 16:35:3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姓名:謝詩琇 班級:護三丙 學號:1025101122 書名:你是說話高手嗎 看完這本書,體悟到說話不僅需要技術,也是一種藝術,更是學術。 人與人談話之間,有的講出的話都是人人愛聽的,有的講出來卻是字字刺耳,我們常說不要拍馬屁,但也不要一開口就讓人不忍卒聽,有時說話的人並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是傷及他的惡語,只要在講話中多點技巧,委婉地說,不但成功的說出想說的話,也讓對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立場。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標題『禍從口出』 內容描述一位理事長因無意間向自己搭乘的計程車司機炫耀一下,自己領了一億多元的現金,而遭綁票,理事長未能謹言,遭來殺身之禍,可謂禍從口出。與人言談時,過度的自我揭露,很有可能招來無謂的麻煩,言多必失! 有時候自己在情緒失控的時候,難免講出來的話會很傷人,但只要試著在生氣時呼吸,或者在說話前想一想,不要急著說出刺激人的話,這樣人人都是說話高手! 書名:從說話看涵養交際藝術 人們面對各事各物皆有「理性」與「感性」兩態想法,時常腦海中違背心意的事卻硬著頭皮完成,礙於「面子」和「人情」,看見講義中許多小故事都不禁感嘆搖頭,想想難道這正是所謂的「中國社會現代化」的趨勢?反之,有些時候我們也真迫於「面子」和「人情」之間順著這似腐敗的趨勢走。 有些人情世故和情非得已交織著,編出一線傷天害理之路,其實那都是可以防範的,只是需要費上一些心思步出一條盡善盡美之道。好比棒球中的假球事件,選手們為多賺取額外的開銷或者在惡勢力的要脅下做了妥協,東窗事發不僅傷了球迷的心,也必須付諸法律責任。 有些時候是不是需要多一點正義感和勇氣及完美的拒絕藝術,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及混亂?也許這正是我選擇這門課程的主因,學習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摩擦如何更圓滑順利。 書名:人際合諧活動方案對國小學童群己際關係之實驗研究 人際溝通心得報告 人際溝通心得報告 所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在現實社會處處講人脈、靠背景的環境下,倒也蠻實際的,我們進入社會,過的是群體生活,無論是工作、遊玩都必須與四周的人群接觸,尤其當我們自我要求有番事業成就時,單靠個人的努力往往是做不到的。此時,個人的人際關係好壞與否則愈顯得重要了。人都有喜怒哀樂要與朋友分享與分擔,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舒解,因此似乎有個朋友可以相互傾聽、傾吐心事,不失為維持心理健康的根本之道。但良好、積極、互助的人際關係,在現代這麼速成、現實的社會 濾桶中,實在是十分難得。 在當前人際交往日形密切頻繁的現代社會裡,人際關係的良好與否,不僅影響到我們對生活的適應,甚至也是決定生活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因此瞭解人際關係、學習人際關係的技巧以創造美好的人生,自然成為現代人主要的學習課題。 俗話說:「處事容易,做人難!」。人與人之間 關係的好壞,要看人與人之間衝突的多寡而定;衝突越少,人際關係越好,工作適應也較佳;不過人際關係衝突的多少則視個人的溝通方式、溝通技巧、人格特質,以 宜蘭民宿及待人處世的態度而定。 快樂的思想令人快樂,愁苦的思想令人難過,恐懼的思想令人害怕,病態的思想可能令人生病,決定一個人是否快樂的並非來自於外在的影響,而是我們對事件的反應是正向或負向。 書名:學校人際組織氣氛的內在結構因素 學校行政人員平時可藉著聯誼活動,與教職員工培養感情,增加彼此溝通的機會。遇有同仁發牢騷或埋怨時,能以開放的心胸傾聽心聲,並藉此反省檢討,以減少與同仁之間的疏離感。此外,行政人員應加強與同仁之間的溝通,利用各種溝通管道和媒介來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並對於同仁的質疑進行充分的解釋,避免因不必要的誤會和隔閡而引起衝突。尤其學校的各種資訊,無論是教育政策或是行政命令的轉達、學校行事之訊息以及與同仁權益息息相關的人事法規,均應掌握時效,採取口頭及書面的溝通方式,讓同仁能充分瞭解新訊。為了增強學校行政人員在校園衝突處理上的能力,學校行政人員除了宜具備衝突處理的知識之外,更應加強衝突處理相關技巧的訓練,這些技巧包括溝通技巧、晤談技巧、人際關係技巧、問題解決技巧、談判技巧、仲裁技巧等等。有了衝突處理知識,再加上這些技巧,就有如猛虎添上雙翼,自然可以發揮較大的衝突處理功能。是故,學校行政人員除了平常應多閱讀相關的書籍並請教專家學者之外,應多留意參加有關這方面的演講會、座談會、研習營、訓練班等 書名:人際信用的倫理意義 倫理信用是行為主體出於義務之心對合同、約定或許諾的自覺踐履,表現為行為主體在約定前、履約中的責任感。如果說經濟信用是在預期利益回報的驅動下而為的行為,那麼,倫理信用更多是出於責任感的驅動,而不僅僅是利益的誘惑。尤其是在人際交往的信用關係中,對於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乃至一般的熟人,作出某種承諾的動機應該是基於某種義務的考慮,併在義務感和自我人格信譽的推動下積極踐約。如若人際交往方面的信用摻進經濟信用的利益回報性,就會增加道德誠意的虛假性。雖然經濟信用涉入人際交往的倫理信用中會產生偽善,但經濟信用卻不能離開倫理信用責任的支撐。在經濟活動中,信用關係的發生及維護,不僅以債務人的經濟實力為基礎,而且與其自身的內在道德責任意識密切相連。現在失信行為一般有兩種類型: 一類是客觀型,即遇到了無法剋服的客觀變故而無力還債;另一類是主觀型,包括草率型、故意型和欺騙型。草率型表現為一些人在借貸、賒購時,根本就沒有很好地瞭解借貸的風險、估算還債的能力以及仔細盤算如何還債等事宜,只想到如何把錢或貨拿到手,只顧眼前,不管以後,缺乏責任意識;故意型表現為債務人有經濟償還能力,因無視契約規則、法律權威和自身信譽,不惜損害他人利益而一味牟取自己的私利,是有錢不還的惡意逃債者;欺騙型表現為從交易的搜索、簽約到履約,明知自己無力還債,不管他人利益和後果仍要簽約,而且為了能夠簽約,有時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空隙,不惜提供或出示假證明和相關資料。這些缺乏責任心的經濟信用關係從一締結就具有脆弱性和任意性,以致造成大量的背信棄義的行為。因此,倫理信用的責任性是維護一切社會信用關係的內在制約力。
      
暑假作業  9681  2015-09-11 16:33:20
*文章【失能臥床老人的靈性護理過程:一個個案報告】 作者:林瑞珍、邱緞莉、顧雅利 *文章【照顧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的護理經驗】 作者:劉玉蓮、李雅文 *文章【末期膀胱癌護理:一個個案報告】 作者:洪淑美 心得:這篇文章是在記錄一位膀胱癌末期的病患,根據前言,讓我們知道在台灣膀胱癌也是造成男性癌症死因之一的癌症,大部分的膀胱癌症患者幾乎都是到了末期才發現的,膀胱癌的前兆:血尿,血尿通常是首先出現的症狀。與結石病患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無痛性的,依出血程度不同,尿液會呈現鮮紅至紅褐色,初期的出血是間歇性的,出現一或兩天後又消失幾個星期,容易讓人輕忽它的嚴重性,這也可能是造成病人延遲就醫的原因,頻尿及解尿疼痛也是可能的症狀,最後可能會嚴重出血或造成血塊堵住尿道而無法排出小便。若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尋找醫師幫助以確定問題所在。且根據研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有膀胱癌。一般來說膀胱癌是泌尿系統第二好發的癌症,加上抽煙是膀胱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還有長時間暴露於某些化學染劑、皮革、橡膠、染色原料(如染髮)的環境下,老年人更常反覆的膀胱感染,尤其是某種寄生蟲,如血絲蟲病、長期性的膀胱問題,如結石及感染、常吃醃漬、發酵、碳烤等食物。在文章中作者也有提到安寧療護,這是一種重視生理和心理社會,透過各個層面來提供癌症患者及家屬的支持照護,使得病患達到最佳的生活品質及尊嚴的死亡。在個案簡介裡,讓我們知道,個案陳先生的排尿型態功能改變,也失去了自我照護能力,吃飯、洗澡、上廁所等等,都是需要他的妻子亦或是他所請的看護來幫忙,而身體的疼痛,根據個案的表示,就算是吃藥或打針都還是沒用,疼痛感還是很明顯,痛得令他受不了,而這樣的疼痛也連帶地導致睡眠斷斷續續,無法好好休息。再而擔心自己的病會導致兒子們的壓力和妻子的困擾,因此個案不時會出現不想繼續活下去的念頭,這在末期癌症病患是很常見的狀況。看完這篇個案報告,我覺得不論是癌症患者或是他的家人,心理和經濟上的壓力都不小,而患者的疼痛只能依靠打止痛針來減緩,實在是讓病人很不舒服,再加上因為身體上的病痛導致後來的食慾不振、吃不下飯,讓飲食機能下降,免疫力也就跟著下降。但是後來作者與個案建立了信任的護病關係之後,多多鼓勵個案走出無望期,也透過家屬每天抽出時間陪伴個案,發揮支持與加油功能,增加與個案的互動,讓個案樂觀面對自己的疾病。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覺得在敘述客觀與主觀資料時可以將日期由先至後排列,這樣看文章時比較清楚且方便,護理目標的部分建議可以有更清楚具體的時間,且再提交文章前應該要仔細檢查是否有錯字再提交,這是我看完這篇文章後給的建議。
      
2015暑假作業 心得  10890  2015-09-11 16:04:15
1025101391 五護三辛 莊淯婷 看完這兩本書以後了解到,不管在感情裡.友情裡或親情裡,溝通是很重要的。就像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甚至是一般的人際關係。你不問我不說,這叫默契;你不問我說了,這叫信任;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這叫互相。在職場上有多少勾心鬥角,有多少黑心商人只為了多賺一點錢卻傷害了民眾的健康,有的是更多的暗箭傷人。當你在工作環境裡看到兩派人馬每天都在暗諷甚至冷嘲熱諷,看了好累更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跟他們繼續相處下去,人際關係固然重要,但卻因為雙方意見不合而分成兩派人馬,出遊玩樂的時候更不會去揪另一派,因為不想破壞興致更能暢快的講另外一派的壞話。出去外面工作以後知道職場上的現實面,體會到人人說社會的黑暗面,也因為我自己也被剛認識不久的同事陷害過,但因為自己是菜鳥所以選擇悶不吭聲,一回家卻抱怨的沒完沒了。在友情上,我們會和某一個人很好,當他看到他也對其他人好的時候理所當然會吃醋,好朋友間的吃醋,心裡覺得很不平衡,甚至會跟他賭氣,友情就是要經過風風雨雨到最後留下來的才是最真的,或許有些友情到最還是會背叛最要好的朋友,但是這樣才能讓我們成長,一段友情能走八年,多麼不容易,從國小畢業前認識到現在高中都要畢業了,就算中間有段時間不連絡,但我們卻還能像當初一樣那麼無話不談,那麼沒有距離的聊天,我們吵過架也鬧過彆扭,從一開始天天傳紙條到吵架以後連打招呼都不打,甚至不會看對方一眼,到最後還是講開了也漸漸約出去一起玩。還有一次的吵架,對方不聽我的解釋,她寧願相信他自己看到的還有她所認知的事情,我們就這樣冷戰八個月,我從一開始很積極的去做解釋去做挽回,到最後我漸漸放棄解釋去說明白,結果還是她自己跟我道歉說當時她不應該不聽我的解釋,可是友情就像鏡子一樣,碎了也拼不回去了;就像一張紙一樣,揉爛了就算再怎麼攤平,痕跡還是會在,就像我們之間一樣會有疙瘩,改變不了的過去,就像我們回不去的青春一樣,經歷過才知道哪些友情原來是那麼脆弱,不願溝通到最後的結果只會讓自己後悔莫及。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覺得那時候的自己很天真,明明是件小事卻搞得不像自己,明明說開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可是她不願她不想。國中是最深刻的日子也是最懷念的日子,那時候的我們只知道朋友很重要,有些人重要到連課業都不顧了,人際關係固然重要,但溝通卻不可少。 資料來源: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圖書館—錯愛妙冤家 —彩虹的悄悄話-星光下的童話 華藝線上圖書館
目前第318/4040頁 [首頁][上一頁][316][317][318][319][320][321][322][323][324][32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