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320/4040頁 [首頁][上一頁][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  10672  2015-09-11 01:34:49
對我來說,這本書很有意義,從書裡懂得愛分成很多的不同,作者也運用了書訴說了,一顆細膩的心去體會旅行、體驗身命中的美好與不美好,認為生活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如你所願,但絕對值得你去嘗試,愛是一種很難用文字形容的力量,每個人對於這股力量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方式,不過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愛變得無限,沒有框架、沒有規則,每一個人的見解都變得如此的美麗有意義。 從書裡學到「愛」,對於我來說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對於家人、朋友、情人、寵物、陌生人甚至是我的生活,許多事情的最根本都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下開始發芽。不管是所有來到了我的身邊、來過了我的身邊的人事物,至少我們正在愛著或曾經愛過,也因為有每個人的加入和離去,我的生活才從每一刻變得更有意義有生命。這本書裡,分為四個大段分別有在有人愛你之前,你只需好好地愛自己、認識你們,我很幸福、陪伴,就是最好的感恩、願你我被這世界溫柔相待,在這四段裡,給我最多感受的應該是認識你們,我很幸福、陪伴,就是最好的感恩,這兩段給我的感覺應該是最明顯最特別的。 認識你們,我很幸福是在訴說認識朋友認識不一樣的人的故事,我的生命裡有很多人來來去去留下影子,在我的國小、國中、五專生活裡,認識了各式各樣的人聽過各式各樣的故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人出現,個性、相處模式、習慣都不一樣,可是我很慶幸我的身旁擁有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朋友,而我的生活也從他們身上開始學習到怎麼與人相處怎麼與人磨合,慶幸身旁擁有很多好朋友的存在。陪伴,就是最好的感恩是一個在訴說家人陪伴的故事,我覺得我很幸福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也讓我有很好的環境可以好好讀書可以不用煩惱金錢上的問題,國中的時候可能因為朋友的關係一直往外跑讓爸媽擔心,也可能因為覺得爸媽都只對姊姊比較好所以心理不平衡,所以偶爾會跟爸爸媽媽起爭執,漸漸要到了五專,開始會去想很多關於家人的問題,開始改變自己,也因為五專長期要住校讓我知道家人的重要,希望在未來上我可以更加成熟更家長到。 對於我來說,面對任何一段關係,有時候很簡單,就兩個字:「珍惜」。如果不懂得珍惜,即使碰見了一個再適合不過的人,也會因為你的不珍惜而離去。無論是人或者是心,就連親情、友情、愛情都一樣。許多人說:長大後,我們漸漸地發現,原來我們最離不開的還是家人。在我們的這個年齡,能給的其實不多,但是一個人能給另給另一個人最大的禮物是:時間還有陪伴。能夠陪伴一個人是快樂的,而能有一個人陪伴是幸福的。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天,他們真的是全世界最愛你的人。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懂得家人、朋友的存在;不要等到擁有了很多,才懂得去分享;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去愛;不要等到什麼都沒有了,才懂得珍惜。或許很多事情都是必須經歷了才能學會,但是只要懂得付出與珍惜,就會更接近幸福。有些事情禁不起等待,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情莫過於,我們長大了,家人們還依然建在。所以我們加快腳步的努力,只為了感恩,謝謝我的生活裡擁有了很多,不管事幫助過我的還是陪我一起成長的朋友或者是讓我安安心心長大的家,謝謝全部全部的人。
      
腦中風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  9910  2015-09-11 00:57:09
本篇個案報告係探討一位腦血管意外導致右側肢體癱瘓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照護期間,筆者藉由觀察、會談與應用 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工具收集資 料,利用陪伴、傾聽、同理心等溝通技巧,完 整評估個案身、心、靈的問題,且與案妻建立 良好之護病關係,協同醫護團隊與家屬共同擬 定照護計畫,並提供適合的護理措施,使個案 及家屬能勇於面對整個患病過程。 個案是一位中年男性,平時活動自如, 不需依靠別人協助,相當有自我控制感,亦是 家庭生活支柱,此次因初次發病嚴重影響家庭 生活與品質,於照護時不斷給予鼓勵與希望, 使其產生力量與勇氣,正向面對疾病的衝擊, 克服障礙進而產生返回職場的目標,重新尋 求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黃、周、羅2009)。 而胡(2004)指出九成腦中風病患會發生肢體偏 癱,病患和家屬皆有一段漫長的治療與復健之 路要走;而復健著重的是在維持個案現存的能 力,並將殘障減至最低。在照護期間醫護團隊 為個案制定合宜的復健計劃,加上個案與案妻 積極地配合復健運動的執行,終使個案右側的 肌肉力量由原本的0分進步至2分。於護理期間 筆者也發現個案的自我照顧能力與依賴程度、 照顧者的健康狀況與處理事情的能力及是否有 其他協助者,與照顧者感到角色的緊張有所關聯,此與溫、吳(2004)的研究相雷同。案妻在 照顧個案之初期感到相當大的壓力,經由筆者 的協助,案妻能夠了解並正確作出叩擊、抽 痰、翻身、運動等照顧技巧及注意事項,使個 案於出院時免於壓瘡、垂足、肢體僵硬及攣縮 之發生;而期間筆者亦關注案妻的身心感受, 適時提供其傾聽、心理支持、同理心、放鬆技 巧及可利用的資源等,使其在照顧工作上之壓 力與負荷能獲得抒發及緩解,以維持生活品質。 照護乃是以護理專業的態度,真誠的關懷 病人來協助個案解決問題,使得罹病過程能順 利度過。筆者曾與醫師探討過高血壓按時服藥 仍是有罹患腦中風的風險並於5/18曾經電話追 蹤個案的狀況,案妻表示定期於離家近的復健 醫院接受復健治療,目前右側肢體已可上下移 動約10公分,且表示可以進食軟質稠狀物。因 個案的住家的路途較遙遠,筆者僅能以電話提 供持續性之照護,此感不足之處;故建議現今 的醫療政策應儘早落實須接受長期照護病患之遠距照護提供。
      
暑假作業我的志工心得  9910  2015-09-11 00:30:28
圖書館所學到的就是態度,在圖書館也要很安靜,偶爾讓自己安靜一下其實也是不錯的! 擔任圖書館志工,是第二次體驗,穿上志工背心時,頓時感到使命上身,成為負責將書籍歸位及排放整齊的使者, 看似簡單的工作,其實不容易,除了要有耐心之外,眼力也要非常好。經過努力一段時間之後,書櫃裡的書各個排排站得挺直整齊,覺得好有成就感! 圖書館當志工時,才知道當圖書館的服務人員是多麼的辛苦。因為圖書館內的書籍是分門別類的收藏,所以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編號,也有自己的位置,我們要一本本的將書籍送回它的地方,真的不輕鬆呀!
      
個案報告讀書心得(104暑期作業)  9658  2015-09-10 22:44:51
照護失智症之護理經驗―個案報告 65 歲以上老年人,20 人中就有 1 人罹患失智症,現在社會罹患失智症的人越來越多了,此篇文章中說到的奶奶是81歲有罹患失智症的患者,因認知能力退化且因為跌倒,導致右髖骨骨折,而住院認不得親人及醫院又加上與印傭溝通有障礙會出現情緒不穩生氣及緊張等狀況,健康問題:一、慢性混亂與失智症病程、對現實環境反應錯誤有關;二、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與失智症造成生理功能退化,肌肉萎縮、骨折手術恢復後肢體乏力有關;三、照顧者角色緊張與主要照顧者無法用中文與個案溝通、不了解疾病病程及缺乏照護技巧有關。。 在文章中護理治療的部分照護重點包括:(一)安撫情緒,與照顧者建立信任關係,同理心傾聽;(二)提供照護技能訓練,透過喘息服務、日間照護及支持團體的運作緩解情緒;(三)詳細解說病程及治療;(四)透過翻譯,利用附外語文字之圖片及技術光碟,提供外籍照顧者相關知識及技能學習,建立關係的部分用了關懷、主動介紹身旁的人增加安全感,貼心的是還將院內病房布置似自家中房間的樣子運用同理心,在與印傭溝通方面也教導印傭簡單的字彙與奶奶溝通。 我也有認識一位奶奶也是年約83也是患有失智症,常因為忘記自己吃過飯就生氣說些【都不用吃啦】、【我去死死算了】之類的氣話。 讓我想閱讀與失智症相關照護經驗,其實有時候想想失智症的患者也很辛苦他們遺忘了自己的親人、過去的經歷對他們來說會有多大的不安,沒安全感,我想是我我也會情緒不穩易怒那也算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概念吧! 雖然有時候我也會對奶奶缺少耐心或選擇不太理會奶奶但想想這樣真的很不好奶奶需要陪伴需要提醒他該吃飯該休息該穿鞋等後來我也想了辦法既可以不讓自己不開心還可以讓奶奶多些安全感,現在我會主動在奶奶生氣或詢問前一再提醒他該怎麼做還是剛吃過飯了之類的讓他在情緒上來前可以先做安撫。 現在社會老年人越來越多,多關懷老人們讓他們減少焦慮多觀照老人讓他們減少傷害。社會上失智老人們也是越來越多了,多用點同理心增加他們的安全感讓他們可以安心的生活,面對失智老人,更應該給予關懷,她們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變得陌生,失智讓人從原本生活的世界活生生被抽離,曾經的回憶、熟悉的自己和最愛的家人,每個都從原來能溫暖自己的感動變成最貼近的陌生,我覺得能幫助失智老人們其實有種悲傷的感動,我想沒有人真的願意忘掉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感情和生活,我們沒辦法阻止遺忘一切卻可以給他們新的事物讓他們可以活得有安全感有元氣。
      
產科藥物應用  9805  2015-09-10 19:31:41

                                                                                                                                                                                                         護四戊

                                   1015101232

                                   24號

                                   林姿儀

產科藥物應用

 

 

Oxytocin在人類產科史上已有百餘年歷史,在臨床實務應用上仍需相當小心與謹 慎,畢竟它關係著母體與胎兒兩條生命,讓醫護助產專業人員在臨床使用上必須遵照實證實務或實證研究作法,隨時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和技術。另外,對於新生兒呈現的哺乳前準備和早期神經行為發展,對於產前或產時使用oxytocin都有相當程度的敏感,及母體產後出血發生率都產生影響,顯示使用oxytocin必須格外留意,希望執行此藥的投遞,必須注意它的劑量、途徑,和母體原有的適應症、禁忌症、耐受性等相關因素考量,還有迎接一個新生命的來臨令人期待,然而生產過程的疼痛,卻讓大多數的孕婦「痛不欲生」。產科麻醉需要同時照顧母親與胎兒的安全,對生產方式的選擇,剖腹手術的時機與決定,應該全權交給產科醫師決定,還是尊重準媽媽的意願,往往是道德的兩難。無痛分娩的施行,或剖腹產的麻醉,都在考驗麻醉醫師的智慧與經驗。產科麻醉執行疼痛控制是團隊作業, 須與產科醫師、護理人員相互配合。麻醉方式通常是孕婦的希望,產科醫師的需求,及麻醉醫師的判斷來決定。希望藉由良好的產科麻醉醫療倫理,提高照顧孕婦之醫療品質。產科麻醉醫師是唯一能夠幫助孕婦減輕產痛的專業醫師。一個完整的疼痛治療過程其實是「團隊」的作業,除了醫病間的互信、互諒之外,麻醉醫師與產科醫師的互動及護理人員的合作也很重要。孕婦的自主權益和要求,值 得重視;產科麻醉醫師的專業和建議,應當被尊重。找一位自己信賴的產科醫師,認識生產時所可能面對的麻醉危機,當一有狀況時,才能即時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如緊急剖腹產)。孕婦對無痛分娩的滿意度或剖腹產的麻醉方式的選擇,都有未知變數的風險。雖然無痛分娩可以減輕產痛,協助孕婦順利生產,值得肯定。但以台灣目前的醫療現況而言;尤其是受限於麻醉人力的不足,每一個醫院的醫師訓練不同,觀念及設備也不盡相同,推廣無痛生產尚有努力的空間,一般而言自然生產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建立良好的醫病基礎,善意的溝通與互動,「母子均安」是共同的目標,讓迎接新生命成為最美好的回憶。對於「孕婦與胎兒的衝突」問題,倫理上 的爭議難免,而法律的功能也有限,反倒是社會應投入更多的支持與諮詢輔導,避免懷孕婦女在資訊不足,受脅迫的情況下做出輕率的決定。 健全、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也是關鍵,如先進的「病患自控式止痛」若能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將可讓更多的術後病患受益。醫護人員的團隊努力,加上合理的健保給付制度,勢必能創造出更人性化的醫療環境和優質的醫療服務。

目前第320/4040頁 [首頁][上一頁][318][319][320][321][322][323][324][325][326][327][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