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329/4040頁 [首頁][上一頁][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2015暑假作業  9653  2015-09-07 18:42:03
護四乙 1015101080 28號 劉于琪 文章:運動與第二型糖尿病 作者:吳明杰;賀心怡;陳美枝 文章:第二型糖尿病與骨骼健康 作者:李雨軒;吳英黛;簡盟月 文章: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策略與運用 作者:劉影梅 心得: 身體缺乏活動與肥胖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反之,從事規律性運動對於預防與治療「抗胰島素現象」、「葡萄糖耐受度受損」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效果已被許多研究確認。在分子生物的層級上,肌肉抗胰島素現象與葡萄糖轉運體機轉具有高度關連。此外,不同身體組織在規律性運動下,產生生理的適應性改變,包括肝臟葡萄糖輸出量、體脂肪、血漿中游離脂肪酸、脂肪激素分泌量、肌細胞累積的三酸甘油酯、肌肉質量、肌肉血流與骨骼肌型態,皆可能使得胰島素敏感度與葡萄糖耐受度獲得改善,進而延緩與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第二型糖尿病是盛行率很高的代謝系統疾病,會造成各組織器官功能異常,甚至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越來越多文獻報告糖尿病患者體內多重複雜因素可能造成骨骼代謝異常,增加骨折發生率及後續併發症。骨折發生率與骨密度有高度相關,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脊椎骨和髖部骨密度比無糖尿者略高,骨折發生率也顯著較高。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骨折風險增高的推測原因很多,但實際機轉並不清楚。許多骨骼相關的內在或外在因子,如血糖調控異常、控制糖尿病使用之藥物、骨骼相關激素、維生素D及糖尿病後期併發症,以及跌倒都可能增加骨折發生率。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照護除傳統心血管系統併發症之外,骨骼健康也是未來應注重的一環。第二型糖尿病,好發心臟血管、腎臟與神經系統之合併症,因此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第四位。由於糖尿病患者的花費佔所有健保醫療費用的11.5%,因此健保局也開始關注糖尿病預防等相關課題。第二型糖尿病患自我照顧行為分別與人口學特性、疾病相關特性以及社會支持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大專程度(含)以上的病患對高低血糖的預防和處理之自我照顧行為最佳。罹患糖尿病越久者,其足部之自我照顧行為越佳。本研究中糖尿病患之自我照顧行為指標分數為74分(滿分100分),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藥物與血糖監測的自我照顧行為得分最高,運動則得分最低。採用飲食控制合併口服降血糖藥物和規律運動者,以及社會支持程度越高之糖尿病患,不論在整體自我照顧行為或各面向自我照顧行為都是最佳。 文章出處: 吳明杰、賀心怡、陳美枝(2005)‧運動與第二型糖尿病‧中華體育季刊,9(2),26-36。 李雨軒、吳英黛、簡盟月(2014)‧第二型糖尿病與骨骼健康‧物理治療‧39(2),37-106。 劉影梅(2008)‧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策略與運用‧護理雜誌‧55(1),70-74。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讀書心得  9921  2015-09-07 17:38:28
第一篇: 照護一位接受「活體捐腎手術」母親之護理經驗 作者: 林美秀(Mei-Hsiu Lin) ; 翁麗雀(Li-Chueh Weng) 護理雜誌 ; 50 卷 2 期 (2003 / 04 / 01) , P99 - 104 第二篇: 運用跨理論模式於肥胖兒童運動促進行為改變之護理經驗 作者: 林虹瑾 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刊 ; 5 卷 1 期 (2013 / 06 / 01) , P58 - 62 第三篇: 照護一位多發性腦膿瘍中年婦女之復健護理經驗 作者: 黃雅媛(Ya-Yuan Huang) ; 曾斐琳(Fei-Lin Tseng) ; 巫怡翎(Yi-Ling Wu) 長庚護理 ; 22 卷 2 期 (2011 / 06 / 01) , P229 – 237 文章來源:華藝線上圖書館 第三篇的心得: 中樞神經系統是生命與意識的主宰,一旦發生感染公然非常嚴重,甚至會危及性命。本篇報告主要描述照護一位羅患多發性腦膿瘍之中年婦女的復健護理經驗。個案因腦膿瘍導致無法執行自我照護且出現外觀及角色功能改變等問題,護理期間自2008年3月28日至5月5日,筆者運用羅氏適應模式進行評估,以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病歷查閱等技巧進行資料收集,發現個案有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身體心像紊亂和角色扮演改變等健康問題。筆者經由跨團隊的整合,設計符合個案需求的肢體復健運動計劃使其增加肌肉力量,進而能自行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動並執行基本的自我照護活動。運用符合個案需求的裝扮方式讓其對自己外表的信心增加,進而接受外觀改變的事實。透過與家庭成員共同討論對策,協助個案調整其角色功能的扮演,適應疾病過程並積極復健,進而順利出院。期望此篇文章可提供日後護理人員在照護類似個案之參考,使個案及家屬能獲得適切的護理照護。腦膜傷指硬腦膜外、硬腦膜下以及腦組織內產生化臉性之感染,初期常見的症狀為頭痛及噁心、嘔吐、局部運動、感覺、語言障礙、癥楠、意識障礙等症狀(王, 2006) 。護理重點密切評估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定時給予抗生素、高 熱量飲食用來補充營養、協助指導自我照顧活動等…腦膿瘍病人住院的壓力主要因為是腦部的手術因此而改變身體的外觀還有肢體的障礙,所以要多傾聽病人的想法,鼓勵他抒發心理的壓力,給予精神支持以及復健護理要把握黃金前三個月,早期提供身體復健以避免身體進一步的損傷。閱讀完此篇個案報告能夠更了解腦膿瘍病人照顧時需要注意的大方向,對於護理的新鮮人,多看點各種不同的個案報告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
      
暑假作業-志工心得  9921  2015-09-07 15:23:19
這次志工去的地方是捐血站 在室外超級熱的 但那邊的叔叔阿姨都很熱心因為天氣熱所以叫我多喝水或是飲料 早上中午的時候人不多 下午開始就超級忙 所以工作就漸漸步上軌道 跟護士和工作人員都可以配合得很好 很多都是很資深在裡面工作 但我是第一次接觸捐血站的事 很擔心會不會配合的不好 但好險他們都很耐心的跟我配合 也看到很多人都熱心的來捐血 很多也都是一些健康的爺爺奶奶來捐血 年輕人真的比較少 也有些人想捐血但是卻因體重太輕阿或是血紅素不足而不能捐血 這兩個是最大的原因 還有看到一個原因是因為刺青 一年內不能捐血 真的都很可惜 身體真的一定要好好愛惜 不僅對自己有好處 也可以幫助需要血的人 也是很不錯的
      
暑假作業 志工服務心得  9637  2015-09-07 13:18:09
這一次的暑假作業有一項是志工服務所以我就當壯圍衛生所,做志工沒有我想的這麼簡單 志工活動除了每週例行的一些雜事外,也做了戶外的許多活動,諸如防治登革熱的宣導,需挨家挨戶分發傳單,勸導戶外容器不可積水,進而幫忙清除積水,還因此引起住家嘖有煩言,大伙還得苦心勸導;也有沿街化妝宣導防治流行感冒H1N1,分發口罩,也特地參加衛生局舉辦的宣導活動。防治肺炎宣導,防治大腸癌,婦女疾病防治宣導,也都積極參與。 最值得一提的是關懷弱勢的服務,壯圍地區也有一些獨居老人或是一些比較弱勢的家庭,衛生所的阿姨帶我們開車前往。和社區居民互動中,讓我們更深入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產業結構、文化歷史、地理環境。這也是當志工的另一種收穫。經過這次的關懷弱視服務才讓我知道原來我們有多幸福,因為有很多老人是自己一個人獨居的,甚至生活起居的一切都要靠鄰居幫忙自己無法打理 志工-對社會提出志願服務者,它是出於自由的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已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志願服務發自內心,純為助人利他的奉獻工作,以人本、關懷、慈善、社會連帶、社會利益為基礎,秉持清楚、簡單、明確、實際可行願景和使命,透過學習、參與和付出。 我們本著志願服務的理念,做了更多對對社會有更現的事,學了更多知識也認識更多朋友。尤其是對醫療衛生知識更充實,對自身的保健衛生有很大助益,此無形的收穫實在良多。利他、自願、輔助、心中有愛、學習成長、不以報酬為目的,展現人性的高貴,做一個快樂志工為職志,一直的延續下去。 這次短短的20個小時的志工服務讓我得更多知識也知道要怎麼照顧別人,真的收穫良多。
      
暑假作業  9637  2015-09-07 13:17:21
暑假作業 1015101064 何品仙 運動員爲強化肌肉組織生成及補充訓練後之體力,常攝取高蛋白質飲食。而身體的胺基酸代謝後的最終產物即是尿酸,當身體的新陳代謝發生問題時,如果無法有效將尿酸排出體外時,這些尿酸會持續增加,尿酸結晶很容易堆積在腳趾關節,刺激關節囊及滑液膜,而有發炎反應,形成典型的痛風性關節炎。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方式探討激烈運動對尿酸排除的影響及血清尿酸之變化與痛風形成之關聯。歸納結果與建議如下:一、運動導致出汗增加,使流經腎臟血液減少,導致尿酸、肌酐酸等廢物經腎臟排泄減少,相對累積在體內的尿酸增多。 二、大量流汗的運動,會導致人體運動後尿液尿酸排除的減少,並使血清尿酸濃度有增加的現象。 三、運動後使體內產生過多之乳酸,而乳酸會阻礙尿酸從腎細尿管排泄。因以運動後從事動態恢復,可以加速體內代謝廢物的排除。 四、高尿酸血症者是痛風的好發者,應選擇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並飲用足夠和適當的水分,以利尿酸排除。 五、注意飲食,避免過量攝取高嘌呤類食物(如動物的內臟、豆類製品、海鮮、啤酒等),可減少尿酸的生產量。 痛風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引起尿酸鈉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軟骨、滑液囊、肌腱或軟組織中的一種發炎性疾病。痛風患者的自然病程及臨床表現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四個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石關節炎、痛風性腎病變。不同的階段,中醫皆有其不同之治療方式,如急性期的濕熱痹證,慢性痛風石的化痰散瘀、軟堅散結,痛風性腎病變則以補腎活血佐以清利濕熱之法。高尿酸血症雖然是導致痛風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大約有90%高尿酸血症的人終生不發病,只有約10%的人會成為痛風患者,根據此點,我們可以推論出日常生活保健對於預防痛風發作是非常重要的,若能按照本篇所載注意事項確實執行,絕大多數痛風患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對於痛風的防治有著重大的價值。 痛風是一種尿酸代謝不良引起的肌肉骨路系統疾病。中醫從其症狀來分──四肢關節的疼痛,多屬於痺病一類,由於營衛先虛, 腠理不密,受風寒夾濕侵襲,經絡凝滯氣血不能宣通所致,故內經謂: 「風寒濕三氣推至合而為痺。」。西醫從解剖病理學入手,痛風是由於高尿酸血症,因尿酸合成太多或排泄不良,導致尿酸沉積於第一足蹠關節, 引起的急性關節炎為特徵的疾病,遷延不愈,由單一關節炎變成多關節發炎,由急性轉為慢性,10~ 20年後可能引起痛風腎,尿毒症,或嚴重的心血管疾患。痛風的治療有下列幾個階段:1.急性關節炎,2.慢性關節炎,3.高尿酸血症,4.預防併發症。痛風是長期病,是生活習慣病,急性關節炎只是警報,慢性關節炎宜長期治療。痛風雖然與先天體質有關,但需加上後天生活環境不良才會發作,想要脫離痛風的威脅,要適度運動,經常喝水,避免肥胖,節制喝酒,及適當的醫療照顧。 出處: 華藝線上圖書館
目前第329/4040頁 [首頁][上一頁][327][328][329][330][331][332][333][334][335][33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