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333/4040頁 [首頁][上一頁][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3年暑假作業----顱內動脈瘤  9632  2015-09-03 11:16:16

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有些病人"看似很好",但卻如潛藏一顆"不定時炸彈"破裂的腦動脈瘤,不論如何細心精心地治療,最後治療的結果卻總令人失望,不僅家屬不解,醫師也感到難過。顱內動脈瘤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中有6-12人,好發於40-60歲。未破裂前沒有症狀容易被忽略,一旦破裂將造成顱內壓升高導致頭痛及嘔吐,嚴重會立即死亡。

  腦動脈瘤之病因不外有三大因素:(一)先天性血管異常(二)動脈硬化(三) 高血壓,根據統計高血壓和吸菸對蜘蛛膜下腔出血之發生率有重大關連,預防之道除了控制高血壓和禁菸外,必須注意到一些腦動脈瘤破裂大出血前之警告信號。由於顱內動脈瘤破裂會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術後常有再出血、水腦、血管痙攣等併發症。

  探討一位60歲罹患顱內動脈瘤破裂接受開顱手術且術後出現水腦併發症之病人,個案需優先處理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潛在危險性損傷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等三個健康問題,術後在病人狀況不穩定時依照動脈瘤破裂開顱術後的3H原則提供照護:維持高血壓、高血容積及稀釋血液,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並協助病人脫離呼吸器;對於家屬方面因為對「疾病認知層面不足」的焦慮藉由傾聽及同理心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鼓勵參與護理活動及協助轉換緊張的情緒。

  探討一位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致意識不清的個案術後加護病房照護之護理經驗,藉由直接照護、觀察及與家屬會談收集資料並進行整體性之護理評估。術後置氣管內管呼吸器使用,因咳嗽能力差、痰液蓄積致肺炎;動脈瘤破裂術後併有顱內壓上升問題;確立個案護理問題有: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顱內調適能力降低、照顧者角色緊張。透過1.積極胸腔照護維持適當氧合,使個案能有效性咳嗽,以漸進方式脫離呼吸器;2.儘量減少Valsalva活動,提供安靜的環境並執行降低顱內壓相關護理措施;3.定時舉辦家屬座談會,讓家屬對個案的治療步驟及病情進展能隨時掌握了解;4.鼓勵及引導家屬表達內心的情緒,給予正向支持,增進自信心,讓家屬能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未來生活。此次照護不僅使個案護理問題得以解決外,同時也加強家庭支持系統,協助家屬獲得心理層面的照護

  照護一位顱內動脈瘤破裂術後個案,面臨死亡率極高的動脈瘤再次破裂之情境,進行脫離呼吸器之護理經驗發現個案有顱內調適能力降低、呼吸機戒斷反應功能失常、照顧者角色緊張等護理問題。在照護期間,筆者除了依呼吸器脫離之流程執行護理計畫,並在進行脫離呼吸器過程中,持續監測生命徵象與意識變化,儘量減少Valsalva相關活動,以避免顱內壓升高,再藉由漸進式脫離呼吸器,以降低個案再度出血之風險。另外,因家屬擔心隨時可能再次破裂出血,不敢接觸個案,產生照顧者角色緊張,因此筆者與家屬討論後續照護之計畫,以增進其自我照顧能力,進而協助漸進式訓練讓個案成功脫離呼吸器,轉至一般病房。針對此類個案建議呼吸照護中心未來可以提供彈性會客方式,及早照會臨床心理師評估其需求,讓家屬發展因應措施,以避免動脈瘤再次破裂死亡之心理衝擊。

 

參考文獻

 

 , . and , . (2010). 照顧顱內動脈瘤破裂病人之加護經驗. 榮總護理, [online] 27(3), pp.314-319. Available at: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02584727-201009-201101280059-201101280059-314-319 [Accessed 3 Sep. 2015].

 , . and , . (2011). 照顧一位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患者術後的加護病房護理經驗. 中山醫學雜誌, [online] 22(2), pp.205-214. Available at: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6803108-201106-201106150087-201106150087-205-214 [Accessed 3 Sep. 2015].

 , . and , . (2015). 照護一位顱內動脈瘤破裂術後脫離呼吸器個案之護理經驗.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online] 11(2), pp.43-51. Available at: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8136702-201504-201504100022-201504100022-43-51 [Accessed 3 Sep. 2015].

 

 

      
時光...  10056  2015-09-02 19:57:04
覺得時間總是比我們還要快到達 覺得自己還在二年級的感覺,但是卻都走過了,也看過了,也玩過一番了 一路玩到四年級還是在玩,即將要踏到快要畢業的感覺了 下一秒會部會就是穿上畢業服了呢? 在兩次實習就畢業了,好好做自己的本分才會進步 加油~共勉之~~~
      
志工服務反思心得  9629  2015-09-02 14:38:48
暑假作業- 志工服務反思心得 6/27全班去參加宜蘭一間老人安養院的志工服務,第一次進去了安養中心,難免有點開心,看到了一些阿公阿嬤,都上了年紀,行動也不如年輕時,心裡難免有股心酸,但是還是很開心的迎接我們的到來,陪伴阿公阿傌們唱歌,聊天,雖然我不怎麼會講台語,但大概還聽得懂阿公阿嬤在講甚麼,問我們會不會熱,讀哪裡,做甚麼,都好親切,我還看到一些阿公阿嬤行動不如,只能臥病在床上休息安養,但還是把頭探出來看看我們在幹什麼,很好奇的樣子。 跟阿公阿嬤相處的時間不多,因為阿公阿嬤要吃晚餐了,不能打擾到它們,指下次再來拜訪,這趟旅程,讓我學到,我的台語需要再加強一些,才能跟阿公阿嬤或者病人溝通,達到護病溝通的基礎。
      
個案報告心得  9629  2015-09-02 13:40:00
暑假作業 - 個案報告文章心得 看完了三篇關於高血壓的個案報告,大部分高血壓,都來至於遺傳,所以個案都很擔心這一點,覺得自己會遺傳導致腦中風,沒人發現,晚上睡眠需要藥物來控制,現今,大多屬於外食族,飲食部分都較缺乏蔬菜水果類,又多油多鹹,也吃得較快,無法細嚼慢嚥,導致罹病率越近,因本身血壓高造成呼吸喘、胸悶及恐懼高血壓可能併發腦中風影響自我照顧能力,而引發生理不適與心理壓力,如何讓個案以正面態度面對高血壓併發症,使恐懼感降低,進而提昇個案生活品質。運用所提出恐懼感心理護理中運用傾聽同理心及不批判等技巧,及熱情耐 心講解治療重要性等要點,對於個案能正確回答高血壓自我照顧項目之行為給予表揚,除了減輕其恐懼感外,亦使個案維持日常生活自我照顧技能。經由此照護過程,高血壓是不易治癒疾病,雖經由醫療與護理及自我照顧措 施介入後,不僅可減少高血壓復發率,能降低病患面對高血壓併發症的恐懼,但對整個疾病的控制,特別是獨居病患的自我照顧能力,應謹慎處理。照 護時間有限,在心理層次上無法作深入的探討與評估。建議護理人員在照顧病患除了解生理及心理層次問題外,可運用家屬陪伴個案時,協助家屬參與照護過程及提供病情諮詢關懷,介紹相同疾病病友利用座談會作意見交流,予個案支持及鼓勵,降低其焦慮及不安。後續照顧計劃,知個案仍定期服藥,血壓值很穩定,而且持續 有晨起運動的習慣,生活規律,藉由轉介門診 高血壓個管師,追蹤血壓測量值及護理指導後 飲食控制之落實情形。了解個案的內心感受,當家屬探訪個案時,和個案及家屬討論病情進展,與家屬談及個案談論內心恐 懼高血壓的事及深入了解個案家庭,提供個案良好家庭支持系統,協助解決情緒問題。要讓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護。
      
103學年度暑假作業-老人安養照護問題  9823  2015-09-02 11:30:2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班級:護4戊 陳姵媗42號 1015101250 安養機構老人生活品質及其影響因素 許多老人除了看電視、發呆、睡覺之外沒有別的活動 特別是行動不便、失智、長期臥床的老人,更容易成為家庭的重擔,因此送往安養院似乎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但是多數的安養院,既不能讓老人「安」,也不「養」老人,被送進安養院的老人往往身體機能衰退的更快。事實上許多老人為憂鬱症所苦,老人精神疾病可能比身體機能退化更嚴重…許多家庭為了要應付日常開銷,一家需要長期加班、兼差打工的情況比比皆是。然而把長輩送到安養院或者申請外勞都幾乎要耗去一個人的月薪。但是白天把長者關在房子裡,既擔心他無聊,更擔心發生意外。許多人是迫於無奈,只能含淚將長輩送往安養院。 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再加上少子化的趨勢,可以預見屆時老人照護將會是一場「災難」。家屬無力照護,甚至是無人照護而被「丟包」的老人,可能會是常見的社會新聞! 我們常常會因為某些人被遺棄而感到震驚,然而卻對老人、精神疾病者、肢障者送進隔離式的處所「安養」不太有感覺。 每個人遲早都會成為老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路,在老化的過程中,在面對生理上的衰老,是無可避免的。如果在面對老化的過程中,無法適應接受自己在生理上是日漸衰老的事實,則容易造成適應上的困難,及早面對並規劃老人照護相關事宜,當老人需要面臨到這麼多適應上的困難時,不難想像,其實老人的壓力很大,如何能更實質的幫助老人,讓他們有更好的適應,照顧他們的生活,也照顧他們的感覺和想法,應該是社會和個人都必須認真思考且採取行動的課題。因為,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也會擔心自己變老後遭受到不好的對待,將心比心,如果我們能在未變老之前就做好老人照顧的機制,我們或許就比較不會害怕變老,內心的期望是希望等自己變老之後,也能接受好的對待。再就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也是在給我們的子女一個好的典範,如果我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我非常不想去,現在的我覺得老了以後,若有老伴和孩子的陪伴實在是最幸福的了。人生會有什麼樣的際遇,生命本來就是一種過程,一種體驗,就讓一切跟著感覺走吧!
目前第333/4040頁 [首頁][上一頁][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