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335/4040頁 [首頁][上一頁][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個案報告心得  9933  2015-08-31 09:47:04

心臟病術後低氧血症患者無創雙正壓通氣治療的護理

于麗  李燕君  周俊 

中國康復 203 ( 2005/06) , 181-181

心臟病術後  雙正壓通氣  低氧血症  呼吸功能不全 

一位肺癌末期個案面臨死亡焦慮之護理經驗

藍蕙娟(Hui-Chuan Lan)  謝春金(Chun-Chin Hsieh) 

長庚護理 261 ( 2015/03) , 91-100

肺癌  死亡焦慮  哀傷  lung cancer  death anxiety  sadness

照顧肺癌單親中年婦女:一個案報告

邱婉婷(Wan-Ting Chiu)  陳宥蓁(Yu-Chen Chen)  梁明泰(Ming-Tai Liang)  洪昭安(Chao-An Hung)

安寧療護雜誌 153 ( 2010/11) , 379-389

肺癌  無望感  生命意義  生命價值  lung cancer  hopelessness  meaning of life  value of life

 

心得:

本文病人是一位肺癌合併骨轉移的單親中年婦女,早年喪偶獨立扶養獨子至成人,卻意外發現肺癌合併轉移入院接受化學治療,住院時骨轉移疼痛,又因骨質過於脆弱,引發股骨頸骨折,婦女因為一連串的衝擊,開始會出現擔心害怕的感覺,也有挫折感倒置想要輕生的念頭,癌症的檢查、治療、副作用都會噁心嘔吐,病人在未生病前是獨立自主的,但是無預警的發生合併症肯定也讓她是去自我照顧的能力,並且感到無望。

 

我覺得單親媽媽要照顧小孩還必須負擔生計那是很辛苦的,在這時候又發生合併症,心理必定有苦難言,護理人員在這一塊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先建立信任感,然後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情緒,讓病人能夠表達出自己想要說的話,也能知道她心裡在想什麼,護理人員主動探視病人,在病人無助的時候給予關懷,滿足她生理上的需求,也知道病人睡眠不足無法睡好,一些負面情緒容易發洩出來,這時候護理人員也會運用同理心,包容病人的情緒,而且鼓勵病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才知道她需要什麼,像是知道病人經濟上有困難,也可以協助尋找志工幫忙,藉由會談知道病人生病前是獨立自主的,建立短期目標讓病人維持適當照護能力,重新建立飲食生活型態,調整睡眠品質,並且幫助病人重建自信心。

 

病人因為癌症,各方面都需要照顧,這篇文章在護理措施給予很好的幫助,讓他遠離負面情緒,加強自信,不做任何批判給予充足時間宣洩情緒,傾聽,哭泣時撫摸或輕觸肩等肢體動作,陪伴在病人身旁,也介紹類似病友給病人接觸,鼓勵病友互動,和復健師討論復健情形時也善用醫療資源,使用四腳助行器,這樣就不需要人攙扶就能下床上廁所。

其實護理人員就像家人又像朋友一樣,在病人需要什麼的時候給予幫助以護理人員敏銳的觀察力,提供專業的知識以即時滿足相關需求,護理人員與病人互相切磋,讓護理人員也多一項經驗,更了解如何與癌症病患相處,學習內省及自我尊重生命的意義,體會臨床上實務性的應用,在照護層面上有更深入的省思,這篇文章讓我了解到一個癌症病患可能會產生的情緒,在生理上面需要哪些方面的需求,如何讓病人重建自信,身體心像改變又該如何讓病人接受改變,及讓病人能夠照顧自己,很喜歡這篇文章在護理措施給予的建議,很多都對即將踏入護理實習的我很有幫助,希望能多閱讀這些文章,從這些文章中得到更多啟示。

 

 

      
個案報告(三篇心得)  9683  2015-08-30 23:30:39

看完照顧肝癌末期患者、糖尿病婦女與一位股骨頸骨折老人之護理經驗之後,寫一個個案報告是一項不容易的事,要先了解個案的需求,再加以深入探討他們的確立問題,學者們發明各種不同的理論來寫一篇不同的個案報告,來找出個案的需求所在,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他的生、心理會變得很憂鬱,擔心自己的病情會加重,會擔心自己的病情會部會越嚴重,我發覺我們要寫一份個案報告時要用心去體會,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們要去體會病人的困難度,而肝癌末期患者擔心自己得腫瘤會部會轉移到其他器官,一旦腫瘤轉移時器官會慢慢一天一天加速的惡化,惡性腫瘤會不段的增生,而惡性腫瘤會逐漸的增大,身體的負擔會越來越嚴重,寫一份報告時要先了解病人的心聲,他有2架的凹陷性水腫,因為會覺得疼痛,護理目標可寫減輕疼痛,疼痛指數降至4-5 分。來設一個目標來解決他們的問題,糖尿病婦女之前有妊娠糖尿病,這篇是在說在照護過程中筆者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確立個案於住院期間之主要的護理問題。最主要糖尿病不可以有低血糖,會引起昏迷,我們要告訴個案要預防低血糖,因為個案有飲食不符合身體需求,我們可以用短、中、長期的護理目標來定,來衛教病人如何改善,並且用評值方式來問是否有沒有成效,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來寫效果比較好,並且要去關心他們,不要忽略他們。還有一位股骨頸骨折老人已經九十幾歲了,因為他股骨頸折,會出現疼痛現象,她有做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做完期間要讓她再次預防發生,我們可以使用非藥物與藥物方式來減輕她的疼痛方式,來解決個案的需求,大部分老人們都很怕跌倒,因為老年人隨著年齡不段增長,還有其他器官慢慢退化。而走路方面會變得比較不便,我們要告知老人們維持髖關節外展,避免內收,屈曲勿超過90度,以避免人工關節脫臼。教導輔具使用方法, 如柺杖、助行器,促進早日下床及生活自理的目標。漸進式方式鼓勵個案做一些預防手、腳攣縮,多多運動,運動可以改善這些問題,依據Orem自我照顧理論,評估其需求,雖然病人擔心再次跌倒,但其自我照顧能力的學習意願高,照護期間,給予心理支持及正向鼓勵,病人會加以配合,並且可以解決她心中想要解決的問題,而糖尿病婦女這篇是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來找出問題確立,Gorden十一項健康功能是在講調適方式,用健康的型式,來找出個案的問題。不管這三篇用不同的理論方式,我們還是可以找出個案的需求,我有學到好多如何去尋求他們的需求,雖然不太會寫,但我覺得不要讓病痛在個案身上,就覺得有解決他們的問題,人生病時候日常生活作息會跟著改變,我們要預防再次發生,要告訴病人避免再次發生。

 

參考資料

丁肇鳳、周繡玲、陳銘渼(2006)‧老人髖關節置換術之護理指導專案‧護理雜

    誌,53(1),36-45。

吳芷羚、林雅蘋(2007)‧一位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患者之護理經驗‧領導護

    理,8(1),79-89。

袁素娟(2007)‧肌肉骨骼系統疾病之護理‧於馮蓉芬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

   下冊(四版,470-600 頁)‧臺北:華杏。

陳月枝(2009)‧護理學相關理論(概念模式)‧於陳月枝總校閱,當代護理學

    導論(一版,65-86頁)‧ 臺北:華杏。

陳正豐、陳威明、黃清貴、江昭慶、陳天雄、劉建麟(2009)‧常見髖部骨折及

    其治療‧臨床醫學,64(4),255-263。

梁素華、黃子庭(2004)‧實施出院準備服務對跌倒後髖部骨折住院老人之成效:

    自我照顧知識、能力和健康照護滿足程度‧長庚護理,15(3),237-247。黃

    喜南、楊榮森(2010)‧老年人髖部骨折手術前後的考量‧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

    學雜誌,5(1),22-35。

鄔恒斐、林瓊珠(2007)‧照顧一位紅斑性狼瘡病人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之護

    理經驗‧榮總護理,24(3),236-243。楊榮森(2008)‧老年人的跌倒與骨

    折預防‧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3(2), 78-90。

鄭玉華、周佳締(2007)‧手術病人之疼痛處置與護理‧醫院,40(3),78-87。

盧瑞華(2007)‧簡易營養評估指引之介紹‧長庚護理,18(4),548-553。

行政院衛生署 (2005).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行政院衛生署網路.取自hppt ://ww

    w.doh.gov.tw/statistic/data/死亡摘要/94年/表8.xls

呂育容(2002).磨灰將飲食品嘗學﹒蘭陽糖尿病照護網路.取自hppt://www.ilshb.gov

    tw/newlDM/。

何延瓷、郭鍾陸、黃久美.(2005).糖尿病患者心理社會調適、因應方式與衛教 需求

    之關係.實證護理,1(3).165-175。

吳明杰、陳美枝、賀心怡.(2005).運動與第二型糖尿病.中華體育季刊.19(2)26-

    36。

吳淑芳、洪心慈、張嘉容、Mary Courtney、Helen Edwards、Jan McDowell、Lillie

    M.Shortidge-Baggett(2006).糖尿病個案自我效能增進訓練及應用.台灣醫學

    10(1).115-121。

陳國群(2006).第二型糖尿病.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取自hppt//www.tabe.org.t

    w/dr。

蔡世澤 (2003).糖尿病照護趨勢.糖尿病拾問,9(2).6-13。

行政院衛生署(2011,6月28日).99 年死因統計完整統計表. 2011年7月5取自http:

        //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_p02.aspx?now_fod_list_ no=11897

         _no=11897&class_no=440&level_ no=3

吳耀銘、李伯皇(2006).肝癌.台灣醫學,10(4),482-487。

邱啟潤、王秀紅(2004).以「家庭為中心的 照護」本質之思辨.護理雜誌,51

  (3), 53-58。

洪淑惠、張肇松、林淑媛、謝秀芳(2009).癌末病患主要家屬照顧者照顧負荷

    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5(3), 163-172。

姚建安、邱泰源、陳慶餘、吳英璋、林瑞雄 (2003).緩和醫療住院病人主要家

    屬照顧者的訊息需求與滿意度的研究.安寧療護雜誌,8(3),270-282。

徐秀琹、林梅香(2003).白血病患者家屬主要 照顧者的壓力、健康狀況及其相

    關因素之探討.新臺北護理期刊,5(2),13-25。

黃麗鈴、陳貞吟、劉憶萍、李琴惠(2003).癌 症末期住院病人疼痛症狀處理之

    探討.安寧療護雜誌,8(1),28-35。

莊榮彬(2004).末期病人症狀處置之新進展‧台灣醫學,8(5),657-663。

郭世音(2003).肝臟、膽道及胰臟疾病病人的評估,於盧美秀總校閱,拉克曼

    內外科護理學(下冊,2285-2344頁).台北:華杏。

魏裕峰、高嘉宏(2004).肝細胞癌之分期與治療.當代醫學,31(8),646-6

    53。 McFarland, G. K. & McFarlane, E. A.(2009).新臨床護理診斷第

    二版(周幸生等譯).台 北:華杏。(原著出版於1997)

Arinzon, Z., Gepstein, R., Shabat, S., & Berner, Y. (2007). Pain per ception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hase following traumatic hip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isracture in the

         elderly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and treat   ment tool. Disability and Reh

         abilitation, 29(8), 651-658.

Bhandari, M., Devereaux, P. J., Swiontkowski, M. F., Berry, D. J.,Hai  dukewych, G., S

         ch Schemitsch, E. H., et al. (2005).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

          eck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87(9),21

          22-2130.

Carpenito,L.J., (2000). Nursing Diagnosis (pp. 99-120). New York:Phila delphia.Isenb

         erg,M.A.(2006). Applications of Dorthea Orem’s selfcare deficit nursing theory.In

          M. E. Parker (Ed.), Nursing theory and nursing practice (2nd ed., pp. 149-155).P

          hiladelphia: F. A. Davis Company.

Lan,T.Y., Hou, S. M., Chen, C. Y., Chang, W. C., Lin, J., Lin, C. C.,Liu,W. J., Shih, T. F.

        &  Tai, T. Y. (2010). Risk factors for hip fracturein older adults: A case-control stud        

         y in taiwan.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1(5), 773-84.

Lin, P. C., & Chang, S. Y. (2004). Function recovery among elderly people one year af

          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2(1), 72-82.Orem, D. E.

          (1995). Nursing: Concepts of practice(5th ed.). St  . Louis: Mosby.

Shyu, Y. L., Liang, J., Wu, C., Su, J., Cheng, H., Chou, S., et al. (2010). Two-year effe

        cts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rvention for hip fracture in older taiwane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8(6), 1081-1089. Simmons, L. (2009). Do rthea

        Orem’s self care theory related to nursing practice in hemodialysis. Nephrology N

        ursing  Journal, 36(4), 419-421.

Zidén, L., Frändin, K., & Kreuter, M. (2008). Home rehabilitation after hip fracture.A r

        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 balance confidence, physical function and every d

        activities.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2(12), 1019-1033.

Fisher,Chesla,C.A..Mullan,J..Skaff,M.Kanter,R.A.,(2001)Contributor to Depression in

          Latino and European–America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Diabetes,Diabetes

         Care,24(lO),1751-1757.

Franciosi,M,.Pellegrini,F.,De Berardis,G.,,Belfiglio , M., Cava1ier, D.,Dinardo, B.,Gee

        nfield, S.,Kaplan, S. H.,Sacco, M. Tognoni,G.,Valentini, M.,Nicolucci,A.(2001).The

        Impact of 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 on Metabolic Control a nd Quality of Life

        of TypeII Diabetic Patients.Diabetes Care,24(11),1870-1877.Kiab hi,A.E..Umpierrez,

        G.E..Murphy,M. B.. Barett , E. J.,,Kreisberg,R.A.Malone,J. I.,.& Waxl,B.M.(20

        01) Hyperglycemic Cris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24(11),

        1988-1996.

Bruix, J., Hessheimer, A. J., Forner, A., Boix, L., Vilana, R., & Llovet, J. M. (2006). Ne

       w aspects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Oncogene,25,3848

       -3856.Lin, X. D. & Lin, L . W. (2006). Local injection therapy for hepatoce llular c

       arcinoma.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5(1),16 -21.

Seong, J., Koom, W. S., & Park, H. C. (2005). Radiotherapy for painful bone metastase

         s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iver Internat.ional, 25(2), 261-265.

Smolen, D. M. (2005). Management of clients with hepatic disorders. In J.M. Black,&

         J. H. Hawks (Eds.), Medical-surgical nursing: Clinical  management for positive

         outcomes (7th ed., pp.1360-1361).St  .Louis ,MO:Elsevier Saunders.

      
103學年度暑假作業讀後心得  10869  2015-08-30 22:09:02
五護三辛 16號 李雅筑 書名:做人不要太計較 作者:溫斯頓 書名:在心蓮病房的故事 作者:許禮安 *華義下載文章主題為善終* (一)臨終癌症病患家庭之關懷作者:陳雅琪 楊立華 張理君 廖珍娟 (二)安寧護理模式於臨終護理之應用作者:李選 (三)預約善終作者:楊婉伶 蘇逸玲 陳小妮 書本讀後心得:心蓮病房的故事這本書是一位在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擔任主治醫師的許禮安醫師所寫的,雖然我對臨床的工作模式,與個案的相處方式還是很不了解,但看了心蓮病房的故事之後,我了解到一句話,這句話也是作者在這本書裡最常說的一句話”每位病人同時都是我們的老師”上課常聽到很多老師說,當我們在實習的時候,也是很多人很好的病人,知道我們是實習生,願意讓我們在他們身上學習技術,這本書同時也有提到安寧療護的四全”全人 全家 全程 全隊”但是這本書出版時間比較久遠了,所以沒有提到第五全“全社區” 另外一本書"做人不要太計較",這本書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工作態度",我們今年暑假也面臨到人生當中第一個實習,遇到不如意的事,已經不能像小孩一樣,不高興就不做了!所以我覺得工作態度是很重要的,”決定工作是否圓滿達成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班導也常常跟我們說無論任何事,態度很重要,這句話讓我深信不疑,一個健康的工作態度是具有"積極和負責任”的性格,積極的工作態度表現在內在是對這份工作的熱忱,表現在外的則是對工作的尊敬與工作的成效,以上是我書本的讀後心得. 華義文章讀後心得:全台灣每年15萬死亡人口中就3萬人身上插著各種維生的醫療器材,隨著時代進步,大部分的醫護人員推廣安寧療法,DNR,也就是善終,以癌末的病人為例,癌末的病人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疼痛,需要以大量的止痛劑來控制他們的疼痛,如果這個時候我是他們的家人,我會選擇簽下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或選擇用安寧療法,讓我的親人以沒有痛苦的方式度過剩下的日子嗎?這是我從上了臨終課程之後到現在看到這3篇有關臨終的文章一直在想的問題,”死亡"在華人的認知裡,都是充滿著恐懼,未知,所以也很少有人會去談論這個話題,至今也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DNR;我們再次以癌症的病人為例,上學期的基護在上到臨終護理時,也有提到,對於癌末病人除了生理,也同時要兼顧心理,而這個說法也適用在癌末病人的家屬和家庭,不只是病人本身對死亡有很大的壓力,病人家屬看病人焦慮或出現頻死症狀時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這時候護理人員就非常重要了,除了個案本身,連個案家屬也需要顧慮到,而我會選擇以善終作為主題,因為我覺得這個時候醫護人員非常重要,也很神聖,雖然不能延長病人的生命,但卻能理性地把這些平常人不能照顧到的地方,都能處理得很完美,讓病人安穩地度過剩下的日子,或安穩地離開人世!以上是我的華義文章心得
      
103學年度暑期志工服務心得  10869  2015-08-30 21:52:12
今年暑假我去了宜蘭縣私立杏林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當了64小時的志工,雖然一年級的暑假我們也是在杏林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當志工,但隔了一年再回去當志工一開始還是有點不適應,然後因為我們是當志工所以不能協助執行太侵入性的治療,所以這次當志工的內容主要還是以幫忙量血壓,排病歷及幫忙餵行動比較不方便的阿公阿嬤吃飯,在這次志工服務的期間,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幫忙長照中心製作了很多的海報及相片集,製作相片集的原因是因為長照中心裡的一位阿公因為腦出血住院,從住進ICU之後狀況有穩定,但是在我們去當志工的第3天,就聽到長照中心裡的行政姊姊和照顧員阿姨在說有一位阿公過世了,一開始我以為我聽錯了,但幫忙量完血壓後行政姐姐就請我們幫那位過世的阿公製作相片集,當我們知道這個相片即是為了紀念那位過世的阿公之後,原本美工不太好的我和我的朋友,因為想要讓阿公的家人有漂亮的照片集可以懷念阿公,所以我們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幫阿公的家人製作了連我們自己都超級滿意的照片集,頓時間覺得自己果然沒白費一整天絞盡腦汁的想像片集的美編,以上是我的志工心得
      
護理典範之人物心得感想  11630  2015-08-30 20:16:49
護理典範之人物心得感想: 醫療之愛無國界-醫療典範人物傳記選讀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好多護理人物的介紹,看到他們付出與努力,就覺得好感動喔! 其中,我對李文斯頓這一位人物最印象深刻,李文斯頓在1840年被倫敦傳教會任為傳教士。在南非貝專納蘭工作數年後轉赴北非1840年12月8日李文斯頓搭船離開英國,一路上他看到歐洲人對於當地人嚴酷的待遇,讓他開始對黑人的遭遇感到同情。 1871年7月15日,李文斯頓在目睹400名黑人被阿拉伯奴隸商人屠殺。阿拉伯奴隸商人在市集最繁忙的一天無預警的開槍屠殺,許多黑人在逃亡過程中溺死在河裡,李文斯頓提到只能用地獄來形容這場慘劇,李文斯頓的報導寄回英國後激起輿論的公憤,迫使給巴爾蘇丹對奴隸貿易採取行動。他在漆比薩酋長的村落外成立「難民收容所」。經營的費用大多「倫敦宣教會」資助。後來李文斯頓的太太瑪麗亞也在教會的資助下再度返回非洲來協助李文斯頓的「難民收容所」救濟工作。 但是救助難民,也是會增加接觸土著傳染病的危險。土著自己已經有抗體,但是對於外來的人卻有致命的危機。1862年4月12日,瑪麗亞在無預警的情況下病倒,即使在三位醫生的挽救下也回天乏術。 4月27日,瑪麗亞離開她所摯愛的丈夫。 李文斯頓與外界失去連絡六年,謠言指出李文斯頓早已客死在非洲某處。《紐約先驅報》記者亨利·莫頓·史丹利獲得資助前往非洲尋找失蹤的李文斯頓。 1871年3月史丹利的探險隊抵達桑給巴爾,並穿越熱帶雨林往非洲內陸前進。1871年11月10日兩人終於在坦噶尼喀湖畔的烏吉吉會面,儘管史丹利強烈勸說,李文斯頓還是拒絕離開非洲。李文斯頓繼續探索盧阿拉巴河,然而還是無法找到與尼羅河的連結;李文斯頓回到班韋烏盧湖,繼續探尋其它可能往北的支流。 1873年5月4日的早晨,在尚比亞班韋烏盧湖的南岸,人們發現李文斯頓跪著禱告時過世了。他死於痢疾所造成的內出血和瘧疾。然後經過九個月終至桑給巴爾;最後送返英國遺體葬於倫敦西敏寺。 他的一生,就是非洲人的祝福   就醫學而言-他是走入非洲内陸的第一個醫生,   就地理而言-他是畫出非洲内陸河川、山脉的第一人,   就政治而言-他是終止非洲人被販賣為奴的關鍵者,   就探險而言-他是打開外界進入非洲内陸的先鋒,   就科學而言-他是詳細記載中非洲動物與植物的先河。   後世的人,稱他是「非洲之父」。   非洲地圖上,仍有三十幾個地方,   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爱,至今,非洲人仍稱他是:「非洲人的朋友」。 我認為看完了這一本書,讀完了那麼多位偉大人物的介紹,我覺得他們有些沒有多麼高明的醫術 ,卻能讓世人為他們寫書寫傳記,必定有過人之處,我想是他們的無私的愛以及堅強.堅定的心靈,他們的付出、他們的貢獻被全世界的人看見而認同了。用說的誰都可以,但要用做的卻沒有人堅持得下來,所以我很敬佩他們。未來希望我可以視病猶親,將他視為自己家人照顧
目前第335/4040頁 [首頁][上一頁][333][334][335][336][337][338][339][340][341][34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