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3志工心得 9598 2015-08-24 14:04:39 我當志工的時間大部分都在暑修剩餘的零碎時間,我當志工的時候有些人說我很像老闆的女兒,可是我們長的一點都不一樣,她也比我高我們兩個很喜歡聊天,我們都會診所幫忙,一開始還不知道要做什麼,還撕錯紙張阿姨還跟我說沒關係我在印就可以了,突然有一股愧歉的感覺,阿姨說要等她印完再撕,後來我都做對了還要分成三堆,有的是空白有的是病歷最後是看很重要的單子,看病人要檢驗的東西,每天早上都會有人要抽血,但我不能幫忙抽,尿液我就可以幫忙,尿液有些人要常規還蠻好玩,做完都要洗手我看阿姨他們的技術都好熟練,換藥技術也是完美的,很多個案也要血糖試驗,有些人偏高有些人正常,我被一位男生嚇到他的血糖低於五十,我們趕緊給他糖包深怕他會暈倒,好險他沒事了,有一位阿姨他是檢驗科的他樓上很忙,所以我就幫忙他用,我們迅速用完分的時候還要戴手套以防感染,他說這種很少診所會做這些。
|
暑假作業 9861 2015-08-23 20:33:26 暑假作業
高血壓的預防及治療
患有高血壓這個慢性病的人應該不少,我爺爺就不例外,還記得他六十出頭的那一年,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但因為當時的醫療環境還不是很好,也沒有特別去注意,直到過幾年爺爺中風,我們才注意到高血壓的嚴重性。人口老年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趨勢。目前推估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約有230 萬人,而這個數目己經佔了臺灣總人口的10%。因此在成為高齡化社會的同時,老年人的照護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高血壓是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美國的報告中發現67%超過60歲的老年人有高血壓的問題。目前在臺灣也約有 65%的老年人有高血壓相關之疾病狀況,而且長久以來高血壓和其它高血壓相關疾病狀況也名列臺灣十大死因其中之四大項,而高血壓最後導致失能而需長期照護之情況更是令人怵目驚心。治療高血壓的第一步,首先可以考慮從改變生活飲食習慣和維持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開始。建議要多攝取蔬果類和低脂食物,限制每日鈉的攝取量,每天適度的運動或飲適量的酒精等方式,而這些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可以降低 2~14 mmHg不等的血壓值。如果當改善生活飲食習慣仍然未能 夠達到血壓的控制,就可以開始考慮使用高血壓藥物治療。使用藥物治療前有幾點必須注意:1.老年人因動脈硬化,故頸動脈竇之壓力感受器反應較差,所以老人常有姿勢性低血壓症狀。根據統計有近20%的老年人有姿勢性低血壓,其中有孤立性收縮性高血壓的老年人會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機會更高,加上有報告指出老年人發生姿勢性低血壓和4年死亡率的增加有關,因此使用藥物前必須小心謹慎評估這個問題。2.老年人常有多種疾病,身體代謝功能變慢且對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多,因此在開始使用藥物治療時,可考慮將藥物的起使劑量減為年輕人的一半,以降低藥物副作用的發生。3.由於老年人的壓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經反應較緩慢,因此降低血壓的過程需減緩,以免缺血性的症狀發生,特別是腦部。另要強調的是,治療老年人高血壓要因人而異,特別是他們常合併其他的慢性疾病,因此要根據不同病人的狀況選擇合適的高血壓藥物。如無特殊考量, 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保護性、而且更具成本效益的利尿劑當作起始治療藥物。使用降壓藥物時要小心減量,降壓速度不可太快,並要小心姿勢性低血壓的症狀徵候產生。高血壓這個慢性病不可怕,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話,也可能引發更多的合併症。爺爺的高血壓近幾年來,在藥物和飲食的控制下都維持在很好的狀態,希望也能一直維持下去。
文章出處: 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09;4(1):1-14
|
二年級暑假作業 10861 2015-08-23 20:12:04 *書名:
﹙1﹚基礎護理技術手冊 作者:張蓓貞
﹙2﹚護理過程 作者:方妙君、邱秀環、孫肇玢
*文章:
(1)護患人際溝通的技巧 作者:歐陽少維
(2)「紮根、困頓、成長」─新手護生的臨床實習經驗 作者:簡翠薇、劉桂芬、林慧珍、林文絹、林季宜、陳妙言
(3)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作者:蕭淑貞、張凱雁、戎瑾如、康云瑄
【讀後心得】:
✽這本手冊教了我許多技術,例如:肌肉注射、皮內注射、鼻胃管灌食、導尿、灌腸、會陰沖洗…等,雖然都是學過的技術,但是看完之後又更加的加深印象了,
而這次的基護實習我最常用的技術就是導尿護理,其實剛開始實習時我都還不知道導尿管要護理連鼻胃管要護理我也是後來才知道,而第一次做導尿護理的時候我真的超緊張的,我還因為站錯位置被老師訓了一頓,而且我還因為怕傷到病人,所以在做消毒的時候消得太輕也被老師念了一頓,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之後越來越上手,終於到了最後幾次的護理時老師沒有再念我了,真得好開心!雖然我的速度還是不夠快,但也學到了不少。
*基護實習也有一個報告是有關護理過程的,我覺得護理過程的每一個步驟都很重要,要確認病人的健康問題在哪、要怎麼做才可以減輕病人的不適、做完護理措施後病人的反應是如何…等,一步一步的做才能知道有沒有哪裡出錯,像這次我所照護的個案我是針對疼痛方面,雖然第一次寫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地方不夠完整,但我相信不斷的練習之後會有收穫的。
*這篇文章在教導我們如何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溝通技巧,我覺得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很重要的情感交流,無論是對病患還是對家屬,但是與人溝通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己,就像護理人員和病人、家屬的護患溝通就必須注意到許多的小細節,像是我們在和病人溝通的時候要注意不可以使用專業術語以免病患和家屬誤解或聽不懂,還有在與病人溝通的時候也要注意病人的非語言,適時的觀察病人有無不舒服等,而經過這次的基護實習之後,也讓我更加的了解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多麼重要,因為有些病人可能會不好意思告訴我們他有什麼需要,而此時就需要用到非語言的技巧了,而這次的實習讓我覺得我在溝通方面還需要多多加強,因為感覺上都是在一問一答的樣子,跟病人還不夠熱絡,所以我覺得還要多多努力才行。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讓我有了蠻多的感觸。因為這篇文章是針對護生的第一次臨床經驗,所以他們發生的事都跟我好像好像,例如在做抽藥的這個動作,因為太緊張所以真的手抖到一個不行,然後抽藥的步驟也給她忘掉一堆,又因為速度太慢而被老師訓,雖然老師有教我抽藥的撇步,但也因太過緊張而忘的一塌糊塗,但多做幾次之後狀況就比較好一點,但我還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例如手抖、步驟不夠熟、動作不夠快等,都是我還須多加練習多加努力的地方。
*為了要促進病患的健康,所以「治療性人際關係」是治療中相當重要的媒介,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溝通」,因為如果無法跟病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那麼我覺得做再多也沒什麼用,因為病人根本就不理睬阿,所以我覺得跟病人有良好的溝通是很重要的。
|
103第二學期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2 10504 2015-08-23 17:16:5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03學年第二學期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2
班級:護二甲 座號:5 學號:1025101005 姓名:蘇育柔
1. 篇名:智能障礙者老化對健康與未來照護需求之影響
作者:陳妮葦、林藍萍、林金定
2. 篇名:以靈性懷舊探討老年人生命意義的經驗
作者:李彩鳳、吳麗芬、蘇惠珍
3. 篇名:老人長期照顧機構評鑑的現況、未來及挑戰:社工觀點的分析
作者:劉家勇
心得:
隨著時代變化科技技術進步而老年人口卻逐漸增加,讓我們更加重視老人照護。人的年紀增長,造成智能障礙及記憶退化,對於這樣的議題讓我們更加探討及關心;現在的老年人都需要人的關懷及照顧陪伴,現在大部分的青少年、青壯年都紛紛往都市發展而遺忘了他們的需求,尤其對於較弱勢的家庭,老人的照顧需更加關切,親人不再身旁照護,有病在身先取鄉間療法或是迷信偏方處置,加重病情而誤了最佳醫療時機,有些家屬會選擇給醫療團隊照護,如:護理之家,這樣反造成無法滿足人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在社工人員照護之下往往都只顧慮到專業卻無顧慮到他人身心靈需求,我想我們對於老年人的關心及照護需要更加注重及關切,他們比誰都需要陪伴跟關懷;人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對某部分的老年人有些困難,畢竟他們會開始出現老花眼、記憶力退化、語言障礙等現象,但現在科技化「人手一支機」,從智障型轉換成智慧型,小螢幕換成大螢幕,小字幕換成大字幕,對現在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都有利於方便看文字,但對操作部分可能反覆教學不見得他們會得心應手,人老了記憶也退化了,除非他們到現在還繼續讀書、閱讀文章等動腦的動作這樣讓腦功能不會急速退化,現在老年人的活動力不如往常,但我們依舊鼓勵及建議他們多運動,藉由運動來增進生活樂趣及身心健康。我想老人家都比較迷信傳統的民族信仰,也會藉信仰的方式來安慰自己,讓自己的身心靈都感到舒適,有些也會藉由信仰來做交際,如:基督教、天主教,這些都利用上教會的方式去交朋友,利用禱告的方式取得安慰,像信奉佛教的面對死亡會以輪迴的概念去面對,信仰對他們的意義慎大,當我們在照護過程中可以先去了解是以甚麼信仰,再藉由信仰的方式給予老年人心靈層面的照護,達到所需的需求。
|
103第二學期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1 10504 2015-08-23 17:15:3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103學年第二學期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1
班級:護二甲 座號:5 學號:1025101005 姓名:蘇育柔
1. 書名: 給孩子沒有心靈陰影的快樂童年:有效把握青少年成長的25個心理敏感區 作者: 李麗著
2. 書名:父母心子女情 作者: 林蕙瑛
心得:
這兩本書都是在告訴父母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情、思想等,這兩本都是很有意義的書,我很喜歡。第一本內容是在說預防青少年心理問題,將容易導致處於人生〝危險期〞的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誘因,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有戀愛、網路成癮、逃學、偷竊等現象,藉由這本書來指導家長將這些誘因有效的控制和解決,以愛教育,化解阻礙孩子的負面能量,讓孩子的生命及人生不因這些誘因而造成他們心理重大的傷害;對於書內容有關於同性戀的文章,早期的社會對於〝同性戀〞的問題是有極大的異議,對男愛男、女愛女在以前是被列為不正常的,但現今的社會漸漸對同性戀有認同,作為父母的一定對自己的孩子有極大的信心,但當知道孩子是同性戀,當下一定是堅決反對、不認同,相對孩子的心情也開始起伏,因為父母的不認同而可能造成孩子憤怒、離家等行為;我對於同性戀是認同的,他(她)們都有權利去愛一個人,只是愛的對象性別是跟自己一樣的,愛什麼樣的人應該不犯法,那為何同性戀的他(她)們不可以去愛去喜歡呢?現在的你對同性戀有什麼看法呢?
第二本書內容寫著指導為人父母的要如何去處理孩子的交友或戀愛等問題,以及作為孩子的如何看待父母的婚姻、感情問題;現代社會兩性接觸與交往愈加頻繁,性的問題及困擾不只發生在孩子身上,也可能發生在父母身上,因此學習如何建立良好的感情或家庭;父母的感情、婚姻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大,一旦處的不好、管理的不好對孩子都造成錯誤的示範,也可能讓他們以後的婚姻也陷入危險,感情、婚姻重蹈覆轍的上演著,這對下一代更是不好的示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