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9906 2015-08-23 15:43:22 暑假作業
糖尿病個案自我照護
我會找這篇糖尿病個案的文獻是因為我的阿姨就患有糖尿病,而他對於自我照護這一部分一直不太了解,想透過這一次暑假作業,讓我自己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另外也能幫助阿姨,讓病情控制在最好狀態。有關糖尿病的預防,目前對第1型糖尿病還沒有經過證實的預防或延緩方法。不過,對第2型糖尿病已經有一些實證研究提出預防或延緩發病的事證。糖尿病高危險群或準糖尿病者的特徵包括:肥胖、坐式生活形態、高血壓病史、高血脂、 糖尿病家族史。自1990年以來,臺灣糖尿病的死亡率就快速攀升,2002年起更高居臺灣十大死因的第四位。糖尿病是一種症狀不明顯的慢性疾病,其對健康的威脅主要來自血糖控制不良而引發的併發症,包括:心臟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衰竭、神經 病變等。這些慢性的併發症不僅對病人本身造成身心社會的衝擊及生活品質的影響,也對社會構成醫療照護上的沈重負擔。糖尿病照護團隊的核心應當是接受治療的病人,病人被期待能主動參與在整個治療計劃中,糖尿病衛教人員必須協助病人將各項治療及照護整合成其個人的治療計劃,因此「糖尿病自我照護教育」就成為糖尿病個案管理的核心。糖尿病教育已經從過去以「教導正確內容」為導向的作法轉變成現在以「病人結果」為導向的作法,現在的衛教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目標,依據此 目標來促進行為改變,並透過行為改變來影響臨床結果(如血糖、血壓)及其他健康相關結果如生活品質。有關於糖尿病個案的自我照護教育,條列出了以下七項:1.健康飲食:指採行適當的均衡飲食,牽涉到的行為包括何時吃、吃什麼、吃多少等,受到個人習慣、情緒、食物偏好、食物方便性等影響。2.身體活動:指執行適量、規律的身體活動/運動。3. 監測:指定期自我監測血糖、也包括注意糖化血色素的變化,長期併發症的發展(如尿蛋白),血壓、血脂肪,體重變化等。4.使用藥物:指能依據醫囑正確安全地用藥,或在醫師授權範圍內適當調整藥物。5.問題解決:學會使用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處理血糖控制(如低血糖的處理)、健康飲食、增加身體活動、用藥、監測、減少風險等問題。6.健康調適:指能對疾病帶來的各種壓力作調適,將慢性疾病整合在自己的生存方式中,以進一步發展出自我照護管理。7.減少風險:指執行有效的減少糖尿病風險的行為,以預防或減緩糖尿病併發症及提升健康與生活品質。除了做好上述各自我照護行為,還有要定期接受各項併發症的篩檢,包括血糖、糖化血色素、體重、血壓、血脂、微量白蛋白、眼底、足部綜合檢查、牙科檢查,及流感等 疫苗注射。從糖尿病個案管理,可以看出跨專業照護團隊在其中的重要性,臺灣從試辦提升專業品質的照護模式 發展到獲得健保給付的服務模式,可以看出專業人員及相關專業團體的努力對政策的影響力。透過這一篇文獻,我更了解糖尿病的細節,也希望之後出去實習,我能好好運用這些知識,讓病人更相信我。
文章出處: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2006).2006第2型糖尿病照護指引.台北:張媚。
|
2015志工心得 9683 2015-08-22 16:10:03
心得:當志工是讓我體驗跟老人相處,與做一些
護理的工作,有時真的快要掉眼淚,因為很多事
情自己看跟做事不同的,我告訴自己自己要堅強
,不要讓自己在被打敗,經過一段的時間我真的
學到很多事情,餵老人的時候我差點快哭出來,
我們要鼓勵她們,你真的好棒呢!加油,我告訴
自己要去面對所有困難的關卡,給藥部分要三讀
五對很重要,不管我們做每一件事都要小心翼翼
,雖然有時候會被罵,我要好好去改善自己的過
失。
反思:在養老院裡,我們都叫住民,不叫病人,
我時常犯錯是以閉鎖式溝通,並且發訊者無法傳
遞的齊全,我們要以開放式溝通來對談,並且傾
聽,我學到滿多,我學會堅強,不可動不動就哭
,要去學習,雖然有時候溝通方面比較弱,我要
去改善且改善自己的疏失。

|
暑假作業 9933 2015-08-22 13:13:10
志工心得
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學期,這次暑假我在老人養護所擔任志工,第一次進入養護所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心情既緊張又開心,我很期待和老人互動,剛開始為老人服務時遇到一位老爺爺,聽其他志工阿姨說這位爺爺很會下圍棋,經常有其他當志工的學生去找他下棋,常常敗在他的棋下,但是這幾天都沒人找爺爺下棋,爺爺想必會很無聊吧!於是我主動找爺爺下棋,爺爺開心的點頭,我請爺爺教我如何下圍棋,但爺爺因為中風不太能說話,所以我只好邊跟爺爺下棋邊學習棋藝,爺爺真的很厲害,幾乎每局都贏了,並且吃掉一盤好棋,我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自嘆不如,但是看到爺爺高興的樣子一切都值得了!
在另一次服務時碰到一位剛進入養護所的爺爺,在認識完環境過後,剛好這位爺爺準備吃飯,於是就接下這個工作,由於我對餵食的技巧不是很熟練,所以餵飯的時候會戰戰兢兢的,深怕爺爺因為餵食而嗆到,還不斷提醒爺爺要細嚼慢嚥,
但是看到爺爺很輕鬆的吃飯模樣,我懸在半空中的心暫時安定下來,餵食到一半時,一位護理人員希望可以讓爺爺自己吃飯,不要幫他餵食,護理人員解釋,因為爺爺在還能活動的時候就要盡量讓他自己來,否則以後就無法自理,最後還是讓爺爺自己慢慢來。護理人員說得很對,因為老爺爺現在還有辦法自己吃東西,如果不讓他練習的話,很快就會退化,到時候常常需要別人餵食,手的基本功能也就慢慢消失,。
有時候看到爺爺奶奶走路很慢,需要別人攙扶的時候也會走過去幫忙,常常看到一些老奶奶坐在椅子上卻沒有人陪她說話,感覺來到養護所的老人都非常可憐,需要人關懷與照顧,而且看到老人寸步難行必須躺在病床上無法自由移動,那種虛弱無力的感覺,讓我想到未來的我們可能也是那樣吧!年長者是必須被關心被照顧的,而不是就這樣放任不管,在老人養護所擔任志工真的讓我體會到一些不同的事情,也相當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
暑假作業-放手找到真幸福 10742 2015-08-22 12:44:55
書名: 放手找到真幸福
班級:護三戊
姓名:張雅婷
心得:
放手找到真幸福,這本書是集合了很多的小文章所編成,在這本書裡說明了很多關於愛情裡發生的故事,看完這些許多小篇的故事裡,有一篇我感觸特別多,「愛得快,愛得真」這篇是在說明一個女生分手多年後,想起當初也許他就是這輩子與自己最適合伴侶,傷口漸漸撫平後,她認為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把握下一次愛的機會,某日在公車突然遇到了一見鍾情的對象,「人能錯過一次,但不能錯過第二次」出自於這篇文章,這句話對我來說感觸很深,我遇到了一個男人,他願意為了我改變很多他的缺點,成為一個更好男人,我曾經失去過他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因為這一次我會好好珍惜他,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段話「愛你的人不一定會為你改變,但為你改變的人一定很愛你」所以這次我不會再放手。
人的一生很短暫,沒有人知道未來會不會再有機會能遇到比上一個還要愛你的人,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珍惜現在遇到的這個人,或許他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一定有你留在他身邊的理由,別因為一兩件小事情離開之後而後悔了,所以千萬別錯失了一個很愛你的人。當然,愛情裡也會有不順的地方,''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裡該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這句話倒是可以用來安撫那些在愛情裡受傷的人,即便是受傷了也有再被愛一次的權利。
還有一篇「愛都愛了」,這一篇是再描述一對情侶,男方還是忘不了以前的舊情人,與舊情人依然還有聯絡,就連作夢都還會喊著前女友的名字,於是在某次的約會現任女友決定把話說開,長痛不如短痛她是這麼想的,最後女方選擇離開,她很感激他給她這個機會,可以多多接觸和親近他,不過她明白這只是短暫的假象,愛都愛過了,她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她是這樣想的,「至於以後,她不在等他最後的決定,因為她有權利選擇她的幸福」,這句話讓我想起我某段過去,我們沒有在一起,你說過我跟你的前女友個性很像,對愛情也害怕受傷,面對我有些時候你衝動了說了一些你不該說的話,不過我不怪你,至少我們還是說開了,我心裡舒坦了很多,很多事情不用說,其實我都感覺的出來,我也知道你放不下前一個她,這篇文章就好像在寫我跟他,從說開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訴自己,放手,對我們彼此都好,去選擇下一個更適合彼此的對象,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到一個能讓你忘記前一個和能勇敢去愛的女孩。
面對每一段情感,也許不一定能走到最後,既然愛都愛了,就用力的愛下去,至少到最後放手了,問心無愧,「放手找到真幸福,每個人都該好好被甩一次」是阿!沒有被甩過怎麼知道下一個要珍惜?沒被甩過怎麼知道上一個有多好? 不論是好的不好的,都要感謝他們帶給我們這麼一段戀情,總要遇到一些過客帶給我們的經驗,才有足夠的經驗值讓我們上愛情的站場。
|
個案報告之讀書心得 9613 2015-08-22 11:44:57 摘要:對多數女性來說,生育是一種自我延續的重要過程,如果罹患子宮頸癌對傳
宗接代可能會有很大的壓力和焦慮此文描述一位三十五歲未曾生育的子宮頸癌
婦女的護理經驗.運用Gorda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進行評估,所發現的健康問
題包括:焦慮,急性疼痛,排尿型態改變,性生活困擾等…,作者除了滿足生理需求之
外,使用開放式問句和澄清溝通技巧,建立信任關係,給予個案正面的支持,主動地
陪伴關懷,並運用多樣的教學工具在護理衛教指導上面,與各單位婦癌醫療團隊
合作,個案對作者提供的照護感到很感謝,達到正面之回饋.
引言:依據行政院衛生署2011年統計子宮頸癌是台灣地區婦女癌症第十大死因,
台灣婦女子宮頸癌年發生率約十萬分之15.64,佔所有婦女癌症的30%.個案是新
婚三年未生育的子宮頸癌婦女,期望能保留生育,期間又要面對癌症復發,手術的
未知焦慮,術後種種的疼痛,性生活和排尿功能異常等的困擾,基於上述,更需要醫
護人員提供身,心,靈以及社會的全方位照護,增加身體舒適,幫助個案正向思考並
能勇於接受癌症接受治療,面對所有困境.
閱讀後之心得:在台灣傳宗接代是傳統文化之下對女性的期待,女性一旦罹患癌症
會對生育感到壓力和焦慮.作者筆下的個案是一位新婚三年還沒生小孩的婦女,又
罹患了子宮頸癌,想必許多長輩都是期望她能生小孩的,但事與願違,她必須盡快
行外科手術治療,在護理過程中個案對手術感到非常緊張,焦慮,焦慮程度約有7-8
分,作者以獨立環境,溫和的態度和開放式問句,引導個案說出心中的疑慮,想法和
感受,並且安排癌症治療家庭會議,邀請主治醫師向家屬以各種較具模型說明兩種
手術的優缺點,治療方式等,且立即澄清疑慮.讓個案焦慮減輕到5分以下,筆者也
在術前聯絡教會的牧師為個案禱告手術順利,藉由每天研讀聖經與唱詩歌,使心情
平靜.也藉著降低焦慮的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法,漸進式肌肉放鬆法,來將不安降到
最低.我覺得作者對這位個案真的非常用心,有關個案的身,心,靈以及社會方面都
照顧得很好,以合適的溝通技巧與個案及家屬保持良好的醫病關係,不僅止於生
理,主動陪伴關懷,並整合醫護團隊的合作,也善用多樣的教學工具來做護理衛教
指導,是可作為之後在照護類似的個案時的參考!在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個案雖然
罹患子宮頸癌,她的先生說妻子已經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也無微不至的在身旁守護
她,陪伴她,安慰她說:先好好的做治療,生小孩的事不用急,等到身體好一些再考慮,
要找代理孕母的話再去美國找吧!看完這段話我覺得有這種老公真好,真的很窩
心,也非常感動,夫妻能在這樣的困境下相互扶持,互相鼓勵,二人一起度過難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