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344/4040頁 [首頁][上一頁][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9684  2015-08-17 15:41:51

一位顏面燒傷齡期兒童門診接受染料雷射治療期間之護理過程

一位臉部燒傷婦女之身體心像改變的護理經驗

運用Watson關懷照護理論於一位憂鬱症患者因應燒傷復健期之護理經驗

燒傷是只皮膚受到熱力所引起的組織損害,例如熱水、蒸氣、火、電擊、化學物質。主要是以指表皮和真皮的損害,皮膚仍有再生能力促進傷口完全癒合,如果是嚴重者真皮層完全破壞及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無法自行癒合。

燒傷第一個傷口感染,主要就是教導病人如何減少感染的方式與觀察傷口有無感染症狀;第二個就是身體心像改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美美的不希望自己有疤痕,無接收自己身體的改變,會產生自卑感,不願意接觸人群,社交活動會產生問題,護理人員要表達同理心與支持的態度,運用頃聽、默默陪伴、並引導說出身體外觀改變的想法及感受的角色協助個案接受自己的不一樣;第三個傷口恢護後疤痕增生會時關節僵硬導致身體活動功能障礙,運用治療性復健運動教導個案被動或主動的關節肢體活動和日常生活功能性活動,例如吃飯、散步,可以減輕水腫,保持肢體關節活動度和預防組織黏連或攣縮,控制疤痕增生主要還是穿著彈性衣;出院後的復健與生活,除了定期回診追蹤,還有協助個案能夠走出自己心裡的那個陰影,介紹陽光基金會等適當的同儕團體,心裡師借由團體互動的方式,帶領傷友分享共同的經歷,分擔復健心事,相互鼓勵與支持,重新面對自己,回到正常生活。

2010年藝人Selina因為拍戲意外遭到火吻,全身有54%燒傷,經過3度植皮手術,才慢慢復原,走過3年半的燒傷復健噩夢,復建的過程他曾說出自己的內心的黑暗面,說她恨世界上的每個人,忌妒身邊的人都是正常人,可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自己卻是沒天三輪的復健但是身體卻沒有給她任何半點的回饋,如今現在的她重新找到自我,不再怨天尤人了,她現在以正面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人生,他曾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透過自己親身傷痛的發生到痊癒,來鼓舞那些還正處在困境中的燒燙傷患者,告訴他們只有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活著就不要放棄。」他也謝謝她身邊的人陪伴她走過復健的噩夢,寫歌來表達對他們的愛,歌詞中的「謝謝你們愛我的每個人,讓我努力後可以謝謝自己很坦誠,會想不通或絕望到躲開,但你們做的,總讓我想堅強負責任,為了愛重生。家人的陪伴是他勇敢努力走下去的原動力,讓我非常的敬佩他。
今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八仙樂園爆發塵暴意外,造成五百人燒傷,數十位死亡。在緊急處理、重建手術後復健治療才是最艱辛就長期奮戰的歷程,也希望他們能像Selina這樣有家人、醫護人員的陪伴下能夠堅強勇敢的走過這段艱辛的旅程,浴火重生,重新出發。

      
志工心得  9608  2015-08-16 10:24:56
今年的暑假我到了瑪麗亞長期照護中心服務,第一次來到這裡做服務志工,也理所當然的要先報名,本以為會被打槍,實際到現場時修女非常歡迎我這個年輕人,二話不說寫了申請表,隔天就來服務,當然也很生疏哈哈,必竟第一天嘛,環境也還不熟;更不用說阿公、嬤們例行的每日活動是啥了……,因為是星期一所以當天的活動是按摩,只按了一小時手就超酸的,證明平常應該多運動點的。第二天則是歡唱卡拉OK,說真的阿公、嬤歌喉都不錯ㄝ,還會唱整首日語歌,回頭看我自己只會唱國語歌哈哈。星期三是帶他們到樓下公園散散步聊聊天,這天跟阿公、嬤們聊了蠻多,也了解他們平常是怎樣過生活的………………等。話題一轉,其實每個人都是從嬰孩→壯年→老人在活的,不管你以前有多風光、多辛勞、多會賺錢,最終人都會老,身體機能也會逐漸退化,再後來可能必須接尿袋、插鼻胃管、還可能要坐輪椅才能四處趴趴走......要說小孩孫子有多孝順 ,其實也不能這樣講,他們也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能照顧到這些阿公、嬤,就只能把他們送到養老院.....我是在養老院的日托服務,他們給我的感覺超級活潑,阿公、嬤彼此間也都會互相關照、聊天......這裡的照護員、主任、也都很有耐心的照顧阿公、嬤們,陪他們聊天阿,了解他們的狀況與需要,感覺窩心的,突然有種感慨不太希望自己活太老或身體老化太快,要多活的有意義些,現在能走能跳,健健康康的,也是種幸福的了。
      
志工  9793  2015-08-15 23:30:00

我做志工的地方是三星鄉衛生所,雖然可以讓我學到的知識比醫院少,但是在這裡我也有學到一些知識,但是也有些實際的經驗,三星鄉衛生所每年的暑假都會有一場針對女生的健康檢查,例如;乳房攝影巡迴車會停在

衛生所旁邊的巷子裡,還有子宮頸的抹片檢查都會在衛生所裡的檢查室

替女生們做檢查,而且衛生所裡面的護士阿姨們會在做檢查的前幾天的

時候,都會挨家挨戶的打電話通知這個消息,衛生所也會贈送禮物給有來

做健康檢查的人。況且過了一些日子之後 ,醫院會寄報告給衛生所,之後衛

生所接到報告的時候,會打電話給健檢有問題的人。請他們去醫院在做個

檢查,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啊。而且我認為我們身體的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就

算是為了學業事業等其他事情好了,也不需要為了某些事情而賠上了我

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我認為人們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是沒用的,而且我

們總不可能等到身體有了疼痛感或者是不適的時候才去給醫生看,到那

時才發覺身體有些奇怪的症狀,最怕是那個症狀最嚴重時才會有所疼痛

那不是更悲慘嗎。雖然沒有錢的工作,但是,當志工也能了解許多事情而且

當志工也沒什麼不好的。如果盡信盡力的幫助他人關心別人幫助需要幫

助的人自己的心情也會變得很好,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情也能讓

我們的心情變的好,況且當志工的時候覺得很有趣就像電視上的慈濟一

樣幫助世界上的弱勢族群哪怕捐一點錢把不要的衣服拿去送給有需要

的人或者是免費替他們檢查身體,同樣不是志工也可以。所以,我覺得暑假

到衛生所幫忙也是不錯的想法。俗話說得好,好心有好報,只要我們對別人

好,別人一定會看的到,當志工的時候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103學年度暑假作業  10703  2015-08-11 18:24:17
人生的最後一堂課─一起面對生死 著:山崎章郎 譯:林真美 安寧療護之臨終病患照護 作者:黃耀祖 生命教育中的幽谷伴行─談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 作者:李昱平 安寧療護的教育 作者:賴維淑.楊婉萍.趙可式 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重要道路,從促進、恢復人類的健康,最後協助安詳地死亡,護理照護範圍不只涵蓋生、老、病,更是死亡。當疾病無法治癒、死亡已經是不可避免,趨近生命終末時,護理專業人員需具備生命道路—死亡之照顧能力與專業涵養,協助病人平安有尊嚴的死亡。當病患生命僅存一週或數天時,照護目標為照護病患舒適及盡可能減低其家屬的哀傷,使他們勿超過預期的哀傷。工作計劃注重減少病患不適及表現出各種不是的動態,減少陪病家屬的焦慮不安自責及不捨的情緒。 安寧療護肯定生命的意義,但同時也承認死亡為自然過程。人不可加速死亡,也不需無所不用的拖延死亡過程。醫療團隊協助病患緩解身體上痛苦的症狀,同時提供病人及家屬心理及靈性上的支持照顧,使病患達到最佳生活品質,並使家屬順利度過哀傷期。」安寧療護強調的是「安樂活」而非安樂死;醫療的目標也從一般醫院癌症病患末期照顧的『治癒』轉為『照顧』,使病患儘可能獲得充足與舒適的生活。 臨終病人很讓人心疼,過程中真的很辛苦.痛苦,現實中我也看過臨終的病人,也就是我的家人,大家一開始幾乎都會選擇化療,但後來都會放棄,因為化療的過程真的很痛苦,化療也會有副作用…,後期還是一樣會有那些症狀,我的家人癌細胞擴散到淋巴,最後下半身癱瘓了,只能在床上活動,撐不了多久也過世了。 臨終的生理變化有死容.嗜睡.昏迷.反應變慢.坐立不安.躁動.譫妄.視覺模糊.心跳慢微弱且不規則.脈搏呈絲脈.血壓和體溫下降.鼻翼搧動.潮式呼吸.喟嘆式呼吸.便祕.吞嚥困難.尿瀦留,特殊感覺中聽力最晚消失,循環系統中心尖脈最後消失,這些都可以在臨終病人中看見的症狀甚至更多。 護理技術中的翻身擺位、洗頭洗澡、口腔護理、遺體護理等,這些舒適護理是最能表現護理本質的基本功。可藉由舒適護理拉近與病人的距離,幫助信任與親善關係之建立,也是深入心理靈性社會層面,幽谷伴行的入口。護理人員也可藉由動手協助病人舒適,找到工作的成就感。只有在護理教學中讓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和親自動手,方能感受舒適護理之魅力。溝通、倫理等議題是每日臨床工作必須要面對的挑戰,護理人員需要經由持續不斷的教育、訓練與練習,培養發現需求及問題的敏感度,也才具備知識、技術、態度來面對與解決這些臨床的困境,為病人福祉而努力。照護末期臨終與瀕死的病人及其家屬是安寧療護之核心精神,安寧療護護理教育更責無旁貸的,必須要培育出具備此照護能力的新護理人員。面對末期臨終與瀕死的病人及其家屬,所映照出的是「生命對生命」的照顧。
      
暑假作業-臨終護理心得  10710  2015-08-10 19:43:23
班級:護三戊 座號:9 姓名:余憶姍 書名:臨終護理 作者: 邱秀渝、董芳菀、楊麗齡、唐秀治 【讀後心得】: 人的一生中會經過生、老、病、死,死亡是絕對無法避免掉的一個過程,而在免個年齡層中對死亡的認知都有所不同。 進入中年期,已經無法否認自我死亡的存在,中年期的人考慮或面臨潛在的死亡威脅較青少年期的人多, 但中年期在面臨自己的死亡時所產生的憂慮會比青少年期少, 而進入老年期的死亡調適較其他年齡容易,少部分的老年人對死亡早有心理準備。 而死亡不僅意味著死者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現在擁有的一切,也意味著生還者要承受死者的哀傷和痛苦。 而庫柏勒羅斯將瀕死病人的心理調適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1. 否認–不可能是我 幾乎所有病人在知道死亡的事實後一定會經歷「否認」的過程,通常都會出現「絕對不可能」、「不可能是我」…等的否認反應。 2. 憤怒–為何是我? 當病人意識到死亡確實的威脅他們的身體時,往往會有憤怒、忌妒、怨恨…等的反應,有時憤怒會直接反應在病人接觸較多,例如:家人、醫護人員,用抱怨來彌補心中的不平,通常此類的病人常被稱為「無理取鬧」、「不合作」的特徵。 3. 磋商–假如…,我就… 此時的病人和家屬會企圖增加生命的控制,試圖延長生命的長度,表示這階段的病人還抱著一絲的希望,會盡量的配合醫療或可延長生命或治療疾病的處置,例如:宗教。 4. 沮喪–好吧!就是我吧! 病人和家屬開始妥協,了解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放棄對生命和環境的控制。 5. 接納–我已經準備好了! 接納期的病人反應特徵是幾乎沒有感情的狀態,病人的興趣和慾望大幅減少,已經準備好接受死亡,並且需要更多的獨處和休息的機會。 而這五個階段沒有一定的順序發生也不是所有的階段都會發生,每個階段的反應不只會出現一次, 並非所有的病人都會經歷到接納期,而每一類行為反應皆有可能發展到其他類行為反應上。 大家對於死亡後的世界都不清楚,且死亡後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會全部消失而產生害怕, 而對於頻死的病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是親人的陪伴、熟悉的事物在身旁。 瀕死的病人可能會有意識不清的症狀,可能會把病房當作自己的家,需要家人有耐心的陪伴。
目前第344/4040頁 [首頁][上一頁][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351][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