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寒假作業 11535 2015-02-17 21:25:36 書名:小故事大道理
鳥的寂寞:一個炎夏的夏天,我和兩個在北部念書的同學聚在一起聊天.我們坐在同學家的院子裡的涼亭中高興地聊著,亭旁有個小水池,幾條熱帶魚嬉遊期間,池邊有幾棵垂柳隨風搖曳,柳枝在水面劃出層層的漣漪.涼亭的簷角掛著一個鳥籠,從籠子裡不時傳來一隻黃鶯婉轉悅耳的鳴叫聲.在這樣閒適的情景中,鳥鳴更使我心曠神怡,不覺問到:[為甚麼不養兩隻呢?]
[兩隻母的在一起會打架,一公一母一起就不叫了.]同學不以為然.[為甚麼]我奇怪.
[精神有了寄託.當然就不用以叫來發洩了]
[不覺得太慘忍了嗎?]我頓生憐憫之心.
[有甚麼慘忍,我們養它就是要聽他叫.]
[那我們的快樂是建築在鳥的寂寞上.]
[誰去管鳥寂寞不寂寞.鳥生出來就是要叫的,不然它要美妙的聲音幹什麼.]
[是嘛!它在樹林裡叫我們可以聽,它在這裡教給我們聽還不是一樣.]另一個同學插嘴道.
我忽然心裡有氣:[說的不錯!可是別太自作多情,它們不是教給我們聽得!]
對人要盡量寬容些,我們的幸福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這些小故事 讓我知道很多的道理 這本書裡 用了很多小故事來舉例子 讓我們知道他想說的道理 讓我們更能了解
更簡單的懂
|
寒假作業 11535 2015-02-17 21:25:36 書名:小故事大道理
鳥的寂寞:一個炎夏的夏天,我和兩個在北部念書的同學聚在一起聊天.我們坐在同學家的院子裡的涼亭中高興地聊著,亭旁有個小水池,幾條熱帶魚嬉遊期間,池邊有幾棵垂柳隨風搖曳,柳枝在水面劃出層層的漣漪.涼亭的簷角掛著一個鳥籠,從籠子裡不時傳來一隻黃鶯婉轉悅耳的鳴叫聲.在這樣閒適的情景中,鳥鳴更使我心曠神怡,不覺問到:[為甚麼不養兩隻呢?]
[兩隻母的在一起會打架,一公一母一起就不叫了.]同學不以為然.[為甚麼]我奇怪.
[精神有了寄託.當然就不用以叫來發洩了]
[不覺得太慘忍了嗎?]我頓生憐憫之心.
[有甚麼慘忍,我們養它就是要聽他叫.]
[那我們的快樂是建築在鳥的寂寞上.]
[誰去管鳥寂寞不寂寞.鳥生出來就是要叫的,不然它要美妙的聲音幹什麼.]
[是嘛!它在樹林裡叫我們可以聽,它在這裡教給我們聽還不是一樣.]另一個同學插嘴道.
我忽然心裡有氣:[說的不錯!可是別太自作多情,它們不是教給我們聽得!]
對人要盡量寬容些,我們的幸福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這些小故事 讓我知道很多的道理 這本書裡 用了很多小故事來舉例子 讓我們知道他想說的道理 讓我們更能了解
更簡單的懂
|
寒假作業 9901 2015-02-17 16:25:45 *文章:兒童知覺動作發展 作者:廖華芳、王天苗
*文章:婦女於懷孕期間之運動信念 作者:李靜芳、姜逸群、林顯明、徐菊容
*文章:燒傷病人疼痛護理改善專案 作者:曾瓊瑩、游淑貞、吳佩蓉
【讀後心得】- 婦女於懷孕期間之運動信念:
我認為婦女在懷孕期間還是要持續的運動,不能因為懷孕而中止平時運動的習慣,
懷孕期間建議婦女一天至少做3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最好是每天都要做,
不然每週就要 3-5次,這樣對母親及胎兒皆能獲得好處,運動對母體方面,不但
可以增加肺活量也可以預防妊娠糖尿病還可以幫助消化道消化預防便秘的發生;
對胎兒方面,在懷孕早期可以促進胎兒生長。我覺得藉由運動可以讓孕婦的維持
好的精神、保持心情愉快,藉此增進婦女對懷孕的調適。文章中還有提到3種會
影響孕婦運動的信念,分別是1.行為信念:個體認為該行為可以得到任何的好處
或壞處的結果,會影響其對該行為之態度。2.規範信念:對個體而言重要他人或
團體贊同或不贊同去執行該行為之信念。3.控制信念:個體覺得執行行為時會有
阻礙或促進情形發生。這些信念有好有壞但皆會影響婦女在懷孕期間是否有規律
的運動,孕婦就要朝好的方面去思考,這樣對自己才是好的!
|
寒假功課 9912 2015-02-17 14:48:05 文章:乳癌治療之演進 作者:謝德熾、陳立奇
文章:認識青光眼臨床照護 作者:吳秀玲
文章:子宮頸癌 作者:嚴明賢
我這次寫的是乳癌治療之演進的心得,讓我明白了在平均壽命很短的時期,乳癌並非嚴重的疾病;但是現在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乳癌已成為重要的健康與醫療問題。報告裡提到乳癌治療有很多種,在眾多的治療中手術是最長久的,手術是慢慢的變化,從全部切除到部分切除。對女性來說乳房是最重要的特徵,乳房根除術是讓女性無法重建乳房,所以因為手術的發展,現今有一個手術能大部分取代乳房根除術,是改良型乳房根除術,這個手術能讓女性可以重建乳房;回顧乳癌治療的歷史,今日我們能有可靠的準則以供依循,都是前人不斷地努力所獲得的成果。對乳癌的複雜性的理解,似乎暗示了現行治療仍有改進的空間,而在未來而更多分子醫學的研究成果,必將使乳癌的診斷和治療持續地改進。
|
寒假作業 9924 2015-02-17 09:18:00 書名:台灣老人醫療自主權的省思 作者:陳凱莉、陳清惠
書名:臨終照護中的實踐智慧 作者:劉盈君、蔣欣欣
書名:癌症末期病人靈性照護模式 作者:鄭如芬、林雅卿、黃百后、韋至信、孫嘉玲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有很多感觸,因為現在全球已經漸漸邁入高齡化社會,醫療機構、醫療設備、老年病人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在生命的過程中一般人所注意的是營生、追逐和占有,努力去遂行自己的抱負和目標。但卻忽略死亡的認知、對臨終大事的關懷。然而,人的病危、臨終與死亡,卻是沒有一個人能倖免的。 所以當病人需要我們陪在他身邊,傾聽他的痛苦和心事時,我們就應該停下腳步,坐在床邊慢慢的、用心的聽病人說的話,因為在我們跟病人聊天的過程,對他的病情可能會有幫助,也可能會讓病人變得開朗,不再覺得自己是孤拎拎的一個人。面對臨終病人的要求,我們能替他完成就盡量幫助他實現,因為這樣才能讓臨終的病人無遺憾的離開這個人世間,去到另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看完這幾篇文章,我才了解到:原來病人最需要的不是醫師給他們更多解除他們身體上的病痛的方法,給病人再多止痛藥對他們來說都是多餘的!而是用更多的安慰、愛心和關照去消除他們心理的孤單寂寞。能讓他們感覺到安詳、安心的莫過於「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