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2024 寒假作業(一) 16382 2024-02-22 14:11:1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乙
學號 1105101208 姓名 黃于佳
書名 五年制護生初次內外科護理學臨床實習之經驗 作者 劉棻 、 鍾芬芳 、 吳秋燕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4年12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主旨以五專護生的觀點,瞭解其於初次內外科護理學實習的歷程感受及如何因應。結果顯示,護生初次內外科護理學實習的歷程感受:對將面臨之實習情境的不可預測感、面臨身心再受重整的壓力、受困於學習壓力的煎熬、陷於自尊受傷害的窘境、實習過程與預期不相吻合、如釋重負並體認新的自我。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曾經實習過唯一一次是在2023的暑假,那時是基護實習。我這個人比較神經質,出門玩前一天、考試前一天、有不同的新事物我都會特別緊張。還記得實習的前一天我睡著之後一個小時醒一次可能是壓力太大。但那次我學到很多學到了在醫院要主動做事多多爭取機會嘗試最後拿到不錯的成果我也很開心。我不知道每個科室的習慣規則,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在每一次的實習我都會這麼緊繃吧,因為我很在意我的實習分數希望可以有好的評價、成績學到很多臨床的技巧。在還沒看到這篇之前覺得到時候去高護實習一定都很可怕,看完這篇之後我覺得我對內外科的實習比較沒那麼緊張了,沒那麼不之所錯,知到該如何準備也了解到實習內外科要做什麼,有個大概的方向我也上網查了有學長姐給的意見:去內外科要有基護的技術、產兒的溝通技巧以及各專科的知識。所以要把學過的東西融會貫通、靈活運用以及當天的問題當天就要解決不要拖、把提問題變成主動發現問題、做錯事沒關係要從錯中學習並且不要再犯、做好自己範圍內的事情也要記得找好紓壓管道。在實習時總會學到和課本中不一樣,還有課本裡沒有的細節。總覺得實習能學到更多實際的技巧。但還是要先學好基礎知識。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做好準備才能等機會來的時候大放異彩!也為了讓我完成自己的夢想努力!
|
112-1寒假作業(2) 16088 2024-02-20 12:07:49 書名:推廣藝術治療援助乳腺癌人群身體狀況改變之護理經驗
作者:徐婕 許雅娟 黃淳瑄
罹患癌症最害怕化療後的掉髮,更何況是罹患乳癌後要將乳癌切除,不僅會有身體心象上的改變,還會很在意別人看自己的眼光,身為醫護人員應該了解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藝術治療可提供整體性、全面性的輔助治療對病人而言,除了生理部分的治療外,心理衝擊是更值得被關注的部分。藝術治療就是一種輔助性的治療, 舉凡繪畫、音樂皆納入藝術治療範疇中,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可以幫助病人在身心上得到治癒。以藝術創造力安慰自己。並引導她表達內心的想法,以面對外表變化帶來的影響。此外,也提供護理諮詢管道,方便與其他乳癌患者分享經驗,幫助患者應對治療帶來的精神影響,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後續的癌症治療。藝術治療是一種有助於身心復原的寶貴工具,護理師在進行藝術治療時可以將患者的家人納入其中,共同護理,一起面對困境。透過這些方法可以讓患者降低焦慮、疲勞的程度,讓他們輕鬆一些,不要造成太大的負擔。
|
寒假作業 16111 2024-02-20 01:28:08 書名:情緒的奧祕:曾仕強告訴你不生氣的活法
作者:曾仕強
出版社名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4-10
作者認為,生氣、抑郁、焦慮等情緒只是人對環境的一種反應,沒有好壞之分,但卻深深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要了解情緒、接受情緒,並適度地調節情緒,才能更好地生活並與他人和諧相處。作者通過生動的語言、鮮活的案例,從情緒入手,分析了影響情緒的諸多因素。在仔細分析情緒產生的因素及表現狀況后,針對不同類型的情緒進行相應解讀,對症下藥,從意識、信念等方面告訴我們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本書旨在探索中國人情緒的奧秘,內容直指人心,有「醍醐灌頂」之效用,作者的內容有寫到在小孩時期我們都會有一種反應,就是會怨天尤人,再發生不好的事時,並不會先反省自己有沒有錯都只會先怪老天或別人,習慣把責任和錯誤推給別人,其實在發生事情的當下可以先想想解決方案不讓自己處於生氣的狀態在不同時間會因狀況不同產生不同的情緒,但也要找到抒發情緒的出口,就如同在段考前就算有看書也會怕自己沒讀熟考不好而感到很焦慮,這時可以選擇相信自己,適時的調整情緒讓自己放鬆下來讓心情變好減緩壓力,我覺得作者完全寫出了大家的情緒變化讓大家可以了解自己情緒來臨時如何改善減緩情緒,達到自己的最佳狀態也比較好跟朋友相處和不容易吵架,有好情緒就會交到更多的朋友
書名:癌症大解密:癌症不僅是種子問題,更是土壤問題。細胞突變與環境互動是導致惡性腫瘤的關鍵
作者:傑森.方 (Jason Fung)
出版社名稱:晨星
出版時間:2023/09/01
▲知癌:癌症的特徵
癌細胞具有生長、不朽性、移動和使用瓦氏效應這四個特徵,癌細胞為了生存會想辦法逃避免疫系統,並隨著空間與時間的演化而進化,使我們得到癌症變得脆弱無力,免疫力也隨之下降。
▲懂癌:癌症範式的三次革命演變
作者提出癌症範式概念,癌症範式
1.注重癌症外因,採取正面攻擊。
2.建指內在基因突變,以標靶藥物治療癌症。直到癌症演化/生態理論
3.出現,認為癌症不僅是種子問題,也是土壤問題。
每一次的演變如果沒控制好都會使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所以深入的了解演變過程對每一次的演變採取最佳治療為之重要,也包含生活環境有良好的環境和習慣能減緩致癌的機率
▲防癌:改善生活方式
香菸、石棉、放射線等物質會導致癌症,肥胖也會造成了癌症的風險提升。估計約有35%的癌症與飲食/營養有關,危害程度僅次於吸菸。當BMI大於30時癌症風險開始上升,BMI 大於40 時致死率增加了52%至62%,肝癌的風險甚至達到了452%!肥胖與高胰島素會使得到癌症的機率倍增,遠離致癌物,與規律運動與良好的飲食習慣,可大大減少患癌率。
我覺得看到癌症的大解密這本書的內容就讓我想到之前在內外課教乳癌時有講到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運動對於降低癌症機率也非常的有用如果得了癌症早期治療對症下藥也會改善的比較快
|
112-1寒假作業(1) 16088 2024-02-19 15:05:40 書名:胰島素瘤之診斷、治療及護理
作者:延玲珍
胰島素瘤(lusulinoma)是因為胰島β細胞瘤或β細胞增生,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而發生低血糖。可發生於任何的年齡,但大多發生於青年、中年,且男性多於女性。常見的症狀分為急性症狀與長期影響,急性:發抖、冒冷汗、心跳快、臉色蒼白、昏迷…,長期影響:行為異常、記憶力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此病的主要症狀為低血糖、精神神經症狀,大多數為單發良性。診斷的方法有很多種,實驗室檢查:血、尿、便、肝腎功能、HbA1c、空腹血糖,定位檢查:CT、MRI這兩種是最為廣泛的無創檢查方法,或是利用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經皮肝穿刺門靜脈系統置管分段取血(PTPC),但這兩種檢查方法較少被採用,因為是侵入性的檢查法。被確診為胰島素瘤的患者須注意生活上的作息,例如:保持愉悅樂觀的心情,因為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中的平衡失調,所以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飲食要清淡, 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等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和易消化的食品。少吃油膩過重的食物,更不能吃過酸、過辣、過鹹的刺激物。一旦確診,應該要積極接受手術治療,以免久病後讓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不可逆性病變,如腦部萎縮、嚴重功能損毀或肥胖症。不適合手術者也要積極使用藥物治療。照護原則為:監測血糖變化、少量多餐、按時服藥定期回診。
|
寒假作業 16082 2024-02-17 00:49:19 讀書心得 1105101046 5號 張薇君
文章資料出處:書名:練習不生氣:101則與情緒和平共處的幸福人生指南 作者:有川真由美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09/27
這本書叫作 「練習不生氣」,內容主要在介紹有101則,可以讓自己跟情緒和平相處的方法,我們常常因為人際關係或課業上的問題而心情亂糟糟,讓你整天都悶悶不樂的,明明我們自己也知道這個情緒是負面很不好的,但是常常無法控制自己,讀完這本書可以讓你發現,整理自己的情緒,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照這101個方法,就會發現開心過日子,比什麼都重要。
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點就是「不要為了讓你生氣的人浪費時間」,裡面說到的重點就是「生氣單純是在浪費時間」,因為當你氣的怒氣衝天,整天悶悶不樂的時候,讓你生氣的人還是照樣去餐廳吃美食,照樣在家裡笑哈哈的看綜藝節目,對他來說不痛不癮,他也不會有一絲罪惡感,只有你一個人受怒氣所苦,就像個傻瓜一樣,所以請不要再浪費時間在那個人身上,假如你有時間生氣,還不如跟好朋友聊聊天,或是充實自己,去做有意義有興趣的事情,當你不生氣的時候,就會發現連一秒鐘都不會想把時間浪費在讓你生氣的人身上,因為生氣會讓你感覺幸福的能力消失,所以因該趕走無意義的憤怒情緒,掌握幸福時光,當你覺得快要發怒時,請告訴自己生氣就是認輸,輸給誰?輸給你自己的人生。
看完這本書真的對自己的幫助很大,他不是只說說幾句金句而已,而是真的說到很多讓我們感同身受的例子,也教會了很多我們平常不會發現的點,只要我們照這書的重點做,改變自己的小細節或是習慣,可以讓我們比較不受別人干擾情緒,讓自己跟情緒和平相處,把不好的情緒變成能量,讓自己不會陷在負面情緒中。
文章資料出處:書名:和孩子對話,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 作者:林儒瑤 出版社:凱信企管 出版日期:2020/08/12
這本書叫做「和孩子對話,你的孩子才會是你的孩子」,內容主要在講述作者媽媽有兩個小孩,一個是患有亞斯症的哥哥恩恩和活潑的弟弟阿路,在教養他們所遇到的困難跟挫折,如何面對一直不斷在成長改變的孩子,並且記錄下來了14年來與孩子對話的點滴,讓大家知道要怎麼跟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話。
裡面我最有印象的是其中一段的「和朋友說再見」,某一天媽媽在外面奔波一整天,想快點回家休息,於是到教室喊兩個小孩回家。恩恩當時在跟兩個小朋友玩玩具,聽到媽媽喊了兩三次,卻沒有停下來想跟朋友再見的打算,很累的媽媽心裡有了怒火,跟恩恩說我先坐車回去你在自己回去,但是走的門口時,才想起來恩恩是亞斯的小孩,按捺下怒火轉身回去教室,又喊了一次哥哥,你真的不回家嗎,他才抽身走出來(沒有跟朋友說再見),離開了以後跟恩恩說你知道我生氣了嗎,恩恩說你進來了我才知道,所以趕快出來了,媽媽也才在ㄧ來一回的對話中理解了恩恩的想法,其實恩恩一開始在媽媽說要回家時,他知道要回家了,他沒有任何行動是因為他還在思考要怎麼結束跟朋友的遊戲和怎麼跟朋友說再見,對一般的小孩只要簡單都說一句我要回家了再見,但是對恩恩來說這個就像是密碼一樣難解,沒有等他反應過來,就給了他自己坐車回家的指令,因此他就停止了思考上一個問題,直接接受了媽媽這個一聽就知道怎麼執行的指令,他也不能明白後來媽媽怎麼又折回來了,原來媽媽在生氣了,作者把對話過程敘述的怎麼詳細,是因為我們常常覺得亞斯的小孩很聰明,忘記了原來他們也是有困難需要的幫助,所以我們因該更仔細的思考要如何正確的跟不同的小孩對話,可以讓他們正確的理解,也幫助他們有更好的因應之道,就算只是跟朋友說再見的能力。
上學期才剛開始學兒科,背了很多不同年紀的身心靈,都有不一樣的階段跟理論,其實都沒有真的很深入的理解,但是看完這本書,看到了媽媽跟小孩對話的過程,讓我更了解不同年齡層小孩的想法,知道他們的內心是怎麼想的,怎麼樣才是有效的對話,也發現不同階段的小孩會遇到的問題,其實是跟我們所學的理論都很有關係,也算是加深我的印象,讓我不會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