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486/4105頁 [首頁][上一頁][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糖尿病患童的心理  4791  2014-09-25 23:44:16
糖尿病患童在生理方面需特別注意以外在心理層面也需多多注意及照顧,為什麼呢?因為一個成人得知自己有糖尿病後,每天都會擔心自己的血糖高不高,哪些東西能多吃哪些東西需要盡量避免,另外還會擔心合併症的產生,成人都這麼害怕了,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子呢?小孩子會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需要每天採血驗血糖,還需要每天打針來控制,糖果還需要少吃,而且還要常回醫院去做檢查等,這些不但會影響一個小孩的人際關係還會影響到心理,針是大多小孩子都會害怕的東西,害怕還需要每天忍著痛忍著恐懼接受,糖果哪個孩童不喜歡呢?但還是需要節制,那他們內心的感受存在著多少不滿,他們的心理存在著多少恐懼難過,他們的臉上又掛著多少憂慮呢? 一個成人願意配合衛教人員及醫師的意願有多高呢?我自己患有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也是一個讀護理科的學生,我的配合度我自己承認我自己的配合度就不高了,我雖然也會害怕,但是我也會不滿,我不會討厭或責怪自己的父母親,為甚麼讓我患有這個疾病,因為我知道我雖然憤怒和難過,但是他們的心理絕對比我難過好幾十倍甚至好幾百倍,所以我不會怨恨他們,但是我討厭的事是這個疾病影響了我已經習慣已久的生活作息,有很多的因素都會影響到血糖,例如:壓力、飲食、運動、生活作息等,所以我本身的血糖一直都沒有很穩定,每當醫生直問我為什麼又這麼高了呢?我就有許多的不滿常在心理,我會認為這個疾病又不是我願意得的為什麼要責怪我呢?我已經十八歲了已經是一個青少年,卻還是會生氣會不滿,但事實就是如此卻只能盡力與他和平共處。若換做是一個孩童呢?他的內心的想法又是甚麼? 孩童的想法不是找一個心理諮商師就能讓他們把所有恐懼及不安都解決的,或許許多人都認為孩童的想法很天真,很容易猜測,也很容易說服,但真的是如此嗎?依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來說四到六歲的孩童發展不順利會退懼畏縮,另外六到十一歲的孩童如果發展不順利則會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依這些年齡層來看孩童若得知自己有糖尿病那他們又該如何面對及接受呢? 陪伴一個患有糖尿病的孩子在照顧上不但要花上比其他健康的孩童一倍以上的時間,另外父母、衛教人員、醫生及學校老師都需要特別注意,也要特別注意到孩童的人際關係,因為一般小孩會不理解為什麼老師就特別對患有糖尿病的孩童特別好呢?就會開始產生排斥及厭惡,這時後患有糖尿病的孩童會產生憂慮等,為了讓孩童能進早接受這個疾病,就該有一個完整的照護,另外要讓他知道他患有糖尿病不是一件可恥、麻煩和會破壞他人際關係的。 到現今糖尿病兒童在心理這層面,仍然是許多人注重的,因為一個成人就不容易突破心房了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子呢? 文獻摘要: 黃慧璧, 梁碩麟 , 楊姮稜, 連于欣, 陳光陽(1995 / 12 / 01)。病例報告:犬幼年性糖尿病。中華民國獸醫學會雜誌 21 卷 6 期, P382 – 386 蕭淑貞, 陳月枝, 蔡世澤, 林瑞祥, 李燕晉, 宣立人, 戴東原(1994 / 06 / 01)。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患自我照顧之情形及對糖尿病控制之影響。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13 卷 3 期, P276 – 284 吳淑芳, 李玉嬋, 李梅琛, 莊宇慧, 余仁龍 (2012 / 07 / 01)。糖尿病病人憂鬱症之評估與處置。臺灣醫學 16 卷 4 期 , P425 - 431
      
錯不再我  9604  2014-09-25 16:43:43
錯不在我? 人,常常怕自己犯錯,可是又偏偏沒辦法事事都完美,面對「我應該這麼做」和「可是我把它搞砸了」這樣內心的衝突,我們往往出現了道德的一把尺,它會安慰你一下「其實也沒這麼糟」、「大家都是這麼做的」,然而,這樣的想法太氾濫時,會使人失去改進的力量,甚至造成價值觀的扭曲、行為偏差、一錯再錯,現實生活中也常常存在這種人,了解這自我辯護的過程,使我們在面臨錯誤時能更勇敢,使我們保有正確的價值觀,在現實中不會迷失自我。 「你錯了!」有多久沒有聽到這直接的批評?沒有人希望自己是錯的,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能有個勇於批評、亦師亦友的諫官在身邊固然可貴,自身的態度更為重要,當我們有勇氣去面對,別人自然會不吝於給予意見,而我們自己就可當本身最忠誠的軍師。犯了錯固然不好受,坦然面對才能避免下一次的錯誤,法國有句名言:「錯誤最多的人,是那些犯了錯而卻不承認錯誤的人。」,我們往往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更勝於行為化自己的合理,這樣一步步道德上的妥協,造成價值觀的偏差,進而重蹈覆轍,無法自拔。 想想我們到現在的經驗,一定有遇過旁邊的同學上課睡著,此時你會怎麼做? 大家都知道應該要叫他一下吧,不過有的時候當下可能沒辦法做到(或許你急需抄筆記沒空、或許他真得很累),但一陣子過後你再問問:「為何不叫同學起來?」,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這又不是我的工作」或「那你怎麼不要別人叫他」,如此一來,再你眼裡,「不叫同學起來」成了理所當然的事,這不正是一個人價值觀偏差的開始嗎? 更多的時候,錯誤要等到事態嚴重到難以收拾才會浮現,這時才會發現錯誤嗎?不!,大多數者反而堅持己見,為自己的行為找更多藉口(即便知道後果往往更慘),這樣一個想法已經被吸收、內化成信念的一部分了,他們會對於其他人挑三揀四,找到和自己相同的人來肯定自己是對的,如同孔子所言:「鄉愿,德之賊也」。 再回想一下,學生時期認真做事的風紀和衛生股長是不是容易討人厭?而考試作弊的學生會說:「這又不是什麼大罪,大家都作弊啊,對於我遠大的志向,這麼一點小錯事根本微不足道」,堅持下來的會說:「作弊是可恥、不道德的,而作弊的人應該都要受懲罰」。最後,大都是正義的一方趨於弱勢,因為害怕被放大檢視,怕成為「壞人」,同時也證明:堅持錯誤遠比承認錯誤容易。 由此可見,「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是何等的難能可貴,很多時候,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我們實在很難每件事都達到自己的道德標準,但這並不代表我們需要降低自己的標準以符合自己的行為,要承認人難以不犯錯,進而承認錯誤(而不是以此當藉口),想像一下你的親友、上司對你說:「我承認我錯了,我願意為此負責,我會盡全力防止它在發生,你是對的!」,你會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嗎?你會不再尊敬他們嗎?我想是不會的,承認錯誤對自己、對周遭的人都是ㄧ種釋懷,最後,對於一個人格的健全並不是建立在沒有錯誤,而是在你如何處理錯誤。
      
暑假作業  9863  2014-09-25 06:46:06
書名:生死邊緣 書名:生死邊緣 作者:魯蕬 作者:魯蕬 心得:死亡是件恐怖、不詳而又不可避免的事。多少的詩歌和藝術作品描述著浪漫、壯烈或悲慘的死,多少的哲學、宗教和心理的書籍深入的探討的它。只要能夠,我想,人都會想去冥想和沉思這神秘的死。 在一書裡,就曾經指出,死亡問題最容易盤據年輕人的心頭,雖然他們離暮年還很久。從青春期開始,死亡的思想就很突出了,然而隨著年歲之增,死亡的恐懼好像漸減,就是再度出現,也已變質了;成為對臨終情形的恐懼,而這恐懼幾乎都是很抽象的焦慮。事實上,它是屬於強迫觀念的問題,也就是說腦子裡時常在想甚麼是死亡死亡的意義的問題。這是合強迫性思考所密切注意的,譬如永生,靈魂存在,來世,輪迴等問題,是屬於相同性質的。很明顯的,這種死亡的恐懼適合毀滅與虛無的威脅相關聯的。害怕的並非是臨終的情形,是活呢?還是不活呢?而是那死亡的睡眠 裡會有甚麼夢?畏懼死後的某事使得年輕人感到迷惘。 對於死亡過程的恐懼,在心理學上,和上說對於死亡及個人之存在的終結等的形上學的恐懼,是大有差別的,他和靈魂不滅,投胎等問題無關,而是具有現實的性質,人害怕捱苦和窒息,人一旦成熟,尤其到了老年,對於死亡本身的恐懼以消散,只留下對於死亡的過程的恐懼。老年人好像對不生存一點也不掛慮似的,他們常不希望苟延殘喘,而院早點放下生命的重擔,他們所怕的,乃在最後的掙扎。 敏感的年輕人的希望和慾望,遭受挫折的時候,就發生極度痛苦,於是攻擊性的衝動便指向父母和師長,總之,是那些位居權威的人。在罪惡感的影響下,那些淺意志的請向往往轉向針對自己,最後成為對死亡的抽象問題做全心灌注的冥想,而不復辦明最初的個人問題了,出現了的事對死亡等等的沉思,懷疑與冥想;很少想到自己的死亡。這種對死亡問題灌注的強度,適和那些想要滿足的慾望之力量,以及性和權威的衝動等等之強度成正比例。在性和自我滿足的衝動與傾像變得比較不迫切的時候,對於當作補償死亡的恐懼,和對於死亡問題的灌注也就減弱了。哈姆雷特對死亡的深度冥想,是出現在他計畫殺死國王的時候,這絕非偶然,而在他心中甚至迸發有自殺的衝動,也是有因可循的。他對於死亡的思想,對於無旅人歸來之其境的一切和深思疑慮,只是用來補償和墋罰他自己的心中,把自己的死當作他謀殺的意念罷了。 孔子說過:「不知生,焉知死」是的,對於生命我們所知尚不多,何能奢談死亡,不過能經由對頻死和死亡的認識,而使我們對生命能更珍惜把握,那未嘗不是很好的事,而我們所要鼓吹的,可能是不知死,焉知生的看法吧。
      
暑假作業~_~ 繃帶包紮  9583  2014-09-24 23:04:59
為何要包紮呢?包紮的目的可固定受傷部位,避免傷口直接暴露而感染,亦可為出血處局部加壓止血,並可使受傷之肢體部位得到適當之支扥。 我記得有下面幾種包紮的方法:  環形包紮法:用於肢體較小或圓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額部,亦用於各種包紮起始時。繃帶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將繃帶展開約8cm,左拇指將繃帶頭端固定需包紮部位,右手連續環形包紮局部,其卷數按需要而定,用絞布固定繃帶末端。   螺旋形包紮法:用於周徑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從遠端開始先環形包紮兩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纏繞,每卷重疊前一卷2/3,末端膠布固定。在急救缺乏繃帶或暫時固定夾板時每周繃帶不互相掩蓋,稱蛇形包紮法。   螺旋反折包紮法:用於周徑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開始先做二周環形包紮,再做螺旋包紮,然後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帶上面正中處,另一手將卷帶自該點反折向下,蓋過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須整齊排列成一直線,但每次反折不應在傷口與骨隆突處。   「8」字形包紮法:用於肩、肘、腕、踝、等關節部位的包紮和固定鎖骨骨折。以肘關節為例,先在關節中部環形包紮2卷,繃帶先繞至關節上方,再經屈側繞到關節下方,過肢體背側繞至肢體屈側後再繞到關節上方,如此反覆,呈「8」字連續在關節上下包紮,每卷與前一卷重疊2/3,最後在關節上方環形包紮2卷,膠布固定   當看著醫生或NP學姐在幫病人包紮的時候,感覺都很簡單很順手,但當自己真的幫病人包紮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蠻困難的,不順手、還會不美觀、甚至可能還會弄的不夠緊,可能會因為病人活動後結果彈性繃帶就鬆脫。 網狀繃帶:是醫用繃帶家族的一名成員,它突破了傳統繃帶的概念!採用了全新的思路設計而成,將彈力襪套的優點充分應用到了繃帶上面,不用像繃帶再去一圈一圈的纏繞。 還記得實習的時候,醫生總會叫我們剪網套給他,他會說要幾號網套,然後要多長~~我們就要剪給他!網套像穿襪子一樣,"穿"上去就行了,真的覺得非常方便。這種網狀繃帶應用於醫療護理、家庭自救護理、室外運動、野外急救、體育運動、術後護理和各種運動損傷,對四肢扭傷,軟組織搓傷,關節腫痛有較大的輔助治療作用,尤其對治療靜脈曲張、骨傷石膏拆除後的腫脹控制,能達到一定康復作用。 然後在包紮的時候,我記得要從內而外,並從遠心端向軀幹包紮。包紮開始時,必須先繞兩環形包紮,來固定繃帶。還有包紮時每圈的壓力要均等,不可太輕,以免脫落。也不可以太緊,以免發生循環障礙!然後如果有戒指、手錶項鏈這些東西包紮前都要拿掉。 基護課本 8字绷带治疗锁骨骨折485例 一次性护脐包取代绷带包扎压迫止血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网状强力绷带在静脉置管固定中的应用
      
103學年度四年級暑假作業八大核心  4504  2014-09-24 22:27:39
1. 一般臨床技能:運用在學校所學習過的身體評估以及詢問病人有何任何不適,在他不舒服的時候運用一些技巧及止痛藥讓他獲得最舒適的休息,例如他傷口也疼痛方面的問題,就可以先給予冰敷,如果還是未緩解下來再依醫囑給予止痛劑,以及定時的巡房察看病人的狀態。 2. 基礎生物醫學科:把學校所學的基本學好,例如藥物學、病理學還有許多的基本等等,打好基礎多充實自己在面對病人以及家屬的詢問時也能隨時做好萬全的準備來回答。 3. 批判性思考能力:解決病人現存的問題以及發現淺在的問題,最後擬定一個最符合這位病人的護理計劃出來運用在病人身上,在這過程中也要不時的去觀察這護理計畫是不是符合病人,如果不符合病人需求就需要再進行修改重新思考哪個才是最好的護理計畫,然後完整的完成所要達成的護理目標。 4. 關愛:關愛是我覺得在八大核心中算是最重要的一環,在生病期間護理人員的定時詢問自己的狀態以及傾聽心裡想說的話這對病人是很好的一個抒發管道,而且也能讓護理人員本身更了解病人心理及身理層面問題,然而關愛也是讓病人與護理人員最直接達到良好的護病關係讓病患的更信任你相信你的專業。 5. 溝通合作:在護理工作中溝通合作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對病人、家屬或者是整個醫療的團隊,達到良好的溝通能讓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以及適時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接納別人的意見一起為了目標而努力,這些都能讓病人獲得更好的照護。 6. 倫理素養:在對病人做任何技術時要適當的維護病人隱私,以及不隨便的談及照護病人的私事這樣才能讓病人放心及信任的讓自己照顧。 7. 克盡職責:做好自己份內該做完的事,不要隨便的擅離職守這樣對病人的照顧是很大的一項疏忽,且與病人只維持護病關係。 8. 終身學習:現在的醫療也日漸的進步,所以要隨時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學習更新對病人更有利的技術來照護每一位病人,不管是對病人或是護理人員本身都是很好的。
目前第486/4105頁 [首頁][上一頁][484][485][486][487][488][489][490][491][492][493][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