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志工心得 10507 2014-09-24 11:15:09
這學期從暑假開始就開始當志工,一開始當的時候本來很好奇志工到底是要做什麼?會有點怕怕的,怕會很忙,課也怕自己做不來,現在加入了志工後漸漸得喜歡上當志工的感覺,也知道志工的工作就是要把城鄉落差的差距縮小,把我們的醫學技術能力帶到社區中,幫助了許多人使我還越做越開心,而且也幫助了許多不知道這些資訊的百姓。
在擔任志工完後,雖然過程很累,但是我感到非常充實快樂,因為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還可以用自己的關心去溫暖別人自己的心裡感覺很開心,雖然只是一通關心的電話,但是我相信這簡單的關心可以讓人得到一點小小的溫暖,做志工還可以磨練自己的說話技巧我也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到最好。
在現在的時代,人們因為工作的壓力、環境等社會因素,往往會忽略一些訊息,影響到自己或家人們的身體健康,使得這個社會愈來愈多人的身體有問題,打電話的過程中發現還是有許多人因為我的關心覺得感恩,讓我很感動,發現其實這個社會的角落還是有許多充滿善良的人,讓我感受到這個社會處處有溫暖,而其實社會就是需要這些人才完整,哪怕只有一個人,只要有人願意付出,愛與溫暖就會從這裡開始蔓延。
|
暑假作業 9762 2014-09-24 11:01:11 文章: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作者: 蕭淑貞(Shu-Jen Shiau) 張凱雁(Kai-Yen Chang) 戎瑾如(Jiin-Ru Rong) 康云瑄(Yun-Xuan Kang) 這篇文章是在討論治療性人際關係,「治療性人際關係」,是治療中重要媒介,其目的在於促進病患健康、成長與改變。除了照顧病患的日常生活,執行各項治療外,重要的是需透過溝通的技巧與病患建立「治療性的人際關係」。
溝通是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的橋樑,傾聽、加寬話題、重述、澄清、回應、集中焦點、鼓勵病患描述感受、及界定問題主題、沉默、幽默等溝通技巧有助於「治療性人際關係」的發展,並可保持護病雙方自主性的交互主體關係。
在實習期間是需要的,實習過後發現雖然有建立起治療性人際關係,但不是很完全的,要建立人際關係就是要溝通,不溝通就也沒辦法建立起來,和朋友相處也是一樣的道理,但或許是面對病人、家屬,導致有些害怕,不敢踏出那一步吧,在和病人溝通時可能就是一問一答,例如:「吃飽沒?」、「睡得好嗎?」這種,病人可能就會回你是或不是。
或許都是這種一問一答的方式導致無法建立起治療性人際關係吧,或許可以多問為什麼會睡得好或不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也可以多一點治療性的溝通,畢竟不溝通關係也建立不起來。
之後的實習會注意到這點,不會再有和第一次實習一樣的情形,我會多點關懷,多傾聽病人,多問些開放性的問題,尊重病人,建立良好關係其實也是不難的。
文章: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時刻 作者:夏克蒂‧高文
這本書是在跟我們說光是靠正面思考是無法改變我們的人生,還必須發現與找出是哪些恐懼心理與潛在的負面信念,阻礙了我們前進去追求生命中的滿足和成就。當我們讓這些問題的癥結與狹隘的心態逐一消失,就能釋出更多空間,追尋與活出更快樂、更美好的生命。
指出了六件我們必須知道的事
1.創造預想畫面2.成為、去做、擁有3.強烈的企圖心4.肯定宣言5.接受自己的優點6.付出
先想好自己做什麼,找最好的途徑,努力去做、學習,抱著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再做任何事時當下或許覺得煩,但對以後或許可以多一點的幫助,就當作是為未來的準備,心情或許會好一些。
最重要的還是付出,沒付出也沒辦法得到任何的成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漁翁得利的那種事,所以還是得靠自己,也可以尋找幫助,例如:父母、老師、同儕等,都是我可以詢問的對象,把它們給的建議在加上自己的想法,再看看成功的人是怎麼去努力付出,得到那種的成就,以及世人佩服的眼光,必定可以找到最好的路徑,即使不順利,但也是種磨練,忍下就過去了,最後才可以得到那甜美的果實。
|
心得 4681 2014-09-24 10:38:10 壓力與乳癌
李作英(Tso-Ying Lee) ; 葉美玲(Mei-Ling Yeh) ; 許居誠(Giu-Cheng Hsu) ; 俞志誠(Jyh-Cherng Yu) ;
源遠護理 2卷2期 (2008/11), 36-41
乳癌治療的新趨勢
林斈府(Hsuen-Fu Lin) ; 莊岳泉(Yoke-Chun Chung) ; 吳逸(馬堇)(I-Chi Wu) ; 黃文彥(Wen-Yen Huang) ; 趙祖怡(Tus-Yi Chao) ;
腫瘤護理雜誌 9卷S期 (2009/12), 19-35
一位乳癌病人行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之護理經驗
陳秀月(Hsiu-Yueh Chen) ; 沈麗盆(Li-Pen Shen) ;
高雄護理雜誌 28卷1期 (2011/04), 47-58
就在去年吧,美好的聖誕佳節我正在做檢查在醫生幫我做過一連串的檢查後他告訴我 我的左右兩邊乳房長滿了瘤,當時我除了傻在那我別無其他的感覺腦中的思緒是暫停的心中的緊張不安都是無聲的,18歲我以為會是個特別並且不同的開始,回到家我若無其事的樣子彷彿剛剛做的檢查都只是無需的,但是突如其來的刺痛讓我回到現實生活中,我知道有了腫瘤並不代表那就是癌症,我也都知道劉有分很多種有分好壞,這我都懂,我也知道該如何去幫助心情低落身體帶著病痛的人心情可以開朗化.我都知道可是現在把這些狀況加註於我身上時我變得比凡人都還不懂得這些簡單的專業,我渾渾噩噩的過了那麼ㄧ段時間,藉由這次的作業讓我找到了這片文章,內容的部分寫了一些: 近年來,乳癌的治療進展迅速,除了手術重建技術的進步之外,搭配乳房保留手術之放射治療技術也有所進展。在手術重建可以考量立即重建及延遲重建,可使用義乳或是自體組織;放射治療雖然目前定位為局部治療之一環而非主要治療,但是放射技術之進步已經可以縮小照射範圍,以減少長期併發症的產生;而化學治療的進展除了將紫杉醇類藥物加入原本以adriamycin為主的處方,成為新一代的標準治療用藥之外,紫杉醇類藥物使用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其目的是減少病人的副作用,又能維持療效。針對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作用之標靶療法,更將早期乳癌手術後病人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復發率大幅下降。第二代的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雖然目前仍只限用於復發的病患,但是陸續成功的新標靶,如:血管新生因子,也使復發的病人得以增加無病存活期並提升了生活品質。這些資料讓我了解到了就算真的生病了我也其實可以不必這麼害怕的,現在的醫療是這麼的發達,我想載來我必須的是克服自己心裡的那塊地方吧,害怕死亡害怕生病都是真的的卻時的.兒我現在必須做得我想不外乎是將書讀好把自己的身體顧好不要再讓病情惡化下去,未來的事情未來再說吧!現在先將眼前的是做好,不要邀球的過多只要一點一滴就可以讓自己漸漸的成長並讓自己越來越快樂,相信自己,也謝謝介這機會讓我了解最近這世界的改變,和未來醫療的進步,我相信也那麼一天我可以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
|
八大核心 4681 2014-09-24 10:36:49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1.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讀護理來這三年多讀了很多不一樣的書,護理的內容真的很多,但是如果連剛入門的解剖學都沒摸熟,到了高一階的基本護理學,就會有明顯的落差,發現老師上課明明說的是很簡單的專業辭句,但我卻有聽沒有懂,這種情況的發生讓我很焦慮很緊張,我要開始認真上課下課不懂的就問同學,六日有空就多讀點相關科目,我們護理人員對於護理的知識要真的讀到熟門熟路事很難的但是這樣他人問我們相關護理問題才能給他們最正確的解答。
2.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不久前的基護實習讓我印象深刻,一直以為我已做好準備了,但現實是我不論是學理還是技術都二二六六,導致發生很多恐怖危險的事件,後來實習老師找我聊她叫我回加把課本最最基本的看清楚並背熟,希望我可以回家自己好好的認真去面對。回到家我開始一一的去翻閱並且將技術默默的熟練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我漸漸的上了軌道.我覺得一定要把自己本身得學理和護理技能都準備在一個水準上這樣才能當一位真正的安全護理人員。
3. 批判性思考 我覺得我對於批辦性思考不夠敏銳,之前病患家屬問我:你幹嘛要問我爸那麼多有關家世問題?我當下想都沒想:老師教我們問的!,說完後我就後悔了~心想我這樣說他們應該覺得很難過吧!?後來整個流程結束後我和家屬說再次解釋我會問那些問題雖然的確是要寫作業但也是想要更了解阿公的一切,希望你們沒有覺得不被尊重。到現在想起來當初真的是反應很遲鈍!現在如果是當下那情況再發生我一定會說那是因為這樣才能更了腳阿公的狀態定且給予更好更貼切的治療
4. 溝通與合作 之前絕得溝通沒有十分重要,直到三年級每科都要分組報告,組員間如果沒有所謂良好的溝通,就一定會發生分裂合作無法順利之類的 我深刻體會到溝通的重要,像一個報告同一組居然有兩份那請問要用哪一份報告?所以不管是現在的分組報告還是以後去醫院單位都是一個團體,只要是團體都是需要溝通含互相幫忙合作的。
5. 關愛 關心別人是一定要的,不論是對同學老師家人病患等,像是周招的親朋好友似乎今天好像心情不好,主動去關心詢問會讓他覺得很溫暖心情也會好一些,有心事也會主動和你分享,自己照顧的個案也是一樣得,小小的關心也會感受到的,他對於你就會有多得更信任了。
6. 倫理 在臨床實習有時在護理站可以偷聽到學姊們拿著病例在討論哪床病人難搞哪床病人很噁身上長甚麼等閒話八卦,這其實就關於到了道德倫理,你是個專業的護理人員不是路邊的愛聊八卦的歐巴桑,雖然沒說出名字但床號也是不行的!個人隱私是最重要的。
7. 克盡職責 這一樣是在三年級時深刻感到克盡職責得重要性,當一堆報告都要完成時,說真的很累很亂,但不表示就可以把你該完成的部分亂打亂寫就交了,報告成績關係到整組每個人。當然臨床上也是,你做事慢做不好就會把整個Team的速度也跟著拖累,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克盡職責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8. 終身學習 對護理人員來說終生學習是必需的,因為醫療資源不斷再更新的,我們為了病患我們要確確實實的做好學理和技術的準備!
|
生死謎藏讀後心得 9930 2014-09-24 09:56:37 生死謎藏讀後心得 1015101358 護三庚46號 沈幼千
這本書是在描述DNR(不實施心肺復甦術),對家屬以及病患的影響,作者舉了許多的例子讓讀者明白DNR的涵義和好處,並說明大多數人對善終的刻板印象以及看法,簽了DNR不代表放棄病患,但大多數的家屬都因簽了DNR而感到自責,由此可知,在台灣,大多數人並未了解善終的真正涵意,這本書對於此議題敘述得非常明確清楚,也藉此說明了醫生進退兩難的一面,看完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書中的一句話:「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大多數的人都會扭曲對 「不實施心肺復甦術」(DNR)的看法,就如同我在這本書裡面看到的一句話「大多數人認為簽了DNR就等於放棄家屬,因此而感到自責。」而爲了不讓自己感到自責,所以許多的家屬往往會拜託醫生不要放棄心肺復甦術,請醫生盡力去搶救病人,及使明知道急救還是會徒勞無功也是一樣。
這樣的做法,真的會對病人比較好嗎?還是,對自己良心比較過意的去?
有時候,適時的放棄治療對病患才是最好的選擇,並且是種解脫。我相信,當你看見摯愛的親友身上插了一堆管子,而他身旁看見的全是機器,他們心裡一定很不好受。未來我成年後,一定要先去簽DNR,我不希望我將來是在痛苦中死亡,我更不希望以插管及機器來延續生命,那是種折磨,比大家想像的都還痛苦。
「真的沒有人想要在臨終前,拖著器官都已陸續衰竭的身體,去承受無謂的電擊及力量大到不行的CPR。臨終的病人,往往都是器官衰竭,陷入昏迷,最後強加上,照表操課的搶救過程,只是多延長了幾小時的心跳而已,但病人卻也受盡有口難言的折磨。」這是這本書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段話。因為病患無法開口表達自己的痛苦,所以只能默默承受那無謂以及痛苦的CPR,就只是為了多延長幾小時的心跳,我認為還不如讓病患舒適的離開,讓病患不是在有壓力且緊張的氛圍中離開人世。
就算是病人,還是有感覺的,只是因為身體功能已經不好了,所以無法表達出他們的抗拒。「當發狠的做CPR的時候,還是會有病人突然醒來,睜大眼睛發出痛苦的嗚咽聲,只要一停手,病人又馬上昏厥過去。」這樣的場景,家屬真的會開心嗎?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生命長度而是在於其精彩度」別讓自己在痛苦中畫下人生最後的句點。如果人生活得夠精采,那何必不在死亡的時候舒適的離開?
我以前一直覺得病人只要「活著」就好,但是其實那對他們來說是種束縛。現在我認為,在臨終前,能夠有家屬的陪伴,是最好的。
看完這本書讓我有勇氣面對死亡,面對死亡的看法也有所改變。「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善終,其實不是放棄,而是一種善意、仁慈,愛的昇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