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495/4105頁 [首頁][上一頁][493][494][495][496][497][498][499][500][501][50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人際溝通讀後心得  9815  2014-09-23 22:40:10

 

文章出處:1. 人際溝通數位教材設計與發展 /作者:

 

書籍出處:1.open你的人際關係/作者:王瑞琪

         2.臨終的關懷/作者:崔以泰、甘蘭君心得: 

際溝通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深學問,為何會這麼說呢其實是有原因的,人跟人每天都會聊天說話,但是要如何運用溝通技巧使溝通順利,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一件事,不管你到幾歲都需要與人溝通,那麼要如何使溝通無阻礙就必須運用技巧了,你可以在與人溝通時面帶微笑、語氣柔和不大聲,聽對方說話時要專注並看著對方雙眼讓人覺得你有在 聆聽他說話,還有一個適當的說話距離,這樣一來在溝通上也會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爭執。如果將溝通放在生活中就是人與人的說話,如果放在護理人員照顧病人上就是一個護病溝通,對於身為護理人員來說溝通就很重要了,因為身為一位護理人員不管是在操作技術上或照顧病人都是需要與病人溝通,例如幫個案打針前要先跟病人解釋為什麼要打針,打針完後需要注意什麼事情……等,這就是所謂的溝通,如果溝通不好的話那麼病人是不是就也會誤會了護理人員的意思,因此溝通對於護理人員和病人之間的關係就很重要了。要如何運用溝通對於一位臨終病人的照護是身為護理人員需要學習的事,臨終的病人不管是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需要更多的關懷,給予關懷的同時也需要好好的跟他溝通,讓他能夠感受到你給予他的關懷和溫暖,所以人際溝通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狀態下都是一門值得令人省思的學問。一個好的溝通就擁有一個好的開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好與壞往往都會影響到人們之間的關係,是否會成為朋友或是不想見到的人那就要看在溝通時有無誤會了,或者是否能夠再繼續將話題聊下去,舉例來說,假如現在有一位推銷產品的人向一位顧客推銷他自家公司的產品,然後銷售員對客人說我們公司的產品都是有經過認證的而且用過的人都說好,可是客人卻說那可以給我試用看看嗎?銷售員說好!沒問題,就拿給客人試用,結果客人一用後就說我覺得其實也還好挨(表情還有點不屑的樣子),銷售員一聽卻認為客人在冷嘲熱諷他家的產品,而且又加上看到客人臉上的表情後便更加的生氣,便與這位客人發生爭執,如果那位顧客在說產品怎樣時語氣表情可以較好那麼是不是可以避免爭吵,如果那位銷售員可以靜下心來釐清客人的動作和語氣是代表什麼意思,那麼是不是也可以避免產生誤會,溝通可以讓人產生誤會和爭執,也可以讓人愉快的相處和延續話題,想要一個好的人際關係就從溝通做起,不管是醫護人員與病人、老闆與下屬、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等,都要將溝通做好才能維持好的關係和互動,我相信一旦溝通打穩了那麼人際關係就會變好。像這一次的基護實習,我要執行技術前我會依照個案慣用的語言和他好好的溝通向他解釋要做什麼,過程中可能會有些不舒服請你忍耐一下……等,不過我照顧的個案人都很好會給我回應,讓我可以清楚明白到他們有接收到我所傳達的訊息。總而言之我個人覺得溝通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門很重要而且是必修的人生課題,希望大家可以運用好的「溝通」技巧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二年級升三年級暑假作業  9920  2014-09-23 22:35:53
永遠的俠醫: 台灣良心林杰樑 為了搶救生命,他總是戰到最後一刻,將自己逼到極限。他把病人的健康,視為己任,卻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即使面對強權與威脅,他誓言要捍衛飲食安全與健康。 在講究學經歷的白色巨塔中,林杰樑沒喝過洋墨水,也不是博士,他的學術成就卻傲視國際,且受美國腎臟醫學會邀請擔任座長,是極為罕見的,是台灣第一人,更是至今台灣醫界唯一的一位臨床毒物科教授。 從三聚氰胺、塑化劑到瘦肉精,每當國內外有食安問題時,民眾和媒體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林杰樑,他是最具有公信力的毒物權威,他的熱血俠情我們都不陌生,然而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早在戒嚴時期,林杰樑就揭露桃園觀音鄉的鎘米汙染事件,震驚全台,台灣最早的環保抗爭反五輕運動,他挺身發表後勁汙染與呼吸道健康之流行病調查,力抗中油代表;1991年核電廠染色體突變的調查,他甚至遭到恐嚇,這55年來,不管阻礙有多難,他始終堅持站在第一線,捍衛全民健康。 出身中醫世家的林杰樑,極早就立下了濟世救貧的大願,從環境汙染、職業傷害到食品安全的衛教,以行醫救人對抗社會不公,百折不撓。就像他的恩師吳德朗醫師所說:「這個社會是不可能再複製一個林杰樑了!」。 在2013年8月5日那天我們失去了林杰樑,台灣的食安和健康問題就要靠我們全國人民一起把關了,但他的精神與善行,將永遠存在我們的心中。
      
護理科三年級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4674  2014-09-23 22:35:28
五護四丁 17號 黃靖萱 1.文章名: 照護一位活體捐贈肝臟患者之手術全期護理經驗 Comprehensiv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a Living Re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Donor 出處: 長庚護理 ; 19 卷 3 期 (2008 / 09 / 01) , P429 – 437 作者: 陳皇如(Huang-Ju Chen) ; 江荃宜(Chuan-Yi Chiang) ; 李玉秀(Yuh-Shiow Li) 2.文章名: 一位先天膽道閉鎖兒童接受活體肝臟移植之手術全期護理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a Child with 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 Undergoing Living-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出處: 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 11 卷 4 期 (2012 / 08 / 01) , P72 – 83 作者: 李卿慈(Chin-Tzu Lee) ; 林麗滿(Li-Man Lin) 3.文章名: 惡性腰大肌症候群:病例報告 Malignant Psoas Syndrome: A Case Report 出處: 安寧療護雜誌 ; 17 卷 1 期 (2012 / 03 / 01) , P100 – 109 作者: 余尚儒(Sang-Ju Yu) ; 陳鼎達(Ting-Tat Chan) ; 王嘉慧(Chia-Hui Wang) 心得: 這個個案報告是再說一位活體捐贈肝臟患者接受手術過程之手術全期照護經驗。作者在護理期間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爲指引,確立個案有術前之焦慮、潛在危險性手術情境的傷害、知識缺失等健康問題。在手術全期護理過程中,作者藉由傾聽了解造成個案護理問題的真正原因,並適時提供澄清,增進個案對活體捐贈肝臟手術及肝臟移植手術的了解,並且針對個案身心健康需要提供個別性之護理計畫與措施,並運用手術室護理人員之專業知識及技能,協助個案處理健康問題,渡過手術全期,進而順利出院。筆者希望能藉由此護理經驗,提供手術室護理人員照顧類似個案時,能深入瞭解息者之需求,減少個案術前焦慮問題,提升個案對手術之認識及術後居家照顧之能力,進而達到整體性手術全期護理之目的。所以我覺得作者在這些方面做了蠻多用心,希望為來的我能夠像他一樣為病人著想。
      
護理科三年級暑假作業-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4674  2014-09-23 22:34:52
八大核心一年級到三年級1000字心得: 從撕榜開始我就知道護理這條路是一個很困難也很辛苦的路,但是想說五年畢業以後就可以工作幫忙家裡,所以就選擇這條路。剛上一年級蠻緊張,怕自己什麼都不會這樣跟不上別人的腳步,結果跟國中蠻像得有國英數,只不過加了一些生物基礎還蠻有趣的。一下開始有那種壓力的感覺,雖然空堂很多,但課很重,像解剖學就讓我很頭痛,一大堆骨頭要記,整個累慘這樣,考試的前一個禮拜真得讓我很難熬,每天晚上都很晚睡就為了背書,雖然考出來都60邊緣但也很很開心。到了二年級,開始教有關於護理方面的技術,開始慢慢有壓力,每次要回家的時候就有一次技術小考 ,讓我都有點慌,然後又多了夜練整個二年級就是滿滿滿,唉真的有累到,但一想到媽媽那麼辛苦賺錢供我讀書就覺很得很心疼,所以不管怎樣都要忍住。二下加冠那天媽媽有來,我整個感動,讓媽媽看到我帶上護士帽,真的感覺我努力的一切都值得。二下暑假第一梯實習就是我,挖整個緊張到不行,一想到我要接一個活生生的病人不是假的安妮,就覺得很緊張。在實習過程中我經常被老師罵,因為我一遇到困難就是逃,明明有嘴吧都不去問,所以實習很煎熬,甚至讓我有點讀不下去,後來被媽媽唸了很久我就決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要學習不會就是要問,這樣可以學到很多,別人對我的觀點就會不一樣。老師雖然對我總是很嚴厲,但她讓我學到很多平常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我承認我很怕她,到現在也是,但我還是很感謝她讓我學到很多。上三年級學得更是比之前的還要難,不管學理還是技術,都讓我很有壓力。可是有這樣的壓力我覺得也不錯,如果就這樣輕輕鬆鬆的讀完五年根本學不到什麼,所以有壓力總比沒壓力的好。就這三年很感謝老師的教導,讓我們從挫折中學習到很多東西,每次把不會的事做到很會也很熟,那種成就感我真的很喜歡。
      
二升三暑假作業  9621  2014-09-23 22:33:26
改善末期病人的照顧的迫切需求目前已經成為許多末期照顧的中心論述, 然而末期病人的症狀控制往往不理想, 心理症狀包括焦慮、憂鬱等仍是主要的問題, 與病人和家屬溝通治療選項與安寧療護往往不夠, 許多大型的研究指出要改變末期照顧的型態, 需要根本轉移醫師對末期照顧的態度, 所以許多對醫師的末期照顧教育訓練也正在進行。 美國家庭醫學研究會在1998年出版了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末期照顧建議的核心教育指引,詳細陳述住院醫師在訓練完畢前應具備的末期照顧的態度, 知識和技能。因為醫師參與病人的照顧能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所以最新的教學活動應該給予更多的時間在照顧病人的床邊教學, 因此導致目前醫學教育聯合委員會致力於認定醫師末期照顧勝任能力的重要性, 需要所有美國和加拿大的醫學院校課程包含末期照顧。 有證據顯示緩和醫療教育能夠改變末期照顧的態度, 因此也支持醫院醫師末期照顧教育的需求 安寧療護和專科緩和醫療服務的國家會議對於在急性住院病房醫師有關末期照顧教育的建議 提出如下七要項:症狀控制、溝通技能、使用末期照顧的技術、醫學倫理、病患和家屬的需求與價值觀、其他照顧場所,和法律議題。 至於阻礙末期照顧教育包括不適當的態度, 缺乏末期照顧的知識,不良的執業行為, 和快速變化的醫療照顧經濟系統。 醫院仍是照顧許多瀕死病人的重要場所, 同時也是訓練醫師接受末期照顧的知識, 態度和臨床技能的基地,所以改善教學的傳統, 教師的培育,和醫院支持的氛圍都需要來達到有意義的改善。  許多病患害怕痛苦甚於怕死亡。由於疾病無法治療,所以這些痛苦是沒有意義的折磨;不像產婦、開刀等,為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或割除異物為救命而受苦是有意義的。癌症末期的痛苦症狀要病人承受是不人道的折磨,病人可能為了解脫而發生慘烈的悲劇。   症狀緩解醫學在歐美先進國家已成為專門的知識技術,深受醫療界的重視。相關的醫學研究、著作、及專業雜誌也如專科醫學般愈來愈盛,醫學、護理院校也教授這門課程,醫院並開設在職訓練,使醫護人員有更大的能力處理末期病人的身體症狀,雖然不能拯救病人的生命,但至少能解除病人的痛苦。現以疼痛為例,簡單說明末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控制要點:   末期癌症病人約有80%會經歷疼痛的症狀,其生理的因素可能源自癌細胞的作祟,但也可能來自其他疾病如:膽結石、風濕關節炎、消化道潰瘍等;一些抗癌治療的副作用也可能引起疼痛,如化學治療造成的白血球減低而併發帶狀皰疹感染等。醫護人員必須做仔細的身體評估之後,才能對症下藥。
目前第495/4105頁 [首頁][上一頁][493][494][495][496][497][498][499][500][501][50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