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三篇個報 4650 2014-09-23 21:33:32 妥瑞氏症:
現在的醫學很發達,但並不代表人們都能對每個疾病了解透徹,選這個題目是因為我曾經也遇過這樣的患者,他是一個熱愛打球的熱血少年,當我遇到他那時也是在打球的情形下,而我之所以會知道他的病情是因為他在打球時都會一直眨眼睛和搖頭,一開始我以為是個人習慣的小動作,後來問了我朋友後才知道原來他是妥瑞氏症的患者,這種病好發2~15歲左右通常會帶給大家不好的印象,例如:上課時無發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而影響上課得情形、或者是不自主的扮鬼臉、罵髒話、聳肩、搖頭等等,而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小孩太調皮而給予逞罰,長久下來會給這些孩子造成心靈層面很大的傷害。
治療妥瑞氏症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這個疾病,特別是較常接觸他們的人如:家屬、老師、同儕等。妥瑞氏症的症狀常被誤診為精神方面的問題如:過動症、強迫症、學習障礙等,但事實上他是一種神經學上的疾病,通常是基因的遺傳造成。有些患者可以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趨於緩和,也能由藥物來減少症狀的發生,適當的運動能消耗他體內的能量,減低他一次釋放過多能量的作用。
現今的社會非常的現實,只要你不是一個正常的人就會遭受到社會異樣眼光的壓力或排擠,但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些人了解他們,使這些患者能夠擁有平等的待遇。
而我這位朋友以前也總是發出怪聲無發自己控制,但後來經過幾年的藥物治療,家屬陪伴還有同儕之間的關心使他的狀快越來越好甚至讓我忘記他是一個妥瑞的患者,所以說他們也能和我們一樣正常的吃喝玩樂,他們也有資格和我們一樣過這正常的生活。
|
暑假作業八大核心 4650 2014-09-23 21:31:33 1.關愛(caring):發自內心的關心別人而不是把他們當作病人來關心他們,不要同情他們, 而是藉由傾聽和同理心的表達,提供他們個別化的照護。
2.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能具備基本的生物、人類及醫學的知識,了解為何要執行這項技能並轉確的用在正確的部位,適時的向病患解釋過程及目的。
3.一般臨床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正確運用評估(例如:依照病人的年紀用最能讓她了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疼痛程度,像小孩子就用臉譜評估,而大人就是用數字1~10數字越大表是越痛等等)、照護、諮商和舒適的技巧來滿足病人的需求。
4.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鼓勵病患表達自己的想法,接納護理人員或醫生的資訊及建議,並有效回應,且能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朝向目標一起努力。
5.倫理(ethics):能尊重他人的價值觀不給予任何的批判,不隨意洩漏病患的隱私,提供安全的醫療、滿足他們健康需求且要保持良好的護病關係。
6.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能以正確的判斷給予最適當的照護,達到最好的效果。並由內省的過程,理性的去檢視個人的想法、結論、假設、爭議、信念及行動等,解決現存或潛在的問題(例如:預防老人潛在性跌倒的問題如何解決?保持廁所乾燥或放止滑墊…等等。或是長期臥床的病人有壓床的問題,我們就每兩小時幫他翻身或拍背。)
7.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熟悉工作的環境及醫療用品,盡自己的本分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完成,並準時交接給下一個職班的人。
8.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以委婉的態度詢問別人你不懂的知識,使你的視野看得更遠。
|
糖尿病預防方法探討心得 9766 2014-09-23 21:28:41 預防糖尿病的人要注意的就是均衡健康飲食。所有影響血糖的因素中,飲食的影響程度最深。就算有注射胰島素,食物的種類與份量仍然非常重要,其中特別以碳水化合物的影響最大。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及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控制飲食,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使病情惡化。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及高血糖症,慢性併發症則有眼睛、腎臟、神經、心血管等病變。運動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加熱量消耗,並促進醣類、脂肪的代謝,避免體脂肪的累積。所以長期規律的運動,可幫助血糖的控制,也可減少各種糖尿病併發症。在糖尿病日常護理中,運動是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另外還有營養,藥物和血糖監測。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積極運動非常重要,因為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血糖和血壓,同時還可以改善健康。運動會讓人覺得精神比較好,增進身體健康。 運動能降低血糖,控制體重,並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運動還能提升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上升是好事,但也會增加低血糖症的風險。當然,運動的好處是遠遠超過風險的。糖尿病併發症通常分為兩種:急性和慢性。急性併發症是最常見的併發症。如果不知道應如何治療,後果會非常嚴重。每個人對體內血糖值變化的反應不盡相同。因此瞭解自己正常的血糖值非常重要。這樣可以體會到感覺異樣時身體產生的各種現象,並且如果需要,還可以採取必要措施。而年齡45歲以上的人,應每隔三年進行一次糖尿病篩檢工作,才能及早發現病症。篩檢的方式以空腹血糖測試和二小時口服75克葡萄糖測試為主。若發現有葡萄糖耐受不良或口腹血糖異常,即給予積極治療以免發生糖尿病。對於高風險的患者:1.應讓其了解體重減輕和規則運動的益處。2.應定期做血糖篩檢。3.葡萄糖耐受不良或空腹血糖異常者應照會專家教導體重減輕和運動,並且持之以恆和持續接受指導也很重要。4.對於抽菸的人建議戒菸,而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則治療。對於一般民眾,建議如下:1.充實知識,對糖尿病了解更多,就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所警覺。2.飲食節制:不僅是指攝取的總熱量少一點,還可請教營養師,注意到營養的均衡與適當。3.規則運動:保持規律的運動量,再加上飲食控制,體重就可控制並保持健康。4.開朗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情,對任何疾病都有預防的效果。5.良好休息:規律的生活作息,可預防疾病的發生。6.定期檢查: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除了解身體狀況,對於預防糖尿病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平常身體保養和跟醫師的配合。
|
暑假作業 9923 2014-09-23 21:27:41 《記憶空了,愛滿了》
這是勇氣與淚水的真情告白,
3700多個日子的親身照顧與陪伴,
以愛與信念一步步摸索出溫暖可行的照護方法。
華文世界第一本失智症家屬親筆寫下的故事與經驗,
獻給所有子女,以及在照顧路上不孤單的你!
「陪伴父親走過漫長的失智病程,經歷的艱辛筆墨難以形容。昔日與失智症抗爭的戰場裡,竟泊泊湧出智慧之泉。希望藉由我們家的故事,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失智症,衷心祈盼為失智症家庭帶來正面能量。」--台灣失智症協會(TADA)家屬聯誼會會長 周貞利
周貞利的父親原本是數學老師,頭腦聰明、個性溫和,卻在退休後確診為失智症,兒女一開始不熟悉失智症,但邊做邊學、邊學邊做,摸索出可行的照護方法,不斷調整心態,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照顧父親,陪爸爸一同走過生命的黃昏。
何其有幸,能夠照顧爸爸
牽著爸爸的手,帶著他出門,時光彷彿倒退到他年輕的時候,所有小時候他帶著我做過的事,我陪著他再走一遍,只不過角色互換了。我珍惜這段輪迴之旅,希望能一直牽著他的生命倒著走,甚至回到原點才鬆手。
盡心陪伴,但求無憾
我們不奢求罹病的親人康復健全,只求在陪伴的過程中幫他爭取多一點生活的舒適;多減輕一些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盡量讓摯愛的親人有尊嚴的走完人生道路,也就無悔無憾了!
待小孩般安撫,侍長輩般尊重
雖然他大腦生病了,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識,但是我們永遠要記住,他的內在意識是存在的,能感受到我們的努力與堅持。同時照顧者也需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有能力陪伴失智或生病的家人走過漫長病程。
選擇居家告別,全家互相提醒尊重「自然往生」
……他用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環顧四周的孩子們。看完後,忽然打了兩個噴嚏,自己不好意思地靦腆笑了。第三個噴嚏沒來得及打出來……走了,留給我們一張微笑的遺容。
周貞利將一路的心路歷程與轉念、照顧爸爸的回憶及淚水,
照顧失智患者超過十年的真實人生縮時告白,
化成這本期盼能幫助更多失智家庭走過照護難關的生命之書。
從很多方面來說,貞利很特別,除了她親身照顧失智的父親和婆婆超過十年外,她很珍惜能照顧父親的機會,把她當做和父親一輩子的緣份和福氣,陪著父親走過人生的黃昏。
雖然每個失智症的患者都不一樣,而照顧的方式和需要的技術在不同的疾病階段各有不同。但每個照護家屬幾乎都會經歷到漫長、孤單、無助的歷程。貞利在她的書中除了分享她最真實的感受與心路歷程外,也提到很多照護家庭面對的實際狀況和挑戰,包括確診前到處求醫的行為、懷疑害怕與不確定感,還有如何幫助隨著父親搬到台北的母親適應都市生活,以及如何利用她的護理專業與照顧父親的寶貴經驗來訓練新的看護工。
充滿創意的照護錦囊
在漫長照護過程中各種層出不窮的挑戰都需要加以解決,包括黃昏症候群。失智症患者在傍晚容易出現的精神行為症狀,往往會造成照護家屬很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貞利他們家在解決黃昏症候群的方法很特別,就是陪爸爸玩起來。當然他們家的方法,別的患者或照護家屬不一定合用,但是那種發揮創意、耐心與放下執念、順勢轉彎的精神,永遠值得失智症照護者學習。
隨著病情不斷加重,不同階段有不同難題。從出門容易迷路走失,拒絕洗澡,大小便失禁,餵食困難。每個問題都需要專業的知識,與對患者自尊心的維護,以及站在患者最佳生活品質去考量照護的最佳策略。貞利的經驗讓我們這些失智症照護的專家耳目一新,甚至有很多的感動和學習。
總之,書中雖然沒什麼高深的理論,但是聽貞利娓娓道來,她跟爸爸的人生故事,其實也是很多有失智症長輩的人家中每天發生的真實故事。書中遍地寶藏,有許多照護的寶貴心得與極富創意智慧的錦囊妙計。貞利毫不藏私的與讀者們分享,更重要她對父親尊嚴的維護,一直持續到病程的終末,即使餵食遭遇巨大困難,也不曾讓父親經歷管灌飲食的不適與失去經口餵食的最後一點人生樂趣。在最後階段陪伴父親用緩和安寧的醫療觀念,讓父親含笑安心離去。
這本書不但有女兒照顧失智症父親點點滴滴的思念,更有足以讓許多照護專家耳目一新,感動有加的失智症的照護書籍,值得向所有關心失智症的讀者們全力推薦。
|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主題:人際溝通 9710 2014-09-23 21:27:13 暑假作業心得
主題:人際關係
護理人員除了專業的臨床技能之外人際關係也相當重要,個人與個人之間或個人與團體之間相互影響的行為就叫做人際關係,溝通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與人之間傅遞情感、態度、事實、信念和想法的過程,良好的溝通可以使團隊工作更加順利、和諧,溝通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溝通者本身的特質或溝通的方式不當可能會造成他人的誤會,一般而言,溝通包含語言和非語言兩個部分。
文章從五種關係建立的理論出發,使我們瞭解到建立人際關係的需要及原則有哪些:與人際相關的理論包括1.減少不確定感理論:學者Berger提出關係發展是為了減少對他人的不確定感的一種過程,不確定感越低則可增加親密感的形成同時也會增加對於對方的好感度。2.社會滲透理論:由Altman和Taylor提出,以「深度」和「廣度」來說明關係的發展,「深度」表示談話的數量及投入的程度「廣度」則表示溝通話題的數量,隨著關係日漸親密其值也會增加。3.人際需求理論:主張一種關係是否開始、建立、和維持須仰賴雙方人際需求互相配合的程度,心理學家Schutz提出人們經常經由滿足三種需求來增進關係的建立分別是情感、歸屬和控制。4.吸引理論:歸納人們相互吸引進而發展人際關係的理論。5.社會交換理論: Thibaut和Kelley強調社會互動過程中的社會行為是一種商品的交換, 認為任何的人際關係,皆可藉由互動過程所獲得報酬和代價的交換而得到解釋。報酬所指的是能滿足對方心理需求的語言或非語言活動,如好的感覺,代價是指對方不想蒙受的損失,如時間、焦慮。
青少年的人際關係模式1.順從型:待人謙虛恭順,害怕受到別人的攻擊,試圖藉著表現弱者的形貌來防衛自己免受傷害。2.對立型:採取這種人際關係的人,總是站在對立的方向,表現相反的意見或行為,表現上看起來似乎是扮演強勢的角色,實際上其行動、意見,取決於別人的行動、意見,只是方向相反罷了,有時也是掩飾內心怯懦的反向舉止。3.功利型:受功利社會影響,許多人交友的目的只在從別人處獲得利益,必要時有利可圖,若對方失去利用價值時,就棄之而去,交友的對象依利益大小來選擇。4.退縮型以為與人交往只會增加麻煩與牽絆,認為多交朋友,情感、道義、友誼的牽扯只是浪費時間,增加困擾。5.均衡型:這類型的人際關係,擁有均衡性與伸縮性的特色,能對不同對象靈活且均衡地運用前述各類型人際關係,且能建立以誠心、信任、關愛為基礎的人際關係,努力去了解對方,關懷對方,甚至會調整自己、尊重對方,設身處地。
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無法脫離他人去選擇自己獨立一個人生活,我們時常需要他人的幫助。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良好的溝通有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團隊合作,溝通時不應該是一昧的秉持著自己的想法、說出不堪入耳的話,應該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說話時應該先想想內容是否會傷及對方,當對發表達出他的意見時也應該耐心的傾聽,我們不一定要去贊同對方的說法但是可以試著去了解他的想法。瞭解人際關係的理論及模式有助於我們在面對不同類型的人可以做出較適合的回應,也不至於與對方起爭執鬧的氣氛不愉快。
參考文章:1.「人生的朋友」人際溝通實踐—綜合活動課程分享 諮商與輔導,劉樂農 ,第278期 2009.2.5 第
58—62頁
2. 錄影教學應用於人際溝通訓練之效果,汪翠瀅1 施陳美津1,2 吳明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