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499/4105頁 [首頁][上一頁][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9626  2014-09-23 21:19:21
暑假 作業-人際溝通關係 護三乙 楊家珊 1015101053 1號 Facebook社群網站的涉入程度與人際關係研究 指導教授:韓豐年 教授 研究學生:陳奕陵、洪培馨、盧貞伶、梁鳯琄、 梁宗鎏 圖文傳播藝術學報 ; 2011 (2011 / 05 / 01) , P97 – 103 本篇是在探討,最近時下最流行的FB與人際關係的變化,人本來有群聚的習性,人與人因互動而產生人際關係。隨著時代變化、科技進步,人可以透過夠多元化工具與其他人聯絡、互動,不僅維持現有的人際關係,更結識居住在不同區域的人們。網路技術不斷地進步,虛擬社群的畫面越來越精緻、功能越來越多元,人們所使用的溝通工具也不停更新,從E-mail、BBS、論壇、部落格等,透過網路散播的特性,為人們拓展交友範圍、人際關係。由於網路特質,更是形成另一種與一般人際關係不同的網路人際關係。2009年Facebook風潮席捲全球,作為網路通訊錄為網站建立之初衷,Facebook建立至今,網站不僅提供通訊錄之功用,目前功能非常多元,吸引大量使用者加入,出現一些網路行為在之前未曾發現,值得研究者去探討。 新移民家庭子女依附關係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張惠婷(Hui-Ting Chang) ; 陳志賢(Chih-Hsien Chen) ; 鄭承昌(Cheng-Chang Jeng) 目前本國外籍配偶正不斷湧入,所以造就外配子女人數不斷上升,面對這樣的文化融合是既喜既憂,喜的是減少少子化的影響,憂的是面對這極大的文化差異,外籍配偶該如何適應,而新移民家庭子女的教育與人際關係的偏向又是如何?本篇就是研究比較新移民家庭子女與一般子女在父親依附、母親依附與人際關係上是否有所差異;並進一步了解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對新移民家庭子女人際關係預測情形。本研究採立意取樣,得新移民家庭子女184份,一般子女1885份。結果發現,目前新移民家庭子女在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及人際關係上與一般子女皆無差異;而與雙親皆安全依附之個體較與雙親皆不安全依附者在人際關係上有顯著差異,混合型依附者僅在友誼方面明顯優於與雙親皆不安全依附者。至於新移民家庭子女父親依附、母親依附與人際關係三者之間的關連性,其有顯著相關,但是僅父親依附中的回應分量表對新移民家庭子女人際關係其有預測力。
      
暑假作業讀後心得-換個想法人生會更好  9862  2014-09-23 21:11:10
書名:換個想法人生會更好 著作:松下志郎 出版社:雅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心得: 書中將對生活有幫助的想法,以不同的主題來強調說明,旁邊還以小字解釋每個主題的特性、重要性,讓讀者能夠更快速的來理解他想表達的事情。 面對事情時,能夠以正面的態度來應對,不但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亦可使事情能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若能以對方的立場來著想,不去鑽牛角尖、從雞蛋裡挑骨頭般的難相處,所謂瑕不掩瑜,只要願意從大範圍去看,多去看別人的優點,一定能找到對方獨特的優點,但我想前提就是得要願意不計較、舊事不重提,但這真的很困難,因為我也無法每次都能做到,這必須要有好的肚量能夠忘卻別人的過錯,正可謂「仙人打鼓有時錯,腳步踩錯誰人無」,所以我們一定要勇於認錯、願意給人一個悔過的機會,因為當我們犯錯時,也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原諒,所以我們要放寬心胸,運用同理心,以恢弘的氣度去包容別人、體諒別人。書中也明確的提及時間管理的重要性,鄭石岩教授認為人必須對時間保持良好的觸覺,然後才能有效的運用它。能將工作時間做有效的運用,就有較多的收穫,相對的你也就有較多的悠閒和喜樂。我覺得很有道理,因為如果對時間沒有感覺,那麼要如何有效的來分配、利用呢?於是對每件事都必須要有規劃,不要埋頭苦幹,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將事情依重要性來排序,一次完成,不但可以讓人從容的將事情做到最好,亦不會過度注重於事情上,導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過程,於是以後我會開始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在一天最有效率的時段中,這樣完成效率快,自然成效就會好,又能以最輕鬆的方式將事情打理好,且不會落到臨時抱佛腳的局面。自從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更懂得管理時間,因為以前都會浪費掉很多可以利用的時間去玩樂,讓我就算很努力的想去讀書,但沉重的眼皮就是會緩緩的闔上,導致我書讀不好,精神又不佳,所以只要找出自己能以最有效率完成事情的那段時間,就能讓每件事情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完成。從現在開始,我要勇於行動,不要顧慮太多無謂的事物,導致自己不敢行動,也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盡情享受付出的快樂,使自己的人生能夠精彩沒有遺憾。
      
暑假作業  9934  2014-09-23 21:03:38

陪伴

作者的女兒莎莉在一九九六年間罹患躁鬱症,她急切的想要告訴眾人她腦中源源不絕的觀點,卻使身旁的親人朋友畏懼、擔心,但是作者毅然堅決接受女兒生病的事實,帶著不知是夢是醒的莎莉來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本書描述著她在精神病院一個月的點點滴滴,細膩的觀察刻畫了各種人物的外在行為及心態,以如何克服自己的女兒怪異的行為以及思想,每天期盼著自己的女兒,總有一天,她的正常思想會再回來。

起初麥可不肯相信自己的女兒年紀輕輕是位患有躁鬱症的患者,認為是交到壞朋友吸毒而有一些奇怪的舉動,並非罹患躁鬱症,對麥可的打擊相當的大,不過他必須承認女兒的種種怪異行為確定是罹患了躁鬱症,陸陸續續的家人幾乎知道,起初每一個人都怪麥可做法,認為莎莉不應該住院,因為他們深信著莎莉沒有瘋。麥可在沒有任何健康保險的情況下,為了女兒的健康,咬緊牙關簽下意味著頃家盪產的治療同意書原本以為女兒只是擁有別人沒有的天賦,卻意外地發現女兒的心裡彷彿住著一隻永遠無法安靜的獅子。

孤獨,也是躁鬱症患者必須面對的一項挑戰。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自己一個人,她想要把她的理想傳達給這世界,卻沒有人能理解她急切的感受只會把他們視為怪胎當瘋子隔離。在生活中,時常有人因不了解對方而傷害、攻擊,有先入為主的歧見,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陪伴是所有疾病的一帖良藥,在基護實習中,我照顧了一位患有輕微躁鬱症的個案,有時在互動講話中,個案會閉上眼睛或把頭撇到一邊去,想表示著她不想繼續談話,一開始覺得有點受到打擊,心想是不是不喜歡我,但在過程中學到默默在一旁陪伴傾聽著,漸漸的跟個案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如同書中的莎莉,在家人的陪伴之下,病情慢慢穩定下來,她也回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了,而這都要家人的包容與陪伴,而非懷疑與排斥。 

在生活上如果遇到不知如何用言語表達的事情,可以選擇傾聽或者陪伴在她身邊,就算只是靜靜的帶在一旁陪伴著,對方也一定會感受溫暖,這也是建立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一部分。在網路上有人分享了一句話:「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隻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在生活及工作中,我們常會面臨許多重要的關鍵時刻,當身處在「關鍵情境」時,「關鍵對話」的掌握、微妙的應對、靈活的反應,常決定著我們對話的成效。」

 

閱讀書籍 : 心裡住著獅子的女孩     

作者:麥可.葛林博

出版社:木馬文化

引用網址:知識家 http://www.knowledger.info/2014/07/15/listen-the-unbelievable-power-empower-your-relationship-learn-to-listen/

      
八大核心心得  4679  2014-09-23 20:53:23

一般臨床技能: 技術學習是往護理路必備的,回想第一次接觸基護技術,當下覺得新鮮又感到害怕,很怕自己學不好,但熟練之後就覺得自己稍微有護士樣了,蠻興奮的,尤其第一次肌肉注射,到現在我都難以忘懷,我也會持續帶著好學的精神學習更多的技術,希望能在臨床上好好運用。基礎醫學科學: 從解剖學開始,初步認識人體骨骼神經,一直讀到內外科,由淺入深的一步一步學習,許多都是學過而又更深入的了解,從病因症狀到解決方法都是我需反覆學習熟記的,臨床上病患也會問有關於他們的疾病,我有了這些基礎就能回答他們的問題,好好的打穩學理,我想也會深得學姐的喜愛吧!批判性思考: 我有基本護理實習的經驗,透過實習讓我了解到臨床需要哪些,我想我需要加強我的學理跟融會貫通以及溝通能力,把基護做不好的地方想辦法努力補足,輪到我上高護戰場的時候才能更得心應手,回想實習過程我想還是有需反省的地方。關愛: 無疑就是關心及愛護他人,實習時前半段我因為內向都無法主動去關愛病患,後來老師教導我該如何去做,實習夥伴也陪著我,後半段就比較會跟病患講話了,我想這方面是我需要在加強的! 倫理素養: 學校的環境中很容易藉由他人行為而學習,什麼學習態度是相對較好的,其實都知道,讀了書也能夠增加自己的氣質及素養,面對老師及同學給予尊重,我想這是最基本的。溝通與合作: 最常出現就是在團體報告中,需要彼此溝通主題內容,有時意見不合也需要耐心提出討論,但是團體中最怕有的人是只掛名的,這樣真的會讓其他人累又吳無奈,團體最需要一起合作,在學校生活中當然有遇過,最後就是只能督促在督促了。克盡職責性: 我自認為我在學校生活中有達到克盡職責,做好了學生的角色,也邁向自己訂定的目標前進,未來也會持續用這種態度做好我的每個角色。終生學習: 對於走護理路的我來說,這是最必需的,跟著技術進步,許多臨床知識及技術都是會有創新及修改的,我也要時常更新我所學的,才能對被我照護的人能有更好的照顧。

      
個案報告心得  4679  2014-09-23 20:52:34

脊椎側彎好發於青少年期女性,其外觀不美觀外,嚴重者會影響心肺等內臟器官受壓迫,X光攝影檢查是脊椎側彎診斷上的重要依據,也是病程變化與追蹤的重要根據。側彎角度小於20度的患者需姿勢矯正及運動治療;側彎角度20~40需穿著背架治療;側彎角度40以上需外科手術治療。其實我本身也有脊椎側彎,在我國小六年級發現的,當時我家人覺得我的身體都歪歪的,每次都罵我為什麼走路不好好走,於是去醫院檢查看看,醫生一診斷我有脊椎側彎,我就覺得我生病了而我的家人也一直很擔心,但剛開始只能追蹤並不能做什麼,我家人開始到處詢問有什麼方法,不管是推拿游泳甚至找了神明,哪個地方說有用我們就去哪裡,但是隨著我的年齡增長側彎角度也越來越嚴重,其實外觀我是還沒有很明顯的扭曲但是我的骨盆一高一低腳也一邊大一邊小導致穿褲子會一長一短一鬆一緊,而且有時候會背部酸痛也沒有自信穿緊身的衣物,看到別人夏天穿少少穿美美就覺得很難過,心想是不是我做了什麼事老天要這樣懲罰我,每次照鏡子真的很想哭,我也想要我的腰兩邊一樣,只要想到我有側彎其實心裡是很難過的,也很害怕別人發現我有側彎然後覺得我有病,日子一天一天過了,我覺得除了背部更容易酸痛外身體也慢慢變差了,跑步運動的時候很容易喘不過氣,就連平常有時候都吸不到氣的感覺胸口也會悶痛,我知道其實已經很嚴重了,發現至今已經六七年了,到近幾年甚至出現放棄狀態連醫院也沒去追蹤,我也不想管側彎,可是隨著身體變化我真的很擔心因為側彎而壓迫到內臟器官或者神經,所以我有想要直接外科手術的方式治療但我知道除了有很長的疤之外活動也變不方便了,裡面加了鋼釘導致我不能彎腰也無法從事劇烈活動,可是我不想要我的身體變的更差也不想外觀扭曲的更嚴重,跟我家人訴說後決定再去看醫生。X光的檢查我已經照了很多很多次也熟悉該怎麼做了,從原本10幾度到最後一次測量已經變38度了,醫生直接問我要不要開刀,我就是為了開刀才去醫院的所以我就立馬答應了但答應的那一刻我的嘴是顫抖的心裡是害怕的,如果當下沒有人我可能立刻崩潰大哭吧!回家等待手術時間,這些時間我是煎熬的,想了想我這輩子有什麼事是無法在做的,其實蠻難過的,我才10幾歲就有很多事是這輩子的最後一次只有無奈沒有別的了。手術前我去了遊樂園玩遍所有設施,設施的注意事項幾乎都有脊椎手術者無法搭乘等字樣越看越難過,手術日期到了,提前一天到醫院的我,其實心裡很緊張,做了很多檢查那一天晚上說服自己早點入眠隔天必須好的狀態下進行手術,被推入手術室的那刻我看到我的家人緊張的神情我為了讓他們放心一直說著我一點都不緊張,手術會順利的,我進去一下就出來,推入的路上心臟莫名的越跳越快好像快跳出來了,這麼大的手術我能不緊張嗎?麻醉後完全沒了意識,醒來就是在恢復室了,背部的劇痛讓我很難受,見到了我的家人看到他們放心的模樣我也不擔心了。手術後的前幾天都是很不舒服的,翻身需要人家幫忙,半夜需翻好幾次,我的家人因為我也沒睡幾乎整夜都在照顧我,我也顯得疲憊及感到抱歉,也有哭著說我真的好想睡可是背卻痛到我睡不著,沒辦法只好找護理人員,打了一針後我就昏了過去,原本術後痠痛讓我哭著說好難過到現在術後一個多月了,我恢復了許多但需穿著背架,什麼都不方便,很想出門,但又怕別人用歧視的眼光看待。未來如果在臨床上遇到脊椎側彎的病患,不僅能清楚知道他們在害怕擔心什麼也能跟他們分享我手術的經驗,經過了六七年,我的家人終於不用為了我的側彎到處奔波也不用擔心會不會更嚴重,而我現在只能自己好好照顧自己,我必須與身體裡的鋼釘相處一輩子,不能彎腰不能做激烈運動,但是身體不再扭曲能夠穿漂亮衣服,其實我不後悔反而很開心,只要背架拿掉,我也就跟正常人一樣了,我終於擺脫側彎了,感謝因為我的勇敢而讓我終於能夠挺直的走向我的未來! 吳文興(2010).談脊椎側彎與矯正.傳統醫學雜誌,21(1),83–92 孫鴻明; 吳晶萍; 蔡榮美(2011).青少年胸椎脊椎側彎手術後之影響因子探討.馬偕護理雜誌,5(2),18 - 27 周文傳(1988).小兒麻痺患者骨盆傾斜與脊椎側彎之關聯性.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13,14 - 20

目前第499/4105頁 [首頁][上一頁][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