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501/4105頁 [首頁][上一頁][499][50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了解人性/攻擊與人性  9805  2014-09-23 20:23:27

 生命禪院倡導的人生價值觀是,人生就要開心、快樂、自由、幸福,凡能使我們的人生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事物和因素是有價值的,凡阻撓我們獲得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事物和因素是沒有價值的,而完善生命的反物質結構是人生的頭等大事,生命是無限的,人生是有限的,人生奮鬥一輩子所獲得的有相的東西最終都是空的,隻有獲得的無相的東西才是實的, 人死的時候能帶走什麽?金錢、名利、地位、有形財產一樣也帶不走,父母配偶子女也帶不走,帶走的隻有一樣東西,那就是生命的品質,從基督耶穌的教誨講,就是積存在天國的財富,從佛陀的教誨講,就是我們成就的正果,這本書的問世,有著威爾森的時代關懷在當代的生物學環境之中,由於美國社會科學界長期佔有領導地位的「行為主義」,努力地想轉變成「真科學」,與其他的物理、化學等相提並論, 這也正是威爾森具有爭議的部分, 因為,他將以生物學的普遍觀點來討論人類的起源與天性, 但身為人文學科的我們,若是存在著人類優越感而貶低他種生物的存在價值, 也如同楊照先生的導論所提到的,這是一本對人文學科的知識重視社會學科的喊話,冠上人文學科所關懷的「人性」議題,且在內容中顛覆人文學科對人性的普遍看法,威爾森認為人性的須藉由各式各樣複雜的方法加以觀察、檢驗;人性的元素是學習規劃、情感強化以及賀爾蒙反饋迴路,這些元素將導致社會行為的發展到向特定的方向, 人性可以經過有意識的設計;人性也是利他的, 將人性當成自然科學的一部份來研究,並整合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才是眼前唯一的道路, 不過也不能忽略文化演化的重要性,而且其威力要比生物演化更為強烈, 因為文化演化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決定一個族群的存在與否, 就如同二十世紀初期的亞洲,正面臨著西方強權的擴張與內部政權體質的改變,在此章中威爾森論述的亂倫禁忌是人類社會中普遍的規範在此章中威爾森論述的亂倫禁忌是人類社會中普遍的規範, 這正是人類與生物間最大的差異, 因為人類受到家庭、宗教的道德規範,使得人類受到道德制約而區分出人類與動物的不同, 在高攀婚姻這一章節裡,威爾森說明了人類能夠有所突變是由人類對於婚姻的選擇,來改變人的基因, 例如,我們最熟悉的「優生學」的概念,作者提出了以黑猩猩的生態體系說明模仿及婚配方式, 在這個靈長類與人類群體複雜關係有著幾近相似之處, 例如,猴王與其他公猴的權利分配、食物的取得等, 另外,黑猩猩的語言能力是較接近人類的, 黑猩猩能記憶許多單字,卻沒有人類複雜的語言組織能力,即便有也還要在受過無數次的訓練, 正如生物學所說的「試誤學習」─嘗試、錯誤、 再嘗試、成功、記憶, 人類同樣也具備相同的能力,在錯誤中學習成長, 從人類的觀點來看的確是如此,但我們不能忽略,原始人類亦是從靈長類而來, 從一個人類的體系中可以去窺看非人類的生物體系,他們自成一種和諧不混亂的社會結構,例如以作者的專門領域—螞蟻,實則存在著一個屬於螞蟻世界的均衡結構,不過,一旦遭受破壞則徹底瓦解,正如洛克等人所假設的:為區分成立政府之前不同的原始狀態,首要說服民眾:自然狀態是充滿自保的爭奪戰,然而,人生而平等;若要脫離一個混亂的社會秩序,必須交由一個有組織的政府來執行且維護公共秩序。這已是假設了人是理性的,甚至人類社會運作機制也在這個合理的假設範圍之內,追尋此一脈絡,在十八世紀除了思想啟蒙運動思潮之外,還有科學革命的啟蒙,達爾文學說的確是顛覆了當代及其以降對人類演化的討論, 在此時期,上帝已非主宰這個世界的全能者, 這是上一世紀的哲學家思考的問題:脫離宗教束縛的人類,究竟何去何從?這也是威爾森在這一章中提出的第一個疑問。 
 
 
 
  
  
  
 
  
  
 
 這本書的問世,有著威爾森的時代關懷。在當代的生物學環境之中,由於美國社會科學界長期佔有領導地位的「行為主義」,努力地想轉變成「真科學」,與其他的物理、化學等相提並論。這也正是威爾森具有爭議的部分。因為,他將以生物學的普遍觀點來討論人類的起源與天性。但,身為人文學科的我們,若是存在著人類優越感而貶低他種生物的存在價值。也如同楊照先生的導論所提到的,這是一本對人文學科的知識重視社會學科的喊話,冠上人文學科所關懷的「人性」議題,且在內容中顛覆人文學科對人性的普遍看法。
 這本書的問世,有著威爾森的時代關懷。在當代的生物學環境之中,由於美國社會科學界長期佔有領導地位的「行為主義」,努力地想轉變成「真科學」,與其他的物理、化學等相提並論。這也正是威爾森具有爭議的部分。因為,他將以生物學的普遍觀點來討論人類的起源與天性。但,身為人文學科的我們,若是存在著人類優越感而貶低他種生物的存在價值。也如同楊照先生的導論所提到的,這是一本對人文學科的知識重視社會學科的喊話,冠上人文學科所關懷的「人性」議題,且在內容中顛覆人文學科對人性的普遍看法。
 這本書的問世,有著威爾森的時代關懷。在當代的生物學環境之中,由於美國社會科學界長期佔有領導地位的「行為主義」,努力地想轉變成「真科學」,與其他的物理、化學等相提並論。這也正是威爾森具有爭議的部分。因為,他將以生物學的普遍觀點來討論人類的起源與天性。但,身為人文學科的我們,若是存在著人類優越感而貶低他種生物的存在價值。也如同楊照先生的導論所提到的,這是一本對人文學科的知識重視社會學科的喊話,冠上人文學科所關懷的「人性」議題,且在內容中顛覆人文學科對人性的普遍看法。
  

      
暑假作業  9778  2014-09-23 20:21:48

溝通,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真的無所不在,任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都要靠他來聯繫,而且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是希望被了解,透過同理心、語言與非語言的方式達到被了解的目的,這是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 在臨床上,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醫護人員能快速且正確收集病人資料以及確立診斷,還可以獲取病人信賴感以及能積極的配合治療,且良好的醫療溝通除了能減少溝通不良造成的醫療損害也能減少醫療糾紛。 像在實習期間,我照顧了五名同的病患,每個病患都有不一樣的心理問題、症狀、個性…等等,跟在平常跟朋友或其他人的感覺超不一樣的,而且每個病患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話要想該說不該說,會不會讓他不開心,有語時候的言語會讓病患感到太快或是聲音太大、太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是病人、不夠尊重病人、或是以說教式的方式、隨便改病話題和打斷病人所說的話…等,這些我覺得都需要去探討的問題,遇到與病患衝突時,就要有耐心的去傾聽,還有要去慢慢地解釋且試著去解決問題…等。 如果病患能跟你講他的家裡的事情或他現在心情如何…等,就讓我覺得病患很信任我願意跟我講很多,大幅提升我的成就感呢!這樣也可以讓病患感到醫護人員不只是單純的打針發藥而已,也能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到很溫馨。 與病患的溝通不光只是同理心、語言與非語言的方式,還有如何問候、使用敬語、聆聽技巧、以及察言觀色等溝通方式,而溝通的目的是為了和病患有良好的溝通方式外,還有建立信任感,是以病患為中心的重要環節之一。 還有現在英文是國際的共通語言之一。在臨床上,我覺得醫護人員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不同國籍的病患,相對的對於語言溝通容易產生障礙或錯誤時,都將會危及到外籍病患的健康與安全,且阻礙了護理照顧與治療。我覺得除了溝通方式外也要會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這樣也有助於醫護人員更能了解外籍病患的需求…等,也能讓外籍病患信任我的專業。 我覺得人際溝通是具有社會性的,不僅僅在傳達個人的思想,同時交談時的肢體動作或是臉部的表情也代表著一種信號和象徵,要時常察言觀色以及尊重對方,這些方式能讓我更能有效的觀察病人以及運用更好的溝通方式,而且溝通是要雙方討論,達到一個平衡的結果,且也要聽進去別人的意見,不能只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別人,而且要先做思考,再做出回應,才不會衝突的溝通,這樣不斷的溝通交流才會有最好的結果出來。

      
八大核心素養心得  4664  2014-09-23 20:18:08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把在學校所學到的運用在臨床上,執行正確的技術,正確的判斷護理的先後順序,減輕病人的焦慮與疼痛,這樣也可以達到我們所要的結果。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就是要去理解病人的病情,他到底生了什麼病,我該怎麼做,我應該給病人什麼樣建議與照護。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可以正確得做出判斷,知道所有事情的先後順序,嚴重的先處理在來處理比較不嚴重的。 (四) 關懷(caring): 可以給予病人適當的關心,能夠以同理心去對待病人,當病人感受到妳有在關心他時,不管是語言還是非語言,病人都會以禮相待。 (五) 倫理素養(ethics): 在執行技術的過程,給予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在執行技術時,如果有干涉到隱私問題的,要採取措施,來保護個案的隱私,這樣個案的心理也會比較舒服。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不管在哪方面,都不能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管是什麼問題,提出來討論,並且一起擬訂計畫,彼此互相溝通合作,把事情做到最好。 (七)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要有一顆負責任的心,不可以隨便敷衍了事。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活到老學到老,雖然現代醫學發達,但是也不斷的在進步中,我們的知識應該是要一直的在更新,而不是有學就好,總不可能拿以前的a套來用在現在的病人。
      
個案報告心得  4664  2014-09-23 20:17:20
個案報告這次的主題主要是乳癌,在乳癌患者身上我們可以發現,很多人對自己都有自卑感,尤其是女性,胸部對一位女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沒了胸部他們會變得不敢面對人,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時候,社交方面就會開始產生問題,還得默默地艱苦承受內心得煎熬,如果心理層面的問題沒有治療好,極可能在眼生出其他的問題,例如:憂鬱症。 現代醫學科技發達,即使乳房切除後也不用擔心,只要做乳房重建的手術就好,可是即使做了乳房重建手術,病人有會覺得不自然,心裡也是會怪怪的,對自己會比較沒有信心,怕別人對他們會有異樣的眼光,不管是術前還是術後都需要心理建設方面的輔道。 傷口的護理也需要特別注意,當然最基本的是不能讓傷口感染,也要注意傷口復原的狀況。如果疾病再惡化,會讓個案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心再次瓦解乳癌除了代表是一種疾病外,還包括了許多心理的壓抑、害怕、恐懼等受苦的感覺。除了要面對死亡的陰影和恐懼外,更要承受極大心理壓力和自我概念威脅。 看了三篇的個案報告,比較了解如何攥寫之外,也對我們以後實習有幫助,在寫個案報告的時候容易犯的錯誤,也都可以比較得出來。 李作英(Tso-Ying Lee) ; 葉美玲(Mei-Ling Yeh) ; 許居誠(Giu-Cheng 。Hsu) ; 俞志誠(Jyh-Cherng Yu) ;源遠護理 2卷2期 (2008/11), 36-41。 林璟宏(Ching-Hung Lin) ;臺灣醫學 17卷4期 (2013/07), 404-411 朱豐沅(Fong-Yuan Ju) ; 陳志維(Chih-Wei Chen) ; 蔡子平(Chih-Ping Tsai) ; 蔡宗祐(Tsung-Yu Tsai) ;顏明賢(Ming-Shyen Yen) ; 吳香達(Heung-Tat Ng) ; 王鵬惠(Peng-Hui Wang) ;中華民國婦癌醫學雜誌 2013年1期 (2013/04), 72-83。
      
暑假讀書心得-我們總是忘了,知足才會常樂  9843  2014-09-23 20:10:01
書名:我們總是忘了,知足才會常樂 作者:密勒士 出版發行:晶冠出版有限公司 心得: 人生在世,名利財物,都是身外之物,但我們總是忘了,當我們時時刻刻永不停息、永無止境的去追求和索取時,我們正陷入欲望與貪婪的陷阱之中,他為我們帶來的將是無盡的坎坷和煩惱。有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覺不幸福、不快樂,多半是由於我們的不知足。如果我們不執著,就不會陷入困境。人生在世,難免會面臨誘惑、並且有執著的人、事、物。能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讓慾望像個無底的黑洞,進而吞沒了我們,是微笑著面對生活、當下離苦的基本要則。 在知足與不知足之間,我們要傾向於知足,因為它會讓我們心地坦然。無所求,無所需,就不會有太多的思想負荷。在知足的心態下,一切都變得合理、正常、坦然,我們就不會有什麼不切合實際的慾望和要求。知足是一種境界。知足的人總是微笑著面對生活,在知足的人眼裡,世界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跨不過去的柵欄,他們會為自己尋找合適的台階,而絕不會庸人自擾。知足的人,是快樂的人。有些人活得痛苦,是因為他有太多的慾望;有些人活得失落,是因為他不懂得擁有。慾望就像是一條長長的鎖鏈,一環連著一環,永遠不會有盡頭。每個人都有慾望,但如果慾望太多,人就會變得疲憊不堪,無法靜下心來做真正的事。無論是甚麼,都要適可而止,這才是明智之舉。如果貪婪地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失去的往往會更多。知足,是人生的大智慧。參透了知足,也就參透了人生,獲得了幸福!
目前第501/4105頁 [首頁][上一頁][499][500][501][502][503][504][505][506][507][50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