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4706 2014-09-23 17:35:22
學理上我們都可以在醫學書本上得到更多關於疾病的認識,可是林教授面對的學員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所以用平易近人且生活化的方式來幫助他們了解這些疾病,其實想一想以後如果自己也是醫生了,也需要面對一般的病患及家屬,這項化繁為簡且不失去重點的上課方式,成了我學習的最好典範。其中讓我感到最驚訝的是教會的學員們,可以這樣坐在底下好好上課,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想一想自己以前曾經不喜歡上課,因此常會翹課,自覺有點愧疚,但是假設自己年紀也跟他們一樣的時候,或許才能體會光陰如梭,時光飛逝,學習的機會漸漸快要沒有的可貴。之前聽同學的報告,有說到心理老化的因素,其中「婚姻與性生活」是說有結婚的比較健康,而林教授問到,如果是單身的宗教人士,那他們是如何呢? 難道比較不健康? 當時我聽到之後,是有點錯愕,的確,像是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或是自小就出家的和尚與尼姑,他們雖然有別於一般人,但是精神生活卻豐富許多,後來林教授說:他們是跟宗教(上帝)結婚。我更是深表贊同,結婚只是一般世俗人的觀念,如果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卻沒結婚,其他平凡人通常會想,他(她)大概哪裡有問題? 但是跳脫市井小民的想法,如果一個人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使自己的心靈健全,無論是否結婚,可以是健康的。
三芝雙連安養中心
一路不算近的旅途,印入我眼簾的令人又驚又喜的樂園,我為什麼要說是「樂園」,就是在於他的整個設施與制度,跟一般的安養中心截然不同,打破一般的藥味或是老人味的氣氛,猶如一間高級旅館,但是比旅館更好,這裡有一個信念、一股力量,將原本快枯萎的花,重新綻放。在裡面可以去上課,可以有自己的房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我看到的是,這個地方讓老人家充滿生活的喜悅,人老了不會變沒用,反而更可以重新看到自己。他們有個理想就是希望可以推廣這種安養的制度,讓政府來實行。我個人是覺得這種想法實在很好,因為無論你有多年輕,最終會有老的一天,當人老了,如果沒有規劃,就有可能會有一些類似被子女遺棄或是變成流落街頭可憐老人的社會事件發生,甚至有些是獨居老人,自己過世了好幾天都無人發現。
像是這類新聞常常可以見到,將來社會人口老化更嚴重,豈不是變成司空見慣。但是試想,如果自己是那個落魄老人的時候,會有多麼驚恐! 以前我聽過一句話:「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雖然我們都知道為未來做好準備,但是以一個國家社會的立場,更應該為他的國民做好準備。更要避免這些社會案件的發生。當天在會議室有討論到關於這個安養中心是否可以適用全國,艾琳達教授就提出了一些疑問,我想我可以體會到一些更困苦人家的困難,或許雙連是個很理想的概念,但是卻很難在現階段可以普遍實現。這個議題很大,因為要規劃與實行會跟很多其他議題牽扯。
但是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是對的,就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實現的,最重要的是,要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