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暑假作業 4601 2014-09-23 08:42:13
*個案報告文章:與洗腎機共存:末期腎病變病患之生命經驗
作者: 李碧娥(Bih-O Lee) ; 林秋菊(Chiu-Chu Lin) ; 吳淑鈴(Shu-Ling Wu) ; 徐惠禎(Hui-Chen Hsu)
出處: 長庚護理 ; 15 卷 2 期 (2004 / 06 / 01) , P121 – 130
*個案報告文章:一位末期腎病患者在面臨洗腎時社會心理障礙之護理經驗
作者: 蘇美禎(M. J. Su)
出處: 護理雜誌 ; 46 卷 1 期 (1999 / 02 / 01) , P95 – 100
*個案報告文章:洗腎病患促進運動訓練之衛生教育
作者: 劉淑樺(S. H. Liu) ; 鍾信心(H. H. Chung)
出處: 護理雜誌 ; 47 卷 6 期 (2000 / 12 / 01) , P83 – 87
在許多地方可以了解到洗腎的原因,除了先天性的遺傳病外,最多的還是因為年輕時沒有好好的保護腎臟所致,像是工作時憋尿、少喝水、晚上熬夜不睡覺,或是食用多鹽、多糖、多油的食物等,而有少部分的病患則是因為聽信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結果腎臟不堪負荷而必須洗腎。
近年來可以在臨床發現,因慢性腎衰竭,或吉他疾病導致罹患末期腎病在醫院中以不再是少數人而已了,加上因社會大眾對於腎病的了解不深,使得接受洗腎的患者面臨重大的打擊及壓力。
要讓一位處於震驚、不安、害怕、逃避…等不平衡狀態的患者,能接受洗腎且心平氣和的與醫護人員配合溝通,是很不容易的,而我們醫護人員要在考量到病患的不適及情緒上的焦慮不安進行治療,也是我們的一大考驗。
我們應該適度的理解病患的憤怒,引導個案說出內心的想法,且採取同理心對待鼓勵病患發洩情緒,表達內心的恐懼與害怕,並在個案失落或哀傷的時候,默默的陪著他讓他不會感受到孤單無助。
洗腎病患常因偏低的運動耐力而影響其獨立活動、就業能力及心理健康,而透過運動運練可改善病患之身體功能,使個案自覺體能改善後,日常活動可自理更加獨立,對自己較充滿信心且認為未來較有希望感,並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為洗腎病患打開復健希望之門。
長期寫意透析對病患來說,心理的疼痛與心理不適,接著受苦來自醫療情境中感受到的不愉快經驗,最後,受苦來自於與疾病的共存經驗,此時個案對生命及死亡可能會有正向或負向的感受。
研究指出,接受血液透析對病患而言,依賴洗腎機器而活代表了失去身體正常的功能及生活型態的瓦解,及一種喪失自我的意涵在,但長期接受透析治療是唯一能將腎障毒素排出,才能使生命延續的唯一方法。
許多洗腎患者定期接受每周三次,每次四到五個小時的血液透析治療,這種周而復始的生活型態,不但生活受到限制,也帶來許多麻煩與不方便。這種必須受限制的生活,往往使個案在心理產生一種厭煩感或厭惡感,但血液透析又是病患延續生命必要的治療,他們必須依靠洗腎機器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家人與配偶的支持對個案而且是很重要的,因為漫長的洗腎歲月需要家人與配偶的支持與鼓勵。
最後看完這幾篇的文章,看的到他們如此「辛苦」地洗腎,而且每次都要花四到五個小時在洗腎上,身心理都不好受,我便會告訴自己要好好地保護自己的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