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510/4105頁 [首頁][上一頁][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年級升四年級暑假作業  4665  2014-09-23 01:13:44

老人跌倒
隨著世界人口的高齡化,跌倒是老人生活中的隱形殺手,所以要預防老人跌倒。跌倒不但使老人身心靈受創,也增加醫療成本的支出。所以要了解跌倒的危險因子,降低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社區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相關之退化、曾經有過跌倒、姿勢性低血壓,所以不論坐著或者躺著,起來時要一步一步慢慢來,不可以太快、慢性疾病、認知功能、藥物使用(包括多重藥物使用)、居家環境因素、足部保護措施等,住院老人的危險因子有些與社區老人相似但有較高盛行率,另外病人與護理人員、家屬之間的溝通不良也是危險因子之一。6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容易跌倒的族群,為了預防老人跌倒要注意有無藥物的重複使用以預防血壓太低,過去六個月內是否有二次以上的跌倒經驗,勿穿不合適的衣物,尤其是長褲勿太長,以
免絆倒自己、拖鞋要合腳,地面濕滑的地方務必要擦乾,然後要注意家裡面是不是有未固定的地毯、樓梯的兩側要加裝扶手給長輩們有東西支撐以便上下樓梯,睡覺時至少要開一展小夜燈以防止長輩們半夜起床上廁所因為太暗而踢到東西而跌倒了!要小心家中的傳單或報紙紙類的東西勿散落在地上因踩到而滑倒,浴室要加裝防滑墊老人很容易在浴室裡跌倒的,家中的電線要固定在牆壁以免任何人絆倒。要預防跌倒,事前完善的評估是必要的,社區老人可藉由詢問跌倒史加上簡單步態平衡測試,找出跌倒高危險群,住院老人因為多合併其他內科疾病,且較高比例有行動不便、認知功能減退的現象,較仔細的周全評估是需要的。慢性病況數以及基本與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會影響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範疇之健康相關生活品質
;而跌倒種類、輔具使用、認知功能、基本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則會影嚮環境範疇。女性、關節炎病史、精神疾患病史是台灣都會區老人單次跌倒和反覆跌倒的共同相關因素。視力障礙與單次跌倒有關,而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病況則與反覆跌倒有關。另外,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會影響跌倒後的害怕心理。社區老人跌倒的介入方式以多重因子介入最有效,其他單一因子如太極運動能減少跌倒的機率、足夠劑量的維他命D補充能降低跌倒危險性。住院老人跌倒的預防也以多重因子介入有較理想結果,其他單一因子如髖部保護措施等則未有明顯效果。院內老人防跌仰賴醫護人員、病人與家屬之良好的溝通,經由不斷監測、改善、落實跌倒預防作業及病人、家屬積極的參與,才能落實防跌作業流程,進而減少院內跌倒的發生率。家
中有較年長的長輩處處都要替他們注意,老年人的跌倒預防已是世界公共衛生重要議題之一。

參考文獻;
曾錦惠等(2012)‧社區與住院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與預防‧台灣醫學,16(2),174-182。
林茂榮、陳姿怡、黃慧芬、楊凱婷(2006)‧跌倒老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及心裡害怕‧台灣老年醫學雜誌,1(4),246-259。
李建賢、周碧瑟、張念慈、楊南屏(2008)‧單次跌倒與反覆跌倒之盛行率與相關因素探討-以都會區老人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7 (4 ),330-340。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在剛踏入護理科生涯,第一次看過八大核心是學校發的資料夾、學校廁所,當時只是看看而過,不知道它們真正所代表的意義對我們而言如此重要。後來透過學校評鑑、實習、內外作業等等,對八大核心愈來愈了解了些,也明白了八大核心對護理界的重要性。八大核心分別包含:一般臨床技能、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批判性思考能力、關愛、倫理素養、溝通與合作、克盡職責、終身學習。
1.一般臨床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在評估病人後依嚴重程度排列優先處理順序,將所學的技術和知識依照個案所存在的問題給予最優勢的處理。
2.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具備基本應變能力,對個案所提出的問題才能應答如流。要會判讀檢驗值,知道他們代表的意義,正常值分別該是多少,根據異常項目給予最合適的解釋與衛教。
3.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個案所存在的健康問題,給予專業的處理。明白怎樣的情況下,需要什麼樣的處理方式,例如;依照傷口大小深淺選擇最合適的敷料處理、祛痰藥水服用後喝水會稀釋藥效,所以要放在最後吃。我認為批判性思考能力不但需要靈活的思考能力,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隨時注意周圍的狀況。
4.關愛(caring):視病猶親應該是關愛最好的詮釋,把每個病人都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的照護,隨時隨地的問候「吃飽了嗎?」、「你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傾聽他們心裡的話,並給予適當的回應,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有助於提高配合度,早日恢復健康。
5.倫理素養(ethics):尊重個案隱私的部分我覺得是最重要的,因為換作是我,我也不願意給不認識的人看,所以務必給予適當的覆蓋。做技術之前的自我介紹、解釋目的和過程這三點特別重要,做足這些比較好讓個案放輕鬆點、配合度也會高一點。
6.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適度的提共自己的意見,並且要會接納別人的意見,團隊合作這一塊往往是最難的,我也正在努力的學習中,一群人會比一個人做事要來的有效率,且來得快樂。
7.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不要帶給別人困擾,所以絕對不可以遲到、沒有重要的事不要早退,護理這個職業攸關生命問題所以要把握住每分每秒,應該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8.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醫學日日在進步,所以身為醫院成員的一角的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事物,不懂的地方要勇敢去詢問或找尋答案,這樣一來能夠提升護理界的水平。

      
三年級暑假作業A  4695  2014-09-23 00:24:41
1 周繡琳、廖珍娟、姚鐘太(2007)˙癌症病人的失眠困擾˙腫瘤護理雜誌,7(2)。 2 曾翠華、林佳靜(2008)˙癌症疼痛˙護理雜誌,55(2)。 3 梁淑媛、丁熙安、李慧貞、盧玉嬴、高聖惠(2014)˙疼痛對癌症病人的情緒衝擊、健康科技期刊,2(1)。 心得 我覺得癌症其實有時候並不如我們想像中恐怖,深入的去了解我領會到有些時候我們不了解某些事物就亂下評論是不對的。 癌對人體是有害的沒錯,因為癌症細胞會不斷的分裂也展現出癌細胞活躍的生命力,不管有沒有得癌症我們都要走完人生的這些路程,該面對的有一天總要面對,如果沒得癌症更要努力活下去,有些事情以死來面對如果我們在灰心喪意之際能夠堅強的走下去這就說明了,人生並不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追尋死亡的人其實是最悲哀的我看完這幾篇文章的最大的感想就是真正了解到"癌症"這個名詞的真正意思。 失眠是癌症病人非常普遍及永遠關注的議題,相對的癌症疼痛也是癌症病患最害怕與難以忍受的症狀之一。許多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病患總會先強烈否認接著憤怒再來開始尋求神明保佑等等直到後來才慢慢開始接受,為什麼呢,因為癌症這詞在大家眼力就是吃力不討好,醫療花費大還不一定治的好,吝誰聽了都會畏懼。癌症對很多人是世界末日,是的但是請記得,這是人生過程中的其中一部份,不是誰作對或做錯的問題,癌細胞他只是正常細胞的變化,有些人說練了氣功癌細胞會縮小或穩定,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用,那都只是個人的心態或信仰吧,但我覺得那些都是能讓自己更加放心的療法,也說明了這環節的重要性,為什麼有哈哈大笑療法,為什麼有些人得癌症放下所有去環遊世界一圈結果好了,為什麼憂鬱症患者容易感冒,得癌症並非判死刑,你永遠都要能笑著面對人生,因為你的樂觀身體細胞能感應的到,進而包圍不好細胞而緩解你的癌症。 或許很多人會相信醫生,可是你要自己重新學著照顧自己身體而非把責任都推給醫生,醫生也是人,醫生也會得癌症,醫生能醫好人,同樣的,死在醫生手上的也不少,我並非鼓勵大家不看醫生,我鼓勵的是勇敢的面對他、接受他、處理他、放下他。 看了這幾篇文章後,我深切的感覺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讓我了解到半夜能好好舒服的睡一覺,沒有絲毫病痛纏身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不須靠著藥物入睡,也不會因為身體不適或者因為疼痛影響了個人的情緒,對著家人朋友或者是醫護人員發脾氣,疼痛是種不愉快的感受,不僅是身體上的不舒服,也會引起心理上的焦慮,病人因為疼痛而使得日常生活受到干擾,包括不想吃、不方便行動、睡眠干擾等,進而使得病人的營養和免疫力變差,身體更虛弱,健康惡化的速度更快。 其實找了這三篇文章重點都息息相關,如果疼痛控制較好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會有所改善;反之,當疼痛控制不好時,病人會有心情 低落、憤怒、焦慮、憂鬱、身體疲倦、失眠等現象,當疼痛嚴重到失去自我照顧與工作的能力時,便容易陷入過度依賴、沮喪與孤立,也會影響到家庭的生活。而家屬也因為要照顧經驗疼痛的病人,常常感到心疼與無助,可見疼痛不僅影響病人,對家屬也是一種挑戰。 其實癌症病人最痛的不僅是身體,連心裡都是,而疼痛的經驗,使病人產生焦慮,焦慮會降低病人對痛的承受能力,所以藥物的使用量會不斷升高。疼痛是每個人可能都曾經有過的經驗,癌症病人發生疼痛的比率較其他病症多,疼痛是癌症末期病人最感困擾的症狀,「痛不欲生」是很多癌症末期的感受,對很多的病人或家屬來說,就算無法治好癌症,但也要病人能免除疼痛,因此,疼痛控制成了安寧緩和醫療中,的症狀處置項目是有些醫療人員對癌症止痛方式仍不清楚或是誤解,因而讓許多病人生活在「疼痛」中。
      
三年級暑假作業B  4695  2014-09-23 00:23:25
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心得 還記得一年級懵懵懂懂的踏進護理科這個新天地,成為別人口中所說的小高一,對所有事物都感到新奇的我,也是頭一次聽見八大核心這個新名詞。 當我走進護理的這條路上,老師們嘴裡開口閉口都是八大核心素養,當時的我覺得好神奇,關愛、基礎生物醫學科學、一般臨床技能、溝通與合作、倫理素養、批判性能力思考、克盡職責性、終生學習,這八樣聽起來很簡單,但我卻完全不懂其意義,直到有了基本護理學的實驗課,有了專業的模擬臨床教室跟醫療器材及用品還有可愛又真實的安妮讓我們學習如何當個稱職的小護士,才漸漸了解了八大核心素養裡其中重要的涵義,也發現要學的東西絕對不止於課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還需要靈活運用跟實際操作,懂得隨機應變才能應付病人的突發狀況,重要的是要以病人為中心。我在八大核心中進步最多的是關愛(caring),以信任及尊重的態度,藉由傾聽和同理心的表達,提供人性化與整體化的照護,因為以前從沒機會以照顧者的身分去與病患溝通,基護實習時,面對真正的病人才知道他們真的很需要被關心,我想”視病猶親”用在這裡應該再適合不過了吧,這項目不只有在臨床上需要,生活上也是萬萬不可或缺的呢,平時就要多多關心身邊的同學及家人,在他們遇到挫折的時候能給予他們心理或情緒上的支持與協助。在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方面呢,我覺得能提供給病患安全舒適的護理照護才是最重要的,技術是以病人隨時在做變換的,只要不違反基本的規則,稍微的改變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不是死板板的照著課本裡教著去做。再來是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就需要先了解病患疾病學理,還有一些相關的治療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給病患良好的照護,像是基護實習時,我照護了一位有胃潰瘍的奶奶,這時就可以針對胃潰瘍給予適當的衛教,例如少吃冰冷食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等等,在這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知識,有時也可以運用到自己或家人身上,雖然以下的比喻有點害羞啦不過我覺得是個不錯的比喻哈哈,像是我偶爾有宿便的問題,就能運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自己便秘時其可能的原因,包括臥床少動、腸蠕動不佳、水份、膳食纖維不足或藥物造成等,就能對症下藥,適當的補充水份、選擇含纖維的配方,通常就可以改善便秘的現象了。也能跟家人、親友聊聊,讓他們也能多了解一些人體的奧妙。 接著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能發現與分析問題,並提出處理方案,是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思考活動,能理性地去檢視個人的想法、結論、假設、爭議、信念及行動等,對複雜的情境及現存或潛在的問題,作出適切的回應,我們常常都只明白這個應該怎麼做,卻不明白這個為什麼要這麼做或為什麼不能那樣做?就像給藥的時候常常也不知道病患為什麼需要吃這個藥,都只是因為醫囑、藥單上面有,所以就乖乖的發了,也不會想要去查清楚去了解為什麼,做技術的時候也常常只知道是哪個學姊要我們為哪個病人執行技術,往往忽略為什麼病人要執行這項技術,其實批判性思考能力是我們最容易忽略且最不足的地方。而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我想這項目在生活上應該處處皆需要吧,不管是在學校的分組討輪做報告,或是在臨床上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朝所定之目標一起努力,我們總會利用吃飯或空閒時間,分享今天執行的技術流程,然後與同學互相討論要怎麼做會更好,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溝通與討論的,也能適當的表達想法、接納資訊及意見,並有效的回應還會互相的勉勵彼此,團結真的力量大,尤其是在單位實習後更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倫理素養(ethics)更不用話說,保持道德倫理不是應該人人都有責且本身就該保有的一件事嗎,身為一位護理人員就更應該要尊重病人想法並維護其隱私,畢竟他們才是身體的主人,所以要做任何技術或訪談之前都需要徵得同意才可以開始去執行,就像我們再執行傷口換藥的時候,會稍微把病人圍起來,並適當的暴露病人肢體,然後迅速的完成技術,可是我們往往因為技術的不純熟讓病人暴露太久,如果是我一定覺得很沒安全感、很不安,然而技術真的是要練熟再去為病人執行治療,而保護病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把握的技術就不要獨自默默的去執行,可以先告知學姐,由學姐陪同一起去執行技術,自認為不熟練的技術都應該要有學姐在一旁協助指導,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另外給藥的時候也要確實的進行核對步驟,保護病人也保護自己,這些小動作都可以提升病患的住院照護品質,及維持病人安全,也同時執行到了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這點,能夠主動做好職務分內的事,且能對自己負責。 最後所謂的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呢,簡單來說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嘛,畢竟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如果不時常更新自己的腦袋,就有可能會成為別人口中說的老古板等等,所以每天增加一點知識,一天一點的增進自己,相信以後會變得更了不起。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閱讀心得  4627  2014-09-23 00:22:39
*個案報告文章:失明糖尿病個案接受截肢手術之護理經驗 作者: 林佳琪、蔡衣帆、楊式辰 出處: 北市醫學雜誌 ; 11 卷 2 期 (2014 / 06 / 01) , P206 - 218 *個案報告文章:應用高風險家庭評估模式於糖尿病截肢 作者: 林亞發 ; 黃如薏 ; 柯月桂 出處: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 26 卷 4 期 (2011 / 04 / 01) , P177 - 185 *個案報告文章:負壓傷口治療模式成功改善複雜糖尿病足潰瘍 作者: 王怡婷、黃麗娟、蔡新中、陳明澤 出處: 醫學與健康期刊 ; 2 卷 2 期 (2013 / 09 / 01) , P89 – 93 心得: 糖尿病是我們現代很常見的疾病,而因為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數也正逐年往上攀升,它也一直是歷年來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五名。所以我想這個疾病所需要運用到的護理照顧一定是會常常遇到的,並且其實我父親那邊的家族也有糖尿病的家族遺傳史。所以我得到的機率也比普通人高,而我的二伯父也因為糖尿病變成漸凍人最後死亡,我父親的血糖也是超標,所以了解一點或許會有幫助吧。 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及運動,假如飲食一個沒控制好要嘛就血糖過高,要嘛就血糖過低,這都很容易會引起致命的。雖然糖尿病友許多的食物不能吃,許多人都愛吃甜食,但是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禁忌裡就有含糖的食物(包含水果),也不能吃過於辛辣的食物和豆類製品,更加不能飲酒。並且也不可以攝取過多的食物,這對愛吃東西的人例如我可真的是完全接受不能阿,所以我希望我絕對不要得到糖尿。 再來就是運動了,適當的運動本來就對身體很好,規律的運動可增強骨骼肌的力量,改善心臟血管以及肺臟的功能,也會消除精神緊張,減輕心理壓力,讓人可以維持愉悅的心情,而且規則的運動可與飲食計劃相互配合而達到減重的目標,對體重太重的病患很有幫助,但是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力的,這對我來說有點困難阿,所以到現在依然瘦不下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除了上述的好處外適當的運動也能有效的降低血糖。但是運動的方式以及種類也是需要慎選的,不可以做太高出擊力的運動,因為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重大的危害。並且天氣太熱或太冷以及血糖過高時也不能做運動,因為這時運動反而使血糖更壞,甚至產生酮體,所以在運動之前,必須把血糖控制住。 其實不管事什麼樣的疾病,患者大部分一定都不會開心,而剩餘的少部分患者大概是看得比較開吧。所以病患的心裡想法與狀態也很重要,也一定要顧及到的,我們可以教導個案儘量運用正面的思考去努力的改變自己的心態以及環境。 引用作者張坤來所說過的話: 控制血糖的平衡是件很浩大的工程,但也別忘了上帝關了我們一扇門, 上帝也一定會為我們開一扇窗,窗外的世界或許會更美,糖尿病使我們生活上有些不方便,但也或許因而讓我們更重視生活飲食起居與運動,進而避免了另外重大疾病的侵襲,這何嘗不是罹病後的另一種收穫呢?
      
健康護理  4573  2014-09-23 00:21:59
題目:臨床護理 護理是具有獨特知識、技能以及態度的專業,它是一門實用的科學,建立在批判性思考的架構上,以此架構作為臨床決策及實證護理的基礎。護理也是一門藝術,有個別性、創新性及以全人為導向的特質;整體而言,護理是一門深受社會環境影響的臨床專業。臨床教育是於臨床情境中進行教學活動,由於護理是一應用科學,臨床教學一直是護理教育重要的核心課程,目的在幫助學生於實習中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增加批判性思考以及臨床決策的能力,培養對護理專業的認同。護理人員常需要在一個時間點上,同時處理許多繁雜的事,如處理醫師的醫囑、病人的需求、家屬的要求,或又加上一位新病人剛入院、單位內有病患病況惡化、從不同的部門打來的電話、及還要幫忙督導沒執照的新進人員工作狀況等等。尤其是護生必需經由護理臨床實習的轉變階段,為將來成為護士準備「做」和「知」的能力,故臨床教學是影響護生知識移轉的重要因素。在多變的臨床情境及社會環境中,學生面臨到許多非教科書或課室中所學典型的行為或反應,學生必須運用多種不同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或嘗試新的方法,並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美國卡內基基金會指出有效臨床教育的三個必要因素,包括:⑴認知的學習:包含知識以及理論的教育,學習護理專業的知識基礎,並培養護理專業的思考能力;⑵以技術為主的臨床學習:包含臨床思考、技術以及知識的應用;⑶專業認知以及倫理的學習:包含學習及內化護理專業的責任及倫理。都必須融合這三個臨床教育的要素,讓學生有真實臨床經驗的體會,才能幫助學生培養護理專業的思考能力。以老師的角色來分類,大約可分為以下五種模式,包括⑴課室開課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執行臨床教學;⑵臨床實習指導教師(包括學校短期聘僱之專案教師,或學校聘任長期固定在一個或數個醫院擔任臨床教學之教師);⑶醫院護理人員或護理行政人員兼護理臨床教師,此為短期兼任,一次指導數位學生臨床實習,並與其醫院業務同時進行;⑷臨床一對一之護理臨床教師,此為醫院編制之護理人員,若此教師護理八個病人,則此學生即跟著照顧這八個病人,教師對學生實習及病人護理負責;⑸合聘制教師,指學校與醫院共同合聘一位教師,教師在醫院及學校之教學時間。因應護理專業目前的需要以及未來的走向,護理課程以及臨床教學上必須作多樣改變,以培育具專業能力及人文素養的護理人員。護理工作是兼具高度專業及知識的行業,隨著社會迅速變遷,民眾對健康的需求日趨加重,使得護理人員的角色與功能更加延伸。爲成為一個與時共進稱職的護理人員,運用護理知識管理於臨床實務上是有其重要性。
目前第510/4105頁 [首頁][上一頁][508][509][510][511][512][513][514][515][516][517][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