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個案報告三篇 4701 2014-09-22 21:52:36 癌末病人憂鬱症之靈性照顧:個案報告
癌症病人的憂鬱症是一般人的三倍,而高達六成的癌末病人曾經驗憂鬱症,四分之三的自殺事件中,憂鬱症列爲重要因素之一。幫助癌末病人善終是安寧緩和醫療的主要目標,能否有充份的死亡準備則與病人的善終息息相關。然而病人在死亡準備的過程中,憂鬱症與自殺事件的發生常會阻礙或中斷了病人的死亡準備。本報告就臨床佛教宗教師的角色來照顧癌末病人的憂鬱及其靈性課題,以期改善其生活品質,且能有充份的死亡準備以達到善終的目標。在研究方法上採用臨床個案和分析,提出生存法則之挫敗與自責是次發性憂鬱症病人主要原因。本土化的照顧模式,是從關係的建立開始,漸次加強家庭社會的支持,恢復自我尊嚴、改善自我放棄、舒緩不捨及完成心願等靈性課題,而解脫之道在於應用佛法提升內在力量,超越死亡恐懼
產後憂鬱症:個案報告
憂鬱症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成年女性憂鬱症是男性的兩倍,許多證據也顯示女性生殖系統荷爾蒙改變的確會影響女性的情緒變化,產後憂鬱症即是一例。目前國人對生理疾病較重視,容易疏忽對心理疾病的探討,產後憂鬱症並未引起廣泛的重視。其實,母親若有產後憂鬱症將會對嬰孩的認知、語言表達、注意力造成不良影響,嚴重則有自殺或帶嬰兒一起尋死的危險,不可忽視其重要性。因此,本文將藉由相關文獻,回顧產後憂鬱症的由來、診斷標準、流行病學、病因、鑑別診斷、高危險群及治療,期待增進醫界對產後憂鬱症的重視。
一位養護機構長者糖尿病足之護理經驗:個案報告
本篇報告旨在描述照顧一位80歲糖尿病足患者,因糖尿病足部感覺減弱,造成足部傷口破皮紅腫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為2006年11月6日至2006年12月4止,運用Golden十一項健康評估模式為評估架構,結果發現個案有:(一)知識缺失(特定的)與對糖尿病足部護理的自我照顧有關;(二)潛在危險性損傷-跌倒與不知預防跌倒的相關訊息有關;(三)焦慮與擔心糖尿病足部傷口截肢及感染有關等三項護理問題。藉由足部護理衛教、預防跌倒措施、教導糖尿病足部自我照顧內容,結果個案學會糖尿病足部自我照顧技巧;且於護理期間未發生跌倒之意外;評估焦慮分數由61分降至31分,而緩解焦慮的問題。
|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4556 2014-09-22 21:49:10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自從我在學校上課中學習到自身及身邊的人身體上的病痛位置大約是哪裡,像是胃的位置和肝的位置等等,之前朋友骨折,沒有學相關科系的朋友都以小腿骨折或是手骨折等攏統的話表達,看診斷書的內容也不太了解骨頭名稱,常常遇到身體上的問題都會問我,如果是我可以回答的問題我都會盡量以最簡單的方式解答,不能回答的時候就會去翻翻學校的書瞭解之後再回答他們的問題,當下在學習的時候都會覺得煩躁,覺得好難記,但是通常最後吸收進去變成自己的的時候,隨時拿出來用做解答,這是一種成就感,這是一種可以幫助人而感到開心的感覺。
一般臨床技能
三年級下學期和其他人比較不同的是我在空堂時間擔任教學助理,一方面複習以前基本護理的技術,一方面解答學弟妹在技術上的問題,雖然會比較累,加上教學時間幾乎天天滿堂而沒有時間休息,但是在這個同時我拉回了我因為半學期沒有回去複習技術所遺忘的部分,甚至更熟悉,另外我體驗到以一個教學立場和受教學的立場截然不同之處。
溝通與合作
老師常常說在執行護理技術的時候是需要互相協助的,在實習的時候就體認到這點的重要性,我覺得合作不單單只是動作上的協助,也是一個團隊上的感覺,一種齊心向上的動力,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一定會有摩擦,可能A習慣先給口服用藥,B習慣先給注射用藥,每個人的習慣不同,作風不同,但是在一個護理團隊裡面如果缺乏溝通與合作,每個護理人員都是獨自行動,要怎設法改善麼給予患者最大的照護品質呢?
批判性思考能力
思考與省思,人需要在錯誤中反省與改變,如果一個護理人員一直在同一個錯誤中徘徊卻沒有設法改善,我認為在這個護理人員照顧下的病患可能只是重複地受到傷害,假設一個護生在實習的時候連最基本的無菌都沒有做好,要怎麼進行下一步的給藥?在執行很多護理技術都需要無菌,如果這個護生沒有思考為甚麼會一直染污,反而只是一直重複無謂的消毒再染污的行為,這樣身為一個護生一個護理人員不要說照護了,連最基本的省思與改善都做不到怎麼進步呢?
克盡職責克盡職責除了完整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之外,還需要去自我充實,這也是八大核心的終生學習』,因為一個護理人員如果職業了10年都沒有持續進修充實自己的話,是不是他的知識台停留在以前呢?這不只是一種進步也是一種對自己對工作對病患的責任心
關愛
其關愛不僅限於護理工作,每個人都需要有關愛,假設你看到一個人身體不是昏倒在路邊,你看見卻沒有像前關心的話,這樣是不是缺乏關愛呢?同樣的一件事情,如果你選擇向前關心,是不是那個人就可以得到最立即的幫助,你也有關愛』呢?
倫理
隱私權我相信是每個人都很重視的一塊,如果你就醫所留下的病歷和紀錄沒有經過你的同意被人散播到網路上,是不是有失尊重呢?我相信這是每個人都不想遇到的,保護個案也保護自己,在幫個案保密的同時也是保護自己與個案不受傷害。
終生學習
就像前面所說的終身學習充實自己更新知識對自己是一種負責也是對個案對工作的責任心,或許一邊上課一邊工作很辛苦,但是對於一個每天面對生老病死的職業來說是一件必須的事情。
|
暑假作業---心得 4619 2014-09-22 21:41:42 心得
手術後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傷口感染,而術後傷口分類為1.清潔傷口:無發炎或非穿刺性的傷口。2.清潔一汙染傷口:進入呼吸道、生殖道、消化道、泌尿道等等沒有特殊汙染的手術傷口。3.汙染傷口:開放性傷口,傷口有明顯分泌物。4.感染的傷口:傷口進入內臟有感染或有壞死組織。照顧傷口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例如衛教幼兒的家長教導老人如何預防傷口感染患要遵守無菌規則等等,也因幼兒和老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有傷口感染問題或者是病患有糖尿病傷手更難癒合更容易引發感染問題,在幫病患的患要過成中,應遵守無菌原則,以免又將細菌帶入傷口內而造成傷口汙染病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痛和分泌物情形,糖尿病患者可預防皮膚感染的方法分別有:保持雙手清潔,並以溫和潤膚油或潤膚乳液塗抹,以保護手部。保持身體皮膚清潔乾燥,給與適當的按摩,以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抓癢時切勿用指甲去抓,避免因此抓傷皮膚。洗澡時宜選用中性肥皂,若皮膚過於乾燥,不需用肥皂,以潤滑劑塗抹。皮膚如有外傷或紅腫等感染現象時,不可任意用藥,應請教醫師做適當的處理。 口腔衛生:每日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使用軟毛牙刷,牙膏和牙線,飯後要漱口。仔細檢查牙齦,。一旦有牙疼、牙齦出血應立即求醫診治 會陰部預防感染需不穿髒汙的內衣褲,每次小便後,以溫水清洗會陰部,擦拭會陰部時,要養成由前往後擦的習慣。 每天清潔足部並檢查足部一次,預防燙傷以溫水為宜。用乾淨軟毛巾擦乾,用乳液潤滑皮膚,趾甲不可修剪太短,勿曝露於太熱或太冷的溫度下。傷口若有管子引流時,勿拉扯引流管或遭物體壓迫引流管,每日紀錄其引流量、顏色、有無異味,如果要傷口好的快,除了保持傷口清潔外,要勤翻身減少傷口受壓的時間,多攝取蛋白質(如肉、蛋類、魚肉類等)和維生素C(如:柳橙、奇異果等),照顧傷口要注意這麼多小細節,照顧術後傷口可真不容易阿!
|
暑假作業----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4619 2014-09-22 21:37:59 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剛開始一年級剛踏入護理的旅程,老師提到這8個核心素養並不是很明白這8個核心素養的定義,一年級的專業課程比二.三年級的專業科目少很多,所以覺得讀起來輕鬆許多,踏入了二年級多了技術考,實習過後也更明白護理專業有多重要,經過1.2.3年級的護理學習我明白了八大素養的定義分別有: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確實核對藥物核對個案床頭卡或手圈,抽取藥物及換藥時遵守無菌規則,做技術時詢問或觀察個案身體有無不適,做技術實需清楚知道怎麼做才不會讓個案感到身體不適,了解怎麼與病人溝通,做技術前了解流程。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看病歷或醫囑時須得知個案的身體狀況有哪些疾病與檢驗值有何異常,異常原因,並了解個案施打藥物的作用機轉和副作用。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增進自己做技術的熟練度,注意個案一舉一動了解個案有無身體不適,或是發生緊急狀況時須如何應對。
(四)關懷(caring):
給予病人衛教,觀察病人有無不適,觀察病患身.心.靈狀況。
(五)倫理素養(ethics):
執行會使個案曝露隱私部位的技術時須拉屏風或關上門,儘管個案無法講話或無法自行移動也要尊重個案,維護個案權利,不做會傷害到個案的行為,要確實核對藥物,不拿病人的生命開玩笑,不隨意透露病人資料。
(六)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讓個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為什麼要幫他執行此技術,減少病人的恐懼,使個案更能增加對你的信任。
(七)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能按時.準確的完成工作,使個案身.心.靈感到舒適。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犯錯時需記起來以免自己再犯同樣的錯誤,隨時增進自己的醫學知識,主動參與學習的活動。
|
暑假作業心得 9696 2014-09-22 21:26:15 腎性骨失養症及護理 馬潔儀(J. Y. Ma) 護理雜誌 ; 41 卷 2 期 (1994 / 03 / 01) , P88 - 93
時間概念與護理 楊玉娥(Y. O. Yang) 護理雜誌 ; 44 卷 2 期 (1997 / 04 / 01) , P71 - 75
營養狀況改變及護理 林韋君(Wei-Chun Lin) ; 袁素娟(Su-Chuan Yuan) ; 黃秀梨(Shiow-Li Hwang) 領導護理 ; 11 卷 3 期 (2010 / 12 / 01) , P21 - 32
心得:
每一百萬人口就有166人會加入末期腎疾病的行列,在以前因爲沒有透析或換腎等的治療,病人很早就會因反毒而死亡,故不易看到其所引起的諸多合併症;隨著醫學的進步,反毒症患者可經由透析來延長其壽命,故其所引發合併症相行之下也就更爲重要了,本篇就針對透析患者常見的合併症「腎性骨失養症」相關之解剖生理、致病機轉、病理分類、臨床檢查、症狀、治療及護理一一加以敘述,以期早期察覺病人鈣與磷之不平衡,及早予適當之處理。
時間是生活經驗改變的重要變項,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措施時,必須考慮個案所處的時間定向及時間知覺,護理評估也應以個案時間定向為主要參數,不致使個案感覺其關注的問題或價值被忽視。
營養狀況改變爲臨床常見的議題,患者常因營養不良而延長治療期間。營養素是提供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維持生命必需的元素。本文將介紹營養之沿革及定義,探討營養素的代謝及疾病時發生的變化,以及臨床上營養評估的工具;並提出營養狀況改變時之護理要點,希望能提供護理人員營養相關訊息,應用於臨床實務以早期發現病患問題。
看了這些文章,讓我知道,已前到現在醫學疾病的治療及疾病的演變,還有如何讓壽命延長,機轉,適應症,及護理。
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措施時,必須考慮個案所處的時間定向及時間知覺,護理評估也應以個案時間定向為主要參數,不致使個案感覺其關注的問題或價值被忽視。
以及臨床上營養評估的工具;並提出營養狀況改變時之護理要點,希望能提供護理人員營養相關訊息,應用於臨床實務以早期發現病患問題。
書名:台灣醫療文選。作者:焦桐。
心得:
本書將歷年各作家所撰寫之醫療相關的文章收集成冊,以人文之筆描述醫療專業領域。文中有感慨與省思、有對生命的感動與珍惜,將作者的經驗和心路歷程以文字與讀者達到共鳴。
百合病人(王浩威):這篇文章認我們能夠細微的觀察到一位住院病患的心情故事。住院病患心中的寂寞與焦慮,在夜晚的寧靜下更顯得敏感脆弱。身為護理人員如何藉由外在的觀察,發現病患內心的不安?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於病患在生理層次外,更深層了解的文章。
台灣媳婦的心願(拓拔斯.塔瑪匹瑪):一位醫生在醫療資源不足的離島,它的決定可以影響一切。不論是醫生還是護理人員,病患的生命有時掌握在我們的手上,這個沉重的負擔提醒我們應該要嚴謹慎重。文末嬰兒順利的誕生,讓人感到生命的強韌以及甜美,這是每個醫護人員希望自己的病患擁有的故事結局。
高木友之先生(賴和):「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這句話不只能用在醫生上,所有醫療團隊的人員都應該將這句話奉為圭臬。我想這除了是高木友之先生的人生哲學,也是他為什麼受到敬重的原因。一個人的人格,是身為人最重要的條件,不論此人的出身、職業或是才藝,更遑論以「人」為照護對象的工作者。醫者,乃以醫治人為目的,在一個做人的道德上,我們應該在重視技術同時也應該重視病人的權力。病人有之的權力、有隱私的權力、有決定的權力…。所以,先懂得如何有完全的人格去對待你的病患,你才有辦法在身、心、靈上給它完整的醫護。
鮮血帶來的悸動(王溢嘉):身為一個醫護人員,面臨他人的血光之災是無可避免的。如何在面對他人的不幸下而有正確的想法和觀念、心情的調適,也是醫護人員要面臨的課題。作者在手術台上初次面臨肝臟切除手術,興奮之餘,更得到了無價之寶:一顆感恩的心。
病人、醫師、教科書、誰是我的老師?(黃達夫):作者說:「很少有病例是一成不變的符合教科書上的記載,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動態的,由於個別的變化而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就好像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現在學校交教是一回事,而到了臨床上工作,又是那麼一回事了。」究竟我們要相信誰呢?我想,我們相信教科書、相信前輩、相信病人。因為,教科書是基本,我們需要他來教育我們;前輩是時間的累積,我們需要從那裡汲取我們所沒有的經驗;病人是你的課題,它所擁有的特質是獨一無二的。文中也談到「視病如親」的意義何在。我和作者的意見相同,我不認為真的能夠將病患真的是為自己的父母。因為孔子也曾經說過,愛是有分等級的,弟子規也是這樣說。我認為所謂「視病如親」的真意,應該是指站在病人的立場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