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二年級升三年級暑假作業 9928 2014-09-22 20:16:59 上頁
下頁
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一位眾所皆知的護理人員,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聽過南丁格爾的故事,但從未深入去了解,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到南丁格爾這位對現代護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的人。書本一開始以克里米亞之役為開頭,戰爭是一個人造的煉獄,也有人說是科技的實驗室,但不管是什麼,都會有人在戰爭中受傷、死亡,在這不是你死不然就是我活的地方,護理人員的進駐,或多或少會為部隊帶來"溫暖"的感覺。
說真的,在男人堆裡面對傷殘的血腥畫面,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南丁格爾自願帶領一群女性護理人員到戰地服務,這決定所需的勇氣非同小可。戰地的狀況已經夠糟了,戰線後方的支援陣地,環境應該會比較好,但人心卻比前線的敵人還來的險惡,南丁格爾與她所帶領的護理團遇到了不合理的對待時,對著隊員們說「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省下體力,不浪費在無異的生氣、責備與不切實際的希望上」,想想我們現代人,總是抱怨景氣差、工作不好找、薪水太少、課業太重...等等,在這麼多抱怨後,卻沒有做任何改善。情況不會自己就改善的,要的是自己想要改善,就算是再小的改變,或許會對現在的情況有所改變。
「南丁格爾面對的不只是傷兵的苦痛,而是醫院管理的不當,與人性更深的貪婪,但她仍堅持要順服在這錯誤的權柄下,因她相信這一切都在上帝的管理中」,讀到這段話時,想到當下的台灣現況,就覺得我們的問題在於人,大家都說要節能減碳,要苦民所苦,但是實際上呢? 火力發電廠照蓋、沿海工業去照開發,這叫做節能減碳?! 當企業間吹起裁員風,政府官員卻還照領4倍上班族薪水,還在媒體面前大吐苦水說薪水少,看了就搖頭。當全球暖化被媒體大肆宣傳後,有多少人做些對環境對的事,少開一盞燈、少印一張紙,這些小小的舉動,或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每個人都這麼做的時候,力量就非同小可。
「雖然在醫院內醫生拒絕我們幫忙,但是在我們的房間,在醫院外面,在醫生管轄不到的地方,我們可從那裡開始幫助傷兵」,如果南丁格爾什麼都不做的話,那乾脆就不要在戰線後方,回家算了。但她並沒有什麼事都不做,而是從一些 別人所沒有注意到的地方進行改變,像是廚房。
中國人以食為天,在醫院裡吃的東西也是不可忽略的,住院的病患,由於情況的特殊,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的食物,經由營養師為每位病人開出符合病人的菜單。在距今154年的野戰醫院,南丁格爾就開始為現代的醫院廚房打下根基,野戰醫院,光聽名子就知道是很雜亂的地方,廚房也不例外,在書中提到的廚房,是很骯髒的,一些不該在廚房出現的東西像是草桿、繩子,更誇張的是還有鐵絲和鐵鉤,若這種情況在現代發生的話,一定會被移送法辦。
「愈沒有人管的地方,愈沒有人要做的事,是我們可以首先工作的地方。一個踏實的人,總比別人多做一些自己額外找來的工作」,歡喜做甘願受,我以前常常這樣做,以後也是一樣。有時候自己多做一些事,對別人是種方便,對自己來說,心裡多了一份踏實感,不會去想東想西的。或許不會有人注意你做了什麼事,但心裡的感覺就是會不一樣。在混亂的戰地醫院,環近已經夠糟糕了,又遇綁手綁腳的上司,在做什麼事都不好的狀況下,南丁格爾還自己找事來做,有些人應該會一走了之,很巧的,廚房是南丁格爾第一個改革的地方,我想這也是上天的安排,吃的問題的解決了,醫院的其他問題也就能一一去解決,若是用再好的藥物,但吃的卻是亂七八早的食物,再好的藥也像廢物一樣。
「當南丁格爾被各報攻擊,麥克唐納為她挺身作戰,他以現場觀察、忠實報導,一掃個小道消息...後來的歷史認為南丁格爾不被謠言吞噬,乃因這位忠實的記者,為她撥亂反正」,最近的幾個月,有許多公眾人物受不了網路上的謠言和中傷,就以激進的方式來逃避,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南丁格爾應該要感謝這位記者,在那人心未開、資訊不發達的時代,可以讓大家都知道真實的情況,這真的很幸運。說來諷刺,有多少記者已經淪為收視率製造者,無所不用其極去挖別人的隱私,不停的爆料,做為新聞頭條。又有誰去制止,又有誰去查證。或許隨著時間流逝,真相才會一一的浮現。
「護士就像救生員,一直忙著救溺水者,確沒有想到為什麼這些人會不斷的掉入河中? 護理的工作應包括告訴人,如何預防掉入河中」,預防勝於治療,很多人都會講,但做到的人卻很少。就拿課業上來說好了,大家都知道預習很重要,但真正做到的人卻很少,我也是這樣的人。人都有惰性,想說一天沒做不會怎樣,但我想這樣的想法,要這徹底的改變。當然了心的改變比起外在事務的改變來的困難與虛幻,希望有時間來改變。急救的技術不停的在精進,預防疾病發生的訊息,從未停過,人救前必自救。
「管理不好的醫院,是病人的刑場」,病人上醫院已經夠痛苦了,要是得不到應有的照顧,那病患乾脆回家休息還比較好。我想台灣的醫院應該不會放著病人不管,但人為疏失卻時常發生,所產生醫療糾紛也時常出現在新聞上。儘管在這不景氣的年代,醫院的服務不能像景氣一樣不爭氣,更好的管理方式,或許應該從現有的硬體為主,改為教育民眾。我想沒有人想要生病,若能夠預防的疾病,究竟量去避免,而管理上,對於醫護人員的教育,我想是現在醫護人員所欠缺的。
「南丁格爾沒有把立法者的改革,視為她革新的底線,他的革新的底線是擺在人的心田」,讀到這句話時,頓時想到野草莓學運。同樣是追求改革,南丁格爾選擇的是到處奔走、四處陳情,而野草莓學運是勇敢的抗爭。
很多人都說醫療制度要改革,醫師費、診療費、指定醫師費,種種的種種,改革的成效,不盡人意。別忘了,醫院的存在是因為人的需求,人生病了、不舒服了,才會到醫院,但現在卻很複雜,有些老人家,每天到醫院看病拿藥,但卻一顆藥也不吃,這不是浪費而是一種不算是病的病,而管理當局卻不停以保費的調漲做為手段,問題不但沒有解決,還衍生出一些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十幾年前,醫師收紅包是常態,病患家屬拎著有紅包的水果盒給想要看診的紅牌醫師,使用者付費,霎時天經地義。如今沒有了紅包,沒有了水果盒,而變成改成健保給付、總額預算,遊戲規則改變,但付錢的人還是投保人,有些人夠聰明,從中得到不少好處,有些人卻成了這遊戲的被驅逐者,想想邱小妹妹,轉送了好幾家醫院,平平都是有繳健保費,但結果、下場都不同,不勝唏噓。
「如果把醫院視為一個公司,顧客以把我的生命、健康、身體全部交給這個公司,而醫院的待客之道,卻是全世界最惡劣的」,生命是一個無價的"東西",無法被製造、複製,如果醫院是那麼的惡劣,但病人又不得不接受治療,非常矛盾。若是在商場上,這間醫院馬上會被淘汰。當有人去醫院前面抬棺抗議的時候,就該仔細想想這間醫院是怎麼一回事。在學校也是一樣的狀況,老師不按照學生的程度或試教學進度教授,學生為了升學但又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學生是該學些東西,但在這過程,我想應該有更好的方式,能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經驗,而不是現在的考試。
「缺乏護理的看護是虐待,在醫療知識的邊緣,常是病人被人無知虐待的地方」,缺乏護理的看護是種虐待,這句話我舉雙手雙腳同意,近日在照顧奶奶的過程中,雖然沒有從旁協助到多少,但我知道如果用錯誤的方式照顧奶奶,那病情只會更加嚴重。現在的護理技巧以已經很純熟了,而護理人員的護理心理(心態),或是工作態度,相對的純熟嗎? 這有待確認,有些人不適合當護理人員,但她卻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護理人員,錯的人方放在錯的地方,一開始就錯了。有些時候會從身邊好友聽到哪邊的醫院服務的很差或是某某看護很兇,都不會照顧的,有時病患會聽信偏方,認為醫師或護理人員的建議或診斷當作耳邊風,這也是醫病關係裡最難處理的,若病人不聽信醫師診斷,這無異是自找麻煩。
「護士的服從,是為了理解,理解的目的,是為了服從。護士服從的目的,不是在抹煞護理專業的獨特性,與護理工作的責任感,而是使護理人員更值得信賴」,有時候我會把"工作"當作是一種"行動",工作內容當作"命令",而我的現在也是這麼運作的,但有些時候就有"我為什麼這樣做?"之類的疑問在心裡蹦出。我想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但都沒有任何結論。為了達到目標我不得不這樣做,這是我最近得到的答案。
「一下子在髒水中加氯消毒,在汙濁空氣的手術房中噴殺蟲劑,蔚為風潮。」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心有戚戚焉。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真的很離譜,就像是放屁還用衛生紙,多此一舉。加氯消毒還有其道理,要是拿其他不知名的東西來用,那後果不堪設想。不過在密閉空間裡噴啥重記這我倒是做過,想說要殺蟑螂,但卻被我媽說蟑螂都還沒殺到,我看我們先被蟑螂藥薰暈了!
這本書的前半段,我一直都當作故事書來閱讀,但到了中後段,就有點讓我訝異,南丁格爾可以受到那麼多人的幫助,做那麼多的事,要是我們的總統也像這樣的有效率,或許今天也不會這麼的混亂。希望我也可以像南丁格爾那樣,這樣有那麼多人幫助我。
感謝主,我還是個諧星:笑著勇闖生命難關的女孩
熱血仁醫:開創新局的臺大醫院駐院醫學團隊
生命觀察日記:投身醫療現場40年的真情報告
|
三年級暑假作業 9932 2014-09-22 20:15:28 最後的擁抱 作者: 瑪姬.克拉蘭&派翠西亞.克莉
我看見書上的一頁的推薦序上寫著:「最恐怖的是看不見、聽不到、又不能談論的死亡!」突然
引起我的注意,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
人的一生脫離不了生老病死,我們無法去預知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會結束!!生命的無常,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尤其是面臨即將死亡的病患,該如何面對剩下的時間和調適心情!
這本書是一位來自資深安寧院的護士敘述了他照顧許多患有不治之症的病患,他們多數都對自己剩下的日子感到害怕、疑惑以及擔心,害怕自己死後會去哪、疑惑死到底是怎麼樣的感覺、擔心死後自己的家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死感到後悔或是虧欠。
這時候他們身邊的人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身旁鼓勵他們和他們聊聊天....等。有時候臨終者會說出像是看見已故的親人或朋友那一類令人驚訝的話,那並不是意識錯亂或是胡言亂語,而是代表他們即將前往另一個世界,這時候不能直接否定他們,要委婉且相信的回答他們,避免讓他們抱著遺憾離去。
看完這本書我開始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患了不治之症,我會怎麼面對?會消極的放棄生命還是積極的過完最後的日子?!我希望在臨死之前不要後悔,有句話這麼說:「人一生做的事雖都微不足道,但重點是你做了,因為別人不會做。」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即將發生什麼事,在死亡前我們都應該勇敢的去表達我們的想法,為家人或是朋友們做些什麼,重點是你做了,那所做的都值得了。
書中說很多人因忌諱談論死亡而錯失傾聽病患真正的感受與想法。眾多案件中,其實大部分的患者都能預知自己何時將辭世,但都會以獨特的方式向家屬透露,因為”天機不可洩漏”,所以她們最常說的是,看到已逝世的朋友或家人說要帶他去旅行,如果家屬這時聽不懂他的言下之意,卻誤以為是在胡言亂語,會使病患格外痛苦,了解越多對護士就越敬佩,也對自己有更高的期許,唯有趁現在努力充實自己,才不會在未來辜負患者對自己的期待。
第二章所說:「閱讀本書你將知道該如何傾聽臨終者、如何判斷他們的言行代表什麼意義,以免因不當的回應讓彼此感到灰心和疏遠。你會看到別人以什麼方式面對他們生命中的死亡一關,而那些方式如何帶給他們安慰、平靜,甚至是喜悅。同時,你也能獲得寧靜與寬慰,並對死亡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領會。」
書名: 幸福的原力:找到一生幸福的信念魔力
書名: 人生不設限:本田宗一郎的商道公開課
書名: 慢療:我在深池醫院與1686位病患的生命對話
|
暑假作業 9851 2014-09-22 20:14:30 在讀這本書之前,並不了解書的內容,只知道它在描寫一位智商75的男子,原本以為這是一個溫馨感人的故事。現在我知道,這本書明顯比我想的訴說了更多這個社會的特質,而一切都要先從主角,佛洛斯特‧甘,的經歷開始。
在大部分他的人生中,阿甘的可說是非常幸運,雖然他的智商是大家口中的白痴,但事情似乎往往因禍得福,他只下了幾次棋就成為了高手,日後參加世界級的比賽,怪的是,他學習西洋棋的環境卻是在新幾內亞的食人族部落,而教他下棋的是當地的酋長,那位酋長不但會說英語,還是耶魯大學畢業的。這種種時空的錯置,總是帶著一些玩笑似的語氣敘述,也爲這本書的沉重主題帶來一些詼諧的感覺。
事實上,阿甘的醫生幾乎就是美國近年大事的縮影,以乒乓球前往中國的外交、登上月球及太空計畫、越戰和反戰活動,這都是切關世局的大事,但阿甘總以輕鬆隨性的態度面對,並且都取得不錯的結果。我認為這是因為阿甘單純的心裡雖然無心防,容易被欺負及恥笑,但在面對這些容易讓人崩潰及抗拒的事件邊緣之上,他反而更能看的出事情的本質,以最簡單的態度面對並且解決。也提醒了我們,近年來人民的痛苦指數年年升高,生活壓力的高漲影響了我們的心理的健康,很多人因此而得了憂鬱症,甚至因此提前終止自己的生命,但阿甘以低於正常智商的一顆心來感受世界的脈動,反而更能體會出真正生命所謂他帶來的意義。從這角度看來,現在眾人為了名利而紛紛擾擾,比起阿甘的真實態度只能算是在世俗中擾動財富與地位吧!
在這個主張追求享受的年代,你真的了解自己想做什麼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是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夢想往往會變質。也許是因為升學的壓力,也許是因為外在的誘惑,也有可能是因為家庭及情感的因素而放棄,提到阿甘,你可以說他幾乎沒有什麼夢想,他所擁有的只是最直接的反應及感覺的表達,但也因為這樣,他沒有雜質的面對了自己和身旁的人內心的感受,他終究是成功了,不是因為他在越戰中的輝煌戰功,不是因為他在乒乓外交上所做出的貢獻,也不是因為他那蓬勃發展的捕蝦事業,也與他卓越的西洋棋力以及數學解題能力無關,他成功只是因為他能毫無遺憾的走過這一大段日子,阿甘是真的愚笨嗎?他的數學邏輯思考能力如此的強,他誠懇而實在的腳步值得我們追隨與學習,他有資格比任何一個智商正常的人過的更好,但他所受的苦難是這麼多,他的挫折是這樣的深刻,這其中的矛盾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想一下?有一段的故事情節一直為我所深深記憶著,他曾經說過數學題目不難,他能計算出正確的答案,但一直困惑著他的是計算這些題目的理由,阿甘總是活出了一個精采的人生。世界上有很多規則是在我們的控制之外所註寫的,如何去適應這些規則,取得最適當的平衡,相信阿甘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
暑假作業 心得報告 9740 2014-09-22 20:09:13 暑假作業 心得報告 N三丁 1015101167 11號 曾慶芳
書本名: 慢療: 我在深池醫院與1686位病患的生命對話
作者: 維多莉亞.史薇特 Victoria Sweet
譯者: 洪慧芳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4/01/27
這本書讓我在所看過的書籍裡,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史薇特以優美的文字描述深
池醫院形形色色的豐富生活,以及將病患與醫護人員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強烈存在感與
社群意識。在醫學界,類似的社群已相當少見,深池醫院可能是碩果僅存的。這是一本重要著作,對當代醫療本質提出了直指根源的質問,以深刻動人的文字,描述一家非凡的醫療院所和所內的人,也引領我們一窺現代醫療從個人照護轉為工業化「醫療保健」的質變過程,史薇特具體展現醫生堅毅與慈悲的特質,同時流露出哲學家的智慧與說故事的天分,看醫生對清貧的家庭而言,是個沉重的負擔,由於所費不貲,加上看個醫生總要花費很長的等待時間,這一切「合理」的做為,都干擾了醫生的「生意」,我印象中,小時候看醫生大部份都是不歡而散的,所以我很少上診所,上診所只有一種狀況,就是急需「特效藥」,可能是為了考試要到了,也可能是父母那陣子正忙,沒時間照顧,總之,上診所就是要馬上好。
不上診所,並不是就不生病了,這個「醫療」的過程中,「醫」、「病」關係遠比去診所密切,也許,家人所做的只是加強了我的「viriditas」。「viriditas」是《慢療》一書中沒有被翻譯成中文的詞,關於這個詞作者是這樣寫的「只要沒有阻礙,viriditas一定會療癒她的傷口,就像植物一定會冒出綠意一樣」(p.10)。這本書的作者維多莉亞.史薇特是受過專業訓練的現代醫師,和大部份醫師不同的地方,在於她懷疑了現代西方醫學對人體所採取的機械論觀點,在這個觀點下,現代醫學才能「有效率」且「商品化」。然而,史薇特醫師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在深池醫院實踐不一樣的前現代醫療觀點,就像這本書的封面上寫的「疾病醞釀了多久,療癒的時間就要多長」,她在深池醫院見證了「光陰藥酒」的奇跡。光陰藥酒醫治的,不只是症狀,還有造成症狀的原因,以及症狀底下深層的精神創傷。這本書的原名是《God's Hotel》,深池醫院就像上帝的恩典,讓患者能在這裏獲得足夠的「光陰藥酒」,這本書除了為「慢療」做見證外,也帶領我們思考現代醫學對「效率」的高度要求。 在史薇特筆下,深池醫院宛如悲喜交集的人生劇場:這裡既是醫院,也像庇護所、失業棲身處、中途之家、復健中心,需要長期醫療照護的人,舉凡芭蕾舞者、搖滾樂手、教授或小偷都來到此地,愛滋病房裡還養過母雞。有人在這裡甩掉男友,有人在這裡找到另一半,有人帶著對新生活的期待而離開,不久卻在街頭告別生命。在這些故事中,我們看見患者與醫生面對病痛或生死時的心情轉折,以及身心靈照護的本質、代價和價值……等真實寫照。現代醫學把人體視為需要修理的機器,但在深池醫院,史薇特醫師和夥伴重新找回古老的醫療概念:人體是個需要悉心照料的園地,用飲膳休息導引的復原力量,遠勝過「對抗疾病」。她深切體會到,醫生並不需要做很多事,往往只是最簡單的處方,病人就會好轉;就像飲食區分為速食和慢食一樣,醫療或許可以「無為而治」。儘管在醫療健保改革的浪潮中,深池醫院的經營管理方式最終也被迫改變。史薇特醫師這本動人的紀錄,除了緬懷那樣美好的醫病關係,更提供一種人文視野的省思,闡釋了療癒應有的本質:
「生命本應緩慢,療癒無法用效率衡量。」
這本書的內容或者是說每個字都非常的有意義,照顧病人了解病人,或許很容易做到,可是,是否聽得到病人真正的心聲呢?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跟病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也可以用很短的時間來了解,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多聽病人的心聲及想法,對自己是沒有任何的害處,反而可以在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這對自己絕對有好的思考方向及檢討。
|
讀書心得-南丁格爾 9910 2014-09-22 20:07:07 1820年5月12日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出生在義大利中部名城佛羅倫薩。父親送她歐洲遊歷,開闊眼界、廣交名流。南丁格爾通曉英、意、德、法四國語言,又酷愛文學和藝術,她的父母希望她能早日成爲一位顯赫的貴婦人。但南丁格爾從幼年時就懷有一顆仁慈而美好的心靈,立志做一名好護士獻身于救死扶傷的護理事業。
南丁格爾翻譯和學習了大量護理書籍,研究解剖學、訪問醫院。1850年,她又獨自離開英國,前往德國的弗裏奈爾護理學校學習護理知識。
1854年,英、法、土耳其聯軍與沙皇俄國在克裏米亞交戰,英軍士兵的病死率高達50%以上。英國政府號召婦女前往救治,南丁格爾主動請纓,率領38名護士奔赴戰地醫院。她夜以繼日地工作,改革不合理制度,改建醫院設施,使士兵們得到溫暖、舒適、清潔、衛生的休養環境和營養充足的飲食,她參加手術、治療、護理,向政府寫報告並在每天深夜巡視傷病員,因爲她的努力,英軍士兵的死亡率下降到了2.2%。南丁格爾的事迹震動了全英國。馬克思對她的勇敢和獻身精神十分敬佩,他在德國和美國的報刊上發表文章說“……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而不顧規章去負責採取行動,只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就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南丁格爾贏得了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愛戴。兩年後,戰爭結束,南丁格爾避開政府隆重的迎接儀式,化名“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英國的家裏。她說:“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南丁格爾回國後被尊爲民族英雄,但她謙恭禮讓,自束很嚴,謝絕了官方的交通工具和一切招待盛會,決心爲改善軍隊的衛生條件而繼續努力。1860年,她用英國政府獎勵給她的4.4萬英鎊,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南丁格爾護士學校。她的辦學思想,流傳到世界各國。她被譽爲護理事業的創始者和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1907年,英國女皇頒發敕令,授予南丁格爾一枚功績勳章。她成爲英國歷史上第一位接受這一殊榮的婦女。1910年8月13日,這位護理了千千萬萬病人的女護士在安靜的睡眠中離世,終年90歲。世人爲了表示對她的崇敬和景仰,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爲國際護士節。
我覺得南丁格爾很偉大,從小她就喜歡幫助別人,長大後勵志想當護士,竟遭父母的反對,而跟他們吵了一架,為了當上護士,南丁格爾很努力很認真的,終於成為了一位優秀的護士,之後他前往戰地去拯救那些受傷的士兵,她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改革工作,讓士兵能在醫院住的舒適又便利,因此進行改革計畫,還成立了改革委員會,大大改變了士兵們的生活環境,她也進行很多地方的改革工作,南丁格爾這些貢獻,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與愛戴,南丁格爾有一個綽號叫提燈天使,因為她去照顧那些士兵的時候,每天晚上都提燈去看看那些病患睡了沒,所以大家都叫他提燈天使,她真的很偉大,因為她就了很人的性命,她偉大的改革,改變了很多事,她溫暖了很多人的心,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讓他們人生中出現了光采,我們該要向南丁格爾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