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9634 2014-09-22 19:07:16 這次選擇了人際關係與溝通這本書,也是之前上人際關係課的課本。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很棒的重點,以前都只是純粹上課,卻沒有細細地了解其中的內涵!所以我又再次把它好好地看過一番。
封面說到: 我們都希望受人歡迎,但未必能「心想事成」。
跳脫「庸人一族」,人際關係是天堂或地獄? 作者說得很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若能及早跳脫庸人一族,就不至於大驚小怪,弄得自己快得憂鬱症。
不管我們身在何處,我們永遠會碰到人際關係的問題,不論是家中、學校、社團…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歡迎,但要怎麼樣才能受歡迎?
說真的,有些人第一眼讓人家看起來就很想接近他認識他,不是因為她長得特別漂亮或他長得特別帥氣,而是他們散發出來的就是一種善良的氣質,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個性!每個人的特質不一樣,我們不要從別人的外表來斷定一個人的好或壞,都是要試著相處才會了解。書中告訴我們,要有好的人際關係,溝通很重要!真正的溝通不是單向或某方永遠高高在上,而是平等、雙向的互動。也就是說,溝通雙方的腳色要經常互換,同時具有說話者與聽話者的雙重身分。說話時不僅扮演發訊者的腳色,同時也要觀察聽話者的反應,發揮收訊者的功能。所謂平等不是地位上的平等,而是腳色上的平等。在與長輩溝通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是長輩而我們就一直扮演著收訊者的腳色,若是這樣也會造成溝通不良的情形。溝通的重點不僅在「說什麼」,更在「怎麼說」!說什麼指的是說話的內容,而怎麼說就包括了表情、態度、聲調…也就代表著非語言,有時候非語言真的比語言來的重要太多了,在基護實習的時候有做過一個報告叫行為過程記錄,印象很深刻的是,還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很要求我們必須要把非語言標示得很清楚,到了臨床我才知道非語言的重要,就像我們在和病人對話的時候一樣要很注意病人的非語言是一樣的意思。溝通的時候,同理心也是一個重點,老師曾經告訴我們,同心是第三支耳朵!同理心是指對別人的情緒感受的察覺,包括敏銳性與正確度。若缺乏同理心,憑我們主觀的看法,將會造成誤解,更無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溝通就不會達成效果。溝溝通的時候,我們也要試著讚美與鼓勵,肯定別人是肯定自我的投射,相對地,自我否定也會否定別人。因此,要改變「多責難、少讚美」的習性,得先從自我肯定,自我稱讚開始!
人們傾向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所以,要先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
|
暑假作業─2本書籍及3篇文章 閱後心得感想 9776 2014-09-22 18:58:58 一、閱讀心得〈天使走過人間〉
這是一本愛的經典之作,作者就像是天使走過人間留下他永恆的愛、留下這本曠世巨作,他深入險地照顧病患,無私奉獻自己,從小就有拯救世人的使命感「這一刻地球上多少人正在挨餓多少人無家可歸……」我這點小小心痛算什麼呢?作者用另一個角度、另一種思維來看待生命與死亡,不僅要尊重臨終病患幫助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也要祝福他們修業期滿,可以化為一隻彩蝶飛回上帝身邊。
對我這種很容易受傷的人也很有勵志的作用,現在無論我面臨何種問題,受到何等挫折,我都會想起這句話「人生就像上學,老師給你很多功課你學的愈多老師給你的功課愈難,把人生功課做好痛苦自然清除」把生命中的苦難當做修學分,修畢就過關,修不好就重修,自從用這種邏輯思考後我發現我會更積極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像以前老是躲在自己的殼裏等待時間來撫平一切,凡事正面思考就會有不同解讀,就像現在我就很感謝那天傷害我的人,若是沒有他我就不會看這本書、若是沒有那種椎心的痛,可能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咀嚼書中的意境。
真心推薦大家一定要看這本書,每個人的慧心、感受不同,一定要自己看過才能體會這種意境,而有所領悟。
二、閱讀心得〈安寧伴行〉
當讀完台灣安寧療護之母趙可式教授的「安寧伴行」一書後,我掩書長嘆許久,不是害怕死亡,而是為癌症受苦的病人感到悲傷。因為他們不只要面對病痛的長期折磨,更要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
趙教授生動的故事,讓安寧病房成為生死學最重要的學習場所。台灣教育一向避談「死」,不管在家庭或學校,皆視談論死亡為禁忌。其實自出生以後,就開始逐步老化,而需面對死亡。能勇敢面對親人的瀕死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生」,並了解人的有限及脆弱。誠如趙教授所言,思考死亡是思考生命、體認死亡即是體認生命,接受死亡才能承擔生命的責任;當然如果有正信宗教的信仰,必能將未知轉為已知,也就能因信仰力量坦然處之。
三、閱讀心得〈她──身體的故事〉
作者就如同一個她們最親密的朋友一樣,給她們鼓勵,也扮演著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她靜靜的聽著對方想要說的事情,她不是來判斷病人會吐露多少心聲,而是在她努力說清楚的時候支持她。有時候,有的女人只是點點頭來回答問題,就不再說什麼了;也有一些女人似乎是鬆了一口氣,彷彿終於有人准許她說話了;還有一些女人根本不等問題問完,就即興且迅速的全盤托出她們的傷悲,彷彿這些話語已經封閉太久了。這跟暑假我在這裡實習的感覺很像,來到服務處尋求協助的婦女可能會一直說個不停或是幾乎不說話,面對這樣的案主社工員適時的要扮演一個引導者或是傾聽者的角色。
在閱讀中也看到,書中的主角可能面臨許多危機或是對於生命的抉擇,她們要用多少的力才可以下這個決定。一個吸毒的媽媽因為自己長期吸毒的關係,所以當她的小孩出後都被帶離開她的身邊送到寄養家庭,但是到了第三個孩子出生時她改變了,她決定要讓自己恢復正常讓小孩回到自己身邊。她度過了辛苦的戒毒過程,也因為自己懷孕時的毒癮問題害自己剛出生的小孩生命受到威脅。但這一些都使她決定要改變,她要努力工作向家扶中心證明自己可以養育小孩,最後她也確實做到了。有時候旁人看來是絕望的事情,但很可能會成為改變案主生命的一個契機。要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不同的事情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一樣的反映,每個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們有她的獨特性,而身為專業的服務人員,我們能提供的就是將所有的可能告知案主,然後由她決定自己要如何?案主所做的每個決定有她的顧慮跟考量,我們可以從旁協助她釐清。
雖然書中的故事是由護理角度出發,換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婦女的需要,瞭解她們並提供協助。過程中大家都在學習,互相陪伴,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會讓自己省思,不同的觀點還有寬廣的視野,讓我們在面對不同的案主時能有更多的空間去思考,而不是帶著自己的情緒或是刻板印象介入,這樣才可以讓社工員用更寬廣的心去接受案主與自己的不同。
四、閱讀心得〈因為,你聽見了我〉
「因為,你聽見了我」大概是再描述每一位住進安寧療養院的人,初期都會因為無法忍受病痛或者病情的惡化而想以「死亡」的方式解決這種痛苦,但,也因為安寧療養院的護理人員,使他們面對,並且接受自己的病情,甚至是死亡......那裡的護理人員不僅會用心傾聽每位病人想表達的事,也會用真心去照顧、關懷每位病人。而住在那裡的每個人對他們來說,也不是一個「病床號碼」而是一個「具備一段人生故事的人」......這本書,它感動了我讓我知道「愛」,散布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它就像空氣一樣,雖然看不見,摸不到,卻永遠在我們的身旁,無論我們是否感覺的到。我想,這本書絕對直得大家細細的去品味,因為它是本好書,它可以使人的思考轉向正面,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人生,他也告訴了我們,自己的人生要積極去爭取,把握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輕言談放棄,它更告訴了我們,「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棄。
五、閱讀心得〈最後的擁抱:來自資深安寧護士、撫慰病患和家屬的溫暖叮嚀〉
這本書是在感慨人生的短暫,每天會發生的事情都無預警的到來,連自己會不會活過今日都不知道,這本是一位來自資深安寧院的護士,所收錄的一則則故事,敘述他照顧了許多患有癌症的病患,這些患有癌症的人都對自己剰下的日子感到害怕、疑惑以及擔心,害怕自己死後會去哪、疑惑死到底是怎麼樣的感覺、擔心死後自己的家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死感到後悔或是虧欠。
看完這本書我開始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跟他們一樣患了不治之症,我會怎麼面對?是大吵大鬧?還是默默接受,不過重要的是在臨死前不要讓自己後悔,突然我想到我曾看過的一句話:「人一生做的事雖都微不足道,但重點是你做了,因為別人不會做。」
我深深的體會到人生的短暫,人總是活在不確定的日子裡,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每個人都不知道,我又突然想到我曾看過的一句話:「即使再也看不到我,請不要忘了我。」
這本書感嘆人生的短暫,死亡總是無預警的來到我們身邊,不管為家人做了什麼,重點是你做了,那所做的都值得了。
|
八大核心 4589 2014-09-22 18:38:51 我所學的八大核心素養
剛開始接觸八大核心我完全不懂它到底是甚麼東西,然而讓我知道八大核心對我們護生了解八大核心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在臨床很多東西都得利用八大核心的原理來完成,在臨床不只要給予病人關懷的心,對於他們所需要我們做得到的像是傾聽他們的心聲,要有同理心,才能與個案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一般臨床技能告訴我們如何評估個案給予適當的護理目標及護理措施。基礎生物醫學科學讓我們有基本護理常識,透過原理去理解病情,倫理與素養它交會我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及在臨床上保護個案的隱私,在給宇並會治療時適時給予保護個案隱私,在臨床上溝通和合作也是相當重要的,在實習時要與學姐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樣在需要幫助時別人都會伸出援手,這麼一來工作就會更加融洽,溝通真得是一門學問且從小學到老,有效的溝通能避免不需要的誤會,克盡職責性,交會我主動且積極的做完自己份內的工作,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並且人得終生學習,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問老師請教學姐或者是翻閱書本找尋答案,在臨床上批判性思考能力讓我知道檢討自己且反省自己有沒有哪裡做得不好,讓我可以適時的回應,原來從一開始學護理的課程,都息息相關,學到三年級讓我更明白為什麼老師說得八大核心如何重要了‧
|
暑假作業 4589 2014-09-22 18:07:32 心得:這次的暑假作業是到華藝找三篇個案文章自訂主題看完後寫下感想心得,一聽到是自訂主題忽然間腦袋瞬間一片空白玩全沒有任何的想法,突然靈機一動,想到我身旁的親人,最近這半年來因為病痛纏身,導致睡不好行動不便就連穿鞋子都有問題了,他也因為腰痛,從剛開始的西醫,照照X-ray,醫生卻告訴是骨質疏鬆之後就給了止痛藥,之後根本沒什麼改善,我們又尋求其他管道。只要朋友一說哪間中醫有效,我們就會立刻就醫,就連國術館,復位什麼都有嚐試過,但就是沒人什麼任何幫助,反而越來越厲害。也因為他告訴我醫生告訴他是骨質疏鬆我就立刻去找資料,無論是吃的喝的都一律抄下筆記,然後衛教他等等。
骨質疏鬆真得是一個隱形的殺手,通常都沒有症狀,然而非常容易被忽略到大部分發生於髖部(股骨)、脊椎及手腕部,而可能造成的後果包括駝背、變矮、老倒縮等體型改變、不良於行、疼痛,進一步與社會疏離、喪失獨立自主能力,甚至增加死亡的危險性。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婦女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率約18%,而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髖部骨折,第一年死亡率高達15%,約等於乳癌3、4期死亡率。根據健保資料顯示,民國85至89年間,男性每年髖部骨折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3,所以骨質疏鬆也會出現在年老男性身上!在臨床骨質疏鬆正非常常見,以骨量減少,骨頭退化而造成骨的脆性增加,而骨質疏鬆的危害極廣泛且嚴重,不僅僅會帶來長期的疼痛,甚至死亡,已成為全球為害健康之一,而得到骨質疏鬆症的人近年來也迅速增加,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呢?避免不良的生活習例如:抽菸、喝酒、飲酒過量、不運動等。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腐黃豆小於乾這些食物多富含許多的鈣質,建議每天攝取六百毫克。由這些資料讓我更明白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並且衛教個案等等。
參考文獻:
• 卓青峰(2002)‧骨質疏鬆症漫談‧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1),33
• 劉文禎、 洪國欽‧運動與骨質疏鬆症‧正修學報,(16),75
• 曾春長‧骨質疏鬆症之中西醫觀點‧傳統醫學雜誌,(16),179
|
我的暑假作業 9793 2014-09-22 18:04:35 書名:老人安養手冊 作者:A.J.Lee and Melanie Callender,Ph.D.
書名:人際大挑戰 作者:陳禮中
心得感想:
我看的這兩本書讓我了解到了許許多多的臨床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及臨床可參考的解決方式,第一本書讓我知道當我們護理人員在照顧老人家時,有時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該如何兼具關愛與成本效益的問題,例如;如何評估與支付所需費用、如何充分為老人家準備日常生活用品、如何充分運用醫療保險及了解保險所涵蓋的範圍並添加不足的部分、如何妥善處裡伴隨年老而來的疾病與虛弱、如何尋找可以提供老人福利服務的機關與團體,在照顧老人時,我們在日常生活上必須注意比較多的地方,例如;坐輪椅的老人,他的家裡需要大一點的空間讓輪椅能夠活動,讓行動不便家中需要有桿子能夠讓他扶著慢慢走在廁所及浴室需要用防滑的墊子以防老人跌倒。第二本書讓我了解到護理人員要怎麼樣才能跟個案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過我覺得我們其實也可以在生活上我們也能夠跟自己的好朋友或是才見過幾次面的朋友也能用電話溝通不一定要面對面聊天,但是,除了護理人員,因為在跟個案聊天時我們都會看一下個案臉上的表情,傷口是否會痛,人感到疼痛時表情會隨著疼痛的多寡而改變。不過我認為我和自己的家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沒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話會很難做事情,例如我們的護理人員在臨床上會發生的事情大部分都是沒有跟個案有人際關係或者是跟個案的語言不同會聽不懂個案說些甚麼或者護理人員誤會了個案想表達的真正意思都有很可能導致醫療糾紛,而且,如果我們工作時有些表格或單子需要詢問或是要給個案填寫基本資料時,大部分會由我們一邊記下個案所說的話一邊詢問個案,但是,護理人員會聽錯或是寫錯的時候,必須要像個案確認一遍,資料不能隨便的寫,因為有可能個案明明對一些要會過敏而你不知道,讓個案吃下去若如果有事情的話個案可能會休克。所以在填寫表格或資料時要謹慎一點不能開玩笑。因為看了這兩本書的關係讓我了解以上這些知識,但是,我認為不只可以從書上了解一些不知道的知識外也可以上網查詢相關知識,每天我們都需要充實自己,可是,不只知識要有技術也要有一定的程度,如果技術不好可憐的是病人,病人住院是為了讓身體狀況好起來不是讓技術不好的人練技術的白老鼠。
所以,我們必須增進自己的護理相關之ˋ也要增進自己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