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526/4105頁 [首頁][上一頁][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33][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心得讀後感  9856  2014-09-21 20:21:30

書名:淡定力:淡定人生不浮躁    作者:王琳

 

人生,常常會有有需要淡定面對的事,你如果總是比別人激動,總是比別人著重於眼前所見到的事,那事情怎麼會作的好呢?淡定,兩個字,看似簡單,可是真的要去做到是很困難的,真正的淡定是連內心也是淡定的,而不是只有表面上的,而這就是大家在學習的。【書裡有一句話:「辛苦則無境不苦,心樂則無境不樂。」雖然我們不是佛陀,但是我們可以向佛陀一樣生活。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變得很淡定。】只要我們願意去改變我們的心境或是想法,淡定一點也不難啊。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們去醫院進行基護實習,過程中常常會有些緊張或是不知所措的時候,這時候就要適時的運用淡定,只要淡定下來,沒有什麼是自己做不好或是做不到的事,只要有心其實都可以做到的。書裡還有一句話:【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個洞,右三個洞,為的是讓出家人低頭看得破。但很多人在慾望面前卻很難看破,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眼睛只盯著自己渴求的東西,很難低下頭來看路。】常常有人在利益面前就忘了自己,只專注在自己渴望的事物上,但是在追尋欲望上,也要記得不要被蒙蔽雙眼!淡定是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慢慢再學習的一堂課。 

      
閱讀心得  10691  2014-09-21 20:14:59
我要寫的醫護人員是人稱的「軍護之母」以及中國的「南丁格爾」周美玉 周美玉的經典名言:就是覺得要服務啊! 之所以創辦軍護士因為當時必須在抗日戰區救護傷患 而周美玉在抗戰期間在戰地裡組成衛生訓練班,搶救受傷弟兄們,也在戰後為了培養護理人才,成了國防醫學系護理學系,也為了當時的醫護將自生的所有奉獻給護理之路上。 而周美玉當時奮勇救人的大愛精神,為護理界立下典範,也讓一些護理人員將她當成護理人員的典範。 下一篇的心得主角是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認為她終身的職業就是護士。也讓一再認為女性是不一定得成為普通的妻子和母親的。但那個時候,護士是一個聲譽很差,只有窮女人做的職業,在有戰爭的時候更需要隨軍前往戰場,是十分危險的職業。 而後南丁格爾一直照顧著一些貧窮人。其中有一個窮人在倫敦的一所工廠醫院死亡,引起了公眾對該醫院的責難,在這個時候,南丁格爾認為醫院的料理必須要改善。 在這三年辛苦的工作,影響了南丁格爾的健康,使南丁格爾的身體 變得非常虛弱,可是他仍然沒有忘記倡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再一八六零年成立了英國第一所護士學校,完成南丁格爾多年來一直想完成的心願。 南丁格爾把一生奉獻給她喜愛的護理工作,對後代護理教育貢獻非常大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南丁格爾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喜愛自己職業的人,也就是對自己的人生總是懷著感謝心情的人。」他因為一生從事護理工作,才有機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她覺得此生已經沒又任何遺憾了。
      
老年趨勢  9691  2014-09-21 20:08:08
書名:老化與身體活動之未來發展趨勢 著:李淑芬;王秀華 臺灣人口急速老化,按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一個國家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 7% 以上者即是高齡化社會,14% 是高齡社會,20% 為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係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個時期內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的現象或過程。當生育率和死亡率降低,而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比重上升時,人口學和統計學稱這種現象為人口老化。而此一老化指數從 1998 年的 37.6% 直攀升到 2007 年的 58.13%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8)。 從臺灣人民的平均餘命來看,內政部統計處(2007)之資料數據顯示,1951年男性的平均餘命是 53.1 歲、女性是 56.3 歲,到 2006 年,男性的平均餘命已延長 74.86 歲、女性已達 81.4 歲。據內政部戶政司(2007)之老年人口資料顯示,在 2006 年底時,臺閩地區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 10.0%,根據經建會推估到 2026 年,老年人口會占總人口的 20%,即每 5 人就有一位老人,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行政院經建會,2007)。而 2011 年至 2041 年即將是人口急速老化的真正開始,因為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開始步入老年(薛承泰,2004)。 這些高齡社會現象導致臺灣像很多其他先進國家一樣,老年人慢性病與功能障礙的盛行率急遽上升,這些功能障礙者或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的老人形成非常嚴重的健康及醫療問題,使得國家對於整體經濟的規劃與資源之配置要有應對的政策及規劃。 老年人身體活動指導的途徑,(一)尋找專業的運動指導員:證照制度(訓練專業化,特殊化),運動篩 檢以標準作業流程進行,應用教學技巧及運動領導能力的指導原則;(二)老年人應自我鍛鍊健康體適能:老年人應自我鍛鍊健康體適能,從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與柔軟度的增進做起,一方面可避免心血管疾病的侵襲,一方面增進肢體的控制功能,避免跌倒與骨折的發生,由於心肺耐力的鍛鍊方法是從事有氧運動,可以多消耗脂肪,尤其是消耗腹腔脂肪,對於健康的維護更為重要。此外,在參與運動後,可以減少老年人沮喪或焦慮的發生,有益於認知能力的維護;(三)增加老人運動志工:老人照顧老人將是臺灣未來的現象。薛承泰(2004)認為老人照顧老人,將是臺灣未來的現象。 測試已有研究驗證為基礎的身體活動課程模式:臺灣目前需要有系統的方式,以身體活動理論基礎,將跨理論模式的運動行為改變計畫及健康促進模式等,應用於老年人身體活動課程模式之設計及運動指導。並且,以全國性的老年人口作母群,抽取大型 (large-scale) 的老年人作為運動介入的受試對象,以驗證及確定課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Prohaska & Peters, 2007)。Reger 等 (2002) 以 31,420 位的中老年人實驗對象,應用跨理論模式及計畫行為理論作輪椅健走運動介入的基礎,Reger 等發現這個以身體活動理論基礎,加上媒體參與及政府宣導的社區成功增加 23% 參與健走的中老年人階段也提升了。國內也應在現實的社區環境中去測試有研究驗證過的身體活動課程模式,同時也探討各課程模式之實施,包括會員召募、課程執行及課程模式評鑑等。這些身體活動課程模式對於增進老年人生活功能性及健康才能達到更廣泛而正面的效益 (Ory 等, 2003)。 未來的趨勢漸漸以照顧老年人為重要指標,或許對壯年人口來說是一大負擔,但是這也是現代人必須面對的社會現象。
      
二年級暑假作業  9731  2014-09-21 20:06:09

 

主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做人應該懂點心理學

作者:穆子華

出版者: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快樂,從不抱怨開始

作者:博冰

出版者:養沛文化館

 

心得:人與人的接觸,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日趨複雜,讓我們更要學會怎麼溝通,使我們在連繫時更和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人人喜歡,但是我們需要去學習怎麼友善的溝通,處理做人的問題,如果你不去改善做人的問題,堅持自己所做所為,那麼你的事業也一定一敗塗地,在生活上更是會陷到低潮爬不起來,所以我們要從做人最基層做起。

主動是好的開始,當你接近別人時,別人才會願意接近你,不要當一個孤僻自恃清高的人,只會反感沒人願意當你好朋友,人際關係會影響你所有一切,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專家戴爾˙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而85%則要靠人際關係和他的為人處事能力。」可見社交能力很重要,不要過於封閉自己,要多一些寬容,與人相處融洽讓自己周遭事物獲得更好的報酬。在護理職場上,與病人來往是很密切的,剛入院的病人雖是陌生的,但是我們要主動的去關心他們,使他們不害怕願意和我們建立好的關係,個案有時不吃藥或者有的不願意,我們要改變自己,體諒他,想更好的辦法達成目標,我們不能為自己好就好,要處處為別人想,才能為人所接納。

尊重是我們生理最單純的需要,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當你重視一個人,關心他安慰他體諒他,他也會以相同的態度對待你,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出在輕視別人不把別人放在心上,種種敵意,使自己釀出數不清的麻煩。每個人在這社會上多一份重視和關注,這個生活圈就會更加溫馨和諧不是嗎?能得到別人的看重,是不容易的,尊重是不分貴賤的,無論你身分和工作多卑微,我們也要一視同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敬人者人恆敬之。在路邊攤販甚至夜市,總有身心障礙賣著刮刮卡或者口香糖,他們的工作並不卑微,不偷不搶,用自己的禮貌和誠懇對待每一個人,不管用甚麼眼光看待他的人他也都是帶著尊敬尊重的態度面對,所以還是會有人帶著尊重生命的心態來幫助他。

愛是家庭的基礎,從小爸媽呵護著我們,每天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我們長大更要懂得怎麼去關懷家人,關懷不一定只有外人才需要,本身對自己的關懷也是必然的,唯有關懷自己,全然的愛自己,才能學會如何去關懷別人去愛別人去關心照顧每一個事物,也唯有透過全然的接受、寬恕與愛自己,關懷就在愛能量滿溢後自然流露。在學校老師總是教我們如何怎麼學習,倡導我們要懂得珍惜,從平面來說,懂的字義卻不懂怎麼如何去行動,那這個教育是失敗的,我們要用真心去體驗,深入的去融合生活,那麼未來的孩子才會懂得什麼叫珍惜,這才是生命教育。

傾聽別人是要有耐心的,每個人都有想要訴說的欲望,用心感受對生命的體悟,並且意識到生命的寶貴,傾聽別人想想自己有過的曾經,才能看見創傷累累的你唯有看見自己所經驗的痛苦,與他人分享,訴說自己正向的方法幫助對方,我們要保有全神灌注的傾聽表示尊重,以相應的行動回答對方問題,更不應該提太多問題造成對方思維混亂,也不要做出任何的讚許和反對,會讓對方陷入防禦地位造成交際的障礙。

每天生活總是遇到與人溝通,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發自內心的有禮貌,相信人人都喜歡,不僅僅這些,更要懂得傾聽,為別人給予最大的安慰,讓他們得到愛,珍惜每個人給你的,與周遭的人事物好好相處是不是很好呢?

      
讀書報告  4614  2014-09-21 19:38:25

個案報告文章:

照顧一位糖尿病婦女學習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陳妍伎(Yan-Ji Chen) ; 朱惠美(Hui-Mei Chu)

 

出處:華藝線上圖書館

 

個案報告文章:

協助一位糖尿病血液透析病患於截肢後學習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孫昭萍(Chao-Ping Sun) ; 莊雪芳(Hsueh-Fang Chuang) ; 王素琴(Suh-Chin Wang)

 

出處:華藝線上圖書館

 

個案報告文章:

提升一位糖尿病患者服藥遵從性與自我照顧行為之護理經驗

吳月珠

 

出處:華藝線上圖書館

 

讀後心得: 現在罹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了! 由於年齡、環境、行為與飲食等因素導致糖尿病人口不斷上升,糖尿病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見糖尿病對我們國人的威脅已不容忽視,但是糖尿病並非絕症,只要長期控制,讓病人學會自我照護,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及預防惡化。例如生活作息方面,早睡早起,多多運動;還有飲食方面也是,盡量均衡飲食,不挑食,少吃精緻化食物和高糖低纖維的食物,要多吃高纖維的食物,還要多喝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按時吃藥或打針,雖然糖尿病不可痊癒,可是只要好好控制病情,才不會讓糖尿病這個病情繼續惡化下去。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懂自己有糖尿病這個病情,還不好好照顧自己,不控制自己的生活作息,飲食方面也隨隨便便,珍珠奶茶阿!雞排阿!拼命吃,這些高糖油炸類食物最容易讓血糖升高,甚至連藥都不按時吃,位後導致血糖太高引起一堆合併症。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合併一些疾病,像是糖尿病患者假如受傷了,傷口很不容易好,甚至照顧不好的話還會導致傷口爛掉或是嚴重到截肢。還有血糖太高的話也容易導致視網膜病變甚至眼睛失明;所以要好好照顧身體,不要在這病情惡化下去了!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自2002年起,糖尿病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亡原因的第四位,而且罹患者年齡層越來越低的趨向,很多國中小的孩子就得了糖尿病,所以飲食方面真的很重要。因為年齡、環境、行為與飲食方面不好,而罹患了糖尿病,再加上自我照顧學習能力差,知識又不足,而導致一些身體心像的改變,所以我們要好好關心他們,讓他們說出自己的心情與困擾,我們也能給予鼓勵和建議。

目前第526/4105頁 [首頁][上一頁][524][525][526][527][528][529][530][531][532][533][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