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530/4105頁 [首頁][上一頁][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537][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八大核心素養  4581  2014-09-21 17:39:46
主題:氣切護理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一般臨床技能就是能夠運用評估、照護、舒適等的技巧滿足病人需求的能力。像是治療上呼吸道阻塞,維持呼吸道清潔的能力,咽喉功能不良而無法排痰的病患。藉由氣切造口讓病患減少這些病痛。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就是能運用護理專業和醫學知識評估個案身心狀況。 可以了解病患是甚麼原因要使用氣切造口,這些原因都可以從當中學習到疾病的併發症或者治療的措施,當病患使用氣切造口有任何地方不舒服時,就可以先判斷然然後再運用一些臨床的知識作相應的處理。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能力就是能夠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並提出處理方案。 如病患在使用氣切造口時,如有任何的不舒服,應馬上檢查是否是因為氣切帶來的不適,然後並且檢查是否要更換氣切內的套管。 (四) 關懷(caring): 關懷就是能以信任及尊重的態度,藉由傾聽和同理心的表達,提供人性化與整體化的照護。有氣切造口的病患,我們應該要隨時注意他們的內管是否有賭塞,還有關懷他們是否有因為裝置氣切而不適。隨時傾聽病患他們的想法並且尊重他們。 (五) 倫理素養(ethics): 倫理素養就是能尊重他人的價值觀、保護隱私、提供安全的醫療、滿足民眾健康需求的行動。像每個病患都有權利可以保護自己的隱私,如果個案的病史不讓我們知道,我們就可以選擇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有自主原則。個案的資料我們絕對要保密,發揮倫理素養,維護病人的安全。而且我們除了要尊重每一個病人也要盡力減輕病人的痛苦增進舒適。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如病患在使用氣切時,有不願意或者任何行為是排斥使用氣切造口,這時候我們應該要告訴病患使用氣切造口對他們而言是有幫助的,並非他們所想像的,試著跟病患溝通,然後可以跟其他護理人員一起合作幫忙。 (七)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能夠忠於職守,主動做好職務分內的事且符合倫理效率原則。我們真的要學會對別人負責也要對自己負責,了解自己的角色重要性要用負責的心去對待每一項人事物。不管是執行任何技術我們就必須要盡自己的本分完成每一項事情,並且盡力做到最好。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我們總是在學習每一項新的事物,所以不管過了多久我們依然一直都在學習。對我而言沒有甚麼事情不用學習就會的,我想這應該不太可能,對每一種事物我們應該都要抱著學習的心去學習,我們可以經由很多不同管道或者方法學習不同的事情,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自己的知識,也可以從當中體會到很多道理。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4581  2014-09-21 17:39:09
這次找的主題是有關癌症的相關文章,分別為癌症病情告知教育、疼痛對癌症病人的情緒衝擊、生命受威脅女性癌症病人生命故事之敘事研究,從這三篇文章中可以知道病情告知是醫師臨床常見的臨床業務,但是在醫學教育過程中卻常被忽略。需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化的癌症病情告知教育模式,進而提升告知品質與醫病關係,並降低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癌症一直是高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可是每當要對病人宣布病情時,對護理人員來講內心是十分的掙扎,當宣告罹癌的病人與家屬而言如同晴天霹靂,這時候醫師如何做好「病情告知」是非常重要,因為一種好的表達方式可以減少對病人的情緒衝擊及壓力,臨床上再強調病情告知是醫師對病人或家屬應盡之義務,因為每個病人都有權利知道自己病情,可是病情告知得重要性也很重要,一定要準確的判斷病情之後再轉述給病人知道,以免造成醫療上糾紛,從文章中知道近年來由於社會型態改變,人民知識水準提高,消費者保護意識的興起,病人和家屬對於醫療服務的品質的期望與需求亦相對提升。由於病人與家屬對醫療專業不瞭解,加上醫病溝通不良,常導致醫療糾紛,尤其以外科、婦產科和內科最多。我覺得醫師應定期接受病情告知溝通技巧訓練,即使是臨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也不例外,才能維持良好的告知能力。病情告知教育需要各界的關注,雖然醫師才是主要執行告知者,但是其他醫護相關人員的支持也十分重要,這樣可以維持較好的病情告知水準。每個癌症病人被告知自己的病情之後再來就要面臨癌症疼痛對癌症病人的情緒衝擊,文章中研究結果顯示癌痛的多面向經驗,尤其疼痛所帶來對病人日常生活的干擾程度愈高,病人的焦慮及憂鬱情緒也愈明顯,且病人可能愈傾向用宗教信仰與親友同住來調適其疼痛經驗,癌症會對每個人造成不一樣的疼痛,每個人對疼痛的接受度也都不一樣,有些人會因為無法承受癌症隊來的疼痛,因此造成情緒上有很大的改變,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藥物的介入協助他們減輕疼痛,不只要降低疼痛度外,也要給予他們身心靈上的需求,我們也可以跟家屬溝通,一起陪伴病人身邊給他心靈上的支持,讓他在治療過程中是不孤單的!從另一篇文獻中可以知道當女性生命受到癌症威脅時他們所要面臨的一切是多麼辛苦難受,女性在成年期因角色扮演多壓力大,若罹患癌症且無法治癒,身、心、靈遭受極大苦痛,需要醫護人員貼心專業的照護與陪伴,共同走過生命低谷。我們可以利用傾聽與同理心,讓生命受威脅之病人主述罹病時經歷的苦痛與衝擊,進行生命故事回顧並尋獲人生意義,同時希望提升醫護人員照護病人時的關懷態度。護理人員可以透過真實的關懷、給予、陪伴、傾聽與反思,滋養生命的內涵,用心服務病人。我能體會病人一開始經歷罹病初期的病情告知衝擊、多重複雜的身心靈不適與不同壓力狀態,然而一旦進入治療期,繁多複雜又必要的檢查與治療,涵蓋病人大部分生活時間與形態,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與家人、醫療人員及病友的互動感受冷暖夾雜,心中也重複經歷期盼、等待與失落的體會。因為我母親曾經也是癌症的病人,一開始由醫師告知病情那一刻開始我知道一切從那刻開始一切都會變了,因為這個消息帶給我家很大的衝擊,癌症帶給我母親極大的疼痛,而我卻不能分擔她的疼痛,只能在他身旁鼓勵她陪伴他,我知道我媽媽他心裡一定比我們更難過,因為一個家庭中她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當她生命受到癌症威脅時內心的恐懼內心難過一定比我們多更多,每個人遇到生命威脅時總是認為為甚麼那個人就是自己,開始對自己產生一些埋怨,可是人生就是那麼無常,所以遇到時應該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好好的配合醫師的治療才能及早恢復健康。 文獻出處: 唐婉如(2013).癌症病情告知教育‧台灣醫學,17(2),141-148 。 張慎儀(2014).生命受威脅女性癌症病人生命故事之敘事研究‧安寧療護雜誌,19(1),1-17。 梁淑媛(2014).疼痛對癌症病人的情緒衝擊‧健康科技期刊,2(1),20-37 。
      
個案報告心得  4793  2014-09-21 17:25:4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五護三己36號郭芳伃 103學年度三年級暑假作業心得 題目:生命/癌症婦女 邱婉婷(2010)‧照顧肺癌單親中年婦女:一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15)。 盧秀杏(2009)‧照顧末期新住民婦女-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14)。 林依德(2011)‧卵巢惡性混合的苗勒腫瘤:病例報告‧中華民國婦癌醫學雜誌,(2)。 我找的這三篇個案報告是照顧癌症的婦女,分別是卵巢癌、肺癌、乳癌, 當人們面臨疾病末期或接近臨終最後階段,常常會有情感的問題和社會心理的負擔,並渴望體會生命價值,最常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怕自己拖累他們,也捨不得自己的孩子,而護理人員只能在適當時機介入協助面對、找到生命的價值及意義,則多能獲得心理上的安慰,減輕這些婦女發生各種情緒的困擾,也能縮短家屬的悲傷,誰也沒料到自己突然得了癌症,一開始選擇逃避、不願意面對事實的真相、生死交戰的威脅,進而出現意志消沉、情緒低落、放棄治療伴隨自殺念頭等失望感,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及癌症病痛的煎熬所面對的身、心、靈、社會的問題大也不同,家庭經濟轉為負債,擔心小孩教育費及自身醫療費用,接受住院治療使孩子感到不安,並擔心無法陪伴孩子成長以及後事處理不想麻煩自己的親人。我們要用關懷的心、真誠的態度,建立好的護病關係,運用同理心溝通,並了解不同的生長環境及文化差異,給予心理支持及鼓勵面對病痛,適時注意個案的行為改變,以防做出傻事自殺等等也可以透過專業的諮詢師協助一起面對生死並完成臨終前願望的實現,達到心裡的平靜安詳且沒有遺憾,雖然我們沒辦法承擔他們身上的痛及心理的害怕,但我們可以提供他們個別的護理照護,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化療的個案可以戴自己喜歡的款式的帽子、選擇自己愛吃的食物、聽喜歡的音樂,放鬆自己,引導表達正向及負向的情緒,提供疾病相關訊息以降低對未知的不確定及不安全感,給予人際關係的互動、陪伴她和她聊天,聽聽他的想法,雖然對於臨終的個案,護理人員會減少對於個案的治療,盡量給予舒適的環境配合及提供他們的需求減輕疾病的不適疼痛感,在這三篇個案報告中,有深的感觸,那種擔心、害怕並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體會的,但我們能用最真誠的心去體會去幫助他們,協助翻身、止痛、關懷,陪伴他們走人生最後的路,在這些文章中了解癌末個案是用怎樣心情去面對一切,希望以後可以成為好的護理師,用關懷陪伴他們,讓他們得到身、心、靈上的安慰。
      
暑假作業-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心得  4741  2014-09-21 17:19:47

還記得剛開始踏入護理之路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時,印象中只記得八大核心似乎在哪裡看過,忘記是哪ㄧ層樓的哪ㄧ間廁所,只記得ㄧ圈ㄧ圈的,而且好多顏色,不太清楚內容的意義是什麼,但直到基護實習老師叫我們繳交作業,才明白喔~原來廁所的那ㄧ圈ㄧ圈是這個意思,在臨床上非常重要,並且要在臨床上融合貫通,比如說:基護實習都要在8點前繳交cvp care個案的生命徵象(體溫 脈搏 呼吸 血壓 ) 假設體溫40度 ,體溫正常值應該在於36.5至37.5才對,啊發燒了,要開始去想發燒的來源是什麼,會不會是傷口感染到等等的問題,如何去避免以及處理方案(1.批判性思考:能發現與分析問題,並提出處理方案,並了解先後優先順序。2.基礎生物醫學科學:能正確判讀基本檢驗數值,並了解正常值與異常值的意義,於徵象以及症狀做評估,了解生理狀況及機轉,其生物醫學方面說明。)在臨床上基護實習中老師有對我們說過,cvp的個案如果發燒了,發燒來源絕對是傷口感染的問題為此原因,所以說要更常傷口護理,避免引發高燒 (3.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具備專業科目知識,在第ㄧ時間確實評估,並正確執行護理技術。) 並在換傷口時,老師會特別提醒我們要注意個案隱私,床廉要拉上,不然有些傷口會比較接近乳房附近,容易被看到所以要尊重個案隱私(4.倫理素養:注意個案隱私並符合道德規範及法律行為) ,在臨床常看到同學與同學之間互相幫忙,比如說ㄧ個做技術ㄧ個備物,技術的同學老師有教過,如果cvp的地方較接近毛髮,記得盡量避免,不然個案每換ㄧ次傷口就要痛ㄧ次,至於備物的同學都會把棉棒沾好你要的溶液,這種互相幫忙的感覺真的很好 (5.關愛:站在個案立場,隨時注意個案狀況,要有同理心、視病猶親的態度。6.溝通與合作:運用聽說讀寫以及團體合作)雖然每天都做同ㄧ個care,但也不會因為要天天做同樣的事情而罷工,持續的直到個案出院,雖然....我的個案到我實習結束並沒有如期出院,畢竟是腫瘤內科的... (7.克盡職責:能主動並準時完成,不求回報盡心盡力的付出,給予最舒服的照護)以上是我基護實習的經驗,雖然已經離基護實習過很久了,但我也沒有因為沒接觸就全部還給老師,偶爾想到還是會查查網站,讓自己多了ㄧ份知識在腦子裡(8.終身學習:利用身邊資源懂得學習,懂的收集並且利用。)

      
個案報告之心得  4564  2014-09-21 17:09:20
我所找的文章是針對雙胞胎產婦安胎的經驗,有初孕婦2篇、高齡初產婦1篇 APA格式:黃秀琴、郭憲華(2008)‧一位雙胞胎孕婦安胎之護理經驗‧取自華裔 線上圖書館 陳瓊蓉、周汛澔(2005)‧一位雙胞胎初孕婦安胎的照護經驗‧取自華 裔線上圖書館 何詩華(2014)‧照顧一名雙胞胎高齡初產婦的護理經驗‧取自華裔線 上圖書館 初孕婦第1篇內容是妊娠21周因早期子宮收縮至醫院安胎之護理過程,第2篇是懷孕28週因雙胞胎及子宮早期收縮引發早產初入院安胎護理過程;高齡初產婦內容是一名35歲因不孕治療後懷雙胞胎的婦女,歷經安胎至足月後剖婦生產之產婦護理經驗。 這三篇文章在護理期間採用的是Gordon十一項評估發現產婦這11項型態都有所改變,這十一項評估分別是健康認知及健康處理型態、營養代謝型態、排泄型態、活動—運動型態、睡眠—休息型態、認知—感受型態、自我感受—自我認知型態、角色—關係型態、性—生殖型態、應對—壓力—耐受型態、價值—信念型態。 有些型態都有相同情形,如:焦慮、擔心、睡眠型態紊亂、為了胎兒,飲食較充足、少量多餐、未能順暢解出大便,即使有便意感等等,也有使用護理過程,幫助個案確立問題,還有相關措施,也有運用關心、同理心、傾聽和信任,幫助孕婦獲得更好的照顧,不論是在產前還是產後,都要盡可能地幫助孕婦,減少壓力和疼痛等等,順利產下兒童,並恢復身體型態,並確認胎兒的情況。在身產前應教個案如何在生產時調整呼吸,或做拉梅茲生產法等等,目的是為了在分娩時,能使全身肌肉放鬆、減輕疼痛,以利生產時順利進行。在醫院床上安胎,是為了避免高危險性妊娠孕婦孕育狀況改變時能及時處理,避免因發生狀況時,黃金時間過長而未能及時處理,造成流產或任何後遺症等等問題,安胎對每個孕婦來說,可能都有某些心理上的壓力,如:身心靈發生任何改變等等。在這三篇中,我學了很多,如何幫助孕婦及親人因孕婦懷孕而有相關問題,如:懷孕時睡眠型態改變、排便型態改變、擔心胎兒健康(可能早產、生病等等)、家庭運作的改變、宮縮造成的問題、剖腹後傷口處理和脹奶等等,所給的措施而有所不同,如:目標是脹奶,措施是使用擠乳器、冰敷等等;或目標是減輕焦慮,措施是鼓勵個案說出心中的感受並給予支持、請醫生向個案和家屬解釋目前安胎情況;又或者目標是促進排便的方法,措施是多吃深綠色高纖維蔬果,如:地瓜葉、木瓜等等,避免吃產氣性食物,如:豆類、玉米等等。剖婦可能造成日後有疤痕,又或者剖腹時產生的問題,這些可能影響孕婦的身心靈狀況,這些問題讓我了解在不同的狀況,有很多的處理方式,讓我知道懷孕時可能有很多問題,不光是孕婦還有胎兒和親屬,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孕婦,身體的改變讓他們(孕婦、家屬)產生焦慮和不安,要擔心胎兒和孕婦的身體,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產後照顧小孩也很累,可能睡不飽,也吃不好,這樣對身體也不好,其實辛苦的大部分都是媽媽,所以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還有醫生和護士等等。
目前第530/4105頁 [首頁][上一頁][528][529][530][531][532][533][534][535][536][537][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