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A-心得 4749 2014-09-21 17:01:11
精神病患者對於自我概念的認識多寡,是影響患者罹病重要因素。那麼自我概念是甚麼呢?「自我概念」是指個人對自己特質的認識與知覺,並包含這些知覺的價值與信念。它區分為身體心像、理想我、自尊、角色完成及個人認同五個層面。護理人員若能夠了解自我概念的發展,便能預測個案面臨壓力情 境時潛在的問題,也較能協助個案去發揮自我概念中有利於適應的強處,進而提升調適技巧。 精神疾病慢性化過程常導致個案自我及社會角色認同的喪失,加上長久以來,大眾傳播 媒體常以負面角度對此疾病及病友進行報導,患者長期承受著來自社會的負向看法與態度, 影響其對自我的評價,因此慢性精神病患普遍自我概念不佳、自信心低落、無望,影響他們 復健動機及回歸社會之可能性。負向態度不僅威脅患者自尊、安全 感、認同感與生活希望,更影響病患社交互動,導致士氣低落、就業機會下降,出現沮喪、 傷害、生氣、憂鬱情緒,而自覺健康問題嚴重者更容易形成低自尊。 標籤化理論強調,接受精神疾病這個疾病標籤,個案會感受到較高的 烙印及低自尊感,且會表現較差的社會功能。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精神病患愈能接受自己 罹患精神疾病這個事實,愈能有效去適應疾病且有良好結果。所以在照顧精神病患者時,應給予鼓勵,讓他知道其實自己很有用,幫助他找到優點,不可以放棄活下去的機會,其實這個世界其實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