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4728 2014-09-21 15:53:24
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在臨床上很常見的疾病,也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隨著年紀的增長、女性的更年期骨質流失的機率增加,它不僅會帶來長期的疼痛,也容易骨折,大部分的骨折發生於髖部(股骨)、脊椎和手腕部,而髖骨骨折是很嚴重的疾病,甚至死亡。而會造成骨質疏鬆症有很多影響因子,大致上可以分為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先天的因素包括年齡(年紀增加,骨質逐漸減少,在30~40歲之後骨質流失就會加速)、遺傳、性別(女性因為骨質密度比男生低,又加上停經後骨質大量流失,所以女性較容易罹患)、後天的因素包括生活型態(包括抽菸、酗酒、咖啡因攝取過量、缺乏運動或運動過量)、藥物影響。由於骨質疏鬆症是在沒有任何警信之下發生的,所以應該鼓勵更年期婦女和老年人採取適當的飲食攝取、規律的運動、和改變其生活型態,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因為運動是可以同時改善低骨質密度、增加肌力及肌耐力的方法,更年期後婦女葛質疏鬆症盛行率明顯增加,其中規律的負重運動已經被研究證實是有利於保留停經後婦女的骨質密度,運動項目為走路、慢跑火者是爬樓梯,運動強度為達到60~70%最大心跳次數,每周三次,每次60分鐘,持續一年後,運動組腰椎與股骨頸骨質密度與運動前無顯著改變,控制組腰椎骨質密度較運動前顯著降低。營養攝取對運動在骨質疏鬆上的影響,不管是做任何一種的運動,適當的攝取鈣及維生素D對骨質健康是必要的,另外,也要避免因熱量、蛋白質攝取不足而導致體重流失,因而加重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運動對骨質密度的增加是有益的,但如果每天平均攝取的鈣質低於1000mg ,運動對骨質密度的增加是沒有影響到的,反之,高鈣攝取對骨質密度所產生的助益也僅出現於伴隨有運動進行時。由此可知,運動與飲食攝取之間對骨質健康也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如果已經確診為骨質疏鬆的更年期婦女應該避免扭轉的運動、動態的腹部運動、過度軀幹伸展之動,因為這些運動可能會導致脊椎骨折,最後面對骨質疏鬆症最重要的觀念是「預防重於治療」,趁還年輕的時候多運動、飲食攝取要均衡、攝取足夠的鈣質,不然年紀大了之後才發現自己骨質已經開始疏鬆了就來不及了,會有疼痛感也容易造成骨折,所以這些文章讓我了解到骨質疏鬆症是怎麼樣的一種疾病,該怎麼預防才是對的,該攝取些什麼、補充些什麼,也了解到真的要適量運動,不要覺得運動不重要,其實是關係到骨質的關鍵,現在台灣已經是高齡化的社會了,所以對於骨質疏鬆症是大家都該去深入了解如何正確預防的觀念。
談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 顏政通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學報 ; 4 期 (2004 / 05 / 01) , P187 - 198 骨質疏鬆症之探討 Study on Osteoporosis 藍長慶(Chang-Ching Lan) 傳統醫學雜誌 ; 17 卷 1 期 (2006 / 04 / 01) , P120 – 127 更年期婦女運動與骨質疏鬆症 Exercise and Osteoporosis among Menopausal Women 黎小娟(Hsiao-Juan Li) ; 黃秀梨(Hsiu-Li Huang) ; 楊翠雲(Tsui-Yun Yang) 榮總護理 ; 27 卷 4 期 (2010 / 12 / 01) , P411 - 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