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 7536 2014-09-21 15:25:49 許多發展較落後的鄉村社區,觀光開發被視爲是改善生活品質及强化地方產業體質的重要策略。然從觀光衝擊的角度思維,「觀光」對於地區發展是否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值得深入探討。觀光要永續發展,前提在於「觀光」是否真正對發展地區有長遠且正面的貢獻,而居民對觀光衝擊的認知是最直接的反應,也是最具關鍵性的課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除了探討居民對觀光衝擊的認知外,更一步探討「觀光發展階段」以及「產業依賴程度」與觀光衝擊認知之關聯性。主要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居民對觀光發展給予偏向正面的肯定。觀光衝擊認知可以精簡爲六個構面,「實質生活環境負面」、「實質生活環境正面」、「自然環境正面」、「經濟正面」、「社會文化正面」、以及「社會文化負面」。「觀光發展階段」以及「產業依賴程度」均會影響觀光衝擊認知,惟「產業依賴程度」影響的層面較廣;且「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自然環境正面」以及「社會文化正面」衝擊認知影響上,有顯著的交互作用。
|
國內運動觀光發展的思維 7536 2014-09-21 15:25:21 運動觀光乃是近些年來受到國際運動與觀光界正視的領域。為配合政府觀光政策推動之需和台灣健康年主題促銷,國內確有必要積極推動運動觀光。為提供大學與政府運動觀光發展之參考,作者首先從運動、目的地行銷角度,析論運動與觀光的關係。接著,論述運動觀光的界定,並提出下列三種運動觀光類別:動態性的運動觀光、活動運動觀光和懷舊運動觀光。
復次,作者從運動集中點、運動觀光環境和運動觀光動機,描繪運動觀光現象模式,且,提出建立運動觀光知識體系的四種必要條件。最後,提出為發展國內運動觀光,應有的思維有:運動觀光發展範圍之有效界定與市場區隔;運動觀光核心課程內容之研訂;強化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休閒旅遊規劃能力之養成;從生命週期觀點,分期推出適宜的運動觀光行銷點子;辦理相關論壇或研討會,進行系統化的策略探討;進行大學體育、運動、休閒和觀光等學術機構之整合與定位;調整中央各部會在運動觀光方面的職權,並作統整:推動運動觀光教育的國際合作模式;進行運動觀光系列研究,建立本領域之知識體系;以及建立運動觀光實習制度。
|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9436 2014-09-21 15:24:35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1. 一般臨床技能:我覺得我們應該熟練運用上技術課所學到的評估、照護等等技巧給予個案舒適的照護,以及給予正當的衛教及諮詢,建立良好的護病信任關係,並且能夠自主判斷護理問題處理的優先順序,能夠解決當下、或者緊急的問題優先處理好,使個案能夠感覺舒適,以滿足個案的需求。
2.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熟悉基本的生物、人類及醫學的知識,從問題的根本理解,並能夠融會貫通的理解個案疾病的機轉、用藥的機轉,然後給予個案正確且容易理解的解釋,並告知其注意事項。
3. 批判性思考能力:其定義係一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思考活動,經由內省的過程,理性地去檢視個人的想法、結論、假設、爭議、信念及行動等,對複雜的情境及現存或潛在的問題,作出適切的回應,且能夠在擁有基礎生物醫學科學的知識下,從根本上去尋找問題的原因。臨床上可以運用在,從個案所表現出的徵象及症狀,去判斷其疾病的原因,並且擬定出適當的護理計畫。
4. 關愛:關愛、傾聽及同理心在照護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傾聽個案的語言及非語言所表達的需求,運用同理心去感受個案的感受,瞭解個案的苦處,理解個案身心靈及社會的全人需求,並且給予適當的衛教及建議,降低其焦慮感,關懷的舉動和鼓勵的話語,能使個案感覺溫暖,增加個案得自我照護能力,能讓個案更有信心及希望。
5. 溝通合作: 能適當表達想法、接納資訊及意見,並有效回應,與個案、個案家屬、主要照護者及醫療團隊間能夠擁有一致的目標,並且共同合作、一起努力達成目標。
6. 倫理素養: 不批判並尊重他人的價值觀,保護個案隱私、維持專業能力的水準且對於照護活動必須負責任,以提供安全的醫療、護理措施、滿足個案健康需求的行動。
7. 克盡職責:忠於職守,主動、有效率且符合倫理的完成職務分內工作,主動學習並運用,使個案能感覺到照護的用心,並且安心。
8. 終身學習:經由各種管道去自我充實、更新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照護過程中能夠從中分析、學習、並取得有效的經驗,以運用在其他個案上。
|
我國運動觀光現況之分析 7536 2014-09-21 15:24:19 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探討運動觀光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及價值。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蒐集相關資料與過去學者研究的成果作為本研究推論之依據,並將所蒐集的資料文獻加以整理、歸納、分析、解釋本研究相關的課題。分析結果發現:運動提供有價值的遊客體驗來促進觀光產業的發展,觀光透過運動提昇體驗者或觀賞者的體驗知覺,因此運動和觀光應是互利共生的關係存在。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休閒的現今,運動提供觀光不同的體驗,觀光也影響運動之基礎建設和參與。因此,運動產業與觀光產業應攜手合作,為現今的發展趨勢及提昇產業優勢與我國競爭力的具體策略。本文提出以下建議: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566公里,隨著週休二日的到來及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於九十一年提出「海洋運動發展計畫」,成立「海洋運動推廣小組」,推動各項海洋運動的發展工作;教育部則有「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水域運動發展計畫」與「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三大工作計畫,發展我國海洋運動產業中。相關部門與單位進行相關部門整合,擬定相關發展政策、規劃海陸相關活動、輔導產業發展及有效利用有限的海洋自然資源環境、人類文化空間及資源,發展我國體育運動事業及觀光事業。
|
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 7536 2014-09-21 15:23:57 灣在日治殖民中期開始,就出現大量的觀光設施與旅遊活動;但這種看似「現代觀光」的表象,其實摻雜著濃厚的殖民性格。也就是說,這段觀光勃興的歷史,蘊含雙重的社會意義:一方面,由於殖民者的觀光需求,臺灣在殖民時期出現大量具有現代意義的觀光設施;另一方面,在殖民主義式的被建構意象下,1930年代臺灣卻又出現不少本地人的旅遊現象。本文試圖對此二元現象提出分析,說明日本本國在昭和時期「新文化」帶動之觀光熱潮下,殖民者開始建立臺灣的觀光設施、開發觀光論述;而這個殖民觀光的硬體基礎,卻在日治中期造就了臺灣本地人民獨特的觀光樣態,既富含節慶性格、且以農民為主。透過對歷史資料的重新分析,本文指出,日治臺灣被日本殖民政府建構為「觀看對象」,而發展出一條早熟的、但朝向現代觀光的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