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韓國觀光研究 7536 2014-09-21 15:23:32 從1990年代後半期,隨著「韓流」日益興盛,到韓國觀光遊遊人數激增。2008與2009年間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觀光客人次負成長4%,唯獨韓國大幅成長13.4%。在東北亞與中、日相較,雖然歷史文化、觀光資源遠不如中國大陸雄厚;整體觀光環境也不若日本先進時尚,卻充分利用「韓流」與自身文化特色,創造出另類市場區隔。韓國觀光客與收入激增下的隱憂,為過度依賴「韓流」與利用韓星,來促銷韓國觀光,有使韓國觀光業走向泡沫之虞。在旅遊價格上,韓國觀光在全球市場和老牌歐美觀光列強,如法國相較,韓國觀光業較欠缺具深度且全球知名度的旅遊景點,僅能勉強屬於中價位市場。若韓國想要達成其2020年觀光人次兩千萬;或是觀光收入倍增,均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
探討觀光產業企業倫理價值與離職傾向之關係 7536 2014-09-21 15:22:46
社會責任與強調企業倫理的企業愈來愈成為求職人才的重要考量因素。由於觀光產業的特性,使得管理必須比其他產業更加小心處理面對倫理的議題,因為許多員工的工作內容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例如餐飲的食品衛生等。有關觀光產業中企業倫理價值與離職傾向之間的關係,過去雖有研究證實了企業倫理價值可以透過個人與組織契合度的中介效果,進而影響離職傾向,然而企業倫理價值如同組織氛圍般存在於組織層級,影響著同屬於相同組織之個體成員,因此適合利用階層模式來加以探討。本研究即利用階層線性模式來探討分析,企業倫理價值與個人離職傾向的跨層級影響關係,並且以觀光產業從業人員為實證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調查樣本之觀光產業其員工的離職傾向有顯著之差異,而員工個體感受之個人與組織之契合度與離職傾向有顯著負向影響,而企業倫理價值對個人與組織契合度有正向影響,但是組織層次的企業倫理價值對於離職傾向則顯然並無直接或間接效果存在。
|
台灣休閒農業之體驗付費與觀光商品化現象 7536 2014-09-21 15:21:56 人類正處在後工業性生產轉向文化性生產的過程中,新的工作機會將以文化性的商務
活動為主,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與內容,是由各類付費體驗活動累積而成的消費體驗新時代。百年來台灣農村經歷農業時代、工業時代、資訊時代的演變,農村的質樸生活以及社區認同漸漸在現代化與商品化過程中消失,面臨WTO之全球經濟化壓力,台灣農業需由傳統的產業提升為整合農業生產、製造、運銷與旅遊服務的複合農業,積極推動休閒農業及鄉土生態旅遊。本文分析休閒農業中商業活動對於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利用之變遷及影響,針對農村與其景觀作為觀光商品之現象進行觀察與詮釋,研擬出一套保有台灣農村文化襲產,同時提升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方案,期尋找出台灣新農村體驗的文化觀光旅遊契機。本研究從農村文化資源開發的角度,強調消費創意與體驗付費,藉由(一)凝視歷史-真實與虛構的農村文化形象;(二)解構傳統-反輸出的新生態生產與行銷;(三)拼貼階級-布波族(BO-BO)的文化仲介觀點,來審視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的問題與契機。並提出農村永續經營必須根基於農村文化與土地元素的特質,如地方感、氣候、自然景色、動植物與農產,更可以藉由音樂、歌曲、舞蹈、故事傳說、藝術、建築、儀式以及慶典,展現出休閒農業與大自然的脈動及農村文化薪傳相扣,才能實踐台灣新農村體驗的休閒觀光文化。
|
以水資源的觀點探討觀光島嶼之永續發展 7536 2014-09-21 15:21:27 由於觀光產業之快速擴張導致對水資源之極度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小島,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更顯得嚴重。其中之一的原因為這些區域通常需要仰賴觀光產業來帶動當地之經濟成長。唯觀光產業雖然可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並對當地區域以及國家的經濟成長產生實質的貢獻,但觀光產業的成長意謂有更多的遊客,更多可用淡水的需求與消耗。換句話說,可用淡水水資源的缺乏會無形中限制了觀光未來的發展。因此可用淡水水資源的議題是發展永續觀光所需審慎思考的。本研究以台灣澎湖群島為個案分析的對象,探討觀光客之到訪在時間及空間分配不均以及降雨在時空分配亦屬不均之情況下,為當地觀光產業之永續發展,重新評估及省思現有之水資源政策。此外本研究亦評論現有之水源開發政策,並提出觀光飯店灰水回收機制,以解決此類因遊客所致之觀光島嶼缺水問題。
|
觀光資訊需求之結構分析 7536 2014-09-21 15:21:06 觀光資訊需求之結構分析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Needs
摘要
觀光資訊乃業者與遊客之間的溝通管道,也是業者提供旅遊服務的重要參考依據,惟遊客所需之特定資訊內容為何?金業如何利用此等訊息轉換成具有價值的獲利模式?在競爭激烈的新經濟體系中,瞭解消費者真實的資訊需求結構及內涵,顯然有助於企業對顧客關係進行有效之管理。
本文旨在了解遊客對於資訊的多面向需求,並以資訊搜尋為分析基礎,建立一個可衡量抽象心理構念(Psychology construct)的資訊需求模式,研究對象則以從事國內旅遊的遊客為主。研究特色係將資訊具降低知覺風險的功能角色加以延伸,包含:提供新奇體驗的創新需求(innovation needs)、塑造幻想情境的美學需求(aesthetic needs)、充實自我內涵的符號需求(sign needs),以及滿足感官刺激的娛樂需求(hedonic needs)等因子,同時採用高階驗證性因素分析法(high-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以檢證觀光資訊需求的多階層假說。
研究結果顯示:觀光資訊需求結構呈現多階層分佈,功能性資訊需求非旅遊之唯一考量,其中創新因子以嘗試新奇之遊憩體驗最受重視,功能因子則偏向於降低旅遊不確定性、娛樂因子則以感官愉悅為主、美學因子則以激發旅遊幻想最受期待,而符號因子則有助於提醒旅遊該注意之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