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544/4105頁 [首頁][上一頁][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551][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個案報告文章閱後心得  4720  2014-09-21 00:07:24

我選擇的主題是第一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時期,通常於20歲以前被診斷出來,第一型糖尿病屬慢性疾病,雖然現在的醫療科技發達,但仍然沒有有效的方法根治,只有靠飲食控制、規則運動、終身注射胰島素,才能良好控制血糖及避免神經、血管併發症,而文章的作者們提到的照護經驗中,作者們在照護這些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病童時,發現病童除了血糖不穩定造成的生理不適外,還承受著治療的疼痛也發現病童害怕回歸學校注射胰島素會遭受同學異樣眼光,在意同儕對自己看法等等的心理困擾。

正當我們在遊樂場奔跑,盡情的玩耍並吃著我們愛吃的零食時,有一群跟我們一樣是懷胎十個月出生的孩子們,他們怕血糖太低而不能像我們一樣瘋狂的玩耍,他們想要不被限制的吃自己喜歡吃的零食,他們想要跟一般的孩子一樣,不用每天扎針檢驗血糖不用吃藥不用打胰島素,他們想要的只有正常而已。我身邊曾經有個實例,放學的時候病童看到同學們在吃香雞排和珍珠奶茶,聞起來好香喔看起來好好吃,心想只吃ㄧ次應該沒關係吧,但是結果換來的就是住院多天,還有在學校打胰島素會引來同學好奇的異樣眼光等等,他們的父母會自責會心疼,從小每天看著孩子扎針打胰島素其實心比誰都痛,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即使眼淚流下還是得架住孩子然後果斷的注入胰島素,孩子長大了開始要叮嚀孩子不可以亂吃東西,要規則運動,在學校時要記得隨身帶著小糖果不舒服時要記得吃,絕對不可以忘了!然而這些父母的叮嚀和關心成了病童的動力,雖然非常辛苦也是要努力的撐過去。

其中一篇是講述一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之18歲青少年因引發糖尿病腎病變而需接受長期洗腎,內容描述少年面臨身體狀況衰退或惡化,預料負向的未來及面臨多重失落的情境和面對死亡狀況會出現悲觀思想及負向思考,身體一直承受著疼痛產生的無望感,真的愈看愈讓人心疼,好險之後經由作者鼓勵、支持,使個案表達內心感受,及運用良好的家庭支持,給予適當的護理措施,增加自我控制感,降低無望感的產生,並介紹病友,讓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一起與疾病共存。

看完三篇文章後我深刻的體會到,原來我能夠很健康的長大,能夠盡情跑跳能吃愛吃的食物真的感到非常慶幸,未來我將踏入臨床成為護理人員,理解了他們苦衷後,我希望能成為能夠傾聽病童和病童家屬內心,替他們排解問題的護理人員,提供適合他們的衛教,並讓家屬成為病童最大的心理支持,為病童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幫助他們正向面對疾病,使病童坦然面對疾病,並與糖尿病當一輩子的好朋友。 

李華瑰、吳光名、梁蕙芳(2009) .運用羅氏適應模式照護一位患有第Ⅰ型糖尿病之學齡期兒童的經驗.新臺北護理期刊 ; 11 卷 2 期 (2009 / 10 / 01) , P93 – 102

黃蕙茹、徐少慧(2013) .協助一位青少年接受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 12 卷 4 期 (2013 / 08 / 01) , P111 – 120

宋瑞蘭、武佳縈(2011) .照顧一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之青少年接受透析之經驗.長庚護理 ; 22 卷 1 期 (2011 / 03 / 01) , P105 –113

      
暑假作業-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心得  4720  2014-09-21 00:00:34

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到處都會提到「八大核心」這四個字,這四個字就這樣充斥了我的五專生活,從書本、上課內容、小考、教室後面佈告欄、護理科走廊、課程結束後要交的心得作業甚至連廁所都逃不過這四個字的魔掌,這四個字對那時青澀懵懂五專一年級的我來說根本不過是學校的教學方針或課程宣導罷了,有必要這麼強勢的貫徹我的護理生活嗎?可不可以放過我了啊?

然而,這個想法直到二年級也都沒有改變,只是漸漸的通過傳教者護理老師們的灌輸思考後,慢慢產生了接受八大核心的想法,於是從厭煩八大核心轉變成理解並慢慢接受八大核心的存在,真正的開始覺得八大核心非常有道理,是在基護實習時,原來「護理」就像是靠著八大核心的八項概念去運轉的機器,少了八大核心中哪一個概念齒輪時,就變得不完美,甚至機器就動不了,導致無法運轉,生產線就會整個停擺,所以說以機器的方式來比喻八大核心,我想再適合不過了。

第一個齒輪「一般臨床照護技能 」運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執行技術,促進個案的舒適及維持健康,第二個齒輪「基礎生物醫學科學」象徵著有如護理的地基一般,若是地基沒蓋好即使蓋的再高也會搖搖晃晃,面對疾病時如一知半解,就無法達到護理的功能了,第三個「批判性思考能力」是護理的藝術,若是一名護理人員不具這項能力,只是每天做著一樣的事,不經過思考反思,那麼護理就沒又意義了,第四個「關愛」護理少了關愛少了同理心的話,病人到醫院進行治療跟近廠維修沒什麼不同,感受不到關懷一定非常難受,第五個「倫理素養 」這對東方人來說是很重視的,所以維護病人的隱私是非常重要的,第六個「溝通與合作」人類是需要互助而生活的,團結力量大、三個臭皮匠勝過ㄧ個諸葛亮,這些從前留下來的話,實在是非常的受用,大家透過溝通互相幫助,事情完成的速度也是以倍數增長一般,第七個「克盡職責」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麼事情也做不成。守時守己且忠於職守,完成自己分內的職責,我認為是很重要的,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的基本尊重,第八個「終身學習」活到老就要學到老,知識會隨著時間而不停的進步, 所以應該要持續的吸收新知識然候活用於護理,使護理更加的先進。

以上八個概念如同齒輪般需要環環相扣機器才會運轉,有了這八項概念之後我相信護理才能維持最好的水平最好的品質,原來八大核心一直融入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是經由實習的歷練後才能體會八大核心致命性的存在感,而當中也開始漸漸明白以後身為護理人員所背負的使命,就是要融入這八個概念,盡全力的幫助病患,並持續精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

      
個案報告心得-顱內出血  4721  2014-09-20 23:44:50
書籍及文章資料出處: 1. 林幸雅、吳英旬(2004).照顧一位顱內出血患者的護理經驗.彰化基督教醫院,9,277-282。 2. 柯亦芳、游顯妹(2011).頭部外傷導致顱內出血患者照護經驗.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22,253-262。 3. 李孟真、許麗燕、黃芊瑜(2012).多重性創傷併顱內出血病人於加護病房之護理經驗.志為護理,11(3),99-108。 心得: 閱讀完這三篇有關顱內出血的個案報告後,讓我知道原來顱內出血是多麼的危險,由這三篇報告得知顱內出血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我國青少年十大死因第一位為意外事故,以車禍死亡佔意外死亡的第一,頭部外傷是其中的重點,尤其嚴重頭部外傷造成顱內出血的死亡率甚至高達百分之三十五,它不僅僅是威脅病患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存活下來的病患,顱內出血是腦部正常血液供應被破壞,產生局部性神經系統缺陷,高血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患者常因血管痙攣導致腦部缺血、梗塞,造成神經功能障礙,症狀多半突發於活動中且會持續加重,若病變部位在額葉會引發更嚴重的失語症;若未及早辨識、處理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甚至死亡。而他們會因為顱內出血造成顱內受傷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影響身體的功能、認知、記憶和人格,然而身體功能後遺症改變造成病人和家屬極大的負擔及心理問題,需要長,期的照護與復健,所消耗的醫療資源和經濟資源是非常龐大的。 第一篇個案是位七十四歲的爺爺他因血壓未適當控制引起顱內出血導致右側偏癱和表達性失語症,在這篇報告內我看到了作者所寫的護理目標與措施首先是失語症的問題,這讓爺爺無法與他人用言語來教導,所以我覺得作者運用圖片和肢體動作來表達爺爺所想表達的意思,是非常好的措施。第二是血壓的問題,因為爺爺對血壓的知識缺失,所以不知道何謂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所以作者讓家屬知道幫忙紀錄每日血壓,有助於爺爺血壓的穩定。最後是自我照顧的問題,因爺爺出車禍導致雙下肢癱瘓,但又因為這次血壓控制不當而引發的右側偏癱,所以爺爺只剩左手可以活動,因而導致爺爺自我照顧出現了問題,作者在措施中有寫到一點讓我覺得好棒的是,不要搶著幫個案完成一些日常活動,而喪失進步的機會,因為有些家屬為了要讓病患好好的休息,所以任何事情都幫病患做得好好的,這樣就會讓病患喪失了良好的復健。 第二篇個案是一位五十五歲的伯伯,他因交通事故傷害造成頭部外傷而導致顱內出血的,在接受緊急手術治療後,合併有顱內壓上升及因顱內出血產生神經功能後遺症,導致肢體活動障礙及害怕失去身體控制功能,而產生無力感,我覺得這篇文章架構很好,有很仔細的去評估身心靈方面的層次也有寫出個案的所需,護理措施寫得很仔細,讓我們一目了然。 第三篇個案是一位二十歲男性學生,因共乘機車車禍導致顱內出血住進加護病房治療,由於突發性的意外事件及頭部嚴重損傷,造成病情不穩定,帶給家屬極大的衝擊與壓力,在文章中有發現到幾個小錯誤,像是家庭樹書寫錯誤,個案是一位二十歲的男性,但家庭樹上書寫為二十二歲,不過在護理評估、護理目標、護理措施、護理評值書寫得很明瞭仔細,幾月幾號發生了什麼事情都有書寫出來,讓我覺得很棒,值得學習。
      
閱讀完「三篇個案報告文章」後1000字的讀書心得  4516  2014-09-20 23:36:51
班級:五護四甲 姓名:洪意晴 學號:1005101014 座號:14 暑假作業:閱讀完「三篇個案報告文章」後1000字的讀書心得 個案報告文章: 照顧一位女性海洛因毒癮愛滋患者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之護理經驗 趙淑玲(Shu-Ling Chao) ; 沈玲純(Ling-Chun Shen) ; 邱飄逸(Piao-Yi Chiou) ; 馬偕護理雜誌 6卷1期 (2012/01), 91-100 2009年1至6月捐血中心通報愛滋個案捐血原因調查報告 劉姵伶 ; 賴安琪 ; 黃彥芳 ; 楊靖慧 ; 疫情報導 25卷12期 (2009/12), 775-781 運用Watson理論照讓一位初診斷愛滋病患之護理經驗 江曉玟(Xiao-Wen Jiang) ; 黃玉娟(Yu-Juan Huang) ; 領導護理 10卷1期 (2009/04), 58-71 當我閱讀完這三篇有關愛滋病為主題的個案報告,突然間想起之前新聞有在報導說台大醫院捐器官事件,但沒想到只是因為捐獻者為愛滋帶源者,導致許多人感染到愛滋,當下看到這篇報導覺得好震撼,心裡在想,愛滋究竟是什麼樣的疾病,它會造成多大的傷害,所以我去查了一下文章,發現愛滋又叫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主要是因為人體內的感染源帶有CD4受體,它會造成人體免疫缺乏病毒侵入,我看的這篇文章其中一篇提到,一名女性因共用針頭靜脈注射海洛因,導致感染愛滋,但感染愛滋途徑有很多,其最主要是經由血液及體液傳染,然而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所含的病毒量較高,所以必較容易感染,因為本身是愛滋帶源者,又與他/她人發生性行為而感染,所以在發生性行為之前要做好防護措施,不然只要性伴侶愈多,感染愛滋風險就會愈大,血液傳染,通常經由輸血或與他人因吸毒時共用針頭、或皮膚因為被汙染愛滋的器具刺傷如:刺青、穿耳洞、刮鬍刀等等都有可能因此感染到愛滋病毒,母子垂直感染,愛滋患者在懷孕、生產或授乳時的過程,均可能直接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所以愛滋孕婦盡量不要哺餵母乳,捐血時,記得要去檢查本身有無愛滋帶源,因為如果自己不知道而捐血的話,很有可能會害許多人,跟愛滋相關的症候群,因為病毒增多,反而破壞了人體內CD4細胞,會造成免疫系統傷害,常見的表徵有寒顫、發高燒、乾咳、和呼吸困難,合併症,當免疫功能不好時,會產生伺機性感染,常見的感染有結核菌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其中最常見,為主要死因的病是肺囊蟲肺炎,初期X光並無異常、會乾咳、痰黃稠有血絲、呼吸會越來越喘、易吹氧、胸部不適數週,就是因為免疫機能全數破壞,該如何診斷檢查,後天免疫缺乏症侯群是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的末端反應,它診斷的標準是要愛滋的檢驗(抗體、抗原、或病毒培養)必須呈陽性,CD4淋巴球數少於200/Μl,身體出現伺機性感染,在感染愛滋後,到出現抗愛滋抗體期間,稱為空窗期,此時病毒量最多,傳染力增強,因為大部分無症狀表現,所以會被誤認為只是一般小感冒,而做高危險的行為反而傳染給別人,想要篩檢愛滋感染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早期在輸血時血液快篩的方法為酵素免疫分析法,通常患者在感染時,常常都不太敢置信,甚至會對家人隱瞞自己的病情,因為害怕當家人知道後,會拋棄患者,此時要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如果因為吸毒品,而與他人共用針頭而感染到愛滋時,需衛教患者,如何戒毒品,臨床上,醫院會給予美沙冬來降低患者在戒毒過程中產生戒斷的痛苦,所以在愛滋患者面前,適時陪伴、傾聽她/他們的不安是非常重要的。
      
暑假作業-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4735  2014-09-20 23:15:16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八大核心在護理科不管到哪裡都聽的到,剛開始進入護理科時,總是聽著護理老師們說著八大核心,但知道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八大核心理包含了1.一般臨床技能:能運用評估、照護、諮商以及舒適的技巧於滿足病人需求的能力,將過去所學的技術運用在臨床上,為患者減少痛楚並增進病患的舒適感,滿足病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2.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從事護理專業時應具備之基本人類及醫學的知識,並整合基礎醫學知識、檢驗數據所代表的意義,並且提供適當之衛教。
3.批判性思考能力:能理性的去檢視對方的想法、行動等,對複雜的情境及現存或潛在的問題,作出適切的回應。能運用自己所擁有的專業知識來評估醫生或同儕所下的決定正確與否。如發生爭議也能憑藉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對方一同討論。
4.溝通與合作:能適當表達想法、接納資訊及意見,並有效回應,這樣不但能增進同儕之間的信任感,也能與病患運用溝通技巧來建立彼此的治療性人際關係,且能與醫療團隊共同合作,朝所定之目標一起努力。
5.關愛:透過人際間的互動,以信任及尊重的態度,藉由傾聽和同理心的表達,提供人性化與整體化的照護。一切醫療處置都應以病人為第一優先,運用同理心去關懷及給予照護。
6.克盡職責性:能夠忠於職守,主動做好職務分內的事且符合倫理、效率的原則,達到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7.倫理素養:能尊重患者的價值觀、提供安全的醫療、滿足病患需求。不管做任何技術都要注重其隱私,只要露出需要治療之部位即可,其餘不必要的部分都應該適當的遮蓋。
8.終生學習:能經由多元的管道、多樣的內容、整合的資源及彈性的方法發展自我潛能,並能將獲得的新知運用於護理專業工作中,促進個人及專業的成長。這一點不管是任何技術都應該去遵循及完成。                    

學了三年護理,對八大核心素養也略有心得,在基礎生物醫學方面,我學到很多人體的知識,包括結構、功能、疾病...等,這些都是未來在醫院要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當然不只在醫院,有時也可以跟家人、親友聊聊,讓他們了解人體的奧妙。再來是一般臨床護理技能,經過基護實習後,我發現要學的東西絕對不止於課本密密麻麻的文字,還需要靈活運用跟實際操作,懂得隨機應變才能應付病人的突發狀況,重要的是要以病人為中心,技術是以病人隨時做變換,只要不違反基本的規則,例如:無菌技術...等,稍微的改變是可以被接受的,這就是實習後我得到的心得,我想在未來的臨床上,這句話應該會常被用到,雖然隨機應變需要經驗才有辦法達成,但這也是臨床上刺激的地方,所有的技術都沒有一定的標準,全看護理師如何運用到不同的病人上。而批判性思考則可以去驗證我們隨機應變時是應變得宜或是不合邏輯,簡單來說就是反問自己,例如:爲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會有什麼結果?但通常我們都是想到就做,要達到自己反問那還需要多都磨練,當然問題也要找出答案,不是問完就不理,這樣等於白問,乾脆不要問。溝通與合作不只用在病人身上,我想只要是人類都會用到吧!護理是一個團隊,不是個人隻身奮鬥,所以溝通就顯得相當重要,良好的溝通才有好的合作,好的合作也需要有好的溝通,這是一個構成良好團隊的首要條件。視病猶親就是一種關愛的表現,實習時,我也有不錯的經驗,只要對病人展現出關愛,不管是語言或非語言,基本上病人也都會以禮相待,大部分的問題他都會回答你,關愛可以說是培養護病關係都必要條件。倫理也很重要,

尤其我們是中國人,古代聖賢特別強調道德倫理,而我們在臨床也要維護及保護個案及家屬的隱私,畢竟他們有身體的自主權,他們才是身體的主人,所以要做任何技術或訪談都需要徵得同意才可以執行,否則可能會影響到護病關係的平衡。剛剛說 護理是一個團隊,不是個人隻身奮鬥,所以每個人是否能夠克盡職責就顯得相當重要,如果大家都做好該做的事,那團隊的運行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個克盡職責並非只用在臨床上,有時做報告的小組分工,也需要組員克盡職責報告才能順利完成,所以這也是良好團隊的必要條件之一。終身學習這是必然的,科技日新月異,每天都有不同的產品上市,或改良的器械,如果大家當護理師之後都不繼續讀書、進修,這樣怎麼爲病人帶來健康?所以我們更當應要終身學習來照顧我們的病人,照顧好他們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替國家盡一份心力,看著病人一天一天的好轉,我們也得到非常多的成就感,希望自己在護理未來的路上還能獲得許多知識,也盡心盡力的照顧病人。

 

 

 

   

目前第544/4105頁 [首頁][上一頁][542][543][544][545][546][547][548][549][550][551][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