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550/4105頁 [首頁][上一頁][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4670  2014-09-19 23:33:13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護實習的時候,老師無時無刻總師叮嚀我們說「視病猶親」 ,不管在做什麼技術更是要細心不可以分心哪怕一時的傷害! 我認為「一般臨床技能」就是一般照護技能,例如適度的給予關心及注意個案的狀況,對於操作技術的熟練度,像是給藥就必須要遵循「三讀五對」是確保病人及自己的安全和醫囑及給藥單上的藥名是否相同,技術像是打IC、CVP care、鼻胃管灌食 等等不管什麼樣的技術都要小心再小心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就是醫學科之相關知識於臨床照護,學校的學理要牢牢地記住,才不會在臨床上老師、學姊們一問什麼都不知道不確定,並且清楚了解個案的狀況在回答個案,無時無刻都要充足知識,才可以傳達出正確答案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批判性思考能力』在臨床上遇到問題時,要學會的分輕重緩急,我想不管在臨床上或是不管哪個單位對護生、護理人員來說是很重要的 『關愛 溝通與合作』身為一個護士不僅僅要有同理心、耐心等等適時的關懷病人不讓病人感到孤單寂寞,每位病人的脾氣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選對的關懷方式而不適再造成他的負擔。我想溝通這一部份在實習上也是滿有挑戰的,也藉由實習讓自己在溝通這一部份有小小的成長,要和個案溝通良好之外,整個醫療團隊的合作也是很重要! 『倫理素養』對病人應該很重要,只要有侵入性的技術等等一定要保護到病人的隱私也不可以輕易的洩漏病人的基本資料及身上有的特殊疾病 『克盡職責』我想這四個字對大家都很重要!不僅在哪一方面職位上隨時都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熱愛自己的工作善盡其角色職責 『終身學習』自己可以藉由很多元的管道,或的自己最需要的知識,隨時更新自己的腦袋,大家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

      
暑假作業  9726  2014-09-19 23:04:11

書名:輕鬆做好人際關係的方法
作者:齊藤勇

書名:把人情做盡,把策略用全:廣結人緣,拓寬人際關係網
作者:強人

文章: 人際溝通數位教材設計與發展

作者: 張盈盈 ; 劉君帆 ; 何偲嫻;林怡貞 ; 朱寶蒔

文章: 以人際溝通爲基礎之情感論壇網站設計

作者: 林宛瑩(Wan-Ying Lin) ; 周文修(Wen-Shou Chou)

文章: BlogMSN的使用對人際溝通互動之影響—以社會臨場感理論為觀點

 

作者: 許麗玲(Li-Ling Hsu) ; 賴杉桂(Sun-Quae Lai) ; 許家祥(Chia-Shiang Hsu) ; 李志原(Chih-Yue Li)

心得:我會把主題設定在人際溝通,是因為我也想把人際關係建立好,而要怎麼把人際關係建立好呢,當然需要良好的人際溝通,這也是我們以後當護理人員的必要條件之一吧,我以我要把主題建立在這一個,而第一本書‘輕鬆做好人際關係的方法’ 教了許多溝通技巧,例如:說話不能太直白,多多觀察別人的喜歡的或不喜歡的,要學會看別人臉…等等的,只要懂得運用掌握與各種類型的人交際相處的心理技巧,許多人通常用了錯誤技巧導致溝通失敗,溝通失敗常常有時候會像新聞一樣,所以要好好學會溝通技巧,而且要活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讓我從從「社交白痴」到「交際高手」,第二篇是‘把人情做盡,把策略用全:廣結人緣,拓寬人際關係網’裡面德謨克說:「很小的恩惠施得及時,對受惠的人就有很大的價值。」想要使自己做人做事更為靈活圓潤,就需要懂得識破人心,說話說到別人心裡去,做事做得讓人人佩服。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如果受到恩惠時,也回報他人,這對施恩慧的人來說,有很大的價值,這本書給了很多鼓勵的話,而我最喜歡這一句,如果可以做到這一些,我想以後溝通肯定沒有問題,我覺得做人不懂人情,就不會受人歡迎;做事沒有策略,就不能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做人做事一定要把人情做盡,把策略用全,只有這樣才能為你鋪平人際大道,讓你順利步上成功坦途。而當今社會是人際關係的社會,人際交往的廣泛與否,是一個人能否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每個人都必須不斷開拓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要織起廣闊的人際關係網,首先必須得要積極主動地去贏得人緣,因為「辦事講人緣,成功靠人緣。」而做人把人情做盡,做事把策略用全,正是為你爭得好人緣,讓你能架構起自己牢靠的網絡的最重要關鍵。好的人緣是一個人一生難得的財富,所以在平時就要想方設法地做盡人情,用盡謀略,進而為自己贏得好人緣,讓自己的人生旅途走得更順暢。所以我當然更要建立好人際關係,學會好的人際溝通,以後與其他護理人員或個案相處才不會發生問題。

而現在也有需多通訊軟體,所以我挑了‘BlogMSN的使用對人際溝通互動之影響—以社會臨場感理論為觀點’發現了三點論點1.使用者之「人格特質」對「BlogMSN媒介使用」具有正向顯著之影響。2.使用者使用的「BlogMSN媒介使用」對使用後的「BlogMSN溝通滿足」具有正向顯著之影響。3.使用者使用媒介後知覺「BlogMSN溝通滿足」對「維持人際互動」具有正向顯著之影響。綜觀整體模型,本研究額外發現,使用BlogMSN溝通媒介對使用者而言並無顯著差異,但經驗證結果顯示,MSN之顯著性略優於Blog,因此,本研究認為雖然使用者使用BlogMSN對其個人維持人際互動而言,並無特別顯著差異,但MSN之使用者會略優於Blog使用者更容易維持其人際溝通互動。我認為現在科技發達,用許多軟體都可以維持一個正向的人際關係,但是要具備良好的溝通,不然怎樣的人際關係都會導致失敗而惡化。

 

      
103暑假作業 肝臟  9581  2014-09-19 22:45:57
      
103暑假作業 肝臟  9581  2014-09-19 22:39:56

書名:肝臟100問完全解答

出版社:天下雜誌

看了這本書讓我更了解了肝臟的功用,讓我印象深刻的有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天然的食物可以保肝,像是綠茶中的茶多酚可以幫助肝臟排毒,紅豆調節水份的功能,蚌和蛤蠣具清熱可調節身體水分的效果,也讓我認識了像是A肝會透過飲食傳染、B肝則是經由血液或是體液傳染的、C肝主要是經由輸血傳染的這三種病毒星肝炎最為常見。肝是消化器官中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大的化學工廠,大部分的身體的新陳代謝都要經過肝臟,所以肝臟真的很重要。之前有聽說過猛爆性肝炎,還沒看過這本書時我覺得聽到這個名字應該是壓力大應該是壓力大、工作累而導致的,但其實不是,猛爆性肝炎是指藥物或補品或酒精引起的猛爆性肝炎,大家都知道藥物舉有肝臟毒性,例如說常用的解熱針痛劑(普拿疼)若服用劑量過多,就有可能會引起猛爆性肝炎。在胸腔科或耳鼻喉科的類固醇藥物可能誘發B型肝炎,如果本身是B肝帶原者要是用類固醇時記得要先告知醫師,這個要除非救命用,否則不要用。人胖肝也會胖嗎? 根據統計台灣承認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脂肪肝,因為這些人往往攝取過多的熱量肝臟會把過多的葡萄糖儲存成肝醣,但是若肝臟得處鶉以達到飽和純放不下了,肝臟便會將這些糖分轉成脂肪酸,合成三酸甘油酯堆積在肝細胞中,就變成了脂訪肝,特別是中緩刑的身材比其他體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脂肪肝,只要控制造成脂肝的原因,在一段時間脂肪肝都能改善並且恢復正常,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直接用在治療脂肪肝,肥胖者應該要運動減肥或改變飲食習慣,不僅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同時也要減少高澱粉類的食物,像是米飯、麵食、地瓜、饅頭、田時也是減少,以免熱量過多消耗不掉,變成三酸甘油酯囤積在肝臟,加重脂肪肝。吃蜆精真的能顧肝,蜆的味道非常鮮美,又能解酒保肝,顯有完美的8種胺基酸,能被人體充分利用,製造充足的蛋白質,供受損的肝細胞使用,蜆還有低膽固醇的好處,蜆還有高量的牛磺酸,有助於合成膽汁酸來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蜆還有一種營養成分是膽鹼,也就是在課本上學到的它能在腦部合成乙醯膽鹼,以維持腦部正常的功能,例外水產品已被類含量最高,而蜆的肝醣含量又是貝類中最豐富的。,肝醣儲存在肝臟中,有助於修復肝臟細胞,也能提共身體能量來源。從營養補充,蜆精的卻提供一定的幫助,但不可當成治療藥方。很多人說喝咖啡對身體不好,但有人說喝咖啡可以保肝是真的嗎?有研究指出肝病病人若每天喝三杯咖啡跟不喝咖啡的人比,肝病惡化風險可減少53%,事實上喝咖啡對肝炎病人有幫助的相關研究已有好幾篇,但到目前為止,真正的機轉還不是很清楚,所以肝病專家們認為還不能大力鼓吹肝病病人喝咖啡保肝。咖啡因作用在交感神經,之後仍需經過肝臟、腎臟代謝出去,喝多了仍會增加肝臟的負擔,若要喝適量就好。                                                                                                                                                                                                                                                                                                                                                                                                                                                                                                                                                                                                                                                                                                                                                                                                                                                                                                                                                                                                                                                                                                                                                                                                                                                                                                                                                                                                                                                                                                                                                                                                                                                                                                                                                                                                                                                                                                                                                                                                                                                                                                                                                                                                                                                                                                                                                                                                                                                                                                                                                                                                                                               

      
103暑作  4740  2014-09-19 21:45:22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 國中畢業進入護專,不知不覺地就讀到了三年級,從剛開始甚麼都不知道的我,踏入這塊未知的領地,接觸著護理,學習著護理,接著運用著護理,慢慢地經過老師們耐心的教導,同儕的互相砥礪下,我們也要將所習得的東西,運用在接下來面臨的實習上。在護理中,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八大核心素養了,從各種小事情到大事情都涵蓋在八大核心裡面,像是我們一開始進入這間學校,最初先交給我們的就是解剖學和生理學,讓我們對人體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再進一步的教給我們病理學藥理學基本護理學,讓我們對於疾病有一定認識,告訴了我們一些醫學用藥,以及臨床上的一些技術上的練習及須知,接下來隨著年級往上攀升,教導我們內外護理學,讓我們針對各個領域能夠有更多的認識,學習著各種技術,了解醫院各種科別平常會做的一些事情和處理病人的問題,接下來我們所學的東西還觸及到小孩子及孕婦,那就是產科和兒科了,當這些課本裡的文字及老師的教導經過吸收,住進我們的腦袋瓜裡,讓我們能夠在臨床上得以發揮,便代表著我們擁有基礎生物醫學科學和一般臨床護理技能的能力。但是面對而現實,光是擁有這兩樣東西還是不夠的,因為我們和醫院的病人,我們同樣都是人,每天面臨的情境及生活和身體狀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機警的心,發揮在校所學的東西,和病人的情況做一個思考和批判,因為有學理我們才會知道這個時候該做什麼處置,怎樣可以在我們能觸及的範圍內使情況好轉,怎樣才可以使病人能夠舒適的生活,並且為病人謀求好的一個品質,以及時時刻刻的展現我們的關心,讓住院的人,不再覺得醫院是冰冷冷的,瀰漫著一種很不受重視的感覺,讓病人感受到我們的關懷,透過溝通與關愛讓我們達到互助合作,且在我們合作的背後,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病人們的隱私,並且尊重他們所做的每個決定,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倫理規範。在醫院我們也算是第一線人員,對於病人不能馬虎,在醫院工作也就是大家常聽的責任制,我們對於我們的專業有一定的堅持,都要克盡職責的堅守好自己的崗位,做好一個承接,最好一個交班,做好每一份報告,並服務好每一位病人,護理真的很複雜,但是在這複雜中,我們除了有一顆機警的心,還要有一個求新求變的精神,世界一直在變就像地球不停地在轉動,我們不能因為從學校畢了業後,就此覺得學習這件事情和學習的心情就結束了,每天這個社會都在變,我們也是會改變,醫療科技也會改變,求新求變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要擁有的一項技能,才能更加地適應這個社會,把護理發揚光大。 --------------------------------------------------------------------------------------------------------------------------------- 腸病毒個案報告心得 這次我所閱讀的個案報告,是關於兒童腸病毒,腸病毒這個詞對於我們並不陌生,相信大家從小到大一定都有聽過,甚至是得過腸病毒,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是看醫生吃藥休息然後恢復健康,覺得這就像是感冒一樣,幾天後就會痊癒的事情,可是有些少數的個案卻為了腸病毒吃了不少苦,也在心中留下些許不快的記憶。 腸病毒是經由接觸、飛沫或食入含有病毒之糞便及所污染的食物、玩具等而遭到傳染,好發夏、秋季,臨床上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重症患者主要以一到五歲的幼童最為常見,年紀越小嚴重度越大,隨之死亡率也越高。第一期:主要是舌頭及咀嚼側面黏膜會出現水泡或潰瘍,四肢如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肛門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及發燒症狀;第二期:出現腦膜炎等神經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及昏迷或出現不自主之調要是抽蓄;第三期血壓上升為最早徵象、高燒、心搏過快、肺水腫,四肢無力、垂直眼震顫、斜視、抽筋等神經症狀持續惡化。之後心搏速率會漸降,血壓也會下降,甚至低到測量不到,導致腦灌流變差,造成缺氧缺血性腦病變;第四期:病況逐漸穩定,心臟功能幾乎完全恢復,肺功能可能不好,但可以自己換氣,之後容易發生反覆性肺炎,個案慢慢恢復,但可能神經功能缺損之後遺症或是治療無效而死亡。腸病毒的治療大多是給予支持性的療法如點滴注射、退燒及免疫球蛋白的給予等,大多數的病人在一周內即可恢復。在護理方面因為口腔咽喉方面有出現水破獲潰爛的情形,會讓病童難以嚥下食物,最後到不想吃東西,有這方面的情形可以給予病童食用流質冷的食物,像是冰淇淋、果凍、布丁,且提供吸管協助病童飲食,並在吃完東西後以清水漱口保持口腔的衛生,也可以用濕毛巾或棉棒輕拭口腔內側及按摩牙齦,讓病童願意進食喝水,保護自己維持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如果有發燒的情形要多休息、少活動,穿一些比要吸汗的衣物,以達到病童在生活上的舒適。由於病童可能會有一些神經感染徵狀,像是頭痛、嘔吐、頸部僵硬、是睡、畏光,我們可以拉上窗簾,使室內的光線柔和,降低室內的噪音,以減低情緒上的壓力,及避免使用會讓病童感到疼動的情況及措施。當這些孩子們因為腸病毒而住院時,很多小孩都會對醫院產生害怕,對父母產生分離焦慮,我們以護理的角度而言,要幫助孩童及父母,傾聽他們的需要,設法協助他們,並耐心教導衛教及如何預防這種疾病,像是注意營養均衡飲食、正確洗手、注意環境清潔,讓父母及病童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以避免下次再得到這樣的疾病。 黃淑媛、曾月霞、池美華(2006)˙照護感染腸病毒學齡前期男童之護理經驗˙中山醫學雜誌,17(2),253-262。 方舒儀、陳萩憶(2010)˙協助一位外籍母親照顧腸病毒住院幼兒之護理經驗˙至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9(1),101-110。 陳永娟、李選(2003)˙Orem理論於腸病毒病童及家屬居家照顧之應用˙中山醫學雜誌,14(1),165-172。
目前第550/4105頁 [首頁][上一頁][548][549][550][551][552][553][554][555][556][557][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