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613/4105頁 [首頁][上一頁][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年級升四年級(100級)暑假作業  4859  2014-09-05 15:04:32
*個案報告文章:瀕死兒童的反應及其護理 作者: 毛新春(H. C. Mao) 出處: 護理雜誌 44卷4期 (1997/08), 26-32 *個案報告文章:護理人員照顧癌症病童臨終時的經驗 作者: 呂季紋(Chi-Wen Lu) ; 黃棣棟(Tai-Tong Wong) ; 穆佩芬(Pei-Fan Mu) 出處: 護理雜誌 58卷4期 (2011/08), 37-46 *個案報告文章:照顧一位頭部外傷嬰兒瀕臨死亡之護理經驗 作者: 許秀蜂(Hsis-Feng Hsu) ; 劉千琪(Chien-Chi Liu) 出處: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10卷2期 (2014/04), 45-56 【讀書心得】: 台灣畢竟還是個很閉俗的國家,對於死亡都很不願意去提及,我們的中國古典故事都是一些鬼或殭屍阿等等,兒童教育在這方面也未注重在這方面,死亡對於天真的兒童往往會有巨大的衝擊與痛苦,而兒童寶貴的生命即將逝去對於親愛的父母親,整個希望與美夢都毀滅了一樣,有些人是苦苦盼望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小孩,卻這樣的永遠失去了。兒童的死亡不管是對於家屬或是兒童本身都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而照顧兒童的也需要給他適當護理,以減輕他的對於死亡或疼痛的恐懼,讓他感受到他是被愛的,對尊重的。而我找的個案報告中當中也有提到一位要正面臨是否同意拒絕積極治療且簽署不施予心肺復甦術之瀕死愛子的哀傷與無助,當嬰兒因嚴重的頭部外傷住進加護病房,對家屬而言是一個無預警的狀況,家屬會憂心病嬰是否有機會存活,不僅影響原來的日常作息,也會讓整個家庭面臨重大的打擊。而另一位是罹患癌症兒童因長期往來醫院接受治療,病童與護理師有著親密的情感,當面臨病童死亡時,護理師也經歷了失落及哀傷的情緒反應,老師也給我們看了癌症影片,而當中的主角是相當成熟,他接受了事實比所有人都還要勇敢,有誰知道自己的病無法醫治時還會勇敢堅強的不哭不鬧還安慰著自己的父母與家人,他不哭不鬧,他知道這樣會讓所有為他擔心的人更傷心,他的樂觀令人心疼。雖然很心疼他的痛苦但也很佩服他,他做到得是我們一般人無法做到的事,如果是我聽到自己的這種噩耗,一定會對於自己的生命消極、覺得毫無希望,一定無法真正的去面對這個問題。而我們在照顧這一類的病童時,要能察覺出病童對疼痛的感受讓小孩表達出來他的任何感受。死亡是人生最後一個旅程,對於瀕死兒童的照顧,除了要了解病童對死亡的認知,應相信父母對病童支持的重要性,與父母討論什麼對病童是最適合的幫助。死亡給人的感受是哀傷的、沉悶的,一般的人也會盡量去避免談到此事,臨床上也常遇到當病童面臨死亡時,他的家屬無法接受,也不知道如何面對,並相信著醫療會救起他的小孩,不願接受事實,大部分的人認為兒童對死亡不了解而刻意對兒童隱瞞真相,往往造成家庭的衝突、壓力及病童去世的遺憾。其實小孩對於死亡的理解度往往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成熟,死亡的概念是隨著兒童認知理論發展慢慢學習的,雖然也有許多隨著環境而影響兒童發展的速度不同,大多數兒童對於死亡的意義並不瞭解,如果孩童自己提起關於死亡的疑問應該誠實的回答,而不是避而不談,也可以藉由動物的死亡與他共同討論這個議題。 【我所認識的八大核心素養】:在歷經三年的護理的生活,寫了無數次的八大核心心得,想必是提醒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牢牢記住這八大核心,不管是護理的路上還是生活上任何一件事,都可以運用上這些,要學的東西絕對不是只有課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還需要靈活運用跟實際操作,懂得隨機應變才能應付病人的突發狀況,重要的是要以病人為中心,對於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我覺得是像最基本的解剖生理學再來就是基本護理學然後內外科護理學,學到很多人體的知識,包括結構、功能、疾病...等,這些都是未來在醫院要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必要條件之一,要先把學理學好才能理解及認識疾病本身與發生在病人身上的症狀,應具備基本的生物、人類及醫學的知識,並能及時判斷給予病人最適合的護理,批判性思考能力也是同等重要,在生活上也是一樣,可以去檢視我們給予的不管是醫護知識或是技能是否合宜或是不合邏輯,像是經過基護實習,當我們要做技術時老師總會問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原理是什麼,雖然我們是從書本上得到這些但是這麼做一定是有他的邏輯及要點,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像是技術練習在臨床上並不一定每一個步驟都相同,每個醫院每個單位都並不一樣,也需要為每一個病人做應變才能應付每個病人的不一樣的狀況,克盡職責性並不一定只用在臨床上,像是有很多分組報告,每個人也都需要做好份內工作,這個報告才能完美的呈現,倫理素養在臨床也要維護及保護個案及家屬的隱私,畢竟他們有自主權,並用同理心去善待他們,先能夠傾聽別人,深入別人的感情和思考,理解別人的不同觀點,像是要做任何技術或訪談時都需要取得他的同意才可以執行,才能維護良好的護病關係,溝通與合作是團隊裡最需要的,並不是只有與病人溝通,終身學習是必要的,時代無時無刻都在進步,知識永遠在更新,每天都有不同的新科技,時常增進自己,活到老學到老,書永遠是讀不完的,在實習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挫折,就會發現自己在護理這個領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所以要利用空閒的時間多多充實自己,一方面可以填補自己的知識又可以在面對病人的疑問時,給他們專業的醫護知識,病人對於我們的專業才會有信任及抱予期望,關懷對病人來說這是最容易親近的一步驟,每天早上的巡房,讓病人信任你及對你保持尊重的態度,所以不管何時都要隨時關心病人,以達到視病猶親目標,這些都是代表著白衣天使從學校進入職場後應具備的能力,以及成為在病人與家屬間所信任的護理人員,讓我們由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每個領域都有他的困難點與他的專業。
      
志工心得  10810  2014-09-05 13:50:09
這次去仁愛之家做志工,因為離家近,來回比較方便,在那主要是幫忙環境的清潔,而且很巧的遇到他們和其他老人院一起舉辦的活動,所以這次的志工經驗是很珍貴又開心的。第一天去,因為對那裡的環境不是很熟,讓我感覺有點不知所措,還好有個對那裡環境很熟悉的女生,和她一起行動讓我比較安心,而且很快就打掃完了,如果只有我一個的話,絕對要花很多時間,之後又和她一起做一些活動需要的勞作,總覺得時間很快就過了。第二天因為有活動,所以剛開始要先準備爺爺奶奶們需要的食材,清洗碗盤,好讓他們能方便料理,剛開始,我還不大知道他們要做些什麼,之後各組都漸漸完成後,我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在做涼麵,直到接近中午,各組的涼麵都逐漸完成了美味可口的涼麵,然後就開始收拾沒用完的食材、器材,這天主要是在廚房收拾、清潔,而且活動也進行的有聲有色,每個人看起來都很開心。第三天開始打掃爺爺奶奶們的房間,擦窗戶、櫃子、門,大部分的房間都蠻乾淨的,但是窗戶都很髒,很多的灰塵和蟲的屍體,之後又打掃走廊的門窗、掛畫和扶手,因為扶手很多人用,所以需要用消毒水擦,最後打掃交誼廳的桌椅、冰箱、電視,希望可以讓他們覺得舒適一些。第四和第五天打掃的房間是一些不能自理的爺爺奶奶們住的,為了不要打擾到他們休息,打掃時聲音就需要放低,從一樓開始到二樓,有些房間可能是不常使用,所以比較髒一點,房間裡的廁所、門窗都要清掃,所以抹布也清洗了好幾次,但是打掃完後,總覺得心情也跟著變好了。二十個小時過得很快,雖然過程中會有點累,但是好心情卻是真的,這二十個小時,我遇到了很多人,包括爺爺奶奶們、工作人員們,看著他們的互動,總覺得真的很像一個大家族,令人感動,如果有時間,我想再去那裡服務。
      
新生服裝  1103  2014-09-05 11:00:46
同學們好 , 新生專業服裝明細如附件, 謝謝。
      
三篇個案報告心得  4666  2014-09-04 22:18:14

三篇個案報告心得

『讀後心得』:這幾個個案報告,告訴我們肺癌用什麼治療方法比較有效,清楚的告訴我們要怎麼去照顧這些肺癌病人的生理、心裡、社會及靈性方面的問題,以及怎麼去引導他們探討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進而讓他們不會出現意志消沉、情緒低落、哭泣伴隨自殺念頭等無望感,讓他們重拾信心與希望。我覺得在生病的病人身上,他們除了要承受病痛的折磨以外,還會伴隨著許多的負面情緒,這時候我們護理人員可以和病患的家人們一起鼓勵病患,讓他們可以盡情的抒發自己的負面情緒,讓心理的壓力可以稍稍得到緩解。以下的三篇個案報告我覺得都有應用到以上所說的重點。在「照護一位加護病房肺癌末期病患之護理經驗」這篇個案報告主要是在強調讓肺癌末期病患受到全人照護,「全人照護」以安寧療護理念為基礎,提供全人、全家、全隊及全程的照護,讓病人能在末期的時候能夠在「全人照護」的模式之下,度過最後一程。此篇個案的護理問題最主要是在疼痛的部分,因為個案除了肺癌之外還有骨轉移的問題,所以措施是使用嗎啡來緩解疼痛,以及使用止痛貼片來緩解個案的不適;除此之外,疼痛的部分還要有良好的支托,才能夠緩解病人的疼痛。而心理的護理問題主要還是上述所說的,可以和病患的家屬陪伴病人聊天說話,讓他們可以緩解心理上的壓力。下一篇個案報告「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口服化療合併維他命C靜脈注射之個案報告」裡告訴我們小細胞癌是轉移性高的惡性腫瘤,其實小細胞瘤在二年級的病理學課程中我們有上到,但是那時候只是做簡單的介紹,而此篇文獻裡有較多小細胞瘤的資訊,能夠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小細胞瘤的形成,還有可能會有什麼樣的併發疾病,這些要點在文獻裡面都有詳細的介紹。而此篇的個案因為發現右胸腔有大量肋膜積水,經過檢查之後發現是小細胞癌,但是經過高劑量維他命C靜脈注射以及合併藥物治療之後,病情有相對的好轉;所以癌症不一定只有化療的治療方式,有時候有些合併藥物也能夠治療癌症,像是此篇個案報告所提出的高劑量維他命C合併其他藥物來治療小細胞癌。最後一篇個案報告「協助末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撤除呼吸器:一個案報告」裡面說到了個案因為感染肺結核而導致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所以插管治療;但是患者本身多次表示自己不想插管治療,最終患者的家人們同意讓患者拔管,而醫師在拔管之前也有向家屬說明拔管之後的情況。我覺得這篇個案報告主要是在說明,在操作任何技術之前,都要在病人或是病人親屬同意之下才能操作技術,並且我們要尊重病人的意願,讓病人自己來做決定;所以我覺得這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在臨床實習或者是出社會到醫院工作,都要盡心盡力的協助病患,讓病患們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接受治療,進而健康的出院;這不僅是病患的希望,也是我們的初衷。

文章資料初處:

王麗慧、李淑秋、胡瑞桃(2010)‧照護一位加護病房肺癌末期病患之護理經驗‧ 新台北護理期刊,12(2),91-99。

林淑娟、陳明豐(2006)‧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口服化療合併維他命C靜脈注射之 個案報告‧秀傳醫學雜誌,6(1、2),13-18。

陳琬青、蔡佩渝、蘇育德(2008)‧協助末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撤除呼吸器: 一個案報告‧安寧療護雜誌,13(1),101-110。

      
服務學習反思  10621  2014-09-04 12:47:29
我覺得做志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雖然過程很累,但是我感到非常充實快樂,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想到自己可以幫助別人為別人盡一份心力,心裡感覺很開心,雖然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一定可以做到最好。我去廟裡幫忙時,我體會到原來廟裡也有好多我不知道的事,以前我都只是跟著大人們一起去廟裡拜拜,真正做了志工才發現,其實我要學的事也很多呢!例如:要依順序先拜哪尊神阿,或者幫忙一些不知道怎麼拜的香客阿,雖然感覺很簡單但其實要學習的特多呢,要幫助人也不是口頭上說說罷了,必須要有實際行動,這次的志工服務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當志工並不是為了只是學校作業,而是真的打從心裡,真的想去幫助大家,幫助這個社會,使大家都能變得更好。每個人都笑口常開,像極了 一尊尊的彌勒佛。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如果我以後還有這個機會我一定會更努力去做的,當然我一定會將志工精神投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中永遠充滿快樂的笑聲。
目前第613/4105頁 [首頁][上一頁][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