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部落格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部落格文章
目前第656/4105頁 [首頁][上一頁][654][655][656][657][658][659][660][661][662][663][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華藝5  11228  2014-08-10 20:04:16
文章明稱: 一對遭逢意外喪母的姊弟敘說諮商帶來的改變 A Sibling Experienced the Unexpected Death of Their Mother Narrated the Change from Counseling 作者明稱: 洪雅鳳(Ya-Feng Hung) ; 羅皓誠(Hao-Cheng Lo) 資料來源: 生死學研究 ; 14 期 (2012 / 07 / 01) , P93 - 153 內容摘要: 近三十年來,許多學者努力探討能預測複雜性哀傷的危險因子,以及哀傷諮商的介入策略。了解預測複雜性哀傷的因子,即可提供高危險群的及早介入。本研究針對一對成人期初期喪母的姐弟,探討其接受哀傷諮商後,主觀知覺諮商的幫助及在諮商前後的改變。這對姐弟在不預期的情況下面對母親遭遇殺害,而這 對姐弟有多項特徵符合複雜性哀傷的危險因子。事發之後,一位諮商心理師介入危機處理及後續的哀傷諮商。整個介入持續至死亡事件後十五個月,這對姐弟分別接受18次、13次個別諮商及2次手足諮商,並於諮商結束後一週內接受個別深度訪談。本研究採用敘說研究方法中的「整體─內容」資料分析架構來分析訪談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姐姐在接受諮商前後的改變之核心故事軸線為控制信念的流轉,伴隨而來的是對自己的接納及與他人關係的改變,和負向情緒和症狀的減緩;而弟弟的核心故事軸線是對媽媽愛的重新定義,伴隨而來的是控制觀的鬆動、對自我的接納以及與姐姐關係的改變。本研究進一步討論姐弟改變的異同之處、改變與哀傷復原及減少複雜性哀傷的危險因子之關聯。最後,本研究並提出對未來研究及哀傷諮商實務的建議。
      
暑假華藝4  11228  2014-08-10 20:04:00
文章明稱: 論現代詩人對殯葬的詠嘆 A Study on the Funerary Poetry Written by Modern Poets 作者明稱: 戴文和(Wen-Her Dai) 資料來源: 生死學研究 ; 14 期 (2012 / 07 / 01) , P27 - 58 內容摘要: 有生必有死,有死就有葬,這是宇宙的規律,也是有情眾生要面對的永恆課題。傳統漢人文化裡,以「入土為安」為核心概念,殯葬方式以土葬為主,同時隨著土葬而有「風水學」、「清明 掃墓」等學問與風俗。土葬之外,海峽兩岸目前以火葬為主流。此外,還有天葬、防腐葬與捐贈大體等等不同的葬式。活在現代的詩人,面對各種處理死亡的儀式,為生命的嚴肅意義、死亡的莊嚴價值,分別發出詠歎的詩篇。仔細閱讀這些詩篇,不僅能對各種葬式有輔證參考的價值,也能對人類的生死觀、鬼魂觀、價值觀有著更深刻的悟解。更重要的是,現代詩人在詠歎嚴肅的殯葬作品中,現代詩的內涵也因此而有了深刻的哲思意味,也為死亡教育提供不少好材料。
      
暑假華藝3  11228  2014-08-10 19:57:58
文章明稱: 敵視女性態度、強暴迷思、與強暴行為 Hostility toward Women, the Rape Myth, and Rape 作者明稱: 黃軍義(Jiun-Yih Huang) 資料來源: 教育心理學報 ; 45 卷 3 期 (2014 / 03 / 01) , P393 - 412 內容摘要: 本研究探討敵視女性態度影響強暴行為的機制,提出強暴迷思是敵視女性態度與強暴及多元強暴行為中介變項的假設。本研究以無記名自陳式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針對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大專學生樣本進行調查,共計得到大專男生有效樣本數七百三十二位。研究結果顯示,敵視女性態度對強暴及多元強暴行為的影響須透過強暴迷思,強暴迷思是敵視女性態度及強暴與多元強暴行為的完全中介變項。研究結果支持假設。最後就研究對象及測量工具、敵視女性態度的形成、研究結果的應用、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討論。
      
暑假華藝2  11228  2014-08-10 19:46:12
文章明稱: 女子超級籃球聯賽新人球員的生涯轉換經驗 Career Transition Experience of Rookies in Women's Super Basketball League 作者明稱: 楊明蓁(Ming-Chen Yang) ; 張詩婕(Shih-Chieh Chang) ; 黃崇儒(Chung-Ju Huang) 資料來源: 臺灣運動心理學報 ; 13 卷 2 期 (2013 / 11 / 01) , P23 - 36 內容摘要: 目的:探討女子籃球新人球員由業餘轉入半職業後在運動訓練、心理、人際關係、與壓力知覺的轉變與調適,以及對未來生涯規劃情形。方法:以6位女子超級籃球聯賽的新人球員(年齡=18歲,球齡=6.50年)為對象,利用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其進入更高階運動後的轉換歷程與對未來的生涯規劃情形,所得資料以內容分析法加以分析。結果:新人球員皆感受到訓練強度增加、團隊觀念被更加強調、與隊友和教練的關係更為密切、壓力知覺提升;壓力的調適方法主要是尋求資深球員與家人協助,並自行規劃休閒活動;對於未來生涯規劃是以延續運動生涯為主,並無其他明確的方向。結論:新人球員在運動生涯轉換過程初期會有適應訓練模式與知覺能力偏低的問題,此階段的社會支持有其重要性;而女子超級籃球聯賽新人球員對未來生涯規劃較侷限於與運動相關的發展,這是值得加以重視的議題
      
暑假華藝1  11228  2014-08-10 19:45:18
文章明稱: 從親人的逝去開展自我的生命意義 The Life Story about Death Raises the Meaning of My Life 作者明稱: 莊幸諺(Shing-Yen Chuang) ; 周玉秀(Yu-Hsiu Chou) 資料來源: 生死學研究 ; 14 期 (2012 / 07 / 01) , P1 - 26 內容摘要: 生與死,一直以來都是生命存有的問題。本文所敘說的生命故事,從阿公住院連結起對阿嬤的回憶,最後,回轉面對阿公的喪禮。全文分成四個部分:前兩個部分說明敘說故事的原因,以及故事所擁有的力量。第三個部分則是由阿公的生與死,來思考家族關係;透過阿嬤的死與生,來思考自我的問題,其間自然涉及喪禮與葬禮的問題與功能。第四個部分為總結自己對生死的理解、回憶與自我的關係,進而說明敘說生命故事對自我的意義,可以讓逝去的親人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於我的生命之中,也讓自己重新理解自我的生命意義。
目前第656/4105頁 [首頁][上一頁][654][655][656][657][658][659][660][661][662][663][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