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 14074 2019-04-26 23:35:53 1.我覺得能夠把自己的身體捐出來給我們這些護生或是醫學院的學生學習,真的是件很偉大的事情,因為如果沒大體老師們無私的奉獻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看到這麼完整的身體。 我們這些學生對於大體老師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因為有老師們的貢獻我們才能不只學習到課本裡的知識還能看到真實的大體和觸摸到各個不同的身體部位。 剛進到解剖室時其實我一點也不覺得福馬林的味道很刺鼻,在這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同學感到身體不適,可是我覺得如果今天不用這種方式保存老師們的大體,我們也不可能可以看到那麼完整的身體,所以如果身體真的有覺得不適的可以先到旁邊休息而不是擺一個一臉很嫌棄這味道的表情。
2.平時在學校我們只能看課本上的圖片和老師有時會給我們看的模型而已,可是等到真正接觸到大體老師時我才發現.. 原來課本上說身體是個很複雜的個體是真沒錯。 光是我看到的第一位大體老師身上的微血管時我的腦袋就真的快不行了,因為實在是太多條了啦~ 講到最後如果自己不好好消化的話一定都會馬上忘記老師們教的。 看到最後其實最令我難忘的就是人的大腦,因為我以為大腦應該會很大.. 結果其實也還好,而我以為每個人的大腦應該不一樣大小,因為我覺得每個人的頭又不一樣大小,大腦應該也會不一樣大小啊,結果老師說那是頭顱不一樣而已其實每個人的腦都是一樣大小的。 剛摸到大腦時真的很像是塊豆腐在手上一樣,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弄壞了腦袋,難怪每個人都會說腦袋是個很容易受傷的部位,而且一旦受傷了就是個不可逆的。
3.這次的體驗真的是讓我們每個人都大開眼界了,我相信如果我們沒讀護理科我們可能一輩子也看不到這麼完整的大體,看完後我自己真的有那種想捐出大體的想法,甚至我還想問自己的爸爸媽媽願意捐嘛~ 現在還是會突然想起第一眼看到那麼多大體老師在我們面前的畫面,未來如果可以也有機會的話.. 真希望能去手術室,很慶幸自己不是個怕看到屍體或是見到血的人。直到現在我還是很感謝大體老師們的貢獻也很謝謝大體老師們的家人願意支持大體老師們想捐出自己大體的想法,如果沒你們的付出及奉獻,我們不會有機會看到在課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
|
護二丙 1065101113 余哲偉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 14065 2019-04-26 22:29:19 解剖學上課時老師仔細的解說與教導,讓我感到大體老師莊重的生命, 第一次踏進大體實驗室時,我站在「老師」旁,和大家一起默禱,心裡敬慎而期待。看著老師將將皮膚翻開,指著老師體內的器官,讓我們對人體的結構,有更深刻印像。心裡無盡的驚嘆~多麼複雜。還記得專一上學期時,聽學姊們說解剖學有參觀大體,讓當時剛進入校園的我,還真的有些適應不良,很難想像自己有那個勇氣站在大體老師的旁邊。但是經過這次的參訪,我發現老師們瞭解借用身體直接教導如此無私的付出,讓我對未來的路程更有信心、勇氣去面對。 今天能參觀大體真的令我感到十分的幸運,卸卸我的父母把我生得健健康康的,也很感謝謝學校的老師安排了這麼有意義的課。如果有一天我即將面臨死亡,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勇氣去簽下那份同意書,雖然我此生沒做過什麼有貢獻的事,也許我可以捐出我的冰冷身體讓後來的人參考學習。大體老師活著的時候可能有我沒有的決心與勇氣才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給身為後代的我們參考,畢竟最難過的事大體老師的家人朋友,明明已經離開人事了卻還讓自己的身體留在世上給別人解剖,但也許家人也會有一點成就感吧?把身體留給我們護理實習生給我們上一課,讓大家永生難忘。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也會永遠尊重大體老師。真希望大體老師的家屬也可以為牠們感到開心。謝謝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與大愛給我們這些護生。如果可以在老師還在的時候跟他擁抱,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
護二丙 1065101095 陳欣妤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 14047 2019-04-26 21:06:45 108年4月19日,對我來說這天是我在五專生活重要的一天,一進去到解剖室,就是一陣涼意及濃厚福馬林的味道,老師們正躺在床上蓋著棉布等著為我們授課,在正式上課前,必須圍在老師身邊默哀一分鐘,載著短短的一分鐘內,我在心中就想了很多事情:為什麼老師們在生前會願意捐出身體讓我們上課及做研究?一分鐘過後,解剖老師打開了原本蓋在大體老師身上的棉布,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我看到老師的那瞬間,我是既興奮又感動,我們總共有八個課程,其中幾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特別是神經系統,每次在課本上看到的神經竟然是肉眼能看見的!還有血管,原來動脈靜脈並不是紅色和藍色!也沒有想過大血管可以粗到像50元的寬度。還有福馬林的味道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臭,反而還有點像是煙燻烤鴨的味道呢!出了解剖教室,在台大中庭的牆上,都是捐贈著們的名字,這些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充滿感激及感謝。其實真正看到人體的感覺真的不一樣,像是胰臟,它並不像教科書上畫的那樣,它比較像是一坨堆在一起的脂肪。至於腎上腺及甲狀腺,我一開始也不知道他是實體的東西。還是有些就像教科書上畫的一樣的器官,例如:腎臟、肝臟、肺臟及心臟,尤其是心臟令我印象最最深刻,左心室真的比較厚實,上下腔靜脈、肺動靜脈的位置形狀跟教科書上畫的一模一樣。每天都在一般教室裡看著五顏六色的課本,到了解剖教室看著大體老師的感覺真的不一樣 ,感謝學校給我們這個男的的經驗,更感謝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讓我們在學習的路上邁向下一個里程碑。前幾天學校給我們看了一部短片,內容是述說關於捐贈者的家人,我後來想想,如果今天大體老師是我的家人,我有辦法像今天一樣冷靜嗎?還是內心會充滿複雜?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斷反覆思考,如果是我,我會願意捐贈我的身體來當老師嗎?
|
大體解剖參訪心得 15031 2019-04-26 10:45:1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 二庚、學號1065101387、姓名林怡雯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對這些願意捐贈大體讓解剖科研究的老師,我除了感謝他們在生前捐出他們的身體之外。我真的不知道還能說甚麼,因為有了他們我才能去學習有了他們我才懂了那麼多有了他們我才學到了那麼多。非常感謝有這些大體老師們讓我學習了知識。捐出大體可以讓我們這些學生學習到很多的知識,除了可以讓我們護理科的同學學習之外還可以讓解剖學.醫學系的人學習在一個教室內一次可以讓三種系上課這樣很好資源本來就是要這樣用的啊。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在這個學期過程中;一開始走進去的時候,我以為是要坐著上課的結果到後來才知道是要站著上課,其實這對我來說是沒差,因為我不會痠。剛走進去時其實我有點不舒服,那時候我是在想可能是我太緊張了吧,沒想到是真的緊張導致後來的一些不舒服。
在學期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因為我沒念過解剖的關係所以導致那天我很興奮;因為在我念護理之前我都是認為護理基本都在解剖教室學習東西吧。
我在這裡的收穫就是了解了身體裡的器官其實不是每個顏色都跟課本一樣,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啊,而且大多都是空氣所產生的。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參觀完後我想我以後應該也會想要捐出自己的大體吧,感覺捐出身體會讓很多跟我一樣的學生可以改很多的想法,在這邊學習的時候我就有在想以後要做什麼了,因為我的成績很差所以我常在想是不是我念錯科什麼的,但在去參觀完與學習完之後,我測底的改變了我的這個想法,學習後我真的了解了成績雖然重要但是我不能忘記我自己當初轉來念護理的關係。當初得我其實只是想說可以幫助很多人,才跑來念這科的關係,而且除了可以幫助人也可以懂得如何照顧自己與家人的身體。
以上就是我這次的參觀學習心得的總結
|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大體解剖校外教學) 14060 2019-04-26 07:25:21
從小就被教導心中都應該秉持尊重、包容、友愛的精神,但我認為能將自己的身體無私的捐出以提供人們學習,是最偉大的。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中一定會經歷的事情,過世後有很多葬法,例如最基本的火葬、土葬,又或者配合當地宗教信仰、生活環境再去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埋葬,但有些人則是選擇捐贈自己的身體,不做任何的處理,可能有些人只覺得大體老師是個教材、亡者,但對於他們,這也許是延續生命的一種方式。我想一般人眼裡,會認為在眾多人面前一絲不苟的供人觀看、觸摸,是很害臊、不得體的,尤其在華人地區或者比較老一輩的觀念裡會更這麼認為,但我覺得,當大體老師在生前做出這個決定時,是帶著純潔、無私與愛的精神捐贈的,這是我們旁人無法隨便去評論的。既然大體老師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定是不求回報的,而我們對他最基本的禮貌,就是尊重,不論在操作、學習⋯⋯時,都應該心存感激、小心翼翼的使用,才是對老師們最大的尊重。
記得在遊覽車上時,心情十分期待,還與同學們嘻嘻哈哈打鬧著,可是一到現場,大家立刻收拾起嘻笑的心情,帶著莊重、嚴肅的態度進去,並且誠心的默禱,好一會兒才開始進行教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體老師的大腸與肝臟,由於那是我們這組倒數第二個站,一開始就累積的福馬林味道,在這瞬間差點讓我乾嘔,因為一到解剖檯旁,迎面而來的是福馬林參雜油脂的味道,真的很不舒服,但還是強忍著噁心的感覺,專心在老師的講解上。還記得看到人體身上最小的骨頭-三小聽骨時,覺得人體真的很奧妙,因為一旦少了其中一塊骨頭,聽力就會受損,雖然它看似微不足道,可卻是人體很重要的一塊拼圖。
這場活動下來,讓我感受到,人真的很脆弱,即使身體再健康,也避免不了死亡,但我覺得死亡並不是結束,就像大體老師們,選擇捐贈遺體延續生命,遺愛人間,也為醫學貢獻,老師們的做法,讓我不畏懼死亡,反而看淡它,覺得死亡只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並不是盡頭,我可以選擇很多方式來延續生命,尤其在這醫學發達的時代,看到越來越多人簽器捐或者大體捐贈,加上這次的教學參觀,讓我心裡萌生了一個念頭,我也想再條件皆許可的情況下,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延續自己的生命。
最後,也想跟大體老師們說聲謝謝,謝謝您無私的奉獻與熱忱,讓我們能更有效、更直接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謝謝您讓我們看見生命的可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