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南丁格爾 英國人南丁格爾於1820年5 月12日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富裕人家。1837年十七歲時立志成為護士,到醫院學習護理,但是遭到家人的極力反對,因當時的護士名聲不佳:被視為社會的渣滓、愛酗酒的賤業。但南丁格爾改變了這一切。她全心投入創新的研究,成了醫院護理各面的英國專家。1853年,英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死傷慘重,英國政府派38位護士深入戰地,擔任服務傷兵的工作,經常犧牲自己休息時間為傷兵寫家書,安慰、並且照顧他們,成了病患們精神上的支柱,而深得戰士們景仰。更常在夜晚提燈探視昌傷兵,因而被描述為聖潔的「白衣天使」。「南丁格爾面對的不只是傷兵的苦痛,而是醫院管理的不當,與人性更深的貪婪,但她仍堅持要順服在這錯誤的權柄下,因她相信這一切都在上帝的管理中」,讀到這段話時,想到當下的台灣現況,就覺得我們的問題在於人,大家都說要節能減碳,要苦民所苦,但是實際上呢? 火力發電廠照蓋、沿海工業去照開發,這叫做節能減碳?! 當企業間吹起裁員風,政府官員卻還照領4倍上班族薪水,還在媒體面前大吐苦水說薪水少,看了就搖頭。當全球暖化被媒體大肆宣傳後,有多少人做些對環境對的事,少開一盞燈、少印一張紙,這些小小的舉動,或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每個人都這麼做的時候,力量就非同小可!
---------------------------------------------------------------------------------------------------------------------------------------------------------------------陳翠玉 戰後第一位留學北美的陳翠玉校長陳校長1917年出生於彰化基督教徒家庭,彰化高女畢業後,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這女專是美國基督教聖公會傳教士醫師所創辦。她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及助產士(產婆)。1942年畢業返台任職於台灣總督府以及台北保健館。戰後轉職於民政處衛生局及保健館。據李錦容的稿本,她得罪些官員,二二八事變後,有人想藉機陷害處死她,不少人合力把她送離台灣。她先去上海、南京後,坐船去北美。她在上海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申請到獎學金,以此WHO獎學金到Toronto大學讀護理教育。在上海巧遇她以後的夫婿Eric Landauer先生,他們1955年她第二次出國時結婚。她1947年離台,1948年畢業得學士學位,這學位大概是戰後台灣人(男或女)第一個獲歐美學位的。她能申請到WHO獎學金,據我瞭解是靠她自己能力與努力,不是政府安排的。她通英語,曾與戰後聯合國派來台灣的顧問共同工作過,認識不少聯合國、WHO及其他外籍人士。她1948年回台後,被聘為台大醫院的護理部主任,那護理部是剛正式成立,她以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大地改革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更把護士地位提高。在上述幾本書都有詳述其成就,以後再來詳細報導,鍾信心教授回憶錄的幾句話簡單又有力說明她的貢獻,她說陳翠玉徹底地執行美式制度,她對台大醫院護理部的規劃成為日後台灣護理界的典範。

新增時間 : 2014-09-13 20:43:5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