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書名:大便的書
讀書心得: 因大便而起的疾患,其症狀、個人承受的痛苦、醫生的治療方法都因人而異。我到底得的是哪一種病症呢?
  正確認識我們的完美香蕉便。 金黃色、乾乾淨淨、順暢排泄出的「香蕉」,便是「暢便」的特徵。不過,現代人生活繁忙節奏快,特別是那些因為工作關係經常出入宴會酒席、討厭運動的人,暢便幾乎是他們難以實現的夢想。暢便與否很重要,不要以為大便不值得一提,它絕對是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再歧視大便了,讓我們把它當成身體可愛的一部分來看待吧!
 好好吃喝拉撒睡,是保證健康的根本。
  但是,如果吃得太好,反而會得病。像現在物質這樣豐富的時代,對很多人而言,好吃好喝已經不成問題,但能否好好拉撒反而漸漸成了問題。與日俱增的肛腸疾患就是證據之一。在接下來的這一章節裡,讓我們仔細看看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便秘、腹瀉、痔瘡,甚至威脅生命的大腸癌,讓我們瞭解這些病的產生原因、具體症狀以及治療方法。
  吃得好才能拉得好,這是萬古不變的真理。那麼,如何吃才能拉得好呢?我們可以從祖先簡樸的飯桌上找到秘訣。富含膳食纖維的黃綠色蔬菜、新鮮的海藻類、大醬、清麴醬等代表性發酵食品,以及不會滯留在腸道內的糙米雜糧,這些就是我們的救星,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惱人的便秘。
書名: 療癒好情緒
「情緒」是無法直接控制的……
考量控制情緒的方法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將「情緒」與「行動」分開。各種不同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情緒」是無法直接控制的。
情緒湧上心頭,可以說是人類最自然的生理現象,就算想用科技的方法壓制,也不容易達到抑制的效果。有時候「滿肚子怒氣」、「哀傷不已」的心情升起了,就算心中祈禱:「這種討人厭的心情不能早點消失嗎?」事實上,情緒卻無法立即消失。但若是「行動」,就比透過行動所表現的「情緒」,來得容易控制。
因此本章將針對這類控制「情緒」的方法,與如何具體抑制不愉快情緒的方式提出建議。接著,我想在下一章繼續傳授給讀者,如何透過控制「行動」的方法,也就是間接掌控情緒的智慧。
前文曾提及,要人們直接控制「情緒」很難,但並非完全做不到。已經形成的情緒,可能很難控制。但是有件事比較容易做到,就是儘量設法採取預防的動作,避免讓自己產生不快樂的情緒。

善終與生死超越:天帝教的臨終關懷

死亡是在世存有的終極問題,面對生命必經之路的死亡,如何而能得以善終乃是臨終關懷之要旨,同為醫學與宗教所深度關切。「醫學上的臨終關懷」基於一世之生命觀,針對臨終病患提供安寧療護,透過積極性的生理痛苦的緩解,提供病患心理與靈性上的平安,以協助其達到優質死亡的善終。這種醫學上的臨終關懷,我們可稱之為「狹義的臨終關懷」。相對於此,「宗教上的臨終關懷」則可名之為「廣義的臨終關懷」。「宗教上的臨終關懷」自然涵蓋「醫學上的臨終關懷」,但範圍更加寬廣,而其實質內涵與做法也不相同。在宗教上非一世生命觀的信仰之下,在世存有於臨命終時,面對一期生命存在的終結與另一期生命的開端之關鍵時刻,如何安然度過而有一好的歸趨乃是相當深刻的重大問題。若宗教上的臨終關懷僅僅扣就此一階段之實踐,則只是一種狹義的觀點與做法,雖說此一生死關頭至關重要,但就生命整體而言,仍不周延,尚不究竟。宗教上的臨終關懷實質上涵蓋了對於整個大生命的全然觀照,包括生活、死亡與死後。適切的臨終關懷實踐必然奠立在生命實相的基礎上,否則一切作為自不相應,僅只是形式上的虛文,雖有心理上的安撫慰藉作用,對於生命實質上之超越轉化,終究不相應。本文即在此認知基礎之上,展示天帝教之生命觀,進一步依此生命觀彰顯天帝教臨終關懷的核心精神-生死超越的奮鬥人生觀。

淨土法門的臨終關懷

現代醫學的進步,克服了許多疾病對人類生命的威脅,但終究克服不了生命最終的歸宿-死亡。尤其面對不可治癒之患者,任何的醫療措施對他而言,雖然能夠延長其生命(prolonging life),讓他活得久一點,但究其實可能只是延長死亡的過程(prolonging dying),讓他延後死亡罷了。嚴肅地面對此一問題,現代醫學乃產生了「典範的轉移」(paradigm shift),即以治癒(cure)為中心轉移為以關懷(care)為中心。這種不以疾病治癒為目標的臨終關懷(terminal care)新典範,具體地落實在日益受到重視的安寧療護(hospice)運動上。在醫學臨床上,一個有病將死的人,稱為「瀕死病人」(dying patient)。醫學上的臨終關懷,即是針對這些瀕死病人的安寧療護,透過積極性的生理痛苦的緩解,提供病患心理與靈性上的平安,以協助其達到優質死亡的善終。這種醫學上的臨終關懷,我們可稱之為「狹義的臨終關懷」。相對於此,淨土法門的臨終關懷則可名之為「廣義的臨終關懷」,因為每個人,就其生命的本質而言,實質上就是一個「瀕死的人」(dying person),不論其無病還是有病在身。淨土法門的助念往生是奠立在佛教生命哲學基礎上的臨終關懷方式,這與醫學臨終關懷背後的生命哲學大異其趣。臨終關懷的根本目的在使瀕死者得到善終,在醫學安寧療護上,此一目的體現為:透過積極性地緩解痛苦,而達到死亡前之美好的生命品質,讓瀕死者了無遺憾而有尊嚴地走到生命的盡頭。淨土法門的善終則是要讓死者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比於宗教的形上智慧,醫學臨終關懷上正確的做法,在淨土法門的臨終關懷上卻是有大害的。這其中最大的癥結在於二者對於病痛意義之差異性的理解,而此差異性理解又與其背後之生命觀密不可分。

臨終關懷的研究和發展現狀

臨終關懷的提出和發展已有近四十年的歷史,臨終關懷是醫療護理上對終末病人及其家屬所提供的姑息性、支持緎的醫學措施,積極處理病人臨終期的主要症狀和重要並發症,減輕病人的痛苦,力求使終末期病人在舒適和安寧狀態下告別人間。臨終關懷的研究遵循人的生理、心理變化和家庭、社會狀況的不同,加以深入探索和不斷完善,要在諸方面形成共識,使之成為生命全優一體化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並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新增時間 : 2015-09-14 09:25:4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