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典範人物心得

台北市裡,隨處可見小診所,還有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醫療資源非常豐富,但同樣在台灣,台東縣達仁鄉四千多位的居民卻只有一位徐醫師,徐超彬畢業於台北醫學院,曾任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不但能快速並精準的判斷病情,也可以嗅出死亡的味道,將病人從生死邊緣搶救回來,從91年6月開始,他不僅擔任衛生所醫生兼主任,還加開夜間和假日門診,更推動二十四小時急診服務,並且將簡陋的衛生所改建成醫療大樓,除此之外,每個禮拜還有環山看診,這麼龐大的工作量,使他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就算是大家口中的「超人」醫生,也有體力不支的時候,就在三十九歲那年,他毫無預警的中風了,生病之後的徐超彬,剛開始去醫院看病及做復健時,曾經隱瞞自己是醫師,因為他覺得醫生教導病人要照顧身體,但自己卻變成這個樣子,他也曾經問上帝:「為什麼要讓我倒下?」,在一次的看診中,看到中風病人的微笑,想到上帝讓他倒下的目的,難道是為了讓他更能體會病患的苦難,更能感同身受病人的痛苦嗎?就這樣雖然他左半邊的身體不像以前靈活,但是部落裡的居民還是要他看診,而他也更能體恤病人的心情,不但醫治身體的疾病,更傾聽他們的心聲,一位好的醫生,不僅是“看病”,更要“看病人”,知道他們真正的需要,才能對症下藥,讓病患早日康復,一位無私心的醫師,一位一心只想著偏遠部落中被遺忘的長者,若現在的普羅大眾有這般的胸懷,就不會有那些在社會邊緣生活的可憐人,在我第一次看到“4141”這個數字就被它吸引,心想這個數字是什麼意義?讀了書才發現,徐醫師將心比心站在他們的立場,醫治身體上的病痛,更安撫病人的心,家屬的心,我無法像醫生一樣救人的生命以及醫病,但我會盡我所能的照顧弱勢,向徐醫師學習!!

新增時間 : 2014-09-19 23:03:2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