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第一本書書名是那些我的小憂傷.第二篇文章追尋生命意義-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樂觀主義價值

書名:那些我的小憂傷 作者:唐學芬
我看得這本叫那些我的小憂傷,它在講青少年的心理挫折課,教青少年如何面對挫折,解決遇到的難題,這裡有五十堂課,其中有幾堂課我印象深刻,第一堂課-¬-無處不在的小憂傷,這裡面寫有位心理學家說過:「一般擁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常會擁有不幸的成年。」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小時候太幸福,沒有受過苦,長大出社會後,就沒有吃苦的能力,所以父母應該適當的對孩子做挫折教育,增加他們的抗壓性,未來他們遇到很大的壓力,也能夠把壓力變為助力,我有時也會遇到挫折,有一次在我國二上學期剛開始遇到滿大的挫折,有一節課那堂課的老師沒來上課,我是那堂課的小老師,班上也很多人不想去找老師,卻因為我的弱懦、沒主見,不敢去找老師,到了下課我學得不對,我就去找老師,隔天老師就來罵我們班,我覺得很自責就哭了,經過那件事後,老師十分鐘還沒來我就會去找老師,以免再發生相同的事件,還有第五堂課-沒有信心的小憂傷,我覺得信心是要日積月累的形成,透過別人的鼓勵和支持,增加對自己的信心,如果做某件一直被否定,就會因此缺乏信心,會覺得自己做甚麼都失敗,就會甚麼都不想做,所以身邊的人就要多給予支持和鼓勵,對他說你一定做得到,只要你多努力,一定會成功,要多鼓勵,盡量不要責備,讓他藉此增加信心,就會愈做愈好,我也有很多時候對自己很沒有信心,身邊的家人朋友不斷給我鼓勵和幫助,我才能樂觀的面對一切挫折,我覺得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示,讓我能用正確的方法和心態面對挫折。
文章:追尋生命意義-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樂觀主義價值 作者:段海軍
這本書給我很多省思,樂觀和悲觀是相併行存在,盲目樂觀可能會轉為悲觀,過度樂觀可能是悲劇的開始,只有有限度的現實樂觀才能再樂觀與現實之間尋求到心理和諧和平衡的支點,也只有現實樂觀才能賦予個體獨特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從而保證個體既能樂觀便對生活又不自欺欺人,我覺得在面對人生和目標,都要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不管對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都有很多的助益,面對困難盡量朝好的方向想,就會成為樂觀開朗不悲觀的人。

新增時間 : 2015-02-24 14:29:3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