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學年寒假作業
病房內儀器聲音「嗶、嗶…」接連不斷,去年暑假,我在新竹馬偕開始了第一次護理實習。才剛踏上護理路的我們,在病房中簡直像是一般民眾,就連負責清潔的叔叔阿姨、甚至負責照顧的外傭都比我們資深,這場為期三週的基護實習就這麼在這詭異的角色中開始了。<br>
實習單位是個腫瘤內科病房,複雜性很高。在這裡,你可以見到來自各科的病人,見到各科的技術,相對的對才讀完基本護理學的護生是個有挑戰的單位,同時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就讓我說說實習時的其中一位接到的個案。<br>
她有肺腺癌,合併肝硬化,為了做疼痛控制及打營養針而入院,平時是在家放置氧氣瓶由家人照顧,重點是,她簽了DNR。而我,在疏忽下選了她成為新個案。原本老師是說DNR的個案我們先不要選,因為剛開始,難度不要太高。我在得知我的個案有簽時,感同身受的了解這句話,因為那當下,我的心情很複雜,不知該如何去面對她。但說好就是說好了,週一上班,我就硬著頭皮,去病房和她打招呼、期望用聊天建立我們的護病關係。我還記得聊天時她所說的第一句話。<br>
<br>
她說:「昨天隔壁的,晚上睡著就走了,真好。」<br>
<br>
這句話,我永生難忘。<br>
後來經過了解,我得知她其實並不想住院,不想治療,她想在家裡,只是為了打營養針,不得不住。與她相處的短短幾天,開啟我對安寧緩和的反思。<br>
何謂安寧緩和?牽涉的範圍到底有多廣?現在的醫學做到哪一步了?<br>
根據統計顯示,全台的末期病患僅只有三分之一能夠得到居家照護,其餘三分之二的病患在全台的醫院轉來轉去,或者在僅剩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才回到家中。<br>
我們的安寧療護是否能走入社區中?在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成立了一個醫療團隊, 進入社區,為生命末期病人提供症狀與疼痛控制、病人與家屬的心理照護、善終準備、臨終照護、悲傷輔導等的安寧照護服務,現更是有許多醫院加入。<br>
但如何做的更好呢?在這個醫療資源人力都短缺的情況下。<br>
<br>
善終,每個人都希望,但在安寧緩和這條路上,還有很多路要走。
實習單位是個腫瘤內科病房,複雜性很高。在這裡,你可以見到來自各科的病人,見到各科的技術,相對的對才讀完基本護理學的護生是個有挑戰的單位,同時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就讓我說說實習時的其中一位接到的個案。<br>
她有肺腺癌,合併肝硬化,為了做疼痛控制及打營養針而入院,平時是在家放置氧氣瓶由家人照顧,重點是,她簽了DNR。而我,在疏忽下選了她成為新個案。原本老師是說DNR的個案我們先不要選,因為剛開始,難度不要太高。我在得知我的個案有簽時,感同身受的了解這句話,因為那當下,我的心情很複雜,不知該如何去面對她。但說好就是說好了,週一上班,我就硬著頭皮,去病房和她打招呼、期望用聊天建立我們的護病關係。我還記得聊天時她所說的第一句話。<br>
<br>
她說:「昨天隔壁的,晚上睡著就走了,真好。」<br>
<br>
這句話,我永生難忘。<br>
後來經過了解,我得知她其實並不想住院,不想治療,她想在家裡,只是為了打營養針,不得不住。與她相處的短短幾天,開啟我對安寧緩和的反思。<br>
何謂安寧緩和?牽涉的範圍到底有多廣?現在的醫學做到哪一步了?<br>
根據統計顯示,全台的末期病患僅只有三分之一能夠得到居家照護,其餘三分之二的病患在全台的醫院轉來轉去,或者在僅剩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才回到家中。<br>
我們的安寧療護是否能走入社區中?在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成立了一個醫療團隊, 進入社區,為生命末期病人提供症狀與疼痛控制、病人與家屬的心理照護、善終準備、臨終照護、悲傷輔導等的安寧照護服務,現更是有許多醫院加入。<br>
但如何做的更好呢?在這個醫療資源人力都短缺的情況下。<br>
<br>
善終,每個人都希望,但在安寧緩和這條路上,還有很多路要走。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