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書名:最幸福的離開:好好走完最後生命的9個在家善終故事 作者:平野國美
書名: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 作者: 派特.亞倫
心得:作者在他的書<前言>介紹自己是一名不穿白袍的醫生,連到府診療時也是穿便服前往,但並不是個冒牌醫師。他的患者幾乎都是在自家進行療養的高齡者或癌末病人,所以主要工作是「到府診療」,也就是以前人們所說的「出診」。以往所謂的出診指的是,在患者危急時應要求前往探視,而現在較多的狀況則是,醫師先建立診療計畫,然後依照這個計畫定期地進行居家照護(居家醫療),雖然是意指照護末期患者或高齡者的醫師,不過這並不代表只是看顧患者的死亡而已,其中還包括了,協助患者充實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光。
我最喜歡作者說的這一段話:「人總是要等到經歷失去家人或至親之後,才會深入思考死亡這件事。但在現實中,即將死亡的人,有八成比例被藥物纏身、躺在病床上被插滿點滴管;許多患者是終日昏睡不醒,甚至連意思也無法表達。」
我覺得他說的很對,為何我們人總是要等到經歷失去家人或至親之後,才會深入思考死亡這件事,不一開始就表達我們的想法呢?!如果是我我不希望自己是痛苦的死去,而是安安祥祥的走完自己到死亡的這段路,反正人注定會死亡,只是早晚的時間問題,那為什麼不好好的度過餘生,而是要做些折磨自己跟無濟於補的事情呢?所以我覺得與其做些沒有用的事,不如去用你最後所剩的力氣,去做那些你想做但卻還沒做的事。
書名: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 作者: 派特.亞倫
心得:作者在他的書<前言>介紹自己是一名不穿白袍的醫生,連到府診療時也是穿便服前往,但並不是個冒牌醫師。他的患者幾乎都是在自家進行療養的高齡者或癌末病人,所以主要工作是「到府診療」,也就是以前人們所說的「出診」。以往所謂的出診指的是,在患者危急時應要求前往探視,而現在較多的狀況則是,醫師先建立診療計畫,然後依照這個計畫定期地進行居家照護(居家醫療),雖然是意指照護末期患者或高齡者的醫師,不過這並不代表只是看顧患者的死亡而已,其中還包括了,協助患者充實度過人生最後一段時光。
我最喜歡作者說的這一段話:「人總是要等到經歷失去家人或至親之後,才會深入思考死亡這件事。但在現實中,即將死亡的人,有八成比例被藥物纏身、躺在病床上被插滿點滴管;許多患者是終日昏睡不醒,甚至連意思也無法表達。」
我覺得他說的很對,為何我們人總是要等到經歷失去家人或至親之後,才會深入思考死亡這件事,不一開始就表達我們的想法呢?!如果是我我不希望自己是痛苦的死去,而是安安祥祥的走完自己到死亡的這段路,反正人注定會死亡,只是早晚的時間問題,那為什麼不好好的度過餘生,而是要做些折磨自己跟無濟於補的事情呢?所以我覺得與其做些沒有用的事,不如去用你最後所剩的力氣,去做那些你想做但卻還沒做的事。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