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暑假作業多元生產-水中生產
護三乙 1045101065 徐嘉儀 12號
主題:多元生產
文獻名:水中生產-一種另類分娩分式
心得:
水中生產最近很夯,而我也對這生產方式很好奇,所以才會選擇這個主題,早在好幾十年前國外就有水中生產,台灣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水中生產小寶寶出生的時候寶寶是在水裡,可以讓寶寶以為自己還在羊水中,產婦也可以選擇自己舒適的姿勢將胎兒挽出,但不可以過太久才把寶寶抱出水面,超過15分鐘會窒息,也不可以太快,容易導致期待的撕裂傷和斷裂,建議浸泡時間1~5分鐘最好,而水溫也不可以過高最合宜的溫度不超過37度,胎兒體溫通常較母親更高1度,體溫過高時,胎兒氧需求量增加同時亦有散熱問題,所以水溫過高對胎兒具有危險性,不是任何溫度都可以;浴盆的清洗消毒也很重要,如果沒有控管好,寶寶可能會細菌感染,有可能還會出現敗血症。
文獻顯示水中生產疼痛程度較傳統生產小,溫水可以緩解疼痛,比傳統生產注射止痛劑來的有效多,而且溫水浸泡可幫助媽媽放鬆,可加速子宮擴張,但是在子宮收縮不好時進入水中,對產程沒什麼幫助,所以有的時候要鼓勵媽媽多走動,待子宮收縮強而有力時再進入浴盆。
我以為只要常溫水,然後跟傳統一樣的生產方式就好,原來差這麼多。
水中生產也不是一直坐在浴盆裡面待產,而是等產婦子公井口已經開5公分或強而規則性收縮,然後將身體沖洗乾淨後才下水,而水位至少要及胸或蓋住肚子。
水中生產一樣可以增加親子關係,1~5分鐘後將新生兒慢慢移開水面,通常是未包覆新生兒直接貼近產婦胸前,露出頭部,身體仍在水下,直到臍動脈停止跳動後,再由爸爸來剪斷臍帶;當媽媽要離開浴盆是也要注意保暖,然後檢查有無會陰撕裂傷,若有撕裂傷的情形要盡快縫合;一切都處理完畢的時候鼓勵盡早哺餵母乳,然後觀察產後子宮收縮情形。
雖然文獻和產婦表示水中生產比傳統生產方式來得好,可是以後如果我要生小孩應該還是不會選擇水中生產,連自然產都有點怕,但是剖腹產又感覺像是要催他趕快出生一樣,所以真的很矛盾。
但是這個主題我很喜歡,因為是時事,又滿有趣的,透過這次文獻,讓我更了解了水中生產跟傳統生產的差別,而且也更加了解水中生產是如何運作。
主題:多元生產
文獻名:水中生產-一種另類分娩分式
心得:
水中生產最近很夯,而我也對這生產方式很好奇,所以才會選擇這個主題,早在好幾十年前國外就有水中生產,台灣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水中生產小寶寶出生的時候寶寶是在水裡,可以讓寶寶以為自己還在羊水中,產婦也可以選擇自己舒適的姿勢將胎兒挽出,但不可以過太久才把寶寶抱出水面,超過15分鐘會窒息,也不可以太快,容易導致期待的撕裂傷和斷裂,建議浸泡時間1~5分鐘最好,而水溫也不可以過高最合宜的溫度不超過37度,胎兒體溫通常較母親更高1度,體溫過高時,胎兒氧需求量增加同時亦有散熱問題,所以水溫過高對胎兒具有危險性,不是任何溫度都可以;浴盆的清洗消毒也很重要,如果沒有控管好,寶寶可能會細菌感染,有可能還會出現敗血症。
文獻顯示水中生產疼痛程度較傳統生產小,溫水可以緩解疼痛,比傳統生產注射止痛劑來的有效多,而且溫水浸泡可幫助媽媽放鬆,可加速子宮擴張,但是在子宮收縮不好時進入水中,對產程沒什麼幫助,所以有的時候要鼓勵媽媽多走動,待子宮收縮強而有力時再進入浴盆。
我以為只要常溫水,然後跟傳統一樣的生產方式就好,原來差這麼多。
水中生產也不是一直坐在浴盆裡面待產,而是等產婦子公井口已經開5公分或強而規則性收縮,然後將身體沖洗乾淨後才下水,而水位至少要及胸或蓋住肚子。
水中生產一樣可以增加親子關係,1~5分鐘後將新生兒慢慢移開水面,通常是未包覆新生兒直接貼近產婦胸前,露出頭部,身體仍在水下,直到臍動脈停止跳動後,再由爸爸來剪斷臍帶;當媽媽要離開浴盆是也要注意保暖,然後檢查有無會陰撕裂傷,若有撕裂傷的情形要盡快縫合;一切都處理完畢的時候鼓勵盡早哺餵母乳,然後觀察產後子宮收縮情形。
雖然文獻和產婦表示水中生產比傳統生產方式來得好,可是以後如果我要生小孩應該還是不會選擇水中生產,連自然產都有點怕,但是剖腹產又感覺像是要催他趕快出生一樣,所以真的很矛盾。
但是這個主題我很喜歡,因為是時事,又滿有趣的,透過這次文獻,讓我更了解了水中生產跟傳統生產的差別,而且也更加了解水中生產是如何運作。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