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活動與健康飲食介入對國小過重與肥胖學童之成效分析

1 提供過重與肥胖學童身體活動及健康飲食介入計畫能增加學童健康體位之認知,建立其對健康體位維持之自信心。
2 可針對過重與肥胖學童提供實質參與運動的活動或機會。
3 肥胖症的預防和治療宜由兒童早期開 始。
4 有賴學校支持性的環境建構,與飲食運動之生活技能融入課程。
5 營養教育及健康的運動習慣應及早 養成,以儘早建立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預防日 後慢性疾
病的發生。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肥胖不僅是成人的疾病對兒童的發育影響更大,兒童期的肥胖會直接影響生長、社會心理發展,
更會在成年時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 和動脈硬化等,增加成年後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
亡率。無論成人或兒童,肥胖者比起體重正常的人有較高的血壓、血糖、血三酸甘油酯和較低的高
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因此肥胖症的預防和治療宜由兒童早期開始。各國盛行率報告顯示兒童肥胖是
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行政院衛生署在 2001-2002 年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
現,台灣學童的飲食習慣並不理想,不只有熱量攝取高於建議量,還有蛋白質和油脂太多、醣類及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鈣質及鐵質攝取未符合建議量,學童不良的飲食習慣還包括:偏食、經常外食、
常吃零食與甜食、飲用含糖飲料等等。規律的身體活動可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建立和維持健康的骨
胳、肌肉和關節、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和有利心肺功能的發展,對身心的發展多所助益。根據教育部「學校輔導學生體重控制實施方案」建議,實施的重點應從營養、活動與運動、行為改變等層面,
規劃多元性的活動,幫助學生學習健康的體重控制認知、確立正向的個人體重控制價值觀及發展務
實的技能和自信。國小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為了維持正常的生長與發育,應以培養建立學生
健康體重控制觀念為主,再進行行為改變,不能一味的要求學童限制飲食和劇烈運動。學校在研擬
與推動健康促進計畫時, 應持續性而非短期的飲食、運動介入措施,以維持學童體重控制成效之考
量。

新增時間 : 2018-03-01 20:06:28

回應(0)

發表回應